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早期诊断糖尿病中枢神经病变(DCN)中的作用及血一氧化氮(NO)与DCN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在体糖尿病动物模型从成模开始动态观测BAEP变化,用硝酸还原酶法测血NO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建模后4周实验性糖尿病(ED)组BAEPI、II、IV、V波PL和I-III、III-VIPL延长(P<0.05),成模6周后,ED组BAEP各波PL、IPL均出现明显延长(P<0.01)。ED组血NO在成模2周升到最高值,以后逐渐下降,与BAEP各PL、IPL变化呈负相关。结论:BAEP是早期诊断DCN的客观灵敏指标,糖尿病时血NO的减少在DCN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2 6例前庭系统性眩晕者进行BAEP检查 ,并以 5 0名正常健康受试者作对照。结果 :12 6例中BAEP异常 90例 ,异常率 71 4 %。其表现分为二组 :①内耳型组 37例 ,可见Ⅰ波消失或Ⅰ波和其后各波均消失 ,或Ⅰ波潜伏期 (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 ,同时Ⅰ波至Ⅴ波峰间期 (IPL)延长 ;②脑干型组 5 3例 ,表现为Ⅰ波正常 ,Ⅲ波或Ⅴ波PL延长或波形消失 ,Ⅲ—Ⅴ、Ⅰ—ⅢIPL延长 ,Ⅴ /Ⅰ波幅比小于 0 5及双侧Ⅴ波PL侧间差 >0 4ms。结论 :BAEP对于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的鉴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秀敏  孙大山 《解剖与临床》2006,11(4):267-268,27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研究组)及50名(100只耳)健康人(对照组)进行BAEP检查,观察两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波形分化情况,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潜伏期(IPL)、两耳侧间差(ILD)以及Ⅴ/Ⅰ波幅比值。对照组50名均为与研究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人。结果:对照组Ⅰ、Ⅲ、Ⅴ波波形分化良好、重现性佳,各波PL及IPL均正常,Ⅱ一Ⅴ IPL〈Ⅰ~Ⅲ IPL,同侧Ⅴ/Ⅰ波幅比值大于0.5,各波PL侧差(ILD)〈0.4ms研究组96例中有68例(71%)异常。两组的PL和IPL数值进行比较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研究组68例BAEP异常者,依其表现分为两型。①内耳型28例,表现为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Ⅰ—ILD大于0.4ms;②脑干型40例,表现为Ⅰ波正常,Ⅲ波或Ⅴ波PL延长或波形消失,Ⅲ-Ⅴ、Ⅰ—Ⅴ的IPL延长,Ⅴ/Ⅰ波幅比小于0.5及双侧Ⅴ—ILD〉0.4ms,两型之间的Ⅰ、Ⅲ、Ⅴ波PL及Ⅲ-Ⅴ、Ⅰ—Ⅴ的IPL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而Ⅰ-Ⅲ的IPL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AEP是鉴别前庭系统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比较敏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耳外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改变及特点。方法 :对 72例耳外伤患者中 91只患耳进行BAEP检测 ,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 (PL)、峰间潜伏期 (IPL)、两耳间PL或IPL之侧间差 (ILD)等数值。结果 :病例组Ⅰ、Ⅲ、Ⅴ波PL明显延长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IPL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提示其损害主要为蜗前传导障碍。结论 :BAEP检测是一项客观敏感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 ,对于评价耳外伤后的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前庭系统性眩晕病人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进行BAEP检查,观察Ⅰ、Ⅲ、Ⅴ波的潜伏期(PL)、波形分化情况和Ⅰ-Ⅲ、Ⅲ-Ⅴ、Ⅰ-Ⅴ波的峰间期潜伏期(IPL)、两耳测间差(ILD)以及Ⅰ/Ⅴ波幅比例。结果:86例中有51例(59%)异常,依其表现分为两型:①内耳型24例:表现为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ILD相应增大;②脑干型27例:表现为Ⅰ波正常,Ⅲ、Ⅴ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Ⅲ波或Ⅴ波PL、Ⅰ-Ⅲ及Ⅲ-ⅤIPL延长,ILD相应增大。结论:BAEP应是一种鉴别前庭系统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比较敏感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查对后循环缺血(PC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0例诊断为PCI的患者进行BAEP检查,并选择50例正常组进行对照检查,测量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潜伏期(IPL).结果:BAEP总异常率为78%,其中内耳型10例,脑干型39例,混合型13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组与对照组比较,PCI患者的Ⅰ、Ⅲ、Ⅴ波的PL和Ⅰ-Ⅲ、Ⅲ-Ⅴ、Ⅰ-Ⅴ波IPL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EP为后循环缺血的病情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40例听神经瘤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听神经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及特点。方法:对40例听神经瘤患者(80耳)进行BAEP检测,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双耳间PL或IPL之侧间差(ILD)等数值。结果:患侧异常率为100%。主要表现为Ⅰ、Ⅲ、Ⅴ波消失,Ⅲ、Ⅴ波潜伏期延长,Ⅰ-Ⅲ、Ⅲ-Ⅴ、Ⅰ-Ⅴ波峰间期延长。听神经瘤对侧异常率为68%。主要表现为Ⅲ-Ⅴ波峰间期延长。结论:BAEP检测是一项客观敏感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对于听神经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小儿轻型非典型病毒性脑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轻型非典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BAEP检测,与正常组对照,分析BAEP各波峰潜伏期(PL)、峰间期(IPL)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相小儿轻型非典型病毒性脑炎组异常率为59%。表现为波形分化欠佳,Ⅰ、Ⅲ、Ⅴ波PL及Ⅰ-Ⅲ、Ⅲ-Ⅴ、Ⅰ—ⅤIPL延长。结论:BAEP有助于判定轻型非典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脑干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基底节和放射冠区无症状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菏泽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8月至2020年12月由磁共振成像确诊的基底节和放射冠区无症状脑梗死患者117例,其中放射冠区梗死35例作为A组,基底节梗死14例作为B组,放射冠伴有基底节梗死68例作为C组。使用Nicolet Viking Quest诱发电位肌电图仪检测BAEP,分析各组峰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及波幅等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组波Ⅰ、波Ⅴ的PL延长、波Ⅲ-Ⅴ及波Ⅰ-Ⅴ的IPL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MRA正常组和异常组波Ⅴ的PL、波Ⅲ-Ⅴ及波Ⅰ-Ⅴ的IPL延长(P<0.05)。与对照组、A、B组比较,C组波Ⅲ的PL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A组和C组波Ⅴ的PL、波Ⅲ-Ⅴ及Ⅰ-Ⅴ的IPL的延长(P<0.05);与A组比较,C组波Ⅲ、波Ⅴ的PL延长(P<0.05)。患者组波幅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BAEP检测是一项客观敏感的神经电生理学方法,对于评价基底节和放射冠区无症状脑梗死对脑干功能的影响具有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患者及直系亲属视觉诱发电位 (VEP)、体感诱发电位 (SEP)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变化。方法 :对 10例Wilson病患者及其 18名直系亲属进行VEP、SEP及BAEP检测并分析其结果。结果 :5例患者双侧和 2例患者单侧VEP的P10 0潜伏期 (PL)延长。 1例患者双侧和 3例患者单侧SEP的N13-N2 0的波间潜伏期 (IPL)延长。 1例患者双侧和 2例患者单侧BAEP的Ⅲ -Ⅴ的IPL和Ⅰ -Ⅴ的IPL延长。提示Wilson病患者视觉、躯体感觉及听觉神经传导通路有不同程度的电生理活动障碍。 18名直系亲属中有 4名双侧和 3名单侧VEP的P10 0PL有不同程度的延长 ,2名亲属单侧BAEP的Ⅲ -Ⅴ和Ⅰ -Ⅴ的IPL延长。结论 :Wilson病患者的VEP、SEP及BAEP有明显的变化 ,提示Wilson病患者早期即有感觉通路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耳外伤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表现。方法:对108例耳外伤患者进行BAEP检测,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两耳间PL或IPL之侧间差(ILD)等指标。结果:108例(141耳)中异常91耳,异常率为64.5%。主要异常表现为病例组Ⅰ、Ⅲ、Ⅴ波PL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IPL则无明显改变(P〉0.05),Ⅴ波反应阈升高。结论:BAEP检测是一项客观敏感的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法,对于评价耳外伤后的听觉传导通路功能状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表现及其对PD的诊断意义。方法:PD组患者67例,并选择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30例正常人为正常对照,观察两组BAEP的差异。比较PD患者不同病程、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的不同评分、Hoehn—Yahr(H—Y)的不同分期的BAEP的异同。结果:PD患者BAEP总异常率为23.9%,以Ⅰ-Ⅲ波间期(IPL)异常为主。PD组患者Ⅲ波、V波潜伏期(PL)、Ⅰ-ⅢIPL、Ⅲ-ⅤIPL、Ⅰ—ⅤIPL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PD组中,病程≥5年的患者Ⅰ—ⅤIPL较病程〈5年的患者明显延长,UPDRS得分≥36分的患者波ⅢPL较UPDRS得分%36分的患者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不同H—Y分期患者BAE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D患者听觉传导通路存在异常,随着病程延长,UPDRS评分增高,BAEP更容易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改变特点,评价其对脑功能监测的价值。方法:对96例脑卒中(58例脑梗死、27例脑出血和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检测发病后不同时期(1~12d)BA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改变,结合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巴塞尔指数、格拉斯哥-匹兹堡昏迷量表(GPCS)评分以及颅脑影像学检查结果,分析与临床神经功能缺失的关系。以25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脑卒中患者BAEP的Ⅰ、Ⅲ、Ⅴ波峰潜伏期(PL)和Ⅰ-Ⅲ、Ⅰ-Ⅴ峰间潜伏期(IP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幕下脑出血和后循环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病灶大小呈正相关(P〈0.01);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BAEP—V波PL与其血清NSE水平、CSS评分呈正相关(P〈0.01);各型脑卒中患者BAEP—V波PL与其GPCS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BAEP各波的改变与病灶部位有关,V波PL改变客观反映了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经颅多普勒(TCD)的变化并作对照分析。方法:对78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的患者进行BAEP和TCD的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BAEP异常的有59例,异常率为76.0%。其中表现为脑干型35例(59.3%),混合型18例(30.5%)和内耳型6例(10.1%)。在TCD异常的55例,异常率为70.5%。主要表现在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或增快;血流频谱改变及PI值增高。结论:BAEP能敏感地检出后循环缺血患者的听通道神经功能的异常,而TCD则可了解后循环缺血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异常情况,联合应用BAEP和TCD检测对后循环缺血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煤工尘肺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经颅多普勒(TCD)的改变及特点,研究煤工尘肺患者长期慢性脑部缺氧对脑干和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煤工尘肺低氧血症患者和60例自愿受试者分别进行BAEP和TCD测试,测定Ⅰ、Ⅲ、Ⅴ各波潜伏期(PL)、峰间潜伏期(IPL)、两耳间PL或/IPL之差(ILD),峰间期Ⅰ-Ⅲ/Ⅲ-Ⅴ之比,间侧Ⅴ/Ⅰ波幅比等数值、MCA、ACA、PCA、VA、BA等血管的血流速度、脉动指数等。结果:低氧血症组BAEP异常率和TCD所测血流速度同对照有显著差异,TCD表现为多支血管血流速度降低。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经颅多普勒检查是检查煤工尘肺合并低氧血症患者脑部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两项联合应用更好的观察对煤工尘肺合并低氧血症者的脑部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在桥小脑角区肿瘤(CPAT)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资料完整的CPAT患者24例行BAEP检查。结果:24例患者中听力异常18例(75%),其中听神经鞘瘤16例(100%)异常,脑膜瘤3例中2例(67%)异常;5例胆脂瘤患者均无听力改变。BAEP异常21例(88%),主要为患侧Ⅰ、Ⅲ、Ⅴ波消失(67%),患侧Ⅰ、Ⅲ、Ⅴ波潜伏期(PL)延长(57%),对侧Ⅲ-Ⅴ波间期(IPL)大于Ⅰ-ⅢIPL(76%)。异常者中,听神经鞘瘤16例(100%)异常,胆脂瘤5例中2例(40%)异常,脑膜瘤3例中2例(67%)异常。结论:BAEP是一种敏感的检测方法,在CPAT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性耳聋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改变特征,为临床研究和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90例老年性耳聋患者采用美国产VIKINGQUES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检测。结果:90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率100%,主要表现在仅V波可见39只耳,Ⅰ、Ⅲ、Ⅴ波未引出6只耳,Ⅰ波缺失2只耳,Ⅰ、Ⅲ、Ⅴ波分化差34只耳,Ⅰ波峰潜伏期延长56只耳,Ⅰ~Ⅴ峰间期延长15只耳,Ⅰ~Ⅲ峰间期延长7只耳,Ⅲ~Ⅴ/Ⅰ~Ⅲ〉1 21只耳,两耳间波峰潜伏期与峰间期之差大于0.3ms10只耳。结论:老年性耳聋患者不仅有耳蜗功能的损害,也可有蜗后的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循环脑梗死(PCI)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瞬目反射(BR)、三叉神经诱发电位(TSEP)三种电生理变化。方法:选择60例经头颅MRI检查证实为PCI患者(病例组),分别于入院一周之内行BAEP、BR、TSEP检查,观察BAEP波形及I、Ⅲ、V波潜伏期(PL)、峰间期(IPL),计算BR既R1、R2、R2波平均PI。、波幅及TSEP各成分PL,并与4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病例组60例中BAEP异常35例(58%),异常主要表现为I、V波的PL、I—V波的IPL延长和I/V波幅比〉1。BR异常33例(55%),异常主要表现为R2波的PL延长,R2、R2’波幅下降。TSEP检查病例组与对照组PL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BAEP、BR两种电生理检查方法能够较好地检测出PCI患者神经功能异常,联合应用BAEP及BR能够为PCI患者的神经功能的判断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0例前庭系统性眩晕患者(病例组)及5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BAEP检测,分别观测和比较各波分化情况,I、Ⅲ、V波潜伏期(PL),I-Ⅲ、Ⅲ-V、I—V波峰间期(IPL),两侧耳间差(ILD),V/I波的波幅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波形分化良好。病例组90例中有67例(74%)BAEP异常,主要表现为波形分化异常,PL、IPL延长,其中周围性眩晕有28例(42%),中枢性眩晕有39例(58%)。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I、Ⅲ、V波PL及I-Ⅲ、Ⅲ一V、I—V波的IP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AEP对前庭周围性眩晕、中枢性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