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运动性鼻炎(vasomotor rhinitis,VMR)属于非变应性鼻炎(non-allergic rhinitis)中最常见、最重要、最典型的一个临床类型[1-2].但长期以来,对这一病名存有不少争议.有文献称之为内源性鼻炎(intnnsic rhinitis)[3]、非变应性常年性鼻炎(non-allergic perennial rhinitis)[4]、持续性非变应性鼻炎(persistent non-allergic rhinitis)[5]、非感染性非变应性鼻炎(non-infectious non-allergic rhinitis)或非变应性非感染性常年性鼻炎(non-allergic non-infectious perennial rhinitis)[6].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CD30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其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苏木精 伊红染色对 3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黏膜 (变应性鼻炎组 )和 2 6例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下鼻甲黏膜 (对照组 )标本中CD30的表达进行检测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CD30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在变应性鼻炎的鼻黏膜组织中存在着Th2细胞主导的黏膜反应 ,通过研究CD30的表达水平可了解变应性鼻炎中Th2反应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细胞粘附分子在变应性鼻炎鼻甲粘膜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鼻甲粘膜组织中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 2 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2 4例变应性鼻炎非发作期和 2 0例变应性鼻炎发作期患者下鼻甲粘膜组织石蜡切片 ,用细胞间粘附分子 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ICAM 1)和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 1(lymphocytefunction associatedantigen 1,LFA 1)单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光镜观察。结果 :与变应性鼻炎非发作期和慢性肥厚性鼻炎相比 ,变应性鼻炎发作期鼻甲组织ICAM 1和LFA 1的表达增高 (P <0 .0 1)。结论 :变应性鼻炎发作期鼻甲粘膜组织中ICAM 1和LFA 1呈高表达 ,其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炎症过程。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 1 LFA 1)是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关系.方法对96例变应性鼻炎患儿与53例正常儿童,进行声阻抗检查,分析SOM的发病情况.结果两组之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变应性鼻炎患儿易伴发SOM,并导致听力下降,对变应性鼻炎患儿SOM的防治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测及其对变应性鼻炎诊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变应性鼻炎、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各100例行薄层涂片和瑞-姬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分布程度和阳性率。结果 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及非变应性鼻炎患者(P<0.01),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P<0.0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简称变应性鼻炎,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PA)即"过敏性鼻炎"和花粉症即季节性变应性鼻炎两种。其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连续发作,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分布情况以及季节对嗜酸性粒细胞分布情况影响。方法对417例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及98例非变应性鼻炎儿童的鼻腔分泌物薄层涂片,经瑞-姬染色后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及分布程度,417例变应性鼻炎患儿根据4个季节分为4个亚组,比较各季度亚组之间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结果变应性鼻炎患儿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性人数显著高于非变应性鼻炎患儿人数(P<0.001),变应性鼻炎儿童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高于非变应性鼻炎患者(P<0.001),变应性鼻炎患儿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差异明显(P<0.01),其中夏季高于冬季(P<0.01),其他各个季节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在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变应性鼻炎患儿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明显上升,同时随着季节变化,嗜酸性粒细胞数量也变化明显,对儿童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长沙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及分析,筛查本地区常见过敏原,绘制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变应原分布图,为合理防治变应性鼻炎提供统计学依据.方法:对1437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测定致敏变应原,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37例疑似变应性鼻炎患者中898例(62.49%)有阳性反应,898例阳性患者中吸入性变应原阳性率依次为粉尘螨883例(98.33%)、屋尘螨849例(94.54%)、真菌Ⅱ 173例(19.27%)和杂草165例(18.37%);食入组变应原以小虾318例(35.41%)为主;儿童期、青少年期和成年期点刺阳性患者中2种以上变应原呈阳性的比例依次为8.57%、18.04%、19.15%.结论:在长沙地区,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吸入性变应原中,屋尘螨、粉尘螨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应作为长沙地区的重点变应原开展变应性鼻炎的防治工作,尤其重视儿童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神经生长因子mRNA在变应性鼻炎病人鼻黏膜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mRNA在变应性鼻炎病人鼻黏膜中的表达。方法采用RT-PCR方法对30例变应性鼻炎病人鼻黏膜组织中NGF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以10例正常鼻黏膜组织作对照。结果变应性鼻炎组的NGF/GAPDH(内参照)为0.42±0.04,对照组的NGF/GAPDH(内参照)为0.21±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NGF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患病率情况及其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对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易感因素、过敏原、治疗和转归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方法:先由耳鼻咽喉科专科医生对调查对象进行专科体检,并将专科检查结果记录在案,由调查员向幼儿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并解释表格内容含义,收回问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患病率20.1%,反复呼吸道感染患病率13.7%,变应性鼻炎并发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病率(18.0%)比非变应性鼻炎(7.8%)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了解深圳市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现状,为变应性鼻炎的标准化防治提供了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