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i Q 《中国针灸》2011,31(3):263-268
1963年,朝鲜学者金凤汉宣布发现了与腧穴和经络相对应的解剖结构,即"凤汉小体"和"凤汉管".由于各国研究家进行的追溯性实验没能正式地发现此类结构,"凤汉学说"被作为伪科学事件成了历史的尘封.本文立足于历史文献回顾的角度,综述了金凤汉研究团队40余年以前发表的系列论文,介绍了日本学者藤原知和韩国学者苏光燮研究团队所作的认证研究,指出了"凤汉学说"之始末给予经络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兄弟盟邦朝鲜传来了令人兴奋的好消息.最近,朝鲜生物学博士金凤汉教授和朝鲜经络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在经络系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新成果.中国人民为朝鲜科学家的这一光辉成就而欢呼,并向兄弟的朝鲜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朝鲜科学家在经络系统方面进行了长时期的、富有成效的大量研究工作.一九六一年,金凤汉教授就发表了《关于经络实体的研究》的科学论文,指出在活机体中存在一种独立于神经系统和血液淋巴系统之外的新的管状系统,即经络系统.时隔两年,今天以金凤汉教授为首的朝鲜科学家们已经把经络系统  相似文献   

3.
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消息:十一月三十日在平壤举行了以金凤汉教授为首的经络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学术报告会.朝鲜生物学和医学部门教授、博士和著名学者多人出席了报告会.会上介绍了自一九六一年发现经络实体以来经络研究所取得的新成就.据金凤汉教授在宣读的《关于经络系统》的论文指出,经络系统是一个新的、独立的机能——形态系统.经络系统由从经穴部位找到的结构和把它们连接起来的管状结构组成,新的事实表明,前者不仅存在  相似文献   

4.
《中医文献杂志》2013,(5):31-31
1.经络研究回顾。建国至今,经络研究经历了三次研究高潮,而且每次高潮的掀起都与外部刺激有一定关系,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的自觉创新意识淡漠、自主创新能力不足。1960年朝鲜平壤大学金凤汉教授宣布发现了与中国古代经络穴位相对应的组织结构:“凤汉小体”、“风汉小管”,掀起第一次国内研究经络的高潮,除卫生部组织强大的国家研究队伍之外,当时的各大医学院校几乎无一例外地组织精干力量投入到了这项研究之中,均未能证实金凤汉的发现。  相似文献   

5.
最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金凤汉教授为首的经络研究所工作人员发表了《关于经络系统》的论文后,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鼓舞!这个划时代的、崭新的发现,为现代生物学和医学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几千年来,祖国医学中的经络学说,对中医临证一直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祖国医学认为,经络在结构上是由散在于体表的“经穴”和连系经  相似文献   

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平壤医科大学金凤汉教授为首的经络研究所所发表的这篇论文,是他们在1961年发现经络实态两年后又取得的卓越成就。论文从形态学、实验生理学、生物化学及组织化学各方面进一步阐明了经络系统的特征,为发展现代生物学和医学开辟了新的前景。这是现代生物学和医学中的一件大事。对此,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并表示最热烈的祝贺!深信,本文的刊出,必将为一切从事中医工作者所珍视,必将进一步鼓舞我们更认真的贯彻党的中医政策,为更好地继承发扬祖国医学遗产,为发展医学科学而共同努力。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7.
我们的兄弟盟邦朝鮮传来了令人兴奋的好消息。最近,朝鲜生物学博士金凤汉教授和朝鲜經絡研究所的科学工作者,在經絡系統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新成果。中国人民为朝鮮科学家的这一光辉成就而欢呼,并向兄弟的朝鲜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朝鲜科学家在經絡系统方面进行了长时期的、富有成效的大量研究工作。一九六一年,金凤汉教授就发表了《关于經絡实体的研究》的科  相似文献   

8.
种焕朝 《光明中医》2016,(18):2620-2622
经络是"形而上"思辨与实践的产物,现有的研究方法是依据西医概念理论,依据基石哲学,通过医学生物科学实验发现西医概念基石本体,这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发现经络的根本原因。本文提出从中医概念,依据基石哲学,构建中医概念基石,从而在经络概念基石内找到经络本体。简而言之,原创性的构建中医经络概念基石,发现经络基石本体。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信息     
经络系统客观存在的研究有了实质性进展对于长期被人们怀疑的中医经络系统是否客观存在的问题,目前的研究已出现可喜苗头.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祝总骧及其合作者,经过十几年的多学科研究和大量电、声、光实验,初步证实了经络系统的客观存在。1973年祝总骧等采用现代生物物理方法,研究经络系统,发现了新  相似文献   

10.
中华先祖以非凡的智慧发现了人体经络系统的存在,并被现代科学所证实.人们早已知道,人体中有12条经络与五脏六腑的生理机能息息相关.其中6条(肺经、大肠经、心包经、三焦经、心经与小肠经)是以手指尖为出发点的,因此,中医认为"手为诸阳之会".经常对手指进行刺激,就可以使经络畅通,气血调和,从而达到自我保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经络与血管关系纵横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络学说的形成,起初可能是以血管为基础,以阴阳五行为指导,然后加以抽象概括而成.经络大都联系一定的穴位,穴位可说是经络气血通达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从针刺的临床过程来看,作用点是穴位,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起到疏通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及产生循经感传等现象.综合<内经>的理论,认为在经络理论形成的同时,肯定有一对一的特定的物质结构,那就是血管.由气血通道组成的经络系统和由此引申而成的腧穴理论已经自成体系,渐趋完整和成熟,它们同中医的阴阳、五行、脏象、病因病机、证候辨证、运气学说、药物归经等理论保持着高度的和谐统一,而且互相阐释,互根互用地对中医针灸临床发挥着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要轻易否认经络的物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理论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指导针灸、按摩、导引以及临床各科的理论基础.从上世纪70年代起,经络研究就一直成为科学家们关注的焦点.经络是否真的存在?它的实质或物质基础是什么?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使世界神经、生物各界精英以及无数中医人士为之探索和努力,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人因为经络还没有发现被大家所公认的物质基础而否认经络的存在,认为经络是玄学,甚而被人称之为伪科学.孰是孰非,对此问题应该怎样进行分析、判断?明而言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经络还没有发现物质基础"这一事实?这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系统探讨中医五脏相互之间的关联,论文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系统理论对中医五脏相关学说的五脏相关机理,从五脏系统间关联、五脏系统内关联、五脏系统与环境关联三个层次进行梳理分析.认为五脏系统间关联机理为"功能协调"和"气机相系";五脏系统内关联包括"表里关联"和"内外关联"两种,通过经络沟通和阴阳气化作用实现;五脏系统与环境关联的机理是"生气通天","同气相求".  相似文献   

14.
按中医理论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路,它内通脏腑,外达四肢.经络上的腧穴是人体经络脏腑之气输出而聚集于体表的部位.针灸疗法以针刺腧穴,可影响一定脏腑系统的功能.在气功疗法中,练功亦能引起脏腑的反应,据说有时还会感到"内气"在经脉上行走.近来有若干作者的研究结果,指出了皮肤电现象可反映经络与腧穴.日本中谷博士发现人体皮肤有良导络和良导点,其分布与经络及腧穴的位置极相似.苏联???利  相似文献   

15.
腕踝针区域划分与十四经分布、疗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腕踝针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基础,经络学说认为,经络系统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连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有十五别络、浮络、孙络等。经络系统是人体重要组织结构,大量科学实验证明,经络是客观存在的,并与神经、血管、内分泌系统密切相联,是独立于神经、  相似文献   

16.
经络学说是我国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也是人体组织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内属于脏(?),外络于肢节,是一个沟通表理、上下、联系脏腑组织和运行气血的独特系统。几千年来,中医钟炙治病都是用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来解释的。而以现代科学的方法研究几千年祖国医学积累的经验,人们发现了平衡保健  相似文献   

17.
希波克拉底经脉脉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节选自希波克拉底"人类自然"的第11章有关经络的精彩描述.1)一个经络系统包含4对经脉循行.2)经络系统布有腧穴.3)希波克拉底把治疗方法称作"放血疗法",上述非常重要且类似于针灸理论.重点指出的是这种古希腊与中医学的相关性在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希望以此文激励中医学者深入研究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会发现两种古代文化的密切联系远比我们现在知道的多.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人体是由脑和五脏系统构成,其中有经络联系,经络的实质是不断运行的"气"的轨迹,进而提出"气"沟通了脑与五脏系统。在此基础上,作者采用比类取象的方法将中医对人体结构之独特认识用"方圆"简图描述。  相似文献   

19.
按照中医的整体观,人体某些疾病常常是由于某个系统功能出现问题导致的.所以中医讲"治本",就是要改善出现病变的那个系统的功能,使之从根本上治愈疾病.中医认为,生理系统的功能障碍主要是经络不通引起的,所以通过一定手法的按摩,打通经络,就能治愈疾病.以下介绍的就是一组通过按摩治疗疾病的方法.按摩"命门"可医"老慢支"  相似文献   

20.
正"督脉"之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督脉"的发现,使经络系统有了脊梁,是针灸学一大幸事.但遗憾的是中国针灸学一直延用<灵枢*经脉>篇描述的经络系统.由此使经络系统一直处于体表直接与脏腑相联系状态,也由此一直使"督脉"闲置.今特挥笔以正"督脉"之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