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塞对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本文报道18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时的甲状腺激素变化。AMI时T_3和T_3/rT_3比值暂时性降低,rT_3暂时性升高。梗塞范围越大,上述变化越明显。其中11例进行了治疗前后对比研究,结果证明随着病情的好转,T_3和T3/rT3比值复升,rT_3复降;死亡4例,临死前T_3仍无明显上升,提示持续性低T_3血症者预后不良。AMI时甲状腺激素的测定,有助于判断梗塞范围大小、病情轻重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糖尿病可促使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且与心肌梗塞的预后密切相关。了解伴血糖增高的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116例AMI患者早期血糖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16例患者中80例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其中血糖<7.8mmol/L(B组)24例,血糖介于7.8与9.0mmol/L之间(C组)15例,血糖≥9.0mmol/L(D组)41例。结论高血糖无痛性心肌梗塞及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人,死亡率也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5.
血糖浓度增高对急性心肌梗塞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地了解无论是否伴有糖尿病,血糖浓度增高对急性心肌梗塞住院病死率及心梗后心衰、心源性休克的影响。方法:1990年1月~2000年10月我院心肌梗塞住院病人100例,将入院时血糖浓度<6.6mmol/L作为A组。入院时血糖浓度增高在6.6~11.1mmol/L为B组。入院时血糖浓度>11.1mmol/L为C组,分别计算各组发生心衰、心源性休克的百分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A组心衰发生率10.71%,心源性休克发生率3.57%,住院病死率3.57%;B组心衰发生率41.18%,心源性休克发生率29.41%,住院病死率26.47%;C组心衰发生率52.63%,心源性休克发生率31.58%,住院病死率26.32%。B组、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比A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而B组与C组心衰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糖浓度增高,心衰、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6.
刘忠民  赵淑杰  赵岩 《吉林医学》2002,23(4):225-226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36例非糖尿病AMI病人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与非糖尿病AMI血糖正常者进行比较。结果:血糖增高组病人的合并症、病死率及大面积梗死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结论:非糖尿病AMI早期血糖增高提示病情重.其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及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塞时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碧玉 《华夏医学》2001,14(4):527-527
急性心肌梗塞 (AMI)是临床常见的急性心血管疾病 ,早期诊断是抢救生命的关键。这就要求有一种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的诊断方法。目前临床上所用的酶学指标灵敏度较低 ,升高持续时间较短。心肌肌钙蛋白 T(c Tn T)是目前诊断心肌损伤最好的血清标志物。我科采用全血试纸条检测 AMI患者的c Tn T,并结合酶学指标肌酸激酶同工梅 (ck- MB) ,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初步探讨。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 均来自我院 2 0 0 0年 2~ 11月住院患者。经专科确诊为 AMI的 2 4例。男 14例 ,女 10例 ,年龄 47~ 75岁 ,平均年龄 (5 9± 8.40 )岁。1.2 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常见血糖升高.文中旨在探讨非糖尿病AMI患者应激性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83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空腹血糖(FBG)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FBG<6.1mmol/ L)、血糖轻度升高组(6.1mmol/ L≤FBG<8.0mmol/ L)和血糖明显升高组(FBG≥8.0mmol/ L),对比分析各组患者院内死亡、并发症及梗死部位的发生情况. 结果:83例AMI患者急性期出现高血糖56例,发生率为67.5%,血糖明显升高组院内病死率、心脏事件及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 结论:非糖尿病患者应激性血糖明显升高提示病情重,病死率高,并发症多及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总结急性心肌梗死(AMI)入院时血糖增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07例AMI患者按入院时的血糖高低分为两组:A组血糖≤8.2mmol/L共55例;B组血糖>8.2mmol/L共52例。分析两组在年龄、心功能、白细胞计数、血尿酸、肾功能、心肌酶谱及并发2型糖尿病、女性比例、心肌梗死部位与病死率的差别。结果:1两组在年龄,女性,前壁和多壁梗死所占比例上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B组白细胞计数和乳酸脱氢酶高,住院期间病死率高,两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3B组入院时心功能差,血尿酸、尿素氮、肌酐和α-羟丁酸脱氢酶增高,并发2型糖尿病比例高,两组之间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伴有入院时血糖增高的AMI患者并发糖尿病多,入院多较晚,心肾功能差,白细胞计数高,住院期间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血糖、血肌酐及血尿酸变化与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确诊AMI患者115例,分析其血糖、血肌酐、尿酸水平,进一步探讨应激性血糖升高对AMI预后的影响,及AMI后血糖与血肌酐(Cr)、尿酸(UA)之间的关系。结果血糖升高68例,占44.8%,血肌酐升高36例,占32.0%,血尿酸85例,占74.0%。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不同血糖水平、Cr、U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伴有血肌酐、尿酸的升高,并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对128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血糖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8例病人中,52例(40.63%)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高血糖组病人的病死享及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同时还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血糖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存活者未经降血糖治疗,随病情好转血糖逐渐恢复正常,提示AMI早期血糖升高是预测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46例非糖尿病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时血糖增高者的临床情况与38例糖尿病并发AMI者及58例非糖尿病患者AMI时血糖正常者进行比较,旨在探讨非糖尿病患者AMI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1992~1998年按WHO标准确诊的AMI住院患者162例,男134例,女28例,年龄45~82岁。1.2 方法 根据有无糖尿病病史及入院时急查的血糖值(未输液时)分为3组:A组:非糖尿病患者AMI早期血糖升高者46例,男36例,女10例;B组:糖尿病并发AMI者38例,其中男31例,女7例;C组:非糖尿病伴发AMI血糖正常者58例,其中男47例…  相似文献   

14.
苟文彦  王红漫 《重庆医学》2000,29(4):373-374
为了解校正Q -T间期 (Q -Tc)的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预后的意义 ,回顾性分析了 1993~ 1998年我院收治的 42例AMI患者的Q -Tc。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发病年龄 5 2~ 85岁 ,男 33例 ,女 9例。合并高血压或 (和 )糖尿病者 17例 ,并发休克或 (和 )心衰者 12例 ,并发心律失常 14例 (其中窦性心动过速 4例 ,窦性心动过缓 2例 ,室性早搏 5例 ,房性早搏 4例 ,束枝传导阻滞 5例 ,心房纤颤 1例 ,有两种以上心律失常者共 5例 ) ,有肾功损害 14例 ,心肌酶谱升高者 37例 ,死亡 14例。所有患者入院时血钾均正常 ,未服用使Q -Tc延长的药…  相似文献   

15.
空腹血糖增高与糖负荷后血糖增高临床特征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空腹血糖增高和糖负荷后血糖增高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的方法,对重庆地区21~89岁人群进行了调查,根据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h血糖,将调查人群分为正常糖代谢(NGT)、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IFG)、单纯糖耐量低减(iIGT)、联合糖调节受损(IFG/IGT)、单纯空腹高血糖(IFH)、单纯负荷后高血糖(IPH)和联合血糖增高(IFH/IPH)7组,分别比较各组的糖脂代谢状况.结果 iIGT 和IPH分别是IGR和DM的主要类型,分别占IGR的61.4%和初发DM的60.5%.iIFG、iIGT、IFG/IGT、IPH、IFH/IPH各组的检出率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有增高趋势.IGR人群中,IFG/IGT的SBP更高,脂代谢异常更明显,iIFG与iIGT则具有相似的代谢特征;DM患者中,FH组代谢紊乱重于IPH组.结论 iIGT 和IPH分别是IGR和DM的主要类型,测定餐后2h血糖有助于筛查到iIGT和IPH.  相似文献   

16.
观察了54例非糖尿病患者急性心肌梗塞时血糖浓度与预后的关系。结果表明,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发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而增高,肌酸磷酸激酶峰值与血糖值呈正相关。病死率与血糖浓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病死率以心源性休克患者最高。  相似文献   

17.
本就急性心肌梗塞(AMI)并高血糖症导致病死率增高的有关问题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塞(AMI)中心律失常的伴发率高达75~95%,在发病早期即可出现,有的属一过性,有的危及生命,临床上应密切监测并根据临床意义分别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房室传导阻滞(AVB)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近年来收治的148例AMI中合并AVB的31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AMI合并AVB的发生率为20.9%,AMI下壁组AVB发生率(31.3%)显著高于AMI前壁组AVB发生率(15.3%)(P<0.01);AMI合并AVB者死亡、休克、Ⅲ度心衰发生率分别为29%、32.3%、38.7%,AMI不合并AVB者死亡、休克、Ⅲ度心衰发生率分别为11.1%、15.4%、15.4%,AMI合并AVB者死亡、休克、Ⅲ并心衰发生率均显著高于AMI不合并AVB者(分别为P<0.025,P<0.05,P<0.005)。结论:AMI并发AVB以下(后)壁多见,AVB是影响AMI近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塞(AMI)近年来的发病率有所提高,而且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为减少病死率,早期诊断和采取必要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