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藿香正气散及其现代成药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巧巧 《国医论坛》2005,20(6):55-56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处方由藿香、白芷、茯苓、大腹皮、半夏、甘草、紫苏叶、陈皮、厚朴、白术、生姜、大枣等13味组成。其功效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藿香正气散在我国沿用几百年,现代又将藿香正气散制成口服液、丸剂、胶囊、软胶囊、滴丸等剂型,是居家百姓常备药。兹将藿香正气散及其现代成药的药理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藿香正气方剂现代剂型中脂溶性成分的种类与含量;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藿香正气液、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丸同一厂家不同批号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藿香正气液中有22个成分、藿香正气水中有18个成分、藿香正气丸中有16个成分;结论:藿香正气方剂现代剂型中脂溶性成分的种类与含量因剂型不同而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霍香正气的最原始剂型为霍香正气散,始见于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从宋到清,有藿香正气散、藿香正气汤、藿香正气药汁丸、藿香正气大蜜丸等剂型。占正统地位的,是藿香正气散。近年来,各地制成了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浓缩丸、藿香正气合剂、藿香正气水等新剂型,对处方组成也作了许多大胆的革新。藿香正气的各类剂型各有特点。藿香正气散因服用不便,于是出现了丸剂(大蜜丸、药汁丸、浓缩丸)、水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藿香正气丸(蜜丸、水丸)、散剂、酊剂的制剂提出了剂型改革的几种设想,即:可进一步研究制成藿香正气冲剂(包括水冲型、酒冲型)、藿香正气药膜、藿香正气栓以及藿香正气膏(橡胶硬膏)等。  相似文献   

5.
路艳丽  彭博  贺蓉  高杰  杨华  易红  李建荣 《中国中药杂志》2010,35(15):2004-2007
目的:比较藿香正气微乳与藿香正气水2种剂型的急性毒性反应及主要药效学指标。方法:以最大给药量试验比较藿香正气微乳与藿香正气水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反应;采用番泻叶诱导小鼠腹泻模型,以腹泻指数、胃泌素、胃动素为指标,以ED50值为标准,比较2种剂型的止泻作用强度。结果:藿香正气水对小鼠的急性毒性明显高于藿香正气微乳;藿香正气微乳与藿香正气水的ED50值相近。结论:藿香正气微乳的安全性明显高于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微乳对番泻叶腹泻模型小鼠的止泻作用与藿香正气水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6.
藿香正气一方最旱出现在公元1151年宋代医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上,历经近千年的发展,它的剂型由散剂经过多次变化,现在已有多种剂型生产,可供不同患者选择应用,不但方便了患者,也提高了治疗范围和功效,是夏秋居家与外出旅行等必备保健之良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藿香正气不同剂型产品以各自临床用量的相同倍数给药,其止泻、止吐及解痉作用.方法 采用番泻叶致小鼠腹泻实验模型,观察单次量ig给药后,小鼠的腹泻潜伏期、腹泻率、腹泻级数及腹泻指数;采用硫酸铜致家鸽呕吐实验模型,观察单次量ig给药后,家鸽的呕吐潜伏期、呕吐次数及呕吐持续时间;采用甲硫酸新斯的明致小鼠小肠痉挛实验模型,观察单次量ig给药后,炭末推进百分率.结果 藿香正气不同剂型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止泻作用;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均有明显的止吐作用;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滴丸均有明显的解痉作用.结论 藿香正气胶囊作用最强,藿香正气软胶囊次之,不同厂家的产品作用强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急性胃炎外邪犯胃型疗效,初步评价藿香正气滴丸用药时效关系。[方法]以藿香正气滴丸为试验组,119例,以不含乙醇的液体制剂为对照组,118例。两组分别服用观察药物及对应的模拟剂1周,于3、7 d观察胃脘疼痛、恶心呕吐、腹泻、发热、嗳气、纳呆等症状疗效,并行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不同剂型藿香正气制剂均有较好疗效,治疗3 d藿香正气滴丸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液,藿香正气滴丸对改善中医证候总积分,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嗳气等症状的改善程度优于口服液;两组的降温退热,止泻作用相当。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藿香正气方剂治疗急性胃炎有肯定疗效,藿香正气滴丸3 d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液,藿香正气滴丸与液体剂型相比具有起效快、服用方便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藿香正气散出自《和剂局方》,原书载为中药煮散,属汤剂的一种,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效,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诸症。目前,主要有丸剂、酊剂和水剂等多种剂型供临床选用。藿香正气丸(水蜜丸)起效慢,不容易吞咽。藿香正气水(酊剂)和藿香正气口服液(水剂)由...  相似文献   

10.
藿香正气散功效为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保和丸功效为消食和胃以治疗一切食积.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运化能力弱,从而易出现各种疾病.应用藿香正气散合保和丸加减治疗多种儿科常见病如腹痛、呕吐、泄泻,疗效显著,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辨证论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浅谈藿香正气制剂特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范丽霞 《陕西中医》1996,17(3):134-134
通过对藿香正气配方的成分分析,面对现存的多种剂型形式,提出应建立统一的藿香正气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方的化学物质轮廓谱.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建立藿香正气方的化学物质轮廓谱,收集不同厂家的27批产品进行测定,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化学物质轮廓谱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27个样品基本可分为7类,不同剂型的藿香正气制剂化学物质轮廓谱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可较系统地用于藿香正气方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7,(2):258-259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查阅发现藿香正气散临床应用及研究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其方多用于消化系统、儿科、神经内科、呼吸系统、皮肤科等,妇科方面的应用及研究少见,文章总结藿香正气散在妇科的临床应用及其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藿香正气制剂解痉与助消化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藿香正气制剂主要有丸、片、口服液、水、软胶囊、浓缩丸、颗粒、合剂等剂型.其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最常应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头痛昏重、胸膈痞闷、脘腹胀痛、呕吐泄泻等胃肠型感冒见上述证候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非处方药藿香正气制剂,其剂型有5类、9个剂型、11个品种,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规范文本,其功能规定相同,但主治范围却不尽相同.为了方便患者按说明书服用和药房药师指导合理用药,笔者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网公布的非处方药"藿香正气制剂"中功能主治项内容的规定作以探讨,建议对该类制剂应规定统一的功能主治内容.  相似文献   

16.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在古方今用,异病同治异病同治理论指导下,藿香正气散应用越来越广泛;除辨证施治用于传统的感冒、发热、恶心呕吐、腹胀、泄泻外,在小儿消化不良、荨麻疹、鼻炎等也显示良好疗效;之所以疗效迅速,关键在于芳香辟秽,散寒解表,理气和中,祛暑化湿之功效,从而达到调和表里,止吐止泻之功效;辨证应抓住舌淡苔白腻,脉濡,具有明显季节性及暑湿秽浊,寒湿气滞互阻的病理特点,开拓视野,拓展到更多的疑难病症中去;尤擅应用于夏季人群密集之地,具有保护胃肠,抗菌抗病毒等作用,方便快捷。现代研究可改善胃肠功能,具有抗菌、抗病毒,解痉,镇痛,增强细胞免疫等功效,各种剂型广泛用于治疗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酸中毒、病毒性腹泻、头痛、过敏性鼻炎、动力障碍型功能消化不良等疾病,疗效显著,价格便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藿香正气液及其组方药物对大鼠胃排空及肠推进的影响。方法:1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藿香正气液组、西沙必利组、空白对照组和组方各药物组,在给大鼠分组灌服藿香正气液或生理盐水或西沙必利后观察大鼠胃排空和肠推进运动的变化。结果:应用藿香正气液后大鼠胃肠运动显著增强,但各单味药的作用并不一致。结论:藿香正气液有促胃肠动力作用,该作用可能不是其组方药物作用的简单相加。  相似文献   

18.
《中成药》2006,28(7):1081-1081
从石家庄神威药业公司获悉,该公司日前被人事部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据了解,神威药业是国内一流的现代中药企业,多年来依靠自主创新开发出现代中药注射液、软胶囊、颗粒剂三大剂型,中药提取制剂项目、脂可平降脂通络软胶囊项目为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培育了五福心脑清软胶囊、参麦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藿香正气软胶囊等现代中药品种,成为现代中药行业领军企业。  相似文献   

19.
藿香正气散方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仲贵  罗杰英 《中成药》1991,13(12):35-36
对藿香正气散方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作了概述.包括药理作用,剂型改进、工艺研究及质量分析等多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在临床应用方面,本方已广泛用于治泄泻、痢疾、恶阻、失眠、腰痛,酸中毒、热滞症等。  相似文献   

20.
藿香正气散煎剂与颗粒剂治疗湿阻的临床疗效观察310004浙江省中医院分院张瓞安,黄爱娟藿香正气散是一张治疗湿阻很有效的古方,颗粒剂是中药饮片改革中的一种新的剂型,为了对照颗粒剂和饮片煎剂的效果,本文对湿阻的治疗效果作临床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