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隐患,提出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方法通过制定和落实消毒隔离制度,对新生儿科病房环境进行消毒管理,查找医院感染隐患,定期监测。结果该医院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方法不正确,工作流程不合理,监督评价机制不健全是新生儿科病房发生医院感染的隐患。加强新生儿科病房人员、环境、婴儿用品和医疗用品的管理,落实手卫生制度,定期监测等措施可以减少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使新生儿科病房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得到持续改进。结论严格执行新生儿科病房消毒隔离措施,杜绝医院感染隐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干预措施对降低新生儿科医院感染发病率,减少住院天数的效果。方法: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新生儿科所有病例纳入对照组进行目标性监测,2013年3月至2013年8月新生儿科所有病例纳入干预组进行目标性监测并实施医院感染干预,对两组新生儿均按照《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要求进行目标性监测。比较两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日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及两组新生儿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干预组新生儿日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及新生儿平均住院天数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新生儿(P0.05)。结论:医院感染干预能降低新生儿科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我院新生儿科的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来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并比较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的感染状况。结果:实施相应护理干预后,医院的感染率明显下降,中心静脉插管感染及呼吸机相关感染率均明显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结论:对新生儿科医院感染进行及时监测能够尽早发现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并根据监测结果实施相应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并分析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制定有效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收集2012年新生儿科所有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医院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568例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69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69%;医院感染部位分布占前3位的分别为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和上呼吸道感染;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胎龄〈37周、使用呼吸机及住院时间≥7d为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建立健全各项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强早产儿管理,严格规范侵入性操作与抗生素的使用,严格执行手卫生,从而降低新生儿科医院感染,保证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5.
2008年1月,我们建立新生儿科,并认真分析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的原因,制定防范措施,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新生儿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精细环节的护理管理措施。分析新生儿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院内感染危险因素,从细节问题制订针对性的措施,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并跟踪观测实施精细化护理管理效果。指出加强精细环节的护理管理,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了解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患儿医院感染情况,为有效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提供参考。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某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所有新生儿医院感染状况进行目标性监测,检测病原菌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共监测住院新生儿3 963例,监测到医院感染新生儿158例、182例次,医院感染率为3.99%、例次感染率为4.59%。新生儿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和血液相关感染占主导,其次是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和眼感染。新生儿出生时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轻,医院感染率越高。新生儿感染病原菌居前5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真菌。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结论 住院新生儿出生时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通过目标监测可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新生儿科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择260例新生儿和全体医护人员作为对照组(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另260例新生儿和全体医护人员作为研究组(品管圈活动后),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8%(P0.05)。研究组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为91.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9%(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对一起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的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某医院新生儿科在2008年秋季发生9名新生儿感染,其中8名新生儿死亡的严重医院感染事件,在医疗领域和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卫生部对此次事件在全国进行了通报。现在事件虽然过去,但不良影响并没有结束。发生此次严重医院感染事件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从医院感染管理角度,探讨感染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了解湖北省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与感染病原菌特点。方法 利用医院感染监测网络系统统计和分析2014年10月77家二级及以上综合和专科性医院实施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的资料。结果 发现77家医院中共1 090例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感染患病率为1.43%;14 880例手术患者中有241例肺部感染,手术后肺炎患病率为1.62%。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高发的科室是综合ICU、神经外科、新生儿科、血液科、胸外科。从送检的病原学标本中共分离阳性感染病原体66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7.93%,革兰阳性菌占14.41%,真菌占6.31%,主要检出病原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23.42%和21.92%。结论 综合ICU、神经外科、新生儿科、血液科、胸外科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为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各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应与相关科室建立目标责任制管理措施,主动提高控制医院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丁培玲 《护理研究》2005,19(24):2241-2241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感染管理已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1].医院感染已被列入医院管理的范畴,并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作为评价医护质量及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易发生感染及感染流行,且病死率高.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是医院感染高危区.因此,如何加强新生儿科的管理,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陈丽萍  黄薇  孙睿 《华西医学》2014,(3):425-427
目的 调查新生儿科产超广谱 β- 内酰胺酶(ESBL)细菌感染情况,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医院感染。 方法 2012 年 2 月 16 日- 26 日新生儿科病房发生 6 例产 ESBL 细菌感染病例,按照医院感染暴发处理流程,对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患儿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主要方法包括查看病历、询问负责医生患儿临床症状、采集患儿痰标本和环境微生物采样等。 结果 发现 4 例患儿为社区感染,2 例患儿为医院感染;感染病例发病时间集中(2012 年 2 月 16 日- 26 日);患儿临床症状相似,出现发热、咳嗽、咯痰等,体征为肺部湿啰音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状;从感染患儿痰标本分离出 6 株产 ESBL 大肠埃希菌且药物敏感性试验报告不完全一致,不属于同种同源的病原菌;床旁调查:从环境标本中分离出 6 株产 ESBL 细菌,来源分别为患儿所在病区的配奶间台面、水壶、呼吸机管路、医生鼻腔、保洁工鼻腔。 结论 该次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暴发,而是产 ESBL 大肠埃希菌感染聚集事件。患儿出现感染症状,主要是由于患儿本身免疫力较低,及新生儿科的无菌技术以及消毒隔离措施管理不到位,因此要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定期做好环境卫生消毒,以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质粒图谱分析追踪医院感染的不动杆菌来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追踪医院感染不动杆菌的来源。方法 应用生物分型,耐药谱分型和质粒图谱分析对9株医院的感染不动杆菌进行分析。结果 生物分型不能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质粒图谱分析分出5种四谱,来自新生儿科的7株菌中有6株菌分属其中的2种图谱;耐药谱分型和质粒图谱分析的结果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具有较高的相羞生。结论 新生儿科的呼吸机管道和氧化湿化瓶是院内感染不动杆菌的贮菌源。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病房285例医院内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和探讨新生儿病房医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查找分析感染的原因,以便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新生儿科2004年1月-2006年1月285例出院患儿发生的医院内感染,采取整体回顾性调查.结果 新生儿医院内感染的发生,与使用多种抗生素、低出生体质量、侵入性操作、环境不合格等有关.感染部位多见于呼吸系统.结论 应加强新生儿病房医院内感染的控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不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新生儿医院感染特点及主要危险因素,加强护理,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2001年1月—2008年12月在新生儿科住院的9 324例新生儿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医院感染率、主要的感染部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等。结果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4.88%,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47.0%。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侵入性操作、出生体质量、住院时间是新生儿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485、2.854、2.341,P〈0.05)。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加强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护理,减少侵入性操作、缩短住院时间是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菌分析及预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经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48h以后出现的院内感染,是机械通气的主要并发症,也是新生儿呼吸衰竭导致严重感染、死亡,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为了提高治疗水平,找出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现将我院新生儿科及协作医院新生儿科2003年至2007年收治的138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儿的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妇幼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妇幼专科医院感染的发病情况和原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分析本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结果 :13374例住院患者中 ,发生医院感染 4 5 0例 ,医院感染率为 3.4 %。感染科室居前 3位的为产科、新生儿科、肿瘤科 ;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 (31.3% )下呼吸道 (2 1.8% )和皮肤软组织 (16 .7% )感染为主。结论 :根据医院的特点 ,进一步加强消毒、隔离和无菌操作规程的管理 ,改善医疗条件 ,提高医院感染病例病原体的送检率 ,以利于合理使用抗生素 ,并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因新生儿各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差,容易受病原体的侵袭。新生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特别是分泌型IgA缺乏,使新生儿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早产儿免疫系统更不成熟,易发生重度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为降低医院感染率,对新生儿科近几年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高危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血行感染)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以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我院新生儿科的8 508例出院病例进行前瞻性与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本组新生儿发生医院感染351例,医院感染率为4.1%.在351例新生儿医院感染中有新生儿血行感染26例,均为危重新生儿及早产/极低体重儿.结论 高危新生儿发生医院血行感染与患儿病情危重、住院时间长、侵入性操作及医院环境污染等关系密切.加强对重点患儿的管理、对侵入性操作以及对医院环境的清洁及消毒等环节的管理是降低高危新生儿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是危重症新生儿集中监护和治疗的场所,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高5~10倍[1]。近年来,国内曾报导多起NICU发生的感染事件,原因多为感染管理不严,制度落实不到位,医务人员操作不规范,感染知识及技术防范不足等。只有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和完善新生儿科医院感染管理组织,强化责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