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戎建辉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4):3725-3726
目的观察谷胱甘肽(GSH)对他汀类药物致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患者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在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照组采用基础护肝治疗(给予肌苷、维生素C等治疗),治疗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1.2g/次,1次/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周检测患者肝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2.66、1.98、2.13,均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超过正常值12例(14.6%)、〉3倍正常值上限0例,对照组分别为23例(28.1%)、3例(3.7%),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672,5.304,均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明显减少他汀类药物致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患者肝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功能损害情况。方法将82例患者结核病合并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随机分为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组及口服肝泰乐及肌苷对照组。两组均运用3HRZE/6HR抗结核方案,每半月观察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肝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χ2检验,P<0.05,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能有效减少、减轻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结核病患者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能很好帮助乙型肝炎标志物阳性结核患者病顺利完成抗痨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抗结核药致肝损害的效果。方法:226例结核病短程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4例与对照组112例,在应用抗结核药的同时治疗组全程服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对照组服用肌苷、肝太乐,观察时间均为3~6个月。比较2组肝损害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出现肝损害6例(5.3%),对照组出现肝损害29例(25.9%),2组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预防抗结核药致肝损害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卢平宣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1):1627-1627
目的:探讨肺结核病抗结核治疗后肝功能损害状况及干预治疗效果。方法:肺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辅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护肝治疗(治疗组)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肝功能损害明显减少,两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肺结核病抗结核治疗肝损害,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 44 0例用短程化疗方案 2 HRSZ/4 HR治疗的肺结核患者的肝功能进行了监测。  相似文献   

6.
李斌  张伟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199-200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 174例由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害患者均停用抗结核治疗药物,在护肝治疗基础上分别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组)和甘草酸二铵(对照组)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肝损害情况及预后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在肝功能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9.8%,对照组67.4%(P<0.01).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有很好的保肝、降酶作用.  相似文献   

7.
王胜 《海峡药学》2012,(12):167-168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急性胰腺炎肝损害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5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性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经过分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平均恢复时间为13.8d,显著快于对照组的18.2d;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肝功能相对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较对照组恢复好,差异显著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以作为治疗急性胰腺炎肝损害的临床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8.
谭明格  向秀伍 《中国药房》2010,(36):3411-3412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89例初治菌阳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应用"2H3R3Z3E3(S3/)4H3R3"方案抗结核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肝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结果:治疗组在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89.7%、67.5%(P<0.01)。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可显著改善初治菌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抗结核药致药物性肝损害。  相似文献   

9.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小儿白血病化疗致肝损害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白血病患儿化疗致肝功能损害的效果。方法:将87例诊断明确且排除病毒性肝炎的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41例。两组患儿均口服维生素C、肝泰乐,治疗组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30 mg/(kg.次)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给予甘草酸二铵3 mg/(kg.次)静脉滴注,1次/d。7 d后复查肝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8%和6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白血病患儿化疗致肝功能损害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药物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是否具有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活动性结核患者因抗结核治疗后所致肝损害30例为治疗组,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注射液进行治疗,另选择活动性结核患者同期进行抗结核治疗致肝损害者25例为对照组,予以口服维生素类及一般保肝药物治疗。结果 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在有效率和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抗结核药物所致肝损害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10例门诊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替比夫定组104例(应用替比夫定600 mg/d治疗),拉米夫定组106例(应用拉米夫定100 mg/d治疗).2组均治疗52周,观察两药对血清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肝脏生物化学指标的影响及安全性.根据患者治疗12和24周HBV DNA的水平来预测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治疗52周后,替比夫定组血清HBV DNA检测不到率、HBeAg转阴率、HBeAg转换率、ALT复常率、病毒学突破率和病毒学反弹率均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70.2% (73/104)比56.6% (60/106);35.6% (37/104)比12.3% (13/106);22.1% (23/104)比11.3% (12/106);77.9% (81/104)比55.7% (59/106);6.7% (7/104)比16.0% (17/106);2.9% (3/104)比10.4% (11/106);P <0.01或P<0.05].替比夫定治疗24周,HBV DNA水平<500拷贝/ml的患者,52周HBV DNA检测不到率和病毒学反弹率,优于≥500拷贝/ml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比夫定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能迅速持续抑制HBV的复制,使HBeAg转换,肝功能恢复正常,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性好,可以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治疗中应注意监测肌酸激酶.  相似文献   

12.
王若琪  倪蓓 《中国当代医药》2012,(5):112+114-112,114
目的临床证实黄芪提高乙型肝炎患者自身免疫的作用。方法观察乙型肝炎患者用黄芪治疗前后主要病毒学指标的变化。结果黄芪能够抑制HBsAg、HBeAg的分泌,使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HBcAb(+)转换为HBsAg(+)、HBeAb(+)、HBcAb(+),有效率达70%,实现免疫调节功能。结论黄芪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对常规治疗数疗程仍无明显改善的乙型肝炎患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价廉易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李丹  潘晨 《抗感染药学》2004,1(2):69-70
目的:观察和评价拉米夫定治疗HBeAg(-)、HBV-DNA(+)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HBeAg(-)、HBV-DNA(+)的慢性乙型肝炎52例,HBeAg(+)、HBV-DNA(+)的慢性乙型肝炎60例,均服用拉米夫定100 mg,每日一次,在治疗2 a时进行疗效评价。对治疗2 a时达完全应答者予以停药,并随访观察1 a。将两组病例在治疗3 mo、2 a及停药la时的ALT、HBV DNA及治疗2 a时的完全应答率和停药1 a时的持续应答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 mo、2 a及停药1 a时HBeAg(-)组、HBeAg(+)组的ALT复常率分别为84.6%、75%、38.2%和81.7%、73.3%、82.4%;HBV DNA复常率分别为78.8%、65.4%、29.4%和73.3%、60%、70.6%。治疗2 a的完全应答率分别为65.4%和28.3%(P<0.05=停药1 a时的持续应答率为29.4%和70.6%(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在降低ALT、HBV-DNA方面同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一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其远期疗效欠佳,停药1 a时的持续应答率仅29.4%,明显低于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的70.6%(P<0.05),其停药后反跳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延长恩替卡韦用药间隔时间治疗乙肝病毒定量(HBV-DNA)阳性的尿毒症合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药物疗效。方法:选择HBV-DNA≥10~4拷贝·m L~(-1)的尿毒症合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65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次,每5 d 1次,透析后口服。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月、6月、12月、24月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Child-Pugh评分、肝脏B超等,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LT、TBIL、ALB、Child-Pugh评分均在治疗第3月后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F值分别是3.83,3.19,19.39,3.24,P值分别是0.008,0.019,0.001,0.01)。ALT、TBIL治疗3月后组间数值无显著差异(P>0.05)。ALB、Child-Pugh评分在治疗后第3月、6月、12月组间数值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第12月与第24月之间无差异(P>0.05)。PTA是在第6月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F=25.10,P=0.001),但第6月后数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HBVDNA在第24月阴转率100%。结论:HBV-DNA阳性的尿毒症合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间隔5 d服用恩替卡韦0.5 mg治疗能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有效改善肝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预防肝癌发生。  相似文献   

15.
204例HBV"小三阳"与肝纤维化标记物测定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乙肝血清学,标记为HBsAg(+)、抗-HBe(+)、抗-HBc(+)与肝纤维化标记HA、ⅢPC、LN、IVC含量的关系.肝纤维化血清标记物的测定是临床上用于判断肝纤维化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方法150例健康体检标本为对照组,与204例乙肝小三阳对照比较,P<0.01.乙肝标记物采用ELISA一步法,肝纤维化标记物采用放免法测定.结果204例乙肝小三阳中HA增高明显的24例,而ⅢPC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有117例,占总数的57.35%.其余在正常范围.结论对于HBV小三阳,如HA增高必须定期检测肝纤维化指标,这样能够对临床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国产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安全性与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69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口服阿德福韦酯胶囊10 mg/d(治疗组),62例口服苦参素胶囊0.6 g/d(对照组),观察48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血清HBA DNA阴转率、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2周时,治疗组血清HBV DNA阴转率、ALT复常率、HBeAg阴转率、抗-HBe阳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3.2%比7.8%;36.0%比8.7%;13.6%比3.1%;6.2%比0(χ2=56.32、23.18,均P<0.01).治疗48周时,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则分别为78.0%比9.6%;56.8%比28.7%;32.1%比11.7%;18.7%比6.3%(x2=76.78、21.72、20.61、21.32,均P<0.01).结论 阿德福韦酯胶囊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均明显优于苦参素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7年1月~2011年10月5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采用双环醇片(75~150mg/d,连用24周)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250mg/d,连用24周)治疗,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连用24周)治疗,检测患者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和HBV-DNA转阴情况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肝功能指标ALT、AST、ALB和TBIL恢复状况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血糖指标FPG和2hPG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门冬氨酸钾镁葡萄糖注射液(益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应用益乐250mi。静脉滴注,同时联合应用甘利欣注射液30mL 10%葡萄糖注射液250m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对照组给予甘利欣治疗,两组疗程均为一个月。治疗前后各检测肝功能,HBsAg,HBeAg及HBV-DNA。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益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退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3年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的长期疗效和适当疗程。方法:选择HBsAg、HBeAg和HBVDNA均阳性的成年患者。服用拉米夫定100mg·d-1,治疗3年(156周),观察其对HBVDNA、HBeAg、ALT和病毒变异的影响。结果:拉米夫定对HBVD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维持ALT的正常有一定疗效,治疗2年有39.8%的患者发生病毒变异;可出现HBVDNA的反跳。拉米夫定的疗效与患者治疗前ALT和HBVDNA的水平相关。拉米夫定的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好,可长期服用。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V感染,对抑制HBV的病毒复制和维持患者的ALT正常有显著疗效;其临床应用的最佳适应证为HBeAg和HBVDNA均阳性,HBVDNA水平较低而ALT异常的患者。拉米夫定的长期疗效与乙型肝炎病毒的变异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