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连接处结构椎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腰椎融合治疗腰椎不稳及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融合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椎间植骨选择。方法将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椎间行棘突椎板连接结构植骨,B组为椎间行自体碎骨粒植骨,两组均采取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于术后3个月~3年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的手术效果、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以及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手术时间、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及融合率均无明显差异,但在维持椎间隙高度方面,椎间行棘突椎板连接结构组明显高于植碎骨粒组。结论在腰椎融合术中行自体棘突椎板连接结构椎间植骨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的维持椎间隙高度,是一种良好的椎间植骨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棘突椎板连接处结构椎间植骨加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进行腰椎融合治疗腰椎不稳及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融合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较为理想的椎间植骨选择。方法将手术病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椎间行棘突椎板连接结构植骨,B组为椎间行自体碎骨粒植骨,两组均采取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于术后3个月-3年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的手术效果、及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以及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手术时间、出血量、植骨融合时间及融合率均无明显差异,但在维持椎间隙高度方面,椎间行棘突椎板连接结构组明显高于植碎骨粒组。结论在腰椎融合术中行自体棘突椎板连接结构椎间植骨效果确切,能够有效的维持椎间隙高度,是一种良好的椎间植骨选择。  相似文献   

3.
显微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证实.随着手术例数的增多,术后时有复发或滑脱的发生.有文献称MED术后复发率0.51%[1],滑脱的发生率更低.我院自2003年3月~2007年6月,共行MED手术1374例,术后椎体滑移者发生3例,加院外术后2例.共5例均行后路全椎板切除,自体碎骨粒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后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槽式植骨可吸收钉固定治疗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3年7月~2010年5月本院收治的26例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骨折病人,应用本方法进行治疗.男22例,女4例;车祸伤21例,高处坠落伤5例,手术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进入,清理游离骨块及断面处的碎骨屑,在游离股骨头骨块断面用电钻慢速磨出2 mm、深3 mm宽的几条平行“U”形骨槽,在股骨头近端断面与游离骨块骨槽垂直方向上磨出数条平行的“U”形骨槽,取自体髂骨的松质骨修剪成直径约2 mm粗细的骨条及骨泥,将磨出的骨槽内植入骨条及骨泥并夯实,使其平整或略高出1mm左右,将骨折块复位,以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骨折块,尾端埋于关节软骨面以下2mm处.[结果]术后随访根据Harris评分标准,髋关节功能术后6个月平均85.9分,术后2年平均87.2分.[结论]采用槽式植骨可吸收钉固定治疗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骨折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疗效可靠值得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病灶清除术与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组 6 8例 ,平均年龄 37岁。病灶清除术组 33例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组 35例 ;其中胸椎结核 2 1例 ,胸腰段结核 18例 ,腰椎结核 2 9例。病灶清除术采用经胸、胸膜外或腹膜外入路 ,清除病灶后 ,骨缺损大于 5 mm者取髂骨植骨 ;小于 5 mm者不植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采用经胸或腹膜外入路 ,彻底清除病灶 ,髂骨或填塞自体肋骨粒的钛网椎间植骨融合 ,一期前路内固定。术后抗结核治疗 12~ 18个月。结果 平均随访 2 7个月。病灶清除术组中 5例术后结核局部复发 ,再次手术治疗。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组无结核局部复发 ,脊柱后凸畸形改善 ,矫正角度 15°;无内固定器械断裂。结论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 ,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利于结核病灶的稳定与修复 ,减少结核复发 ,矫正后凸畸形 ,较病灶清除术能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60°植骨融合加单枚Cage及四钉两棒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弓根提拉螺钉复位滑脱椎体,单节段椎板减压,摘除椎间盘、刮除椎体终板,撑开恢复椎间高度,将碎骨粒加压夯实置入椎间隙内并放置单枚插入型Cage,双侧横突间植骨方法治疗3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结果术后3~24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手术完全复位33例,不完全复位3例,4例原位融合,椎间高度未丢失,Cage无松动、钉棒无断钉,平均出血量410mL。结论 360°植骨融合加单枚Cage及钉棒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复位效果满意,出血量少,经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器械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设计颈前路减压用相应器械并临床应用。方法 设计新型环锯锯芯、双环锯定位器、后纵韧带切除钩及“U”形骨凿等器械并临床应用56例脊髓型颈椎病,其中13例伴有神经根型颈椎病,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43例为单间隙病变,11例为双间隙病变,2例三间隙病变。均采用新型环锯锯芯定位引导,双环锯减压,以后纵韧带切除钩切除后纵韧带,并以“U”形骨凿切取髂骨骨块行前路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AO或Orion)。结果 除1例因髂骨骨凿使用不当致髂骨骨块压缩骨折外,其余55例使用本套器械操作者均手术顺利,无神经并发症,无植骨移位及塌陷。结论 新型环锯锯芯、双环锯定位器、后纵韧带切除钩及“U”形骨凿等器械应用于颈前路减压术具有设计合理、操作简便、使用安全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体骨植骨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THR)中髋臼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50髋)髋臼缺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分析,根据骨缺损情况进行髋臼自体骨植骨(结构性植骨、颗粒植骨).结果 50例获平均随访24.2个月,49例髋臼植骨处愈合.术后2周Harris评分67~82分,平均79.5分;术后1年86.5~94.6分,平均91.3分.结论 髋臼自体骨植于髋臼骨缺损处,可以恢复髋臼的完整性,增加髋臼的骨覆盖,提高THR术后髋臼假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路选择性减压RF器械复位内固定椎体间足量打压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998年9月~2006年6月共收治腰椎滑脱症患者86例,均采用后路选择性减压(开窗或半椎板切除)、RF器械复位固定、椎间足量打压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椎体间植骨融合情况及临床效果,根据侯树勋等的疗效评定标准及Suk等的植骨融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无切口感染及神经根损伤患者,切口脂肪液化3例,经换药伤口愈合;3例术中神经根袖破裂,术后发生脑脊液漏,观察3~5d夹闭引流管见脑脊液漏停止后拔管,经换药引流口愈合。随访1~8年,平均3.6年,术后1~2周X线片复查示复位不良3例,其中1例再次手术矫正,2例姑息治疗结果融合失败,其余患者均获植骨融合,椎体间植骨融合率97.67%,临床疗效优良率96.5%。结论:经后路选择性减压RF器械复位内固定椎体间足量打压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骨性融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Wang Q  Zhang XL  Jiang Y  Chen YS  Shen H  Shao JJ 《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4):1045-1049
目的 研究辐照深冻异体骨用于髋臼翻修中严重骨缺损的打压植骨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2月至2009年1月髋关节翻修术中共有20例21髋应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髋臼侧骨缺损,18例19髋获得随访.患者翻修时平均年龄为64.4岁(43~81岁).采用Paprosky分型,本组患者均有髋臼骨缺损,其中PaproskyⅡB型4髋,PaproskyⅡC型8髋,PaproskyⅢA型5髋,PaproskyⅢB型2髋.手术用金属网修复髋臼节段性缺损,采用辐照深冻同种异体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骨水泥臼杯完成髋臼翻修.患者术后定期进行影像学和临床评估,观察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变化,假体移位松动及异体骨骨整合情况,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2.5分(31~56分).术前疼痛评分平均14.4分(10~20分).结果 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2.4个月(12~48个月).术后Harris评分提高到88.6分(82~96分).术后疼痛评分提高至平均42.3分(40~44分).并发症:术后感染1例,经清创愈合.股神经损伤1例,术后1年随访时已恢复正常.1例患者术后出现股骨近端外侧皮质吸收,大粗隆骨折.有1例Paprosky ⅢB型患者出现金属网及髋臼杯明显移位等影像学松动表现,其余18髋的髋臼假体稳定,未发现臼杯在垂直和水平方向大于1 mm的移位,也未发现髋臼假体外展角的改变;植骨层和宿主骨床可见连续骨小梁通过、移植骨与周围骨床骨密度趋向一致等骨整合表现.结论 金属网与打压植骨及骨水泥髋臼技术联合应用能有效地完成髋臼的生物学翻修.辐照深冻异体骨用于打压植骨能与周围骨床很好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 2月至2 0 0 3年 2月采用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融合的胸腰椎结核患者 36例 ,包括植骨融合率 ,截瘫恢复情况和后凸畸形矫正情况。随访时间 1~ 4 a,平均 2 .6 a。结果 所有患者均显示骨性融合 ,融合时间平均 7.9个月 ;2 4例合并截瘫患者中 ,症状改善 2 2例 ,改善率 91.7% ;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 2 9.4°,1~ 4 a后随访 ,后凸角度平均丢失 2 .1°。结论 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同期前路植骨融合能加强脊柱的稳定性 ,促进骨融合和截瘫恢复 ,矫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同定治疗颈椎病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3月~2008年9月我院应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颈椎病患者26例,男16例,女10例,年龄38~70岁,平均49.4岁.脊髓型颈椎病11例,神经根型颈椎病5例,混合型颈椎病10例.1个椎间隙受压8例,2个椎间隙受压18例.所有患者采用标准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块植骨,应用可吸收全螺纹螺钉自植骨块纵轴中线与冠状面呈45°角方向将植骨块固定于上、下椎体.术后常规颈托同定4~6周.每月门诊随访拍片,观察植骨块位置及植骨愈合情况.了解植骨块融合时间;应用JOA评分评估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可吸收螺钉固定顺利.术后1周,患者手术切口均I/甲愈合.全部病例获4~18个月平均12.6个月随访,植骨块与周围融合时间3.2~4.6个月,平均3.3±0.6个月,症状改善总体优良率84.2%,未观察到明显全身不良反应及局部并发症.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可有效治疗单或双节段颈椎病,避免金属内同定物产生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生物植骨材料在脊柱融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自1911年Albee与Hibbs报道第1例脊柱融合术至今近100年,各种脊柱内固定器械日新月异,大大提高了脊柱疾病的治疗成功率。然而,即使如此,融合失败及假关节的发生率仍然较高(5%~35%),现有的手术方法完全可以达到对脊柱坚强的内固定,但始终不能完全避免融合失败的发生。影响脊柱融合成功的因素有:(1)患者自身条件:如年龄、全身状况、营养、骨质疏松等;(2)植骨方式的选择:后外侧植骨、横突间植骨、去皮质、前路椎间植骨融合等;(3)植骨床的制备;(4)植骨材料的选择。国内外学者一直寻求通过提高骨移植材料性能以提高脊柱的融合率。据统计在北美每年大约有5000,000例手术涉及骨移植,已经成为仅次于输血的第二大移植手术。理想的骨移植材料应具备:无毒、无副作用、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同时具有骨形成、骨传导、骨诱导等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异体股骨片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前路椎管减压、异体股骨片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3年2。月,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36例,年龄18~56岁。受伤部位:T11 3例、T12 10例、L1 14例、L2 7例、L3 2例。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A级9例、B级11例、C级13例、D级3例。均采用脊柱前路手术,切除伤椎中后缘,对受压椎管彻底减压后,椎体间后缘支撑植入适宜的脱脂异体股骨片,椎管成形后,再将减压取下的伤椎椎体碎骨和肋骨骨条植入椎体进行前路“Z”型或“K”型钢板固定。结果术后CT扫描示36例椎管致压物全部去除,椎管扩大。其中33例获随访1~3年;A级中1例失访,3例无恢复,1例降至B级,2例降至C级,2例降至E级;B级中1例失访,2例无恢复,2例降至C级,4例降至D级,2例降至E级;C级中1例失访,3例降至D级,9例降至E级;D级全部降至E级。32例椎体间融合成功,内固定器械无断钉、松动;1例融合失败,改用后路手术治疗。结论采用前路异体股骨片支撑植骨,可避免取白体髂骨植骨,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脊柱前路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5.
1999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对15例腰椎峡部裂伴L5重度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减压、SF或GSS器械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前路减压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32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经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2008年4月,本院对32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术后对临床结果进行JOA 评分;观察并发症情况;1、2、3、6、9、12个月摄片,观察植骨融合效果.[结果]32例获得6~24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JOA评分,术后症状明显缓解和消失,由术前7~10分(平均8.6分)恢复至术后12~14分(平均12.8分);平均植骨融合时间12周,植骨融合率100 %;1例术后3 h颈部血肿形成,切开引流后,症状缓解;1例术后1个月螺钉松动,延长颈围外固定时间至术后6个月,固定节段融合.[结论]颈前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可以有效解除脊髓前方所受的压迫;显著提高植骨融合率,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前路手术中椎间支撑体周围植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 2005年5月~2010年5月采用胸腰椎前路减压椎间支撑体周围颗粒状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167例,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行X线片及三维CT薄层扫描,观察支撑体周围颗粒状植骨融合状况,测量伤椎高度、Cobb角、椎管狭窄率。采用改良Brantigan椎间融合标准判定椎间、支撑体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16例患者随访1~4.5年,平均2.2年,术后1周X线片未见支撑体明显移位,56例CT平扫支撑体周围无明显血肿形成。术后3个月48例CT薄层扫描支撑体(钛网/人工骨)与周围植骨有1~2mm左右透亮线,椎管内无碎骨块占位。术后6个月X线片未见椎旁异位骨化,41例CT薄层扫描支撑体周围植骨与支撑体及椎间有连续性骨小梁形成,未见植骨块进入椎体旁和椎管内。术后1年植骨融合48例4分,39例3分,29例2分。12例纳米人工骨支撑体与周围植骨之间仅少量连续性骨小梁形成,存在1~2mm间隙,但周围植骨已骨性愈合,对人工骨形成包裹。3例钛网和4例人工骨支撑体倾斜(在矢状面或冠状面倾斜均小于10°),Cobb角13°~16°,高于平均值9.5°。术后1周和1年椎间高度、Cobb角、椎管狭窄率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椎间支撑体周围植骨可增加脊柱力学载荷强度,有利于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椎间植骨融合,从而降低内固定物松动和断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后路椎间碎骨植骨与自体髂骨块植骨两种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75例患者,男41例,女34例;年龄27~68岁,平均55.6岁.临床表现:下腰痛72例,间歇性跛行47例;75例患者均有下肢痛,其中单侧下肢痛37例,双侧下肢痛23例,交替性双下肢痛15例;直腿抬高受限57例,感觉障碍66例,运动障碍58例,膝、跟腱反射异常45例,伴马尾损害23例.退变节段:L4、5 32例,L5S1 26例,L3、4 6例,2个间隙11例.将病例随机分为髂骨组和碎骨组,髂骨组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固定+自体髂骨椎间融合(pedical screw fixation+ iliac crest grafting)治疗,碎骨组行腰椎后路减压椎弓根固定+碎骨椎间融合(pedical screw fixation+granular bone grafting).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3、6、12个月测定JOA (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腰背痛手术评分和ODI(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并对术后融合情况进行评估.[结果](1)各组术前、术后JOA、ODI评分有显著差异,而两组之间评分无明显差异;(2)各组术前、术后椎间隙高度有显著差异,术后两组之间比较碎骨组椎间隙高度丢失相对较多,有统计学差异;(3)各组术前、术后椎间隙活动度有显著差异,两组之间比较椎间隙活动度无明显差异;(4)两组巾植骨块与上下终板交界处无透亮区:随访影像学榆查示椎间植骨融全良好,螺钉无折断和松动,未发现植骨块脱入椎管.[结论]两组在术后融合时间、融合率及临床症状缓解程度上无显著差异.但碎骨植骨在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方面优于髂骨组,而且无取髂骨处遗留痛等并发症.碎骨植骨椎间融合是治疗腰椎退行性不稳的一种有效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退行性腰椎不稳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后路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或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滑脱ugh患者进行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和横突间植骨的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32例,Ⅱ度滑脱3例.28例采用椎板开窗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术;7例采用全椎板减压钉棒系统固定、椎间融合器加植骨融合术.结果:35例中,30例术后2周内神经受压症状消失,X片显示内固定器械位置良好.5例术后出现神经症状加重:神经根刺激症状加重者4例,其中3例经治疗症状于3个月内缓解,1例症状未缓解者于术后8个月将内固定钉棒取出后症状缓解;不全瘫者1例,经二次手术探查后症状减轻.29例获得连续随访,随访时间2~3.5年,1例于术后6个月发现滑脱椎体再次轻度滑脱.1例因跌倒致椎弓根螺钉位置改变,伴有神经根刺激症状,将椎弓根螺钉取出后症状缓解,其余27例椎体滑脱完全复位,椎间融合或横突间植骨融合良好.临床疗效按照邹德威的综合评价标准评估:优20例,良7例,一般2例,优良率为93.1%.结论:后路腰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或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髋臼严重骨缺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打压植骨结合金属网重建严重骨缺损髋臼的中期临床效果,分析Paprosky骨缺损分型在评价骨缺损时的重要性.方法 1998年12月至2007年12月采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使用金属网片和(或)金属网杯进行严重髋臼缺损重建63例(67髋),所有患者均为AAOS Ⅲ型混合型缺损.其中58例患者(61髋)获得了完整随访,平均63个月.Paprosky Ⅱ B 19例(20髋),Paprosky Ⅱ C 27例(28髋),Paprosky Ⅲ A 12例(13髋).术前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41.7分(21~52分).术后随访时进行临床疗效、影像学及并发症等评估.结果 58例(61髋)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平均89.2分(81~98分),术后优良率达93%,除3例发生聚乙烯髋臼从网杯中脱出外,其余55例患者髋臼无影像学松动.1例使用金属网杯患者髋臼旋转中心未能恢复正常.3例术后脱位患者,其中2例手法复位,1例切开复位,均获成功.术后发生感染1例(1.6%),经二期翻修打压植骨成功治愈.结论 异体骨打压植骨配合金属网是处理严重髋臼骨缺损的理想技术.建议在使用打压植骨技术对严重髋臼缺损重建时,采用AAOS分型结合Paprosky分型方法对缺损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金属网杯不适用于严重髋臼骨缺损的打压植骨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