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视力和屈光变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视力和屈光状态。方法218例确诊为早期老年性白内障视力下降患者,做仔细眼部和屈光状态检查,并矫正其视力。结果裸眼视力随年龄的增长下降愈明显,通过扩瞳验光,矫正视力≥0.6者344只眼(78.90%)与裸眼视力≥0.6者124只眼(28.44%)相比,本组病例的矫正视力有显著提高。结论早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可通过矫正屈光不正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手术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方式、手术时机.方法 筛选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病人30例(30只眼),行单纯白内障手术12只眼(其中白内障囊外摘除术6只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6只眼),白内障联合抗青光眼手术18只眼(其中小梁切除术12只眼,周边虹膜切除术6只眼).一期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0只眼.结果 术后27只眼(90.0%)眼压正常,3只眼需使用降眼压药物方可控制眼压;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者28只眼(93.3%),矫正视力≥0.3 者占66.7%.结论 尽早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可以提高视力和控制眼压,膨胀期白内障手术是预防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03年6月至2009年12月我院161例192眼高度近视眼白内障行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并发症及术后效果.结果 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大于等于0.5者128眼占66.7%.0.1-0.4者58眼占30.2%,低于0.1者6眼占3.1%.无一例屈光过矫.12只眼后囊破裂占6.3%,2只眼虹膜撕裂占1%,36只眼角膜水肿占18.7%.6只眼人工晶体前膜占3.1%,20只眼后囊不同程度混浊占10.4%,1只眼网脱占0.5%.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眼白内障具有视力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视力提高与眼底病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在我国占致盲原因的首位。做白内障摘除术常因手术并发症影响疗效。我院1986~1989年收治各种类型白内障517只眼,老年性白内障331只眼,占64.02%,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 1.1 年龄 41~50岁18只眼,51~60岁41只眼,61~70岁155只眼,71~80岁95只眼,81岁以上20只眼。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B型超声高频探头(7.5MHz)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超声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老年性白内障眼超声特征及其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西门子B超诊断仪对78例(156只眼)老年性白内障进行超声探测。结果78例患者中双眼病变的占61.54%,单眼病变的占32.05%,双眼显示正常的占6.14%。结论B超检测对老年性白内障具有简单、易行、无创、重复性好等特点,作为一种眼科辅助检查,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吉超  陈丹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197-2198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的屈光状态。方法:对159例(294眼)老年性白内障应用自动验光仪、小瞳检影验光,主觉试镜,散瞳后裂隙灯观察晶状体混浊状况,并对矫正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多有程度不等的屈光改变,白内障类型与屈光不正种类有显著关系(P<0.01)。皮质性多为远视及远视散光,核性以近视及近视散光为主,初中期白内障患者矫正视力有明显提高。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其晶状体混浊引起的屈光状态是导致初中期白内障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早期患者矫正视力可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的屈光状态。方法:对159例(294眼)老年性白内障应用自动验光仪、小瞳检影验光,主觉试镜,散瞳后裂隙灯观察晶状体混浊状况,并对矫正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多有程度不等的屈光改变,白内障类型与屈光不正种类有显著关系(P&lt;0.01)。皮质性多为远视及远视散光,核性以近视及近视散光为主,初中期白内障患者矫正视力有明显提高。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其晶状体混浊引起的屈光状态是导致初中期白内障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早期患者矫正视力可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进行手术治疗的时机、手术方式、手术并发症。方法对18例20只眼,单纯白内障手术3只眼,白内障手术联合抗青光眼手术17只眼(其中小梁切除术10只眼,周边虹膜切除术7只眼)。一期植人人工晶体17只眼。结果术后16只眼眼压正常,占80%,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0.3者占7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根据发作时房角是否开放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提高视力及控制眼压。持续高眼压引起的视神经萎缩是术后视力低下的主要原因,强调膨胀期前手术是预防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白内障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轻者降低视力,重者可致失明。以下我们报道一组白内障患者服用硒化卡拉胶的临床观察结果。临床资料对象本院眼科门诊病人,诊断为老年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共71人,139只眼,其中右眼71只,左眼68只。女性34例,65只眼;男性37例,74只眼。年龄分布48~81岁,平均63岁。老年性白内障又分为皮质性白内障51例;100只眼,占71.94%;核心性白内障8例,16只眼,占16.55%;糖尿病性白内障12例,23只眼,占11.51%。方法观察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表面麻醉在老年性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效果.方法:采用表面麻醉的方法对174例(174只眼)老年性白内障进行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74只眼均在表面麻醉下完成手术,术后一周最佳视力≥0.5者为82%,术后一月最佳视力≥0.5者为93%.主要并发症:角膜水肿37只眼(21.26%),后囊膜破裂1例.结论:老年性白内障进行非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中表面麻醉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择取我院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30例(38眼)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均行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或白内障联合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回顾其临床诊治资料,观察分析其临床效果,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本组30例患者(38眼)中有9例行单纯白内障手术治疗,21例行白内障联合抗青光眼手术治疗,各占总数的30.0%、70.0%。术中发现有34眼的眼压正常,4眼眼压有异常需以药物控制,各占总数的89.5%、10.5%。术后35眼恢复正常,3眼治疗失败,各占总数的92.1%、7.9%;35只治疗后恢复正常的患眼中,有26眼视力矫正0.3以上,占总数的68.4%。结论对于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要及早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手术措施进行治疗,及早控制眼压,从而提高疗效,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内障摘除植入的人工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NIDEK”ARK - 70 0自动电脑验光及角膜曲率仪及BME - 2 0 0眼A/B超测量角膜曲率及眼轴 ,代入SRKⅡ公式计算出正视化眼的人工晶体屈光度 ,并根据患者的年龄及工作需要 ,设计术后屈光状态及预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本组 80只眼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植入人工晶体 ;37只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 (PHACO)联合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术。于术后 6个月测屈光状态及矫正视力。结果 :93只眼屈光状态与术前设计屈光状态误差在± 1 .0 0D以内者占 79.49%。结论 :影响预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准确性的主要原因为 :眼轴测量误差、眼轴过长及白内障病史较长或继发废用性外斜视患者且采用ECCE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式者  相似文献   

13.
资料与方法我院2005年3月~2006年9月收治老年性白内障320例(332只眼,其中糖尿病患者老年性白内障10眼,青光眼术后老年性白内障6只眼,高度近视者老年性白内障4只眼),男138例(142只眼),女182例(190只眼),年龄45~90岁。术前视力光感~0.5,其中视力≥光感而≤0.05者96只眼,0.05~  相似文献   

14.
超声乳化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具有对眼组织损伤小、视力恢复快、屈光稳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我们对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满意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自 1 997~ 1 998年我院对3 2例 (3 5只眼 )高度近视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男 1 6例 (1 8只眼 ) ,女 1 6例 (1 7只眼 )。年龄 3 3~ 79岁 ,平均 59岁。A超测量眼轴长度为 2 6~3 5mm,平均眼轴长为 (2 8.2 9± 2 .1 4 ) mm。其中皮质型白内障 8只眼占 2 2 .8%、后囊下白内障 1 0只眼占 2 8.6%、核性白内…  相似文献   

15.
李灿  陈潇  王恩洪  刘翔 《重庆医学》2011,40(6):571-572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初、中期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屈光状态以及各型白内障与视力矫正前、后的关系。方法对62例(95眼)不同类型老年性白内障初、中期患者的发病年龄、屈光状态、裸眼视力以及矫正视力等进行临床观察,分析皮质型、囊膜下型、核型等3型老年性白内障对屈光状态的影响、发病年龄的特点以及与视力的关系。结果囊膜下型白内障发病年龄低于皮质型和核型,影响视力较早。屈光状态改变:皮质型白内障多呈远视状态;囊膜下型白内障无明显倾向,但影响视力早;核型白内障多呈近视状态;3种类型白内障均可导致不同程度低度散光。结论不同类型老年性白内障可导致不同的屈光状态改变,可作为白内障手术时机选择的参考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及术后屈光不正的防冶.方法自1993年至2000年,对 54例儿童白内障行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无变化2只眼,0.05 至 03 者12只眼,0).3至1 0者27只眼,1.0者8例,年龄小不配合检查者5只眼.结论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时期及早行白内障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儿童白内障及矫正术后屈光不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该院眼科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后减少全身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后伤口的反应情况.方法 采用病例回顾的方法,对比该院眼科2011-2012年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用药时间,给药方法,术后伤口反应情况作出分析.结果 老年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手术共1 057只眼,其中485只眼全部术后使用一次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无发生眼内炎,另外572只眼术后均不使用全身使用抗菌药物,发生眼内炎1只眼.结论 全身预防用抗菌药物对预防老年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术后眼内炎的发生无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糖尿病患者合并白内障与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为提高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手术成功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4年4月至2016年5月玉溪市人民医院眼科治疗的60例(101只眼)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60例(100只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前进行散瞳、用非甾体类眼夜滴眼,术中大小合适的撕囊口,术后3个月随访检查患者的视力、角膜、前房、眼压、人工晶状体位置及眼底检查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2组患者的视力均明显提高,观察组视力在0.5~0.7之间12只眼,0.8~1.0之间45只眼,>1.0有44只眼,对照组分别为10只眼、42只眼、48只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前房渗出、玻璃体脱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8.0%、3.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0%、3.0%、2.0%,角膜水肿、玻璃体脱出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的一种较好的方法,既... 更多  相似文献   

19.
眼科学     
,9141260岁以上“0例老年人眼病调查/夏建生…//中国中医眼科杂志一19”,9(2)一102~103 调查660例1320只眼中,视力)5.。者占30·8%,<5·。者占69.2%。老年人视力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减退,各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660例中患病率最高为视网膜动脉硬化,依次为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玻璃体混浊、屈光不正、视网膜脉络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认为:老年人可摧患多种眼病,但造成视力明显减退的老年性眼病有老年性白内障、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等。因此防治白内障仍是我国防盲的重点工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的手术治疗方式进行研究,讨论最佳的手术时机和方式。方法:筛选患有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50例(62眼),其中有15例患者采取单纯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方式,另外35例患者采取白内障联合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方式。结果:手术后发现,有90%的患者眼压正常,共计有56只,还有6只眼眼压有异常需要服用药物进行控制。手术后有56只眼睛视力恢复正常,占总数的90.3%,有66.7%的患者视力矫正大于0.3以上。结论:对于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患者,在早期及时采取合理的手术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眼压,提高患者的视力,在膨胀期内进行白内障手术,对于治疗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继发性青光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