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苯中毒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苯对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②方法 应用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技术 ,对 2 2例苯中毒病人和 30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进行检测分析。③结果 苯中毒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t=1 2 .6 9,P <0 .0 0 1 )。工龄 2~ 3年组病人SCE频率高于工龄 <2年组 ,差异有显著性 (t=2 .93,P <0 .0 1 )。④结论 长期接触苯可引起人体DNA损伤 ,SCE频率是一种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敏感指标 ,有助于及早发现苯中毒病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然流产患者夫妇外周血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变化情况,探讨SCE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有自然流产史夫妇240对为观察组及正常的育龄夫妇40对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分别计数SCE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SCE发生率过高可能是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之一,SCE互换率可作为自然流产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上消化道癌肿患者及部分癌高发家族成员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分析,发现癌肿病人及有癌家族史的健康人和炎症患者的SCE 值都高于对照组,差异平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并且,炎症组的SCE 值又显著地高于健康人(P<0.01)。结果提示上消化道癌肿的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遗传易感性的参与;其次,SCE 检测对癌家族成员的随访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观察头颈癌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对32例头颈癌病人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③结果头颈癌病人外周血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升高、CD+4/CD+8比值降低、血清sIL-2R水平升高(t=4.61~12.88,P均<0.01);Ⅲ,Ⅳ期头颈癌病人较Ⅰ,Ⅱ期者CD+4/CD+8比值降低(t=3.25,P<0.01)、血清sIL-2R水平升高(t=2.34,P<0.05);若以正常对照组CD+4/CD+8比值的x-2s为下限、血清sIL-2R的x+2s为上限,2项中1项异常者即认为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则头颈癌病人异常检出率为87.50%.④结论头颈癌病人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sIL-2R有助于头颈癌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监测和对诊疗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作者以20例胃癌患者,33例癌前病变患者和12例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为材料,分析了SCE率变化.发现胃癌患者的SCE率比癌前期癌变患者和正常人均有显著增高.认为SCE率可作为检测区分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习惯性自发性流产女性和正常女性的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不同,为提高生育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择习惯性自发性流产的女性20人为观察组及正常的育龄女性20人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检测方法、微核检测方法及染色体断裂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分别记数SCE发生率、微核出现率及染色体断裂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发生率和微核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断裂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SCE发生率和微核出现率可以作为经常暴露在易致DNA损伤的环境下发生习惯性自发性流产女性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然流产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ister-chromatid exchange, SCE)频率,探讨SCE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自然流产女性117例为观察组,收集同期健康育龄女性50名为对照组,按SCE检测方法检测2组受试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SCE互换频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女性外周血淋巴细胞SCE互换频率分别为(8.04±2.30)次和(6.43±1.50)次,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女性自然流产可能与SCE互换频率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醛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5、25、125、500μmol/L)的甲醛溶液处理培养中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其微核率及SCE频率的变化。结果:低浓度(5、25μmol/L)甲醛处理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和SCE频率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增加(P>0.05);而甲醛浓度(125、500μmol/L)较高时,细胞微核率和SCE频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较高浓度甲醛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筛选职业性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预报指标,对19例焦炉工和12例对照进行了研究。方法: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检测了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姐妹染色体互换(SCE)。结果:焦炉工 SCE 率明显高于对照;焦炉工中吸烟与不吸烟者 SCE 间无明显差异。结论:焦炉逸散物具有明显的遗传毒理学效应,对焦炉工染色体可造成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解接触焦炉逸散物职业性人群遗传效应的改变,从分子水平揭示焦炉逸散物的遗传毒作用.方法:对25名焦炉工和12名正常对照分别检测了血清P21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结果:发现焦炉工P21水平(3 774.2)、SCE率(11.43)明显高于对照组P21水平(1 270.7)和SCE率(6.37);焦炉工中,炉顶工血清P21均值(4 377.5)高于其它工种(3 300.1),炉顶工SCE(13.51)明显高于其它工种(10.07);对焦炉工按是否吸烟进行比较,未发现组间P21和SCE有差异显著性.结论:提示焦炉逸散物具有较强的遗传毒理学效应,可提高机体癌蛋白P21水平和SCE频率.  相似文献   

11.
对44名铅作业五年以上的女工及39名对照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及染色体畸变(CA)等检测,发现铅作业组SCE、CA、血铅、尿铅及尿粪卟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畸变均甚微小且两组淋巴细胞经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诱发之SCE 率均呈显著相关,初步提示铅作业不致对正常机体造成明显的遗传毒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所表达的Fas/FasL与血清sFas/sFasL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 对47例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病人、50例无症状HBV携带者及57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率、膜性Fas/FasL表达和血清sFas/sFasL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与无症状HBV携带组及健康对照组比较,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率增高,膜性Fas表达率升高,而FasL表达率则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6.13~15.34,q=4.02~32.10,P<0.01);血清sFas含量升高,sFasL含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F=7.30、4.20,q=6.19~42.35,P<0.01).无症状HBV携带组与健康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相关性肝细胞癌病人体内依赖Fas介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失去杀伤性识别作用,对淋巴细胞的清除能力下降,导致肿瘤细胞获得异常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Apo2.7抗体原位检测细胞凋亡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42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和37例健康人的 外周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后,分别采用Apo2.7抗体原位检测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原发性肝癌病人Apo2.7抗体原位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为(12.4±1.2)%,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为(12.1± 0.7)%,2种方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无显著性差异(t=1.43,P>0.05),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Apo2.7抗体原位检测法可替代流式细胞仪用于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凋亡;原发性肝癌病人淋巴细胞凋亡率高于正常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检查了接触氯苯工人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和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频度。结果表明,接触氯苯工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的细胞畸变率为24.27%SCE/细胞为6.23±0.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因此可以说,氯苯可能具有潜在的致突变作用,而且对氯苯来说,染色体畸变率是比SCE交换率更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6):538-541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π(GST-π)在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经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确诊的HCC患者69例(HC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3种耐药相关蛋白P-gp、LRP和GST-π在H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另选择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gp、LRP和GST-π表达水平。结果 P-gp、LRP及GST-π在HCC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gp、LRP及GST-π在外周血淋巴细胞和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TNM分期H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癌组织中P-gp、LRP及GST-π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药耐药相关蛋白P-gp、LRP和GST-π在HCC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癌组织中的表达一致,可以使用外周血淋巴细胞检测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相似文献   

16.
对30例正常人与30例食管癌初诊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与染色体结构畸变的观察表明,食管癌病人的SCE频率(8.39±0.18)高于对照组正常人(6.65±0.23),P<0.001。食管癌组平均染色体断裂数(0.0340±0.0045)比正常对照组(0.0043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断裂率为指标,对25例化疗中及50例化疗后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调查化疗药物的有害影响。25例化疗中病例连续3个疗程观察结果表明,化疗前后SCE及染色体断裂率于绒癌及恶葡均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药物间染色体变化亦无明显差异(P>0.05)。于化疗中病例,在第一疗程  相似文献   

18.
作者等结合湖南省鼻咽癌病因综合考查,对湖南省的鼻咽癌高发区(湘西自治州、郴州地区)、低发区(怀化地区)和大城市(长沙市)四个地区的四种不同民族(汉、苗、土家、僮)的100例健康人进行了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发性姊妹染单体交换(SCE)频率的检测;并检测了在考查中发现的12例无症状、尚未经治疗的早期鼻咽癌患者及配对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发性SCE频率。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亚硒酸钠对亚砷酸钠引起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砷酸钠显著增高SCE频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同时或预先加入亚硒酸钠,均能显著地减少亚砷酸钠所诱导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DNA倍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流式细胞术分析方法检测58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并以36例健康体检者做正常对照。检测分析33例肺癌患者的新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DNA倍体。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且与病理、类型无关(P〉0.01),但与肿瘤的临床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1)。33例肺癌患者的DNA倍体分析显示;随着肿瘤的临床分期或病理分级的发展,异倍体肿瘤的检出率逐渐上升。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检测对肺癌患者病情判断及指导化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测定癌及癌旁细胞的DNA倍体,在评估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