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1990~2003年14年〈2500克的低出生体重儿每两年为一组,对其发生率、围产期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围产期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上升(P〈0.001);围产期死亡率明显下降(P〈0.001);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P〈0.001)。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由428.6%。降至98.2‰(P〈0.001)。胎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母亲妊高征和宫内感染,新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的是畸形、宫内感染及颅内出血。结论 加强产前围产保健,对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其死亡率是非常雷尊的。  相似文献   

2.
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各脏器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及并发症的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提高儿童生存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了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科2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围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进行监测.结果 7325例新生儿中低出生体重儿216例,低出生体重儿总发生率为2.95%(216/7325).其中常住人口2.39% (85/3559),流动人口3.48%(131/3766);男婴2.42%(94/3892),女婴3.55% (122/3433);双胎以上27.94% (57/204),单胎2.51% (179/7121);早产组50.20%(124/247),足月组1.33%(89/6716);婴儿母亲高中及以下学历3.01% (107/3552),高中以上学历2.89%(109/3773).结论 低出生体重的发生受不同因素影响,低出生体重儿中常住人口低于流动人口,女婴发生率略高于男婴,早产和多胎妊娠的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和单胎,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要关注孕期保健,应尽可能避免多胎妊娠和预防早产.  相似文献   

4.
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相关因素分析:附2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早产儿尤其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 ,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 ,早产儿出生率逐年增加 ,如何及时救治这些高危新生儿 ,提高治愈率 ,减少伤残率 ,将是我国新生儿急救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现回顾性分析近年于我院NICU救治的VLBWI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 ,以探讨产、儿科医师进行医学干预的措施。资料和方法一、临床资料1999年1月~2002年6月我院NICU共治疗VLBWI116例次 (不含退院者 ) ,死亡26例 ,病死率22.4 %。其中出生体重1000~1500g104例次 ,死亡20例 (19 % ) ;出生体重<1000g 的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  相似文献   

5.
极低出生体重儿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6.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10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如何降低早产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提高其存活率与质量,是儿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我院新生儿科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1月全部住院新生儿861例中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共107例,早产儿占住院新生儿12.4%,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华儿科杂志》1992,30(4):210-212
  相似文献   

8.
随着产科抢救技术和新生儿监护的不断发展,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大为提高,低出生体重儿是视觉障碍的高危人群,而视觉诱发电位能够早期诊断视觉障碍。本研究将对4年来242例不同低出生体重儿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围产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0~2003年14年<2 500克的低出生体重儿每两年为一组,对其发生率、围产期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围产期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明显上升(P<0.001);围产期死亡率明显下降(P<0.001);新生儿死亡率明显下降(P<0.001).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由428.6‰降至98.2‰(P<0.001).胎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母亲妊高征和宫内感染,新生儿死亡原因前3位的是畸形、宫内感染及颅内出血.结论加强产前围产保健,对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及其死亡率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低出生体重儿与低钾血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我院1984年10月-1988年9月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LBWI)533例进行分析。LBWI发生率为4.95%,死亡率为9.2%,LBWI之出生体重、孕周与死亡率有明显关系,LBWI窒息发生率为19.7%,在病因中,足月儿小样以母亲并发症、胎盘功能不全及多胎妊娠为主,而早产儿以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及母体并发症为主。LBWI死亡原因中呼吸系统疾病和先天性畸形分别占67.3%和14.3%。本文对如何降低LBWI的发生率和死亡率,LBWI与Apgar评分的关系以及对LBWI监护和喂养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16.
不同低出生体重儿听力损失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低出生体重儿听力损失及损失程度与出生体重、胎龄的关系。方法应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对不同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听力测试,以单侧耳Ⅴ波反应阈>30dBnHL者作为2~4kHz范围内听力损失指标。结果测试不同低出生体重儿246名,听力损失63名。<1000g超极低出生体重儿3例,听力损失发生率100%;<1500g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6例,其听力损失发生18例(39.1%);<2500g的低出生体重儿197人,其听力损失发生42人(21.3%),不同出生体重发生听力损失差异显著(P<0.001)。其中中~重度10例,极重度2例,且出生体重与听力损失程度呈负相关,出生体重越轻,听力损失越重(r=0.378P=0.002)。胎龄<30周的早产儿3例,均有听力损失发生;胎龄30~34周的早产儿47例,听力损失22人(46.8%);胎龄34~37周的早产儿共171人,听力损失发生30人(17.5%);胎龄>37周的足月小样儿25例,听力损失发生8例(32%),不同胎龄患儿发生听力损失差异显著(P<0.001)。结论不同低出生体重儿是听力损失的高发人群,听力损失与不同低出生体重、胎龄有明显的关系,听力损失程度与出生体重呈显著负相关。足月小样儿是独立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7.
低体重儿在新生儿中死亡率最高、宫内及新生儿窒息率高、智力低下发病率高。为低体重儿的存活率、降低其出生率和死亡率 ,现将我院收治的死亡的低体重儿 41例进行分析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我院近几年共收治孕产妇 560 0例 ,分娩低体重儿 86例 ,死亡 41例 ,男 2 8例 ,女 1 3例。二、发病因素 双胎 6例 (1 9.51 % ) ,妊高征 1 3例(31 .71 % ) ,胎膜早破 5例 (1 3 .8% ) ,前置胎盘 3例(7.32 % ) ,胎盘早剥 2例 (4.88% ) ,羊水过多 2例(4.2 % ) ,脐带因素 4例 (1 2 .2 % ) ,过期妊振 3例(7.32 % ) ,宫内感染 3例 (7.32 % )。死亡…  相似文献   

18.
极低出生体重儿6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出生体重在1000-1499g之间的早产儿称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因其发育不成熟,生活力低下易发生各种并发症,死亡率极高。如何降低死亡率、提高其存活率与质量是儿科医师关注的问题。我院NICU自1999年1月至2003年1月共收治62例VLBWI,现将临床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的存活率与存活质量,现将我院收治的48例临床资料与追访材料比较完整的病例整理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般情况:48例中男15例,女33例,男女之比为1·2.2,最低体重6509,wt10O09者9例,平均体重1277.4g,股龄最小为25周.平均33.1周,适于股龄儿17例,小于股龄儿对例.孕期因素:三胞胎伴早产6例,双胞胎伴早产13例,单股29例.单胎中前置胎盘6例,妊高征5例,其中伴产前于病1例,心脏病伴心衰5例,胎儿立内感染3例,习惯性早产2例,恶性贫血2例,急性淋病早产1例,原因不明5例.新生儿期患病与转…  相似文献   

20.
低出生体重儿的发育障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0~70年代出生的低出生体重儿(LBWI)的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其存活率随着新生儿监护技术的合理应用已明显升高。人们极为关注的发育障碍,如脑性瘫痪、视网膜病变、听力障碍、癫痫、精神发育迟缓等虽有一定改善,但发病率仍较高。总的趋向是,出生体重越低,发育障碍越多、越重。出生体重<2000~2500g 的LBWI,精神发育基本与对照组相似;1500~2000g的LBWI,平均智商较对照组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仅7%左右的小儿有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出生体重<1000g的LBWI,发育障碍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