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报导贵州中华按蚊在四种不同环境下的生命表特性。各组雄蚊的平均寿命明显短于雌蚊,罗甸县牛圈和贵阳饲养室内两组蚊的净增殖率明显较罗甸县人房和普通实验室两组为高,经检验差异有显著性,其余各值在各组间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然界内郑州中华按蚊种群的繁衍动力学。方法采用自然调查和数学生态学的方法。结果求出自然界郑州中华按蚊1998年第6代的净增殖率Ro为3.522O,平均世代周期T为22.9420d,增长能力rc为O.0549,有限增殖速率λ为1.0564,种群增长1倍的时间t为12.6256d,雌蚊预期寿命ex为5.5加3d,瞬时出生率b为0.0620,瞬时死亡率d为0.0071,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占98.2988%,成蚊占1.7012%。结论该研究为自然界中华按蚊种群的预测预报及防蚊灭疟策略的制订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自然界郑州中华按蚊种群动力学参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自然办内郑州中华按蚊种群的繁衍动力学。方法:采用自然调查和数学生态学的方法。结果:求出自然界郑州中华按蚊1998年第6代的净增殖率R0为3.5220,平均世代周期T为22.9420d,增长能力r。为0.0549,有限增殖速率λ为1.0564,种群增长1倍的时间t为12.6256d雌蚊预期寿命ex为5.5203d,瞬时出生b为0.0620,瞬时死亡率d为0.0071,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期  相似文献   

4.
983年7、8月和1984年7、8月,在郑州市郊进行了中华按蚊自然种群动力学的调查研究。以获得的各项数据,引用数学模型,计算出各年该蚊第六、七、八世代的净增殖率和有关种群参数值。与该蚊实验种群相应参数做比较,除12天后成蚊存活百分比和平均世代周期长相近外、其余各参数值均明显偏低、说明野外自然因素和天敌对中华按蚊所构成的环境阻力是相当大的。该蚊自然种群动力学参数值的求出对防蚊灭疟策略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首次提出求最后产卵日期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已开始进行中华按蚊实验室种群动力学的观察,加深了了解种群数量变动的原因,对传播疟疾的动力学及媒介防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迄今未见有关中华按蚊自然种群动力学的报道。本文是在观察中华按蚊幼虫期在自然界孳生地的存活率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的净增殖率及其他有关参数,分析构成数学模型的数据对各项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蚊发育前期动力学研究对于蚊情数量变动规律检测、综合防治对策制订,以及生物防治原的探索均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因而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兴趣和重视。这方面研究在国外始于50年代,发展亦较快;国内先(70年代)应用于农业昆虫,至今尚未见有关蚊的这方面报导。为疟疾防治研究工作的迫切需要,作者于1982年7月至1984年7月间,在罗甸县城边,对于当地中华按蚊自然种群进行了探索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郑州中华按蚊自然种群生殖、存活和种群繁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郑州地区自然界中华按蚊生殖、存活和种群变动规律,获取各项参数值以制定经济有效的防疟措施。方法: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郑州郊区祭城乡西湖庄村的池塘和稻田为实验区,对中华按蚊的生殖、存活及数量变动进行观察。结果:获得自然界中华按蚊的参数值如下:生殖营养周期为2~3.375 d,平均为2.5 d;每d有两次产卵高峰,分别为黎明和夜晚活动高峰后;最大产卵数为400个/粒,最小产卵数为4个/粒;7月份和8月份每只雌蚊平均产卵量分别为96/次和73/次,平均成蚊前期历期分别为14.166 7 d和13.316 7 d,平均成蚊寿命分别为3.929 3 d和6.234 4 d;从羽化到吸血的平均时间为1.007 8 d;只有0.7%的雌蚊寿命超过12 d。结论:中华按蚊具有极大的疟疾传播能力,在每年7月份和8月份各出现一次高峰。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按蚊实验种群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1983年7~8月,在河南省郑州祭城乡西湖庄村的稻田和水塘内进行了中华按蚊自然种群动力学的研究。生殖、存活和数量变动规律是其中的一个方面。通过该项研究,求得自然条件下该地区中华按蚊种群动态数据如下: 1.产卵周期平均为2.5天,最短者为2天,最长者为3.375天。2.蚊群当黄昏活动高峰后和黎明时各出现一次产卵高峰。3.产卵数最高值为400个/次/只,最低值为4个/次/只。平均产卵数七月份为96个/次/只,八月份为73个/次/只。4.成蚊前期平均发育历期七月份为14.1667天,八月份为13.3167天。5.羽化到吸血的平均时间为1.0078天。6.成蚊平均寿命七月份为4.6538天,八月份为4.9253天。七、八月份雌性成蚊中寿命超过12天者约占千分之七。这些成蚊具有传疟的危险性。根据未产卵蚊和经产蚊比率变化,推断出六、八两月内种群数量各出现一次高峰。  相似文献   

9.
郑州地区中华按蚊种群动力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内禀增长能力(innate capacity for in-crease,rm)是具有稳定年龄组配的动物种群在一定的物理和生物条件下的最大瞬时增长速率,是物种繁殖能力最主要的定量指标,对野外动物的分布和丰度方面的实验研究来说是一个很有用的概念。它首先在社会人口统计学中提出和应用,以后,Leslie and Ranson(1940)把这一概念应用于动物种群,Birch(1948、Leslie and Park(1949)、Birch(1953a,b)、Howe(1953a,b)、Barlow(1962)、林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郑州地区自然界中华按蚊生殖、存活和种群变动规律,获取各项参数值以制定经济有效的防疟措施。方法:以实验研究为基础,以郑州郊区祭城乡西湖庄村的池塘和稻田为实验区,对中华按蚊的生殖、存活及数量变动进行观察。结果:获得自然界中华按蚊的参数值如下:生殖营养周期为2 ̄3.375d,平均为2.5d,每d有两次产卵高峰,分别为繁明和夜晚活动高峰后,最大产卵数为400个/粒,最小产卵数为4个/粒,7月份和  相似文献   

11.
白纹伊蚊幼虫自然种群动态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1990年3月-1991年1月江西医学院校园内白纹伊蚊幼虫自然种群数量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的分析资料,从数量动态和空间格局动态二者联系的整体观出发,应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分析了种群演变动态,获得了较合理的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获得中华按蚊自然净增殖率和其他种群动力学参数。方法:于1993年、1994年的7~8月份,在郑州郊区的水塘和稻田内,以实验种群动力学为基础,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出中华按蚊的净增殖率和其他种群参数值,并和实验种群参数值进行比较。结果:和实验种群动力学相比,除了平均世代周期长和12 d后成蚊存活百分比相近外,其余各项参数值明显偏低。结论:野外自然因素和天敌对中华按蚊所构成的环境阻力是很大的。计算出该蚊自然种群动力学的参数值对防蚊灭疟策略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获得中华按蚊自然净增殖率和其他种群动力学参数。方法:于1993年,1994年的7 ̄8月份,在郑州郊区的水塘和稻田内,以实验种群动力学为基础,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出中华按蚊的净增殖率和其他种群参数值,并和实验种群参数值进行比较。结果:和实验种群动力学相比,除了平均世代周期长和12d后成蚊存活百分比相近外,其余各项参数值明显偏低。结论:野外自然因素和天敌对中华按蚊所构成的环境阻力是很大的。计算出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掌握本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指数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变动的预测预报提供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不同生境的白纹伊蚊幼虫密度进行全年监测及调查,对幼虫密度变动规律及其与气候、环境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广州地区,白纹伊蚊幼虫在全年各月份均发育繁殖,幼虫密度高峰主要分布于5~8月份,其密度变动与气温、雨量和孳生地环境状况有关,气温是影响白纹伊蚊种群密度变动的主要因素.而雨量对白纹伊蚊幼虫密度消长的影响程度取决于白纹伊蚊孳生地在不同环境分布.结论 广州地区白纹伊蚊自然种群幼虫密度变动规律与气候因素和孳生地分布环境有关.分析白纹伊蚊幼虫密度的变动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建立白纹伊蚊种群预测预报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膜饲法给中华按蚊饲以含不同密度微丝蚴的血食,蚊体内丝虫的感染率和感染度随血食中微丝密度50、100、150和200mf/20μl的升高而上升。幼丝虫的成熟率和实验感染指数在血食中微丝蚴密度较高时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青蒿脂纳Ⅰ期临床药代动学的研究提示本品在健康人体内消除速度较快,并与剂量有相关关系,建议临床应用时适当增加给药次数,维持血中药物浓度,以彻底控制疟原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明确地奥司明片、金玄痔科熏洗散、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及麝香痔疮栓联合应用治疗Ⅰ期、Ⅱ期内痔的临床疗效,寻求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对接受地奥司明片、金玄痔科熏洗散、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及麝香痔疮栓联合用药治疗的113例Ⅰ期、Ⅱ期内痔患者进行治疗前血、肿物脱出、肛门坠胀不适等症状体征的统计,治疗后进行观察、随访,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以明确治疗效果。结果 113例患者通过该法治疗后,各种临床症状基本消除,尤其在便血方面疗效更为显著。结论对于Ⅰ期、Ⅱ期内痔采用地奥司明片、金玄痔科熏洗散、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及麝香痔疮栓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法,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56例Ⅱ、Ⅲ期高血压病患者的临床观察,从病位、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疗效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高血压病的根本矛盾在于肝,由于肝与脾肾阴阳平衡失调,肝阳偏亢,化火动风所致,有的病例也表现为肝肾阴阳偏虚。本组患者治以调肝和肝肾阴阳失调之方药后,患者的血压平均下降25.7/12.4mmHg,症状和心动功能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55-58
目的研究胸腔镜治疗Ⅰ、Ⅱ期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Ⅰ、Ⅱ期NSCLC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成VATS组与开胸组,各54例。VATS组行VATS,开胸组行开胸肺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引流时间等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7 d CD_3~+、CD_4~+、CD_8~+等免疫细胞水平;手术前及术后7 d CRP、TNF-α、IL-6等炎性因子水平,3年内生存率、并发症、复发等指标。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均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与开胸组清扫淋巴结个数无差异(P0.05)。术后7 d VATS组CD_3~+、CD_4~+水平高于开胸组,CD_8~+水平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 VATS组CRP、TNF-α、IL-6水平低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1、2、3年生存率(94.44%、81.48%、56.14%)高于开胸组(72.22%、57.41%、37.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9.26%)低于开胸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复发率(11.11%)低于开胸组(2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治疗Ⅰ、Ⅱ期NSCLC疗效显著,术后生存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