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评估层流床在初治急性白血病诱导化疗期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择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67例,34例住层流床者为观察组,33例未使用层流床者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其他保护性隔离措施相同,观察两组医院感染率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64.7%(22/34),对照组为90.9%(30/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观察组住院时间为(45.5±10.6)d,对照组为(51.2±7.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 层流床能降低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的医院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小儿白血病强化疗期间医院感染预防的成本-效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白血病强化疗期间医院感染预防的成本-效益比。方法 10例白血病患儿在80个疗程化疗中,给予IVIG、G(M)-CSF、抗生素等药物,房间消毒隔离,口腔、肛门、皮肤的清洁等措施预防感染,统计感染发生率,分析预防感染的成本-效益。结果 联合使用IVIG、G(M)-CSF,抗生素及消毒隔离措施,观察组感染率18.75%,对照组感染率48.6%,两组病例感染率有明显差别,观察组感染病例症状较轻,发热时间较短,使用G(M)-CSF和IVIG等药物预防感染,可取得1.98的成本-效益比。结论 使用药物及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能有效预防强化疗期间的医院感染,并可取得1.98的成本-效益比。  相似文献   

3.
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易感因素。方法 对我院 1994年 2月~ 2 0 0 0年 7月 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率 >5 0岁组显著高于 <5 0岁组(P<0 .0 5 ) ,白细胞数 <1.0× 10 9/ L组感染率显著高于白细胞数 >1.0× 10 9/ L的各组 (P<0 .0 5 )。结论 白血病医院感染主要与年龄和周围血白细胞计数有关 ,与性别和白血病类型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4.
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双重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双重感染的临床特点、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调查近5年在我院住院的急性白血病467例。结果发生细菌和真菌双重感染的86例,占同期住院急性白血病患者的18%。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G-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部位以口腔及下呼吸道最常见。白细胞减少、化疗、激素和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高龄是增加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为减少医院双重感染的发生,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早发现感染灶,合理应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6—2011年住院成年急性白血病170例,其中老年患者50例,非老年白血病120例,根据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确定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96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历资料,包括体温、症状、体征、病程记录、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细菌学检查结果、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骨髓缓解情况及增生程度)、影像学资料、抗生素治疗情况和病情转归等临床特点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老年组医院感染率76.0%,非老年组医院感染率4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两组病原菌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老年组随着粒细胞计数的下降,感染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多,治疗应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加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于2014年2月-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80例AL患者的资料,其中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36例、非M3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4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年龄、性别、感染部位、住院时间、相关药物使用情况及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粒细胞计数,并对患者的病程记录、体温、细菌学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详细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有54例患者发生了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7.5%;累计发生感染5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05.6%;感染患者病死率为6.3%,高于未发生感染的病死率为1.3%(P0.05);57例次感染中,主要以上呼吸道感染为主,其中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时间最短,血液感染的住院时间最长(P0.05);检出病原菌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3株占47.9%、革兰阳性杆菌17株占35.4%、真菌8株占1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化疗阶段及是否合并粒细胞缺乏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结论 AL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较多,应采用相关预防对策及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安排合理的住院时间及提高机体粒细胞恢复时间,从而降低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我国急性白血病(AL)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系统检索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建库至2017年4月发表的与AL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有关的研究文献;2名研究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4篇,累计AL患者5350例;Meta分析显示,住院天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年龄、粒缺持续时间、糖皮质激素应用史、治疗阶段、住院季节与AL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结论住院天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年龄、粒缺持续时间、糖皮质激素应用史、治疗阶段、住院季节是我国AL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单人无菌病床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作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利用单人无菌病床,减轻化疗中继发感染的机会,为化疗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方法 本组25例次1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在单人无菌病床中化疗,与同期在普通病房中进行化疗的27例次18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中血白细胞最低值、低白细胞时间、继发感染例数、发热持续时间、使用抗生素天数均有显著性区别,而死于感染例数无区别。结论 层流洁净技术是预防急性白血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50名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内感染的60例败血症作临床分析。50例败血症(83.3%)发生于白血病化疗过程中或化疗停止后2周内;46例(76.7%)发病时外周血白细胞减少,提示败血症发生与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主要致病菌是革兰氏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最常见。革兰氏阳性球菌败血症的治愈率(78.7%)高于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18.2%,P<0.001)。药敏试验及临床结果表明,头孢唑啉和庆大霉素对葡萄球菌败血症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所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为制定感染控制政策与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医院某血液病房的36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1∶1方法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各18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和住院天数差异,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组患者住院平均总费用为34 394元,非感染组患者为14 049元;不同年龄段患者住院平均总费用差值不同,在13 969~27 179元,比值为2.20~2.56;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在8~11.5d;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感染发生后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并且直接经济损失因患者年龄段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15例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医院感染率为42.86%,例次感染率为46.98%:感染部位分布以呼吸道、口腔、消化道和尿路为主,分别占36.30%、26.67%、15.56%、11.11%;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化疗疗程、血细胞参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糖皮质激素和感染类型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P<0.05),与性别无关.结论 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率高,并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合并医院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防治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对2008-2009年血液科612例AL患者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血液科612例AL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07例、277例次,感染率为33.8%、例次感染率为45.3%;感染患者中以初治者、难治者及复发者为主,占64.3%;入院时住走廊及>6例大房间者占66.7%;感染部位中呼吸道占首位,感染率为55.2%;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35.2%、革兰阳性菌占25.9%、真菌占38.9%;感染时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2.0 × 109/L者占84.1%.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中初治、难治及复发者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人群;中性粒细胞数低下是主要危险因素;呼吸道是重点监控部位;控制加床数、缩短住院日、减少陪护与探视不可忽视,采取积极的全面综合性预防与针对性预防相结合的控制措施,对降低AL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减轻经济负担、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情况,探讨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年6月-2010年6月血液科就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对感染部位、病原菌以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感染率为51.0%,例次感染率为65.1%;检出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5.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最多,占44.3%。结论医院感染与患者的年龄、外周血粒细胞计数、化疗以及住院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并发真菌感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为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真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0年1月-2012年2月住院的88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诱导化疗期间并发真菌感染资料,对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真菌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学监测、真菌感染易感因素、抗真菌药物使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初治诱导化疗过程中发生真菌感染50例,感染率为56.8%,应用抗细菌药物治疗感染的同时加用抗真菌药物治疗30例,占34.1%;30例真菌感染患者中,拟诊患者24例,占80.0%,临床诊断6例患者,占20.0%,无确诊病例;常见的感染部位为肺部28例,占93.3%;老年患者、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5 d,广谱抗菌药物使用时间>7 d等均是真菌感染发生的重要诱因;共送检20份痰标本,5例患者痰培养阳性,菌种分别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及曲霉菌属各2株,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株,痰培养阳性率为25.0%;抗真菌药物使用伏立康唑16例,单用卡泊芬净1例,单用两性霉素B、卡泊芬净联合两性霉素B各2例、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7例,3种药物联用2例,经积极抗感染治疗,26例患者好转后出院,但仍有4例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由于存在各种易感因素,诱导化疗期间极易发生感染,其中合并真菌感染发生率高,感染好发部位为呼吸道,一旦发生真菌感染,则病死率明显增加,病原学培养阳性率极低,需多次行血培养及痰培养以提高诊断率,应及早进行预防性治疗或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病原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推荐的K-B法进行.结果 14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7.1%,革兰阳性球菌占24.0%,真菌占8.9%;146株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显示较高的耐药性,但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感染是小儿白血病最常见、危险的合并症之一。回顾性分析了 10 5例小儿急性白血病患儿医院感染的部位 ,从保护性隔离、严格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限制探访、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几方面入手 ,探讨了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缩短住院时间、使白血病治疗顺利进行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加强护理措施在降低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的意义.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采取集中管理,加强消毒隔离、手卫生、戴口罩,加强陪护管理,健康宣教等措施,对照组采取血液科常规护理.结果 试验组收集病例126例,发生感染24例,感染率为19.0%,对照组157例,发生感染50例,感染率为31.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化疗后白血病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一定的加强护理,对白血病患者减少感染发生及保证预后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探讨其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8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神经内科出院的165例帕金森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17例25例次,感染率为10.30%,例次感染率为15.15%;多发生在住院2周内;呼吸道感染最多,占55.43%,其次为泌尿道,占24.00%;共分离出33株病原菌,居首位的为肺炎克雷伯菌,占42.42%;年龄、病程、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住院天数、血浆白蛋白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相关.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重视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治疗措施,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病情况、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 对 1990 - 1999年 10月的 3 72例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 ,分析总结。结果 急性白血病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15 6% ,病死率 4 8 3 %。白细胞下降、年龄、激素、化疗、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及住院时间长是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属及真菌是主要致病菌 ,亚胺培南、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近两年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及环丙沙星抗药性增加。结论 对白细胞小于 1.5× 10 9/L的病人进行保护性隔离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资料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及其医院感染特点。方法对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医院1999年6月-2002年6月上报的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7家医院共监测白血病患者23 837住院例次,上报医院感染4 659人次,5 799例次,人次感染率和例次感染率分别为19.55%与24.33%;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最多见,达31.94%,其次为下呼吸道23.30%,其他部位16.25%,胃肠道10.30%,血液6.91%;发生感染时的住院时间,以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的平均时间最短(14.12±2.75 d),血液感染最长(20.89±2.57 d),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t=16.51,P<0.01)。结论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通常先发生浅表部位感染,后发生深部感染,应针对患者住院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医院感染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