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发热门诊初诊病例的监测情况,为以后的流感预防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感染性疾病智能监控系统,对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发热门诊的初诊病例的信息进行登记,并利用该系统结合Excel 2003软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前一年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共监测发热初诊病例15 118例,其中男7289例,女7829例,总数较前一年明显增加;发热病例中14~20、21~30、31~40岁组分别占30.4%、30.1%及16.8%,职业分布以学生、工人较多分别占29.6%、23.5%;发热病例以7~11月份较多,并在8、11月份形成两次高峰;初步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及支气管炎最多,分别占82.4%及8.0%,所有发热患者中流感样病例占76.1%,也较前一年增多。结论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发热初诊患者较前一年明显增加,在8月份及11月份形成两次高峰,其中流感样病例的比例增多,就诊最多的是学生及工人,初步诊断以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在学校、工厂、幼儿园等卫生工作中必须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对流感等传染病的认知和处理能力,在流感流行期间避免人群聚集,尽量做到疫情的早发现,在流感早期应用有效抗病毒药物。  相似文献   

2.
甲型H1N1流感发热门诊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筛查甲型H1N1流感病人的发热门诊的管理方法。方法:启动应急预警快速应对机制,调配人力资源,使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措施落实到位.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果:259例发热病人,其中3例疑似甲型H1N1流感.甲型H1N1流感密切接触者6例,所有就诊病人时医疗护理工作满意,无交叉感染,医护人员无感染。结论:发热门诊的布局和管理体系.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救治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校医院在2009年甲型H1N1流感爆发流行期间,将发热病人进行了分类管理,集中诊治,在较短的时间里控制了疫情,使发热病例降至散发水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取预防措施和管理对策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制定应急预案及相关制度、流程、组织培训、人员储备、加强消毒隔离、强调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建立信息沟通、监督工作以确保措施的落实。结果医院在收治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98例患者诊疗过程中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甲型H1N1流感是可防、可控、可治的,只要有效防护措施和管理对策,提高医务人员预防控制意识和应对能力,落实相关制度措施,就可以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甲型H1N1流感社区流行期间,妇幼保健医疗机构中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方法 .方法 密切关注甲型H1N1流感动态,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健康教育;适时启动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多种措施保护重点人群,掌握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和标准预防;加强重点人群甲型H1N1流感监测;严格督促执行各项防控措施.结果 在临床工作量明显增加、社区甲型H1N1流感流行日趋严峻双重压力下,医院感染中的上呼吸道感染病例基本同去年,未发生甲型H1N1流感在医院内的局部暴发或流行及病例聚集性增加.结论 结合医院专科特点及时跟踪甲型H1N1流感流行事态发展,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医院领导重视,多科合作、全员参与、多种措施、联防联控是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6.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2009年3月墨西哥暴发后,迅速在全国蔓延。我国5月份后各地陆续报道有病例发生。我院为河南省定点收治医院,现将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甲型H1N1隔离病区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某大学教学医院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取加强组织领导、疫情监测和报告、应急处置和诊疗用品及环境的清洁消毒、医务人员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培训及加强专业协作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措施,进行对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预防管理。结果保证了医院在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处置过程中未发生任何医院感染。结论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和医护人员的专业协作是预防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采取预防措施和管理对策对预防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制定应急预案及相关制度、流程;大力宣传培训;加强消毒隔离;强调医护人员个人防护等措施,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以确保措施的落实.结果 医院在甲型H1N1流感的诊疗过程中未发生医院感染.结论 实行综合性预防措施和管理对策是预防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甲型H1N1流感又称为A(H1N1)型流感,旧称人感染猪流感.此病潜伏期长,且早期症状与普通人流感相似.卫生部2009年4月30日发布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为了更好预防、诊断与治疗该疾病,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领导与健全组织 在卫生部将列入法定传染病的同时,成立甲型H1N1流感防治领导小组,设置专门的发热门诊,传染科、ICU等科室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和危重病抢救组.  相似文献   

10.
在甲型H1N1流感防治中,医院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对全院人员进行立体化管理. 1 加大医院感染督查 医院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新形势下,及时修订、完善,落实了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医院感染委员会和感染控制科采取定期督查监测和突击检查的方法,对全院各科室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医院感染控制科对全院各科的消毒质量进行了监测,及时反馈检查检测结果,进行考核评价,并与奖励挂钩.同时强化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学习,做到了正确的自我防护,所以医院医护人员未发生甲型H1N1流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甲型H1N1流感救治过程中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方法完善制度,加强培训,严格消毒、隔离与防护,规范医疗废物管理,加强监测和督查等措施。结果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共采样160份,总合格率为100.0%,在救治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期间无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加强监管等措施,可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及时总结经验,为医院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发生在某医院骨肿瘤病区的一起流感疫情进行调查分析,开展监测以评价疫情控制效果。结果共发现12例感染病例,罹患率10.81%,首发病例为1名医师;共采集8份咽拭子标本,7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份标本同时检测到甲型H1N1流感及B型流感病毒;感染对象均为医务人员,护士9名,医师3名,护士罹患率为45.0%,医师罹患率为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8,P<0.05);监测未发现住院患者出现发热及流感样症状,未发现疫情扩散至其他病区,该次疫情在4 d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该事件为一起以医务人员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主的疫情;应加强医务人员健康监测及个人防护教育;早发现、早报告并及时采取综合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完善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策略。方法收集甲型H1N1流感暴发以来的相关资料,将整个疫情进展过程划分为潜在、溯源、全人群和重点人群四个阶段,结合疾病三级预防措施,并以此阶段划分为基础,充分挖掘各阶段的疾病流行特征和防治特征,概括各国已采取各类防控举措,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完善的甲型H1N1流感防治策略。结果甲型H1N1流感各阶段具有不同流行病学和防治特征,为防治策略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初步提出相对合理的防治框架,并针对目前重点人群阶段提出若干具体措施。结论我国及时调整甲型H1N1流感防治策略,取得积极防治成果;疾病风险评估在防控策略调整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某院内感染流感疫情流行特征及可能的暴发原因,为控制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制订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采取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开展个案调查和现场卫生学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和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结合病例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分析疫情的流行特征和可能的暴发原因。 结果 此次院内感染疫情共报告实验室确诊病例9人,临床诊断病例8人。发病高峰为5月31日。推算潜伏期最短为1 d,最长4 d,平均为2.6 d;一楼住院病人和护士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5);护士是否在1楼上班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6.60, 95%CI:1.48~29.36);采集10例患者标本进行RT-PCR检测,9例均为H3N2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所有护士无流感疫苗免疫接种史;通过对病例的隔离治疗,所有病例病情稳定或痊愈,且在最长潜伏期内无新发病例出现。 结论 本次疫情为一起医院内由新入院患者作为传染源,在护士和其他住院患者间经飞沫传播的甲型H3N2流感暴发疫情;及时进行隔离治疗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之一;护士可能是导致此次流感疫情暴发的主要传播者之一;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应加强流感疫苗的接种, 以增强免疫力或减轻流感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继发细菌、真菌感染的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研究,探讨继发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提高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继发感染者的痰、气管分泌物、血、引流液和尿液培养出的病原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并对此作药敏分析。结果共31例患者继发感染,感染率为47.7%;发生时间为发病后第2~15天,继发感染的部位多位于肺部,感染菌谱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0株,占47.6%,革兰阳性菌25株,占29.8%,真菌19株,占22.6%;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仅对黏菌素敏感,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结论继发病原菌感染则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药敏结果是选择用药依据;细菌感染经验性用药首选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如感染严重则加用碳青霉烯类或万古霉素,对真菌感染者应采取积极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时间分布特征和检测抽样人群血凝抗体水平,拟合人群实际感染和免疫状况.方法 对陕西省的甲型H1N1流感全部、重症和死亡病例进行时间分布描述,并在流行高峰后第2、4个月,对9 006名分层整群抽样人群进行甲型H1N1流感血凝抗体检测.结果 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经过了输入期、国内流行期、快速放大期、危重病例出现期和流行高峰后期等5个流行过程;流行高峰后,甲型H1N1流感血凝抗体阳性率大城市高于中小城镇和农村,男性高于女性,6~17岁中小学年龄段人群阳性率最高,60岁~人群最低,人群隐性感染率23.40%:感冒对甲型H1N1流感抗体形成的超额贡献率为4.87%;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净阳转率为25.10%,在1:20以上各滴度中,接种组抗体形成率高于非接种组0.75~1.52倍.结论 甲型H1N1流感流行经历了5期过程,人群隐性感染率23.40%,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净阳转率为25.1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人口流动强度与甲型H1N1流感(简称H1N1)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简称H7N9)的流行关系的模式。方法 利用2009年H1N1监测数据和2013年至2017年2月的H7N9监测数据,采用秩相关、主成分分析、Getis-Ord Gi*热点分析和对应分析探讨人口流动强度与上述两种传染病流行的相关关系。结果 人口流动强度与H1N1和H7N9的发病数均呈正相关。家禽出栏量与H7N9的发病数和人口流动强度也呈正相关。人口流动强度分别与H1N1(〖XC小五号.EPS;P〗=43.40,P<0.0001)和H7N9(〖XC小五号.EPS;P〗=51.82,P=0.0010)的热区位于对应分析图的相同区域,且均存在相同级别的热区聚集在一起,提示人口流动强度与这两种疾病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家禽出栏量和H7N9的热区位于对应分析图的相同区域,且热区级别大致一一对应,即存在相对严格的对应关系(〖XC小五号.EPS;P〗=36.47,P=0.0140)。人口流动强度与家禽出栏量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两者的热区位于对应分析图的同一区域(〖XC小五号.EPS;P〗=32.26,P=0.0410)。结论 人口流动强度与H1N1的暴发流行有相关关系,而人口流动强度与H7N9的流行关系是一种典型的“人-物流”的动物源性的传染病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山东省2009年9月1日-9月9日3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等,调查资料实时录入甲型H1N1流感信息管理系统;应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起暴发疫情累计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85例,3起暴发疫情的罹患率分别为A大学0.99%、B中学6.29%、C中学0.62%,3起疫情罹患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4,P0.001)。C中学发现病例即采取全校停课措施,严格分类管理病例,使C中学暴发流行周期最短。结论3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学校是控制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关键,应高度关注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州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容量比例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对象,采用集中自填统一调查问卷,运用F或t检验,比较不同人群预防控制知识得分;描述性分析采用构成比或百分率指标.结果 共成功收回27所医疗机构问卷1518份,医护人员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平均得分10.91分(满分17分),医疗机构级别、年龄组、性别、职称、工作部门、工作年限等不同人群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知识的调查中,仅5.8%医护人员能正确回答转运甲型H1N1流感患者时医护人员的防护方法,仅22.1%能正确回答甲型H1N1流感诊疗场所空气消毒的常规措施;在对医疗机构应加强的工作调查中,93.2%的医护人员认为应该做好预检分诊工作,76.5%认为应加强医护人员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知识培训,75.8%认为应储备更多的防护装备.结论 大流行下医疗机构应增大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加强医护人员预防控制甲型H1N1流感医院感染知识、技能的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医护人员流感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20.
Avian influenza A virus subtype H5N1 was transmitted to domestic cats by close contact with infected birds. Virus-specific nucleic acids were detected in pharyngeal swabs from 3 of 40 randomly sampled cats from a group of 194 animals (day 8 after contact with an infected swan). All cats were transferred to a quarantine station and monitored for clinical signs, virus shedding, and antibody production until day 50. Despite unfamiliar handling, social distress, and the presence of other viral and nonviral pathogens that caused illness and poor health and compromised the immune systems, clinical signs of influenza did not develop in any of the cats. There was no evidence of horizontal transmission to other cats because antibodies against H5N1 virus developed in only 2 ca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