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免法测定45例肝硬化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增高(P<0.05);失代偿期明显高于代偿期患者(P<0.05)。结论血浆内皮素可能与肝硬化患者门脉高压发生发展及腹水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8例肝硬化和22例健康人的血浆内皮素(Endotbelin,ET)含量,48例肝硬化的血浆ET明显低于正常值(各为48.22±4.13ng/L和 86.78±8.12ng/L,P<0.01);肝硬化伴腹水组血浆ET低于无腹水组(各为33.24±3.82ng/L和63.2±8.82ng/L,P<0.01),且腹水量越多,血浆ET降低越明显;15例经治疗后腹水消退患者,血浆ET亦明显回升。实验同时发现,肝功能ChildB级和C级的患者血浆ET水平低于ChildA级患者,(分别为42.45±4.12ng/L,32.40±5.64ng/L,70.01±8.42ng/L),两组分别与ChildA级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果表明,血浆ET水平的降低可能与肝硬化腹水形成及肝功能状态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血浆胃动素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动素(Motilin,MTL)是由肠铬细胞分泌的,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一种胃肠激素,血浆MTL水平的异常升高可引起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不良症状。肝硬化患者常有上述症状,体内常有多种胃肠激素水平的改变。为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MTL的水平,我们对41例肝硬化患者作空腹血浆MTh浓度测定,并初步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对象:肝硬化患者41例,男36例,女5例;平均年龄45.5岁(31~63岁)。均为肝炎后肝硬化病人,病程5个月至11年,均为失代偿期。其中27例有腹水,5例并有肝癌,18例并有食道胃底静脉曲…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患者血浆凝血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美国产ACL200型自动凝血仪检侧34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健康人。结果提示:PT、APTT明显延长,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FIB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凝血因子活性(Ⅱ、Ⅴ、Ⅶ、Ⅸ、Ⅹ)明显降低,与健康人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对肝硬化进行凝血因子的检侧,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病时凝血机制障碍,对肝硬化患者的愈后及出血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心钠素(cardionatrin)是心房肌产生和分泌的一类活性多肽,它具有强大的利钠、利水、扩张血管作用,心钠素由心房肌细胞释放入血液循环后,在肝、肾、肺等脏器中被降解,肝脏是心钠素降解的主要场所之一。当肝硬化及肝癌时,肝功能受到严重损害,必然影响血浆心钠素水平。本文观察34例肝硬化及  相似文献   

6.
成金罗  杨维淮 《江苏医药》1998,24(3):200-200
为了探讨糖尿病与血浆内皮素的关系,1995~1996年我们对住院的99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内皮素进行了放射免疫测定。现报告如下。材料与对象一、一般资料99例中男41例,女58例。年龄26~78岁,平均53岁。病程2个月~16年,平均64年。糖尿病诊断符合1980年WHO标准。99例按病情分组:无共发症组15例。有并发症84例,其中早期肾病组(尿白蛋白<300mg/24h)39例,晚期肾病组(尿白蛋白>30Omg/24h)12例,还有其它并发症未作分析。按病情又分为:0~5年组20例,5~10年组61例。10年以上组18例。正常对照组:40例本市健康体检者。男16例,女2…  相似文献   

7.
用均相竞争法直接测定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浓度,结果显示AMI早期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提示组织在缺血缺氧状态下引起ET的大量释放,是机体释放的一种内源性致损伤因子。AMI早期血浆ET浓度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力变化不一致。(r=-0.154,P>0.05),但与AMI心功能不全的严重程度及心肌细胞破坏程度密切相关,上述资料提示:AMI患者血浆ET变化有助于病情严重度的估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内皮素 -1(ET-1)是被认为目前体内最强的血管收缩活性肽 ,是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损伤因子。本组 73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 ET-1的检测 ,为研究老年脑血管病的预后、预防及治疗提供一种检测手段。方法   73例脑血管组 ,其中脑出血 12例、脑梗死 2 6例、脑腔隙性梗死 2 4例、TIA11例、对照组 3 0例 ,分别进行血浆 ET-1检测 ,同时分组比较。 结果  脑血管组与对照组比、脑梗死组与脑腔梗组比、脑腔梗组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差异 (P<0 .0 1、P<0 .0 5、P<0 .0 1)。结论  血浆 ET-1增高值与病灶、病情的严重性有关 ,脑腔隙性梗死 ET-1增高虽低于脑梗死组 ,但仍高于对照组 ,因此测定血浆 ET-1有利于临床对病情的分析、预后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AMI患者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22例止常对照者和58例AMI患者发病后12、24、48、96 h及7 d的血浆ET水平.结果 AMI患者血浆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并呈现明显动态变化:发病12 h即达到峰值(127.9±24.1)ng/L,尔后逐渐下降,1周左右恢复正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00 U/L者ET为(160.8±21.3)ng/L,明显高于CK-MB≤100 U/L者(92.6±15.5)ng/L(P<0.05).AMI患者血浆ET水平与CK-MB峰值和血清肌钙蛋白T(cTnT)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和P<0.01).心功能不全者的ET水平高于心功能正常者,且与心功能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ET在AMI发病后12 h达到峰,其升高程度与CK-MB、cTnT及心功能变化密切相关,是AMI强烈的内源性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10.
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内皮素与银屑病发病的关系,采用放免方法地24例银屑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水平进行了检测,与对照组比较,银屑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增高(P〈0.002),进行期患者的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静止期患者(P〈0.001),提示内皮素异常在银屑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浆内皮素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某些心血管疾病时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4例正常人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4例、高血压病(HT组)25例及收缩性心力衰竭(CHF组)21例患者分别进行了外周血浆ET水平的测定。结果AMI、HT及CHF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SAP、UAP组血浆ET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血浆水平较SAP组有所增高,AMI组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与SAP组、AMI组与UAP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CHF组不同心功能分级及HT组不同分期之间,随病情加重,血浆ET水平有升高的趋势。结论血浆ET浓度与AMI、UAP、HT及CHF的病理生理过程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观察血浆内皮素(ET)与肾小球族病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儿童肾小球疾病患血浆内皮素水平。结果:肾小球疾病患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ET的水平与肾脏的迁延,肾性高血压呈正相关。结论:ET参与肾脏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肾脏病理有一定的关系。ET的测定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纪树岚 《淮海医药》2003,21(6):449-450
目的 探讨内皮素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在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对 36例冠心病进行了血浆ET、CGRP水平测定 ,并与 35名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浆ET水平高于正常人组 (P <0 .0 1)、CGRP水平低于正常人组 (P <0 .0 1)。结论 ET和CGRP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含量对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放免法测定了37例肝硬化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探讨内皮素在肝硬化患者肾功能障碍中所起的作用,结果表明,血浆内皮素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较正常人及肝硬化伴腹水和肝肾综合征患者明显增高,且与肌酐清除率呈负相关(r=-0.66,P<0.05),揭示血浆内皮素对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25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病后一周内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内ET和ANF浓度变化。发病数小时ET达峰值,时间与血清酶CK相近。一周内ET与ANF呈渐降趋势,但始终高于对照组,且二者在大面积梗塞组与心功能不全组明显高于小面积梗塞组与正常心功能组。同时发现,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13例)对血浆ET浓度无明显影响,而对血浆ANF有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胥莹  赵杰 《云南医药》1999,20(5):336-337
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是一组新发现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血管活性肽。其中ET—1是迄今发现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国内外已报告在急性心肌梗死,休克、晚期肾衰、高血压,糖尿病中ET升高。有报告ET—1在肝硬化患者中升高与腹水形成有相关性。本文观察ET—1与门脉压力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经临床、肝功能试验、B超和/或CT或MRI检查确诊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2例。其中男24例,女8例,平均年龄52岁。其中伴食道静脉曲张者18例。所有病例均除外心、脑、肺、肾等器官…  相似文献   

17.
18.
重型肝炎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重型肝炎(19例0,慢性活动型肝炎(30例)及急性肝炎(20例)的血浆ET-1水平,并动态了重型肝炎病程中ET-1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肝为患者肝损伤和蔼的加重,血浆ET-1水平逐渐增高,随着重型肝炎病情的进展,血浆ET-1水平亦明显增高。表明内皮素是参与重型肝炎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体液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及D-二聚体测定对肝硬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希森美康公司CA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对72例肝硬化患者(观察组)和72例健康者(对照组)进行血浆FDP和D-二聚体检测。结果观察组患者FDP及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8.590 8、8.000 0,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纤溶系统功能异常,血浆FDP和D-二聚体的检测对肝硬化患者的纤溶功能状况和病情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雪芝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78-217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肝硬化腹水患者98例,其中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48例作为观察组,单纯肝硬化腹水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于患者入院第1、2、3天,病情好转及恶化时空腹抽取静脉血进行化验,比较两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结果 入院第1天,观察组患者降钙素原水平高于对照组(t =38.56,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35例患者病情好转,13例患者死亡.经动态研究分析,入院3d内的血浆降钙素原水平与疾病预后存在密切相关性,生存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逐步降低[分别为(18.14±20.71) μg/L、(12.56±15.32)μg/L、(10.73±11.48)μg/L],出院时检测其水平均在10 μg/L之下;死亡组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逐渐升高.结论 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是诊断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及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其准确率高,敏感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