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近亲间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直立倾斜试验(HUTT)在近亲之间的相关性,深化对VVS家族遗传特性的认识.方法 对2001-01~2008-11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患者及有家族史(近亲中有相同或相似症状)的近亲(共9组18例)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HUTT.结果 3组受试者HUTT均为阳性.3组HUTT均为阴性的受试者中,有2组存在相同的晕厥诱因. 结论 VVS存在家族遗传倾向,HUTT在VVS家族近亲间有一定相关性,了解近亲间心理因素对VVS患者的影响将有助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的机制.方法 2003-06~2008-04在我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以不明原因晕厥或晕厥先兆为主诉的患者50例,年龄7-53岁[平均(14.82±8.55)岁],男性15例,女性35例,HUTT检查为阳性,诊断为VVS.经健康教育与药物干预治疗后,随诊并追踪复查HUTT.HUTT采用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及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直立倾斜试验(SNHUT),比较初诊检查与重复检查的HUTr反应类型.结果 第一次HUTT复查50例中有5例(1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第二次HuTT复查10例中有2例(20%)HUTT反应类型发生改变.HUTT反应类型发生转变见于心脏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血管抑制型转变为混合型、混合型转变为心脏抑制型、混合型转变为血管抑制型.结论 VVS患者随访过程中HUTT反应类型可发生转变,HUTT反应类型转变的机制受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干预治疗方法及患者的耐受性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临床特征与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的关系,探讨临床特征对儿童HUTT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9-01~2009-12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科晕厥专科就诊或住院的4~17岁[平均(10.36±2.67)岁]226例表现为不明原因晕厥、头晕、头痛、心慌或心悸等症状的儿童,详细收集患儿的年龄、性别、晕厥史、晕厥次数、临床表现、晕厥家族史等临床特征,行HUTT检查.结果 ①临床表现:HUTT阳性组124例,HUTT阴性组102例.HUTT阳性组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头晕或头痛(67.74%)、晕厥(44.35%)、胸闷(25%)及面色苍白(12.90%).HUTT阴性组常见临床表现依次为头晕或头痛(68.65%)、晕厥(21.56%)、胸闷(16.67%)、面色苍白(10.78%).②HUTT阳性率:>12岁组患儿显著高于≤12岁组(79.55% vs 49.44%,P<0.01);女性组显著高于男性组(61.61% vs 48.25%,P<0.05);有晕厥史组显著高于无晕厥史组(71.05% vs 46.67%,P<0.05);晕厥1~2次组、晕厥3~4次组及晕厥5~10次组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晕厥家族史组显著高于无显著晕厥家族史组(71.43% vs 49.41%,P<0.01).③HUTT反应类型:124例HUTT阳性患儿中,27例为基础直立倾斜试验(BHUT,血管抑制型20例,混合型7例),97例为舌下含化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HNUT,血管抑制型86例,混合型11例).④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HUTT结果有显著影响的临床特征依次为年龄、晕厥家族史及晕厥史.结论 VVS患儿年龄、晕厥家族史及晕厥史等临床特征对预测HUTT结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直立性低血压(OH)的家族临床遗传特征.方法 2001-01~2010-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头晕患者1681例进行直立倾斜试验(HUTT),符合OH诊断者73例,年龄6.0~70.0岁,平均(22.30±18.77)岁,男34例,女39例,<18岁45例,≥18岁28例.详细询问OH患者现病史及家族史.结果 ①性别差异:73例OH患者中,19例存在家族遗传史(26.0%),其中男6例(一级亲属5例),女13例(一级亲属10例).女(13/19,68.4%)与男(6/19,31.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2,P>0.05).②年龄差异:<18岁OH患者存在家族史15例(15/19,78.9%),其中3例为二级亲属;≥18岁OH患者存在家族史4例(4/19,21.1%),其中1例为二级亲属,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5,P>0.05).结论 OH存在一定的家族临床遗传性,一级亲属OH患者后代患该病的比率增加.  相似文献   

5.
不明原因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情况。方法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n=35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晕厥发作时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情况,并行倾斜试验(HUTT)检查明确诊断。结果①31例(8.8%)患者有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HUTT阳性患者中19例(11.5%)存在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②晕厥致躯体意外伤害大多较轻,少数患者会发生严重伤害;③发生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者男性较多,年龄段以9~13岁居多;④躯体意外伤害患者HUTT反应类型以血管抑制型为主,混合型次之,心脏抑制型最少。结论晕厥相关性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是随机的,大部分患者伤害较轻,个别患者会发生严重意外伤害。强调对不明原因晕厥患者重视HUTT检查,对确诊的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实施早期干预,将躯体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年龄和性别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的诊断比较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直立倾斜试验(HUTT)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诊断为血管迷走性晕厥(VVS)的UPS患者149例,年龄4~70岁,平均(26.78±16.34)岁;男57例,女92例.采用电动倾斜床取头高脚低位直立倾斜70°后,每5 min自动测量血压和心电变化,评价HUTT结果.用SPSS 11.0软件微机数理统计.结果:HUTT阳性率38.26%(57/149例),女性占82.46%(47/57例).直立倾斜(22.74±14.07)min时出现晕厥发作,≤18岁与>18岁两个亚组间[分别为(20.07±14.10)min与(25.31士13.10)min]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反应类型中血管抑制型为66.67%(38/57例),心脏抑制型为22.81%(13/57例),混合型为10.52%(6/57例),且与年龄无关(P>0.05).血管抑制型在女性较常见(57.9%,P<0.005).阳性组较阴性组HUTT结束时终末心率、终末收缩压及终末舒张压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阳性组男性患者终末心率、终末收缩压及终末舒张压较女性降低明显(P均<0.05).将≤18岁亚组与>18岁亚组进行比较,阳性组前者起始收缩压及起始舒张压均降低(P均<0.01),终末收缩压与终末舒张压亦降低(P均>0.05),起始与终末心率稍增加(P均>0.05);阴性组的两个亚组间起始、终末收缩压与舒张压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HUTT是诊断VVS的有效方法,中国人在年龄组间差异不存在显著性,女性阳性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血管抑制型,男性心率及血压较女性降低更显著.  相似文献   

7.
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与身高体质量及人体质量指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与身高、体质量及人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方法 2001-01-2007-08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UPS)或先兆晕厥患者418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阳性诊断为VVS,其中4-17岁[平均(11.37±2.99)岁]223例(儿童组),18~70岁[平均(36.82±13.64)岁]195例(成人组).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BMI.结果 成人组HUTT阳性患者、HUTT阴性患者BMI在头晕组稍高于晕厥组(P>0.05);HUTT阴性组较HUTT阳性组BMI及体质量明显增高(P<0.01),两组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组BMI在各年龄段HUTT阴性组与HUTT阳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HUTT阳性组或HUTT阴性组BMI与年龄均呈直线相关,两组直线回归显示,16岁以下儿童BMI在HUTT阴性组高于HUTT阳性组,16岁以上则呈相反变化.结论 成人低体质量和低BMI者晕厥易感性增加,儿童BMI与晕厥易感性相关不密切.  相似文献   

8.
不明原因晕厥患者直立倾斜试验反应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晕厥(UPS)患者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反应特点。方法2005-01~2006-09在我院就诊或住院的UPS或接近晕厥患者170例,男性64例,女性106例,年龄3~70岁,平均(23.18±15.40)岁,其中儿童(<18岁)88例。比较HUTT阳性与阴性患者的特点,调查阳性患者反应类型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及不同类型阳性反应患者HUTT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①对HUTT结果有显著影响的因素为年龄和HUTT期间的心电图变化。②血管抑制型和混合型在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成人(≥18岁)和儿童(<18岁)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抑制型和心脏抑制型多见于儿童。③HUTT阳性者心律失常事件发生率较阴性者高,常见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交界性心律和逸搏。④基础倾斜试验(BHUT)晕厥发作平均时间为(21.61±10.64)min,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倾斜试验(SNHUT)晕厥发作平均时间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5.58±2.68)min。结论①儿童较成人易于发生阳性反应,以血管抑制型和心脏抑制型居多。②HUTT期间出现心电图变化者阳性反应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尤其是窦性心律不齐和窦性心动过缓出现时要警惕阳性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ws)与抑郁的关系.方法 2007-06~2007-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USP)或先兆晕厥儿童84例,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诊断为VVS,男47例,女37例,年龄7~16岁,平均(11.01±2.00)岁.将VVS儿童分为HUTT阴性组(n=41)和HuTr阳性组(n=43),再将HUTT阳性组儿童依临床症状分为头晕组与晕厥组.所有受试儿童完成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①"盼望美好事物"和"容易高兴起来"HUTT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1),"生活没意思"HUTT阳性组低于阴性组(P<0.05).②"盼望美好事物"、"肚子痛"及"感到烦恼"得分HUTT阳性组高于常模组(P<0.05或P<0.01),"吃东西香"得分HUTT阳性组低于常模组(P<0.05).③"盼望美好事物"、"睡得很香"、"对自己有信心"和"容易高兴起来"得分HUTT阴性组低于常模组(P<0.05或P<0.01),"总是想哭"、"生活没意思"、"感到烦恼"得分及抑郁总分HUTT阴性组高于常模组(P<0.05).④HUTT阳性儿童"盼望美好事物"和"容易高兴起来"得分头晕组高于晕厥组(P<0.05).结论 ①儿童VVS抑郁发生率高.②VVS儿童较健康儿童食欲减少,躯体化症状、烦恼、抑郁情绪及信心丧失增多.③HUTT阳性儿童中,头晕组较晕厥组对生活更为乐观和积极.以上提示心理因素如抑郁在儿童VVS发生、发展、治疗及预后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直立不耐受儿童直立倾斜试验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直立不耐受(OI)儿童直立倾斜试验(HUTT)的性别和年龄差异.方法 2004-01~2009-06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具有不明原因晕厥、头晕、胸闷、胸痛或心悸等OI症状的儿童728例,年龄3~17 岁[平均(10.67±2.85)岁],男388例,女340例.其中<12岁416例,年龄3~11岁[平均(8.69±1.86)岁];≥12岁312例,年龄12~17岁[平均(13.30±1.50)岁].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心脏X线、超声心动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血液生化(空腹血糖、心肌肌钙蛋白I)等排除器质性心脏病及其他疾病后行HUTT检查.结果 ①HUTT阳性率:60.71%(442/728),女性高于男性(P<0.01);≥12岁组高于<12岁组(P<0.01).HUTT阳性率在<12岁组男性低于女性(P<0.05),≥12岁组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岁组男性及女性分别高于<12岁组男性及女性(P均<0.01).②HUTT类型: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多见(59.95%,265/442),其次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37.56%,166/442)及体位性低血压(OH,2.49%,11/442).HUTT类型分布在男性与女性之间及<12岁组与≥12岁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UTT类型分布在男性及女性<12岁组与≥12岁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UTT类型分布在<12岁组及≥12岁组男性与女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具有不明原因晕厥、头晕、胸闷、胸痛或心悸等OI症状的儿童HUTT阳性率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但HUTT类型分布未见明显的性别和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