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过这样一句话:知道病人是怎样一个人,比知道他的病更重要.言下之意,即是说掌握患者的病态心理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的观点对西方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成编于战国时期的我国古代医学名著<内经>,也是我们中医心理学可追溯的渊源.  相似文献   

2.
《内经》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内涵简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郜峦  王键 《中医药学刊》2003,21(9):1496-1498
摘要:《内经》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在心理学的概念、人格体质的分型、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和养生等方面均有详尽的描述,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赵英勋 《光明中医》2008,23(10):1437-1439
《内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是古代心理学知识和医学相结合的产物,从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疾病的发生到心理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均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和探讨这些知识精粹,对促进现代心理医学的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提高对现代所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认识,从而促进身心医学的发展,加快中医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从以上文字可看出古代先贤早已认识  相似文献   

5.
《内经》中“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的临床心理学思想,强调针刺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患者的心理调整,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准确体会针感,而且要根据患者“五态“人格特征,善用针艾补泻.同时,医者应该“必一其神,令志在针“,随患者反应行针施术,这是提高临床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正>内经中有关脑的论述散见于各章节之中,整理这部分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1脑的藏象概念《灵枢·海论》谓脑为髓海,其输上至其盖,下至风府。髓海是脑的形态结构。其解剖位置,上至天灵盖,下至风府穴,亦藏于颅之内。  相似文献   

7.
以《内经》心理学思想指导儿科辨证论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经》心理学思想指导儿科辨证论治的探索张铁刘士哲何桂华(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齐齐哈尔161000)《内经》对医学心理学思想早有较系统的论述,即从生理与心理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方面来解释病理、诊断、预防、治疗一系列问题,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  相似文献   

8.
谈《内经》心理学思想特色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钱会南 《辽宁中医杂志》1999,26(11):492-493
从形与神俱 ,强调身心相依 ;诊法审详 ,注重不失人情 ;疗疾施治 ,力求从容人事几方面探讨了《内经》心理学思想特色  相似文献   

9.
《内经》心身医学思想考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经》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心身医学思想。从生理重视形神相关、病理重视形神相失、养生重视形神兼备、诊断重视形神俱问、治疗重视形神兼顾等方面,阐述了《内经》把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病理、预防、诊断、治疗等看作密不可分的整体,认为《内经》的有关思想涵盖了现代心身医学的主要理论,研究和发扬其心身医学理论,能拓宽思路,为临床更好地治疗心身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浅谈《内经》中的预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庆  秦春  秦绍爱 《光明中医》2007,22(11):14-15
"预防为主"是我国当前卫生工作重要方针之一.而祖国医学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早有论述.  相似文献   

11.
试析《黄帝内经》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佐  张其成 《吉林中医药》2009,29(11):921-922
中国自古就有“贵和”的思想传统。《黄帝内经》受儒家“和为贵”思想的影响构建了医学理论。《黄帝内经》在人与自然、人自身机体、医患之间的关系几个方面均体现了和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内经>中关于心身疾病的论述.<内经>认为:人不仅具有五脏构成的形体和营、卫、气、血等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而且具有形体派生出来的思想和魂魄等精神活动;健康的精神活动(七情活动)可以防御疾病的发生,过激的精神活动(七情过度)可以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异常(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内经>还提出了治疗心理(情志)疾病的六种方法,即言语开异法、激情刺激法、情志相胜法、气功行为治疗法、方药疗心病法、暗示法.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与医学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内经》中关于心身疾病的论述。《内经》认为:人不仅具有五脏构成的形体和营、卫、气、血等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而且具有形体派生出来的思想和魂魄等精神活动;健康的精神活动(七情活动)可以防御疾病的发生,过激的精神活动(七情过度)可以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异常(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内经》还提出了治疗心理(情志)疾病的六种方法,即言语开异法、激情刺激法、情志相胜法、气功行为治疗法、方药疗心病法、暗示法。  相似文献   

14.
略论晋唐之医学美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唐是中医美容学体系初步形成阶段。《诸病源候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医美容在损容性疾病的病源探讨、发病机理分析以及证候描述等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深入、系统。中医美容常用中药、食疗、针灸、气功、手术等,在前代研究的基础上不仅具备,而且还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畴。葛洪、孙思邈、王焘、孟诜、龚庆宣、陶弘景等诸多医学家的医著中所载美容方剂,可谓集唐以前古籍、宫廷、民间之大成,而且数量剧增,并栽有用于装饰美容的化妆品配方;其美容药物、食物,既注重治疗,更强调保健,显示了中医美容的“治未病”观念。  相似文献   

15.
浅析《内经》喘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朴志娟 《天津中医药》2008,25(4):344-345
<黄帝内经>最早记载了喘的名称、症状表现和病因病机,笔者根据<内经>原文简要分析<内经>喘证的内涵,阐明内经喘证在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伴有喘证的疾病的对照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所构建的藏象思维模型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应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的相关理论,可以考察出该思维模型自觉地运用了启发法、顿悟思维、心理定势及有意迁移等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科学地完成了将人体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与古代哲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 14 7条 ,“伤寒五六日 ,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胁满微结 ,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 ,心烦者 ,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主要论述了少阳病兼水饮内结的症状和处方 ,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在当今临床的应用范围较广 ,笔者试从理论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1 药物解析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 (熬 ) ,甘草二两 (炙 )。上七味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 ,日三服。初服微烦 ,复服 ,汗出便愈”。方解 :柴胡配黄芩 ,取小…  相似文献   

18.
杨军 《国医论坛》2006,21(5):13-14
《内经》作为中医四大医典之一,不仅奠定了中医学基础,同时,在养生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现将《内经》中的养生之术,加以归纳,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孙晓生 《新中医》2011,(1):125-127
养生本草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搜集历代多部养生本草经典名著进行归纳﹑分类,按照一定的筛选原则和思路对本草药物进行筛选,尝试摸索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规律,并阐述了代表性药物的现代研究进展,展望了中医养生本草的应用前景以及研究的新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内经》中方剂的组方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经>中方剂组成的君臣佐使理论、药味配伍理论、方剂结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君臣佐使是方剂组成的原则和基本框架,是方剂中药物的职能的体现;辛甘酸苦咸五味是组方用药的主要依据,是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在方剂组成中的具体应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理论的实质是以病邪轻重、病位高下、病势缓急、药味奇偶以及病体强弱为依据对方剂结构的分析归类.<内经>提出的组方理论是后世方剂学的理论基础,对中医药学理论和临床应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