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说过这样一句话:知道病人是怎样一个人,比知道他的病更重要.言下之意,即是说掌握患者的病态心理是治疗疾病的一个重要环节.他的观点对西方医学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成编于战国时期的我国古代医学名著<内经>,也是我们中医心理学可追溯的渊源. 相似文献
2.
《内经》中的医学心理学思想内涵简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摘要:《内经》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在心理学的概念、人格体质的分型、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和养生等方面均有详尽的描述,奠定了中医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内经》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是古代心理学知识和医学相结合的产物,从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疾病的发生到心理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均有较为详尽的记载,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为近代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和探讨这些知识精粹,对促进现代心理医学的发展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提高对现代所提出的社会—心理—生物医学模式的认识,从而促进身心医学的发展,加快中医心理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顾耘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0):7-8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从以上文字可看出古代先贤早已认识 相似文献
5.
《内经》中“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的临床心理学思想,强调针刺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患者的心理调整,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准确体会针感,而且要根据患者“五态“人格特征,善用针艾补泻.同时,医者应该“必一其神,令志在针“,随患者反应行针施术,这是提高临床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赵志刚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1):6-6
<正>内经中有关脑的论述散见于各章节之中,整理这部分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1脑的藏象概念《灵枢·海论》谓脑为髓海,其输上至其盖,下至风府。髓海是脑的形态结构。其解剖位置,上至天灵盖,下至风府穴,亦藏于颅之内。 相似文献
7.
以《内经》心理学思想指导儿科辨证论治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内经》心理学思想指导儿科辨证论治的探索张铁刘士哲何桂华(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齐齐哈尔161000)《内经》对医学心理学思想早有较系统的论述,即从生理与心理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方面来解释病理、诊断、预防、治疗一系列问题,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医... 相似文献
8.
9.
《内经》心身医学思想考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经》已经具备了较为完整的心身医学思想。从生理重视形神相关、病理重视形神相失、养生重视形神兼备、诊断重视形神俱问、治疗重视形神兼顾等方面,阐述了《内经》把人的心理活动与生理、病理、预防、诊断、治疗等看作密不可分的整体,认为《内经》的有关思想涵盖了现代心身医学的主要理论,研究和发扬其心身医学理论,能拓宽思路,为临床更好地治疗心身疾病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试析《黄帝内经》的和谐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古就有“贵和”的思想传统。《黄帝内经》受儒家“和为贵”思想的影响构建了医学理论。《黄帝内经》在人与自然、人自身机体、医患之间的关系几个方面均体现了和谐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从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内经>中关于心身疾病的论述.<内经>认为:人不仅具有五脏构成的形体和营、卫、气、血等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而且具有形体派生出来的思想和魂魄等精神活动;健康的精神活动(七情活动)可以防御疾病的发生,过激的精神活动(七情过度)可以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异常(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内经>还提出了治疗心理(情志)疾病的六种方法,即言语开异法、激情刺激法、情志相胜法、气功行为治疗法、方药疗心病法、暗示法. 相似文献
13.
《内经》与医学心理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现代医学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内经》中关于心身疾病的论述。《内经》认为:人不仅具有五脏构成的形体和营、卫、气、血等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而且具有形体派生出来的思想和魂魄等精神活动;健康的精神活动(七情活动)可以防御疾病的发生,过激的精神活动(七情过度)可以引起人体生理活动的异常(脏腑、经络、气血功能的紊乱),导致疾病的发生。《内经》还提出了治疗心理(情志)疾病的六种方法,即言语开异法、激情刺激法、情志相胜法、气功行为治疗法、方药疗心病法、暗示法。 相似文献
14.
15.
16.
《黄帝内经》所构建的藏象思维模型是中医基础理论体系的核心,应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问题解决的相关理论,可以考察出该思维模型自觉地运用了启发法、顿悟思维、心理定势及有意迁移等认知心理学的理论,科学地完成了将人体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与古代哲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 14 7条 ,“伤寒五六日 ,已发汗而复下之 ,胸胁满微结 ,小便不利 ,渴而不呕 ,但头汗出 ,往来寒热 ,心烦者 ,此为未解也 ,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主要论述了少阳病兼水饮内结的症状和处方 ,而柴胡桂枝干姜汤在当今临床的应用范围较广 ,笔者试从理论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1 药物解析柴胡桂枝干姜汤原方 :“柴胡半斤 ,桂枝三两(去皮 ) ,干姜二两 ,栝蒌根四两 ,黄芩三两 ,牡蛎二两 (熬 ) ,甘草二两 (炙 )。上七味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六升 ,去滓 ,再煎取三升 ,温服一升 ,日三服。初服微烦 ,复服 ,汗出便愈”。方解 :柴胡配黄芩 ,取小… 相似文献
18.
《内经》作为中医四大医典之一,不仅奠定了中医学基础,同时,在养生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现将《内经》中的养生之术,加以归纳,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养生本草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通过搜集历代多部养生本草经典名著进行归纳﹑分类,按照一定的筛选原则和思路对本草药物进行筛选,尝试摸索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规律,并阐述了代表性药物的现代研究进展,展望了中医养生本草的应用前景以及研究的新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20.
《内经》中方剂的组方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经>中方剂组成的君臣佐使理论、药味配伍理论、方剂结构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阐释.君臣佐使是方剂组成的原则和基本框架,是方剂中药物的职能的体现;辛甘酸苦咸五味是组方用药的主要依据,是中医阴阳五行理论在方剂组成中的具体应用;大、小、缓、急、奇、偶、复七方理论的实质是以病邪轻重、病位高下、病势缓急、药味奇偶以及病体强弱为依据对方剂结构的分析归类.<内经>提出的组方理论是后世方剂学的理论基础,对中医药学理论和临床应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