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浙医文化对日本汉方医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浙医文化对日本汉方医学的影响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俞雪如日本的汉方医学(现多习称"东洋医学")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中医学,自十六世纪起蜕变成了日本式的汉方医学。江户时代是它的学术全盛时期,从明治时代开始受到当局取缔.其后,经历了百余年的压抑,直到1...  相似文献   

2.
目前,很多日本大学的医学部及医科大学中开设了汉方医学或东洋医学课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以汉方医学教育为主的大学之一——明治国际医疗大学。明治国际医疗大学正式成立于1983年,原名明治针灸大学,前身为成立于1978年的针灸短  相似文献   

3.
樊海  吴成 《国医论坛》1991,6(6):19-21
吉益东洞(1702~1773),名为则,字公言,是日本近世汉方医学著名之大家,其学术思想与临床诊治方法不仅风靡于日本近世医界,而且对当今日本汉方医学仍有着巨大影响.兹根据日本出版的《近世仅方医学书集成·吉益东洞》、《近世汉方治验选·吉益东洞》等书,对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撮要探讨如次.力图实用简洁——学术思想之基点吉益东洞是日本汉方医学古方派的代表人物,其学术思想之基点是企图构建一个与《内经》理论体系不同的实用简洁的医学体系.在日本近世汉方医学史上,先于古方派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很多日本大学的医学部及医科大学中开设了“汉方医学”或“东洋医学”课程,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以汉方医学教育为主的大学之一——明治国际医疗大学。 明治国际医疗大学正式成立于1983年,原名“明治针灸大学”,前身为成立于1978年的“针灸短期大学”。之后,相继于1991年和1994年开设了硕士和博士士学位课程,一直致力于针灸教育和研究工作,并对针灸的科学性进行了论证。  相似文献   

5.
张杰  田琨 《西部中医药》2009,22(11):56-56
日本传统医学在明治维新以后,受到西方医学的影响,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直到2001年的医学和药学(2002年)<教育核心课程设置>中加入汉方医学教育,日本高校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汉方医学教育.通过对2所日本院校的汉方医学教育的分析,可透视日本高校汉方医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日本汉方医学发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归纳为五个历史分期,并介绍了二战后日本汉方复兴活动的概况及日本汉方“三派四流”的沿袭;对当今日本汉方医学发展的原因,汉方药应用及汉方诊疗现状,科研动态等进行了综述;指出在医疗体制、汉方教育、生药资源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汉方医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总结近几年日文期刊相关著作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日本汉方诸家的派别、日本汉方医学临床研究现状、汉方医学的展望等内容,为临床及研究者了解日本汉方医学界的形式及学派的思维方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3 汉方医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最近二十年来,日本汉方医学虽有很大发展,但还存在着诸如医疗体制、生药资源、汉方教育等问题。而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及医药费上涨、西药副作用增多等问题的出现,汉方医学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应用会更加广泛,因此汉方医学在今后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日本医学院校开设汉方医学课程的目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授课方式,以及教科书的使用情况.方法:从80 所日本医学院校的官方网站获得网络资料,向各学校发出咨询信函进行信访.结果:日本政府要求医学院校开设汉方医学课程,目的在于让医学生接受传统医学的整体观念,指导医学生重新认识汉方医学并正确应用汉方药.医科学生与药科学生的汉方医学课程的设置有所不同,各院校使用的汉方医学教科书亦无统一规划,但共性为重视教授汉方医学的基本理论,重视东、西方医学结合,重视汉方医学的实践教学.结论:日本汉方医学教育虽处于起步阶段,但已呈现出重视传统医学理论及注重与西医相结合的特征,并有不少关于教学规范与进一步发展的声音,值得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日本汉方医学与中医药学之间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本文重点介绍了日本明治维新前后汉方医学的概况,从日本汉方医学的起源到发展,再到后来的取缔过程作了全面的描述。虽然近代日本在汉方医诊疗和汉方药研发和高科技推进产业化等多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和成就,但是日本法律对汉方医学一直未予正式认可。日本汉方医学兴衰浮沉的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和总结。  相似文献   

11.
方证相对——日本汉方医学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证相对是日本汉方医学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其主体思想是:定证定方,实现汉方证治标准化。本文认为,方证相对表现出了一个与中医辨证论治不同的理论思维,是日本汉方医对中医传统理论实践运用和独特认识的产物,它在汉方后世方派理论中就已出现,其后乃为古方派医家吉益东洞所确立,而现代汉方医学则将之进一步给予了发展,是其汉方、汉药和证研究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日本汉方医学的起源与兴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日本传统的汉方医学,源自中国古代中医学.不仅在学术理论方面,而且在治疗实践方面,日本汉方医学和古代中医学全都一脉相承.但就日本汉医来说,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也具有独自的特色与丰富多彩的成就.中国的中医学和日本汉方医学,在近百年曾同样遭遇政治势力摧残与扼杀传统医学的事件.本文仅就日本汉方医学的起源与兴衰作概要回顾,旨在深化中日两国传统医学的学术交流,使日本汉医被摧残的史实不致湮灭曲解,惨痛的教训得以永远汲取.  相似文献   

13.
医林状元龚廷贤与日本汉方医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龚廷贤的生平、龚氏在日本医学史上的地位、龚氏医学在日本流传的原因,指出龚廷贤对日本汉方医学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4.
<正> 日本汉方与中医学都强调“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前者“随证治疗”之“证”与后者“辨证论治”之“证”,其内涵却不尽相同。细野史郎先生的《汉方医学十讲》认为,汉方医学的治疗方法是随证治疗,这包含了两方面的主要内容:其一,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中,找出其一定的规律,根据各个病期,分别套用相应的治疗方药。犹如六经辨证、《伤寒  相似文献   

15.
从日本汉方医学兴衰谈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垂宪 《山西中医》1994,10(5):53-54
从日本汉方医学兴衰谈我国中医事业的发展盂县人民医院(045100)马垂宪笔者1992年9月1日至11月30日在日本进修期间,参观考察了日本富山医科药科大学和汉部、东京都铁炮州汉方诊疗所、东京都箱崎汉方诊疗所、东京都箱崎针灸所、爱知县濑汉方诊疗所。并分...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日本汉方医学教育现状的总结,认为日本医学教育模式长期以来忽视对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教授,忽视对临床医生中医思维的培养,导致临床医生缺乏中医理论知识与中医思维,一味以西医学对疾病的认识和药理学知识来应用中药,从而给汉方医学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今,日本汉方医学教育得到明显改善,必将对汉方医学的发展带来生机。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有着两千年以上的悠久历史,源远流长。它不仅对中国人民的生殖繁衍、健康保健、仿病治病起着积极作用,而且给日本也带去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就日本汉方医学的特点加以阐述。概略地追溯一下,我们发现日本汉方医学一开始是全盘以中国为范本而接受的。日  相似文献   

18.
自五十年代起逐渐复苏的日本汉方医学,同其鼎盛时期的江户时代的状况相比,已大不相同了。那时的汉方医学分为崇尚仲景《伤寒论》的“古方派”,提倡李、朱医学的“后世方派”和民间的“折衷派”,几派当中,自从“古方派”兴起之后则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现  相似文献   

19.
《亚太传统医药》2007,(2):87-91
日韩汉方医学深得人心 泰国中医正走向正轨 日本:汉方医学深得人心 资料显示,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中医在日本广泛传播,逐渐形成具有独立理论的日本式中医,即所谓汉方医学。汉方医学在日本也曾发生过信任危机。最大的一次是在17世纪以后,西洋医学进入日本,中医受到排斥。不过,20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汉方医学通过西洋医学的解释和验证,获得社会肯定。上世纪70年代后,汉方医学的长处进一步受到日本社会公认,而后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建 《四川中医》1998,16(5):11-12
日本汉方医学实源于中国的传统医学,其理论框架与中医学属同一体系。但在近二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受本土文化及西方医学影响,在思维方式和临床诊病用药方面均有所发展和创新,而今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传统医学。本文欲对其珍病手段、用药方式及用量等方面所具独到之处加以介绍,期望能给当代中医师在诊病手段方面以借鉴或启迪。1.诊病手段中医学在诊断疾病时仍以四诊作为主要手段。日本织方医学除也运用望、闻、问、切外,更注重对胸腹部的诊家,此乃切诊(或触诊)范畴,汉方医学将其统为腹诊,在诊病和认识方面颇具特色。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