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自然牵引法对颈椎弧度异常的恢复性治疗,了解这一全新牵引方法的定义及临床意义。同时介绍了颈椎自然牵引法所使用的医疗器械-颈椎自然牵引颈具的结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方法使用颈椎自然牵引法和颈椎机械牵引法对颈椎弧度-3度至0度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进行牵引治疗。结果颈椎自然牵引法组50例颈椎弧度恢复正常者(曲度在≥350≤450范围内)12例占24%,颈椎弧度明显改善者(弧度在≥200﹤350范围内)34例占68%,颈椎弧度无改变者4例占8%,总有效率92%。颈椎机械牵引法组50例颈椎弧度无改变者43占86%,弧度病变加重7例占14%,总有效率0%。结论颈椎弧度变直或反张经过颈椎自然牵引法的治疗,弧度是可以改善或恢复正常的,颈椎机械性牵引对颈椎弧度异常恢复无治疗意义。证明颈椎自然牵引法对颈椎弧度的改善和恢复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推拿手法配合颈椎电动间歇牵引治疗颈椎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颈椎曲度异常并伴有颈、肩、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36例,对照组34例。试验组患者先后采用推拿手法及颈椎电动间歇牵引疗法进行治疗,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共14次;对照组患者仅采用颈椎电动间歇牵引进行治疗,每日1次,持续治疗2周,共14次。疗程结束后分别对患者的临床疼痛症状及颈椎曲度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临床疗效分析方面,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100%、76.47%,试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显示,试验组治疗方法对于改善患者局部疼痛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颈曲值比较分析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组间颈曲值比较显示,试验组改善颈椎曲度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该研究初步证明了推拿手法配合颈椎电动间歇牵引对于改善颈椎曲度异常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恢复其颈椎曲度具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中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升降式牵引治疗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价值.方法 选择颈椎骨折脱位病例50例,均采用升降式牵引床进行颅骨牵引或枕颌带头颅牵引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患者.根据患者在不同的体位状态(在O-90°之间,并保持脊柱在同一平面)下牵引,观察患者生活自理和护理情况.结果 50例病例中的31例颈椎骨折复位均满意,19例颈椎脱位病例17例脱位完全复位,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满意;2例未能复位;复位后30例脊髓神经功能明显有改善,1O例脊髓神经功能无改善.2例四肢完全瘫病例出现肺部感染.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褥疮和静脉栓塞并发症.上肢肌力Ⅲ级以上的病例可以自己进食、洗脸修面、刷牙漱口、看书看报、看电视等生活自理,增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护理难度明显降低.结论 升降式牵引改变了传统平卧位牵引的方式,明显减少了患者卧床所致的并发症发生,有利于护理和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4.
刘臻 《中外医疗》2016,(20):171-173
目的:对推拿与牵引联合治疗颈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74例颈椎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推拿配合牵引治疗,后者单纯实施颈牵引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1.89%、72.9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椎综合征的治疗中,采用推拿配合牵引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有利于患者恢复,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用简易颈椎牵引架治疗颈椎脱位,采用自由体位,基本上解除了病人的卧床之苦。治疗时反其脱位方向牵引,并施行整复手法.随访29例中,新鲜脱位16例,疗效优良者12例,占75%;陈旧脱位13例,疗效优良者4例,占30.8%。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牵引下旋转复位治疗颈椎关节病,观察颈椎影像学(CR片)改变.[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结果]牵引下旋转复位法可以有效纠正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与普通牵引治疗相比能更好改善病人的疼痛等症状.[结论]牵引下旋转复位法是治疗颈椎关节病的有效手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张雪春  周宏图  袁建国  张建新 《重庆医学》2006,35(19):1747-1748
目的 探讨加强对高压氧(HBO)舱内颈椎牵引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以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VA-CS)的临床疗效.方法 VA-CS患者168例,分为3组.其中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62例,为颈椎牵引组(A组);采用HBO治疗48例,为HBO治疗组(B组);在HBO舱内进行颈椎牵引治疗58例,为综合治疗组(C组).结果 A、B、C组治疗VA-CS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6%、93.8%、98.3%,C组明显优于A组(P<0.01);治愈率分别为 22.6%、31.3%、60.3%,C组明显优于A、B组(P<0.01).结论 HBO舱内颈椎牵引是治疗VA-CS的有效方法之一,治疗时加强观察与护理可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并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颈椎牵引治疗中间歇时间对牵引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 172例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 ,分别用不同的间歇时间 ( 10s、3s)进行颈椎牵引以观察疗效。结果 A组 98例 ,治愈 3 4例 ,显效 4 0例 ,好转 2 1例 ,总有效率为 96.94 % ;B组治愈 18例 ,显效 2 6例 ,好转 2 0例 ,总有效率为 86.4 9%。A组疗效优于B组(P <0 0 5 )。结论 适当的间歇时间 ( 10s)有利于提高颈椎牵引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颈椎生理弧度异常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观察穴位注射配合自制药枕治疗颈椎生理弧度异常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双侧风池穴局部注射配合自制药枕治疗3个疗程,随访6个月。结果:120例患者治愈93例,显效18例,有效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8%。结论:本法临床疗效好,简便、易操作、患者易于配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枕颌牵引结合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枕颌牵引结合颈椎康复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颈椎活动度评分和VAS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颈椎活动度评分和VAS疼痛评分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枕颌牵引结合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可显著提高颈椎活动度和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四白汤在治疗颈椎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颈椎病病人156例,其中选择常规传统西医药物治疗60例,另选同期传统西医药物治疗加中药四白汤96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加用四白汤组在症状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四白汤在治疗颈椎病方面有其明显的优越性,值得临床应用并推广。  相似文献   

12.
阳光  何明  姜山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117-118
目的减少投照体位从而减轻患者的费用负担,有病早治疗和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回顾150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正、侧及双斜位片,分析这些X线片中的关于颈椎病的X线诊断信息。结果颈椎侧位及双斜位能反映颈椎患者97%以上的X线诊断信息。结论对于贫闲山区患者常规摄颈椎侧位及颈椎左、右双斜位片也能较好地反映颈椎病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3.
贺嵘 《当代医学》2011,17(10):85-86
目的探讨主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理。观察用卧位颈椎复位手法合并盐酸川芎注射液静脉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川芎嗪注射液120m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注射,每日一次,连续10天为一疗程;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卧位颈椎复位手法治疗,治疗组每名患者做一次或两次手法复位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治愈39例,显效8例,有效3例;对照组48例,治愈8例,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6例。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多因颈椎关节紊乱错位对椎动脉造成压迫,致使大脑缺血所引起。手法颈椎复位去除了疾病病因。用卧位手法复位较传统的坐位手法复位方法,患者易于放松,手法复位安全,准确度高,治愈率高,治愈后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4.
纠正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治疗颈椎病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讨论颈椎病主要结构生物力学特性的改变 ,及其安全可靠、规范的疗法。方法 :采用颈椎棘突间、横突结节复合液局部阻滞 ,小针刀松解 ,推拿手法纠正椎体钩椎关节、棘突、小关节等处位移 ,调整其生物力学动态平衡治疗颈椎病 43 92例。结果 :治愈 3 0 2 0例 ,占 68 8% ;好转 12 2 8例 ,占 2 7 9% ;无效 14 4例 ,占 3 3 % ;治愈率 :68 8% ,总有效率 :96 7%。结论 :纠正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治疗颈椎病是安全、可靠、系统、疗效满意的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朱明海 《华夏医学》2004,17(4):652-655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上一个常见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机械压迫、颈交感神经受刺激及颈血管病变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现就近年来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的认识和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黄先平 《九江医学》2007,22(1):13-15
目的:通过对高校教师颈椎病发病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切实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本校469名专业教师和398名后勤集团工作人员进行颈椎病病史采集及物理检查.结果:专职教师发病生为33.90%,后勤人员发生率为19.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年龄分布:专业教师组40岁以下73例,40岁以上86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年限10年以下、10~20年及20年以上发生率分别为21.79%、27.65%与6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教师职业性颈椎病发病率高,应积极开展颈部保健,预防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颈椎手术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及体会。方法对183例颈椎手术患者进行的护理干预:①术前心理护理,通过术前进行护理干预,了解患者心理、身体状况,作出潜在的护理诊断。②制定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生活护理、常规检查护理、功能训练护理等措施。③加强术前和术后护理,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避免体位性损伤、避免体液不足等危险情况的发生。结果颈椎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护理对病情的治疗及康复非常重要,任何一个环节,尤其是生命体征变化至关重要,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及时护理。结论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了颈椎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三级康复训练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8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用药物和颈椎牵引治疗,观察组43例,除药物和颈椎牵引治疗外再进行三级康复训练。治疗前、治疗后均行颈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观察两组患者收缩期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1)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5.3%和对照组为75.0%,其中观察组治愈率为65.1%,对照组为25.0%,两组间总有效率及治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两组椎基底动脉(VBA)血流速度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VBA血流速度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三级康复训练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较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颈椎X线摄片在体检的应用价值。方法搜集近2年来颈椎X线摄片健康体检者865例,按照年龄进行分组,计算不同年龄段颈椎X线阳性率,并对阳性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岁以上年龄组颈椎病X线阳性率明显增加,25岁以下阳性检出率较低,25~35岁组与工作有明显关系,36岁以上人群颈椎X线阳性征与年龄、工作关系更为密切。结论 25岁以上人群颈椎X线摄片应作为常规健康检查项目,对早期发现与早期预防颈椎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