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于 2 0 0 1年 9月为一名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成功施行了不经体外静脉转流的经典式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 ,目前患者存活 1 2个月。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 .受者情况 :男性 ,2 0岁 ,体重 53kg ,临床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 ,于 2 0 0 1年 9月 2 9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原位肝移植术。术中见病肝呈重度结节样硬变 ,无腹水 ,血管无变异。2 .供肝切取 :供肝取自于一体重 50kg、2 2岁之男性尸体 ,与受者同为B型血。供肝切取采用快速多器官联合切取技术 ,肠系膜上静脉和腹主动脉插管 ,以UW液灌洗 ,灌洗液总量约为 2 0 0 0ml,离体后经门静脉灌…  相似文献   

2.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治疗wilson's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意义.方法: 2例患者采用改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结果: 手术成功,2例存活至今(分别为术后22个月和11个月),且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一种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人体原位肝移植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2月 1日我们为一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施行了肝移植术 ,受者存活 2 6d ,死于脑出血。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1.手术情况 :患者 ,男 ,8岁 ,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 (腹型 )、门静脉高压症 ,于 1999年 2月 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原位肝移植术。供肝取自同血型尸体 ,行腹部正中切口 ,分别自肠系膜上静脉、腹主动脉插管 ,以 4℃UW溶液灌洗 ,灌洗量为 3 5 0 0ml。供肝修整顺序为 :膈肌、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肝左外叶切除。供肝减体积修整完毕后的血管吻合顺序为 :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门静脉、肝动脉…  相似文献   

4.
肝豆状核变性采用常规治疗无效,为了探讨有效治疗方法,对1例肝豆状核变性的患儿施行国内首例同种背驮式减体积性原位肝移植,介绍了手术的特点、术前准备、术后特殊用药,并着重对术后早期复苏的观察,引流管的护理,营养的摄入,预防感染及排斥反应的观察、处理及预防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治(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于1999年7月和2000年4月为2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施行背驮式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常规给予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甲基强的松龙三联免疫抑制剂,2例肝移植术后共发生5次急性排斥反应,经临床观察,肝功能化验结合肝穿活检,均得到了正确诊断。经大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OKT3或FK506治疗后均被有效控制,结论:临床观察和肝功能化验可及时提示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的最终确立依赖于肝穿活检,合理应用免疫抑制剂则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ԭλ����ֲ���󵨵�����֢��Ԥ���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研究110例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结果 110例病人术后共发生胆道并发症15例(13.6%)。其中单纯胆癌5例,迟发性弥漫性肝内胆管损伤3例,拔除T管后胆瘘2例,胆管空肠吻合口狭窄、肝内胆管结石、胆道狭窄合并胆泥形成、胆瘘后继发胆道狭窄、胆道狭窄合并肝内胆汁瘤形成各1例。除3例弥漫性肝内胆管损伤外,12例中2例死于严重胆道感染,其余10例经治疗痊愈。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病因复杂,治疗相对困难,因此首先应该注重预防,其次尽量做到早期诊断,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重视ERCP和PTC等辅助性介入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9年12月24日成功地实施一例背驮式肝移植术,患者为肝豆状核变性女性,目前,已存活1年半。一般情况良好,现生活自理。本文将治疗过程报道如下。1.一般情况:病人,女,18岁,患有肝豆状核变性9年。曾在同济医院检查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以口服青霉胺、硫酸锌等药治疗,症状有所缓解。但近2个月来出现下肢不自主颤动,行走不稳。故来我院诊治,要求全肝移植  相似文献   

8.
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例人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手术及术后经过,受者的原发病为肝豆状核变性(肝型失代偿期)。采用UW液灌洗和保存,快速取肝。冷血时间为8小时,受者的肝动脉变异,通过供体髂动脉架桥使供肝动脉与肾平面下方腹主动脉吻合。术中未采用静脉转流,血液动力学未见明显变化,术后肾功能无明显异常。术后应用环孢素A+泼尼松二联免疫抑制治疗,克服了腹腔迟发性大出血、急性排斥反应、二重感染、霉菌感染及环孢素A对肝脏的毒性作  相似文献   

9.
我院 1999年 12月至 2 0 0 0年 3月成功地实施了 2例背驮式肝移植术。第1例为肝豆状核变性 ,第 2例是晚期肝硬化失代偿。目前 ,2例分别存活 6个月、3个月余。现一般情况良好 ,生活自理。本文将治疗过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例 1:女性 ,18岁 ,诊断患有肝豆状核变性 9年。患者要求全肝移植术治疗。查体 :发育正常 ,全身皮肤无黄染 ,双眼可见K F环。双上肢肌力 4级 ,可见不自主颤动 ,双下肢肌力 5级 ,“一”字行走困难 ,闭目难立试验阳性。心肺检查未见异常。CT :双侧基底节低密度灶 ,肝弥漫性病变。生化检查 :丙氨酸转氨酶 (ALT) 13U/…  相似文献   

10.
1例婴儿活体部分肝脏移植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再召  吕华 《护理学杂志》2002,17(6):478-479
活体肝移植是将父母或亲属的一叶或左外侧叶(包括Ⅱ、Ⅲ段 )肝脏作为供肝 ,移植于患儿体内 ,从而挽救终末期肝病患儿的生命。我院于 2 0 0 1年 6月为 1例先天性胆道闭锁患儿行母体供肝部分肝移植手术 ,获得成功。护理如下。1 病例简介男 ,4个月 ,体重 7.5kg。因全身皮肤、巩膜黄染 ,大便陶土色 4个月 ,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 ,于2 0 0 0年 12月 2 8日入院。体检 :腹胀 ,肝肋下、剑突下均平脐 ,质偏硬。实验室检查 :总胆红素 (TBIL)174 3μmol/L ,谷丙转氮酶 (ALT) 32 1IU/L ,碱性磷酸酶 (AKP) 6 88IU/L。于 2 0 0 1…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常规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主要引流创面和腹腔积液或血,防止术后发生腹腔感染。胆道内放置支撑管可减少术后胆漏和胆管狭窄,能够及时了解移植肝的功能状态。近年来活体肝移植逐渐增多,肝移植术后腹腔和胆管放置引流管至关重要,通过引流管能够早期及时发现腹腔或胆道并发症,减少或防止术后腹腔或胆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胆道并发症通常是指具有临床表现又有放射学依据、需行介入性治疗或手术的胆道狭窄、梗阻、胆漏及胆泥形成等 ,处理困难 ,可直接影响术后生存率及长期存活病人的生活质量。肝移植术后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高达 2 0 % 3 4%。其发生与供肝的冷、热缺血时间、缺血再灌注损伤、胆道血供受损、免疫排斥反应及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有关。1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病机理1.1 供肝冷、热缺血时间及缺血再灌注损伤虽然UW液的应用延长了供肝的安全保存时间 ,但供肝的冷、热缺血时间仍与肝移植术后的胆道并发症有关。除了外科技术引起的胆管并发症外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和内镜治疗方法,评估ERCP和内镜治疗的作用。提高肝移植的手术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二次肝移植时间。方法 20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32次ERCP,并根据ERCP结果实施相应治疗。结果 19例31次获得成功,ERCP成功率为96.88%(31/32)。全组病人ERCP后明确胆道并发症原因,并发症发生的部位为:供体肝、供体及受体胆管、胆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乳头。其中胆管炎性狭窄5例,胆管炎性狭窄伴肝内外胆管胆泥或胆石形成3例,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十二指肠乳头功能紊乱2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2例,胆管过长、扭曲2例,供体胆管与受体胆管直径差异过大1例,胆总管轻度扩张1例。本组无胆漏及胆道出血患者,胆管炎性狭窄发生率最高,为40%(8/20);其次为胆管吻合口狭窄,为15%(3/20)。内镜治疗治愈率为60%(12/20),好转率为35%(7/20)。治疗方式选择:乳头扩张12.50%(4/32),乳头括约肌切开37.50%(12/32),胆管扩张43.75%(14/32),鼻胆管引流68.75%(22/32),胆管支架引流28.12%(9/32),取石12.50%(4/32),胆管冲洗31.25%(10/32)。结论内镜治疗已成为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科1999年9月开展背驮式肝移植一例,术后病人出现胆管结石并发胆道感染,进行二次手术,恢复出院。病人,男,46岁,O 型血,因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于1999年9月28日,行同种异体背驮式肝移植。采用 Roux-en-Y 胆管空肠吻合进行胆道重建,术后病人恢复出院,术后4个月出现反复胆道感染,轻度黄疽,通过胆道支架造影发现左右肝内胆管充满胆泥,随反复胆道冲洗并通过窦道行胆道镜取石,病人症状有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一般情况 :我院自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3年 9月共实施原位肝移植术 12 5例 ,其中 87例患者接受了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本组病例中男性 71例 ,女性 16例 ,年龄 12~ 6 7岁 ,平均 4 8岁。病种为乙肝后肝硬化 4 3例 ,其中合并肾功能不全8例 ;原发性肝癌 2 7例 ,其中肝硬化合并肝癌 2 1例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5例 ,先天性肝豆状核变性 5例 ,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 5例 ,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肾功能不全 1例 ,血吸虫性肝硬化 1例。患者术前肝功能 :ChildA级 6例 (肝癌患者 ) ,ChildB级 2 5例 ,ChildC级 5 6例。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原位肝移植术 …  相似文献   

16.
原位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长期存活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人体同种异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例,受者为肝豆状核变性(腹型失代偿期)供者为男性脑死亡者,采用UW液灌注和保存,快速取肝,冷缺血时间为8小时,采用供体髂动脉架桥,重建变异肝动脉血供,术后应用环孢霉素合并泼尼松二联免疫抑制治疗,克服了腹腔迟发性大出血,急性排异反应,二重感染,霉菌感染及环孢霉素对肝脏的毒性作用等并发症,对术后出现的胆道并发症采用了经T管行胆道冲洗和Fogarty导管疏通于手术一年后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1996年5月至1998年2月成功地进行了4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前诊断:1例肝炎后肝硬变,3例肝豆状核变性。术后均采用环孢素A,硫唑嘌呤和甲基泼尼松龙三联免疫抑制疗法。结果 4例肝移植后共出现5次急性排斥反应。急性排斥反应时血清游离IL-2R明显升高,CD4/CD8比值减小,嗜酸性粒细胞增加,2例胆汁IL-2R也升高,而IL-6,IL-8,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 0 0年 9月至今 ,本院共开展肝移植 18例 ,其中全肝移植 8例 ,亲属活体部分肝移植 10例 ,受者年龄 8~ 5 0岁 ,术前诊断肝豆状核变性 10例 ,晚期肝炎肝硬化 8例。 10例亲属活体肝移植均为母亲供肝 ,年龄 35~ 42岁 ,体重 45~6 5kg,所有供、受者血型相同。本组全肝移植采用经典肝移植法 ,先吻合肝上下腔静脉 ,后吻合肝下下腔静脉 ,再吻合门静脉 ;亲属活体肝移植中行保留腔静脉的全肝切除 ,后将新肝植入 ,先吻合肝静脉 ,再吻合门静脉 ,恢复肝脏血流 ,最后吻合肝动脉。术中采用Cell Saver,尽可能采用自体血回输 ,必要时输异体血…  相似文献   

19.
亲体部分肝移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亲体部分肝移植术在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s病 )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1年 1 2月连续为 1 0例Wilson’s病患者施行肝移植术 ,供肝者均为患者的母亲。结果 手术全部获得成功 ,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均恢复顺利。术后铜氧化酶均显著升高 ,分别从术前 (9.9± 9.3)U/L升高至术后 (1 2 4 .0± 33 .8)U/L ;角膜缘K F环均明显变淡 ;神经系统症状改善 ;现已分别存活 1 2、1 1、1 0、8、7、7、3、3、2和 1个月。结论 肝移植术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有效手段。亲体部分肝移植术具有供肝来源可靠、临床疗效好、费用低的优点 ,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20.
肝泡状棘球蚴病肝移植一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院肝移植组于 2 0 0 0年 12月 2 7日对 1例肝泡状棘球蚴病 (AE)患者实施了”背驮式”原位肝移植 ,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 ,2 2岁 ,因肝区胀痛和黄疸于 2 0 0 0年 11月 4日经手术探查 ,病理证实为肝泡状棘球蚴病。由于巨块病灶侵犯第一肝门和胆道系统 ,难以行肝切除而被迫终止手术。患者于 12月初转入我院 ,自诉上腹部胀痛 ,纳差 ,皮肤搔痒 ,巩膜皮肤中度黄染 ,肝功能除胆红素 10 6μmol/L外 ,其他基本正常。CT和MRI显示病灶侵及左半肝和部分Ⅴ及Ⅵ段 ,并累及左右肝管 ,肝内胆管轻度扩张。决定给患者施行肝移植术 ,移植前给予阿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