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联合检测PAIg和SPBIg鉴别血小板减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在血小板减少症中的l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10例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及10例外周血系均在正常范围的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采用ELSIA法进行PAIgG、PAIgA、PAIgM3项联合检测。结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血液系统肿瘤、肝病患者PAIg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TP、AA、血液肿瘤组及肝病组患者的PAIgG、PAIgA、PAIgM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Ig的检测有助于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的鉴别诊断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妊娠合并ITP与40例GT 11项指标.评价这些指标对ITP的预测价值.结果 首次血小板减少发生在孕24周内和血小板减少首次出现时其计数少于50×109·L-1是两个独立的ITP预测指标(P<0.01).联合分析这两个指标对ITP预测的敏感性达到96%,特异性为72.5%.结论 孕期首次血小板减少发生的时间及其血小板数值是鉴别ITP与GT的两个最有力指标,联合这两个指标有助于较早诊断妊娠合并ITP.  相似文献   

4.
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症越来越多见,药物直接作用于血小板,药物抑制骨髓产生血小板,药物免疫性三种因素致血小板减少。本文对免疫性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23例进行临床分析,从中吸取教训,用药要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鉴定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的鉴别诊断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12月就诊的25例妊娠合并ITP与40例GT孕妇11项指标,评价差异性指标对ITP的预测价值。结果 首次血小板减少发生在孕24周内和血小板减少首次出现时其计数少于50×109/L是两个独立的ITP预测指标(p 0.01)。联合分析这两个指标对ITP预测的敏感性达到96%,特异性为72.5%。结论 孕期首次血小板减少发生的时间及其血小板数值是鉴别ITP与GT的两个最有力指标,联合这两个指标有助于较早诊断妊娠合并ITP。  相似文献   

6.
7.
欧慧英 《广东医学》2003,24(5):471-471
患儿 ,男 ,1+ h,第 1胎 ,第 1产 ,孕 4 2周 ,剖宫产 ,体重 3 3kg,Apgar评分 1min8分 ,5min 9分 ,10min 10分 ,左侧顶部头颅大血肿。生后即发现全身皮肤出现出血点 ,且逐渐增多。即测脐血小板 36× 10 9/L。患婴之母自 8岁起患有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慢性ITP) ,血小板一直在 (30~4 0 )×10 9/L。怀孕 4个月时因全身瘀点瘀斑住我院妇科 ,血小板 (10~ 30 )× 10 9/L。给予强的松、丹那唑、丙种球旦白等治疗 7d皮肤症状消失 ,好转出院。孕 39+ 周入院待产 ,查血小板 19× 10 9/L ,给予强的松6 0mg/d,输单采血小板 ,丙种球旦白及长春新碱…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升血小板胶囊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将我院和苏州大学附一院门诊及住院的44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单用常规的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40 mg·d-1,连用4 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升血小板胶囊口服。分别在治疗2周及半年后观察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常规治疗组的近期疗效无差异,观察组的远期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血小板胶囊联合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可靠,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张红 《医学综述》2012,18(1):99-101
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是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占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60%~70%。此病与其他妊娠期引起血小板较少的疾病不同,一般不会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该病诊断需排除其他在妊娠期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正常。现就此病的发病机制、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处理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13例成人初诊ITP患者分为HP检测组52例(检测组)、HP未检测组61例(未检测组),^14C呼气试验对检测组52例进行HP检测后分为HP(+)组、HP(-)组。所有患者给予糖皮质激素泼尼松进行ITP治疗(1mg·kg^-1·d^-1,顿服),检测组中HP(+)患者同时给予抗HP治疗(三联方案,阿莫西林0.5g,bid;奥美拉唑20mg,bid;克林霉素0.5g,bid)。检测不同时点患者血小板计数、CD8淋巴细胞,治疗6个月后评价各组治疗效果。结果113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80%,未检测组为55.74%,检测组为88.46%(P〈0.05)。检测组中,HP(-)和HP(+)在治疗2周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上升,与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P(-)和HP(+)的治疗有效率及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未检测组治疗2周后血小板计数与治疗前及治疗1周时比较亦升高,但明显低于检测组(P〈0.05);6个月复发率增高(P〈0.05)。检测组中,HP(+)组治疗前CD8比例增高比率大于HP(-)组,治疗后CD8比例恢复率亦大于HP(-)组。未检测组CD8比例增高率及CD8比例恢复率与检测组总体无差别(P〉0.05)。结论HP阳性在ITP中有较高的发生率,对于HP阳性患者进行抗HP治疗可以显著提高ITP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引起单纯血小板减少的多种病因并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提高对此类疾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的93例单纯血小板减少的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3例患者中引起单纯血小板减少最常见的病因是血液系统疾病74例(占79.6%),其中良性疾病66例(占70.9%),恶性疾病8例(占8.6%),非血液系统疾病19例(占20.4%);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就诊时血小板计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系统与非血液系统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必须对单纯血小板减少的患者检查自身免疫指标、骨髓细胞形态进行确诊。结论很多种疾病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必须进行全面详细的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并对该类患者进行较长时间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参数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分析儿童ITP 36例和AA 40例,运用ROC曲线分析,统计对比儿童ITP和AA的外周血细胞参数在两类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结果 除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及平均血小板体积外,大部分血细胞参数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红细胞数和白细胞数鉴别两类疾病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和0.95,血小板数鉴别两类疾病的曲线下面积为0.65。除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和淋巴细胞计数外,多数血细胞参数鉴别两类疾病的曲线下面积均大于0.8。结论 ITP和AA患儿的外周血细胞参数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深入分析外周血细胞参数能很好鉴别ITP和AA,使患者免于创伤性检查。  相似文献   

13.
14.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以血小板计数减少而出现广泛的皮肤、黏膜、内脏等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甚为常见。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也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相似文献   

15.
马圣宇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8,43(5):606-607,610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联合环孢素治疗老年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近期及远期的疗效。方法:将24例老年ITP随机分成对照组12例(地塞米松40 mg/d,4 d),观察组12例(地塞米松40 mg/d,4 d,联合环孢素3 mg·kg-1·d-1)。观察治疗后近期(1周、2周)和远期(1个月)外周血血小板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7 d 2组血小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 d和1个月,观察组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2组治疗前后不同时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后7 d、14 d和1个月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14 d显著低于治疗后7 d (P<0.01)。2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环孢素能提高老年ITP近期和远期疗效,且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与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11月我院诊断ITP住院患者8例,给予美罗华100mg.iv.qw×4次,使用前给予冰冻血浆200ml输注,同服美卓乐24mg/d,治疗前后检测CD20表达、血小板数及网织血小板变化。结果3例患者获cR,4例获MR,总反应率87.5%,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能有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相似文献   

18.
19.
马嘉欣  刘玉  赵莉  岳迎宾  严媚 《热带医学杂志》2023,(10):1382-1385+139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参数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诊断中的应用,并分析其在正常儿童、ITP患儿及包虫病患儿中的差异性。方法 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2月-2022年10月收治的ITP患儿39例及包虫病患儿39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78名儿童为对照组。对ITP患儿初诊时血小板参数[血小板计数(PC)、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的相关性及各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对ITP患儿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进行比较,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小板参数对ITP的诊断价值,比较正常儿童、ITP患儿及包虫病患儿血小板参数的差异性。结果 ITP患儿初诊时PC与PCT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59,P<0.05),PDW与MPV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933,P<0.05),各参数与患儿年龄均无明显相关性。ITP患儿组治疗后PC[(154.44±84.31)×109/L vs.(36.20±34.12)×109/L]、PCT[(0.16±0.08)%vs.(0.04±0.04)%]较治疗前升高(t...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ITP患儿的资料,分别测定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①治疗组ITP患儿治疗前PLT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PLT计数明显上升,MPV、PDW下降,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②观察组ITP患儿观察前PLT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PV、PDW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后PLT计数明显上升,PDW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有所下降,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急性ITP是一种自限性良性疾病,恢复快,预后好,应避免过度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