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石家庄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回顾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市自 1954年有疫情记录以来 ,至 1992年累计报告脊髓灰质炎 (脊灰 ) 6 36 6例 ,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 2 77/ 10万 ;死亡 56例 ,死亡率为 0 0 2 3/10万。最高发病年份是 196 5年 ,报告发病率为33 57/ 10万 ,死亡率为 0 6 2 / 10万。自 1973年石家庄市实施计划免疫以来 ,特别是 1985年装备冷链以后 ,增加了免疫接种次数 ,提高了口服脊灰疫苗(OPV)免疫效果 ,使脊灰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1993年至今无脊灰病例发生。1991~ 1999年石家庄市开展了对 4岁以下儿童 9次 17轮OPV强化免疫活动 ,服苗人数共计70 82 4 38人 ,接种率始…  相似文献   

3.
4.
区域内已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发生,这似乎证实间隔3年即可着手消灭脊灰。通过剖析消灭脊灰后期AFP监测质量和免疫接种质量,虽然以地级为单位已达监测指标,但各县工作不平衡,部分县监测敏感性不足,服苗工作也存在薄弱环节,不容盲目乐观。务必促成临床与防疫部门通力协作,努力创造消灭脊灰证实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地域在1995年和1996年均无脊髓灰质炎(脊灰)野毒病例发生。通过剖析消灭脊灰后期AFP病例监测和免疫接种质量,以地区级为单位已达监测指标,但各县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县监测敏感性不够,服苗工作也存在薄弱环节,不容盲目乐观。务必促成医疗与防疫机构通力协作,维持一个高度灵敏的监测系统和高质量的免疫屏障,为证实消灭脊灰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景泰县历史上是脊髓灰质炎(脊灰)的高发区,经过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实施有计划的免疫措施,发病率大幅度下降,九十年代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后,自1992年起已无脊灰野病毒病例.为进一步做好控制脊灰后的工作,评价我县消灭脊灰工作策略的效果,现将我县消灭脊灰工作过程进行回顾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塔城地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经验,评价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工作质量。方法:1985年全地区实施规范化的OPV3常规免疫接种工作,1990年实施常规免疫报表制度,从1993/1994年开始至今已连续开展了7次14轮的强化免疫活动,1995年AFP监测工作覆盖全地区5县2市,2001年4-5月开展了两轮“扫荡”式免疫活动。结果:常规免疫接种率在96.1%,14轮强化免疫活动服苗率均在96.0%以上,每年AFP病例报告发生率在1/10万以上。“扫荡”式免疫活动服苗率均为99.7%。结论:常规、强化和“扫荡”式免疫活动及完善AFP监测系统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2003年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价天津市2 0 0 3年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结果 天津市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了17例AFP病例,按照病例分类标准,全部为脊灰排除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 2 7/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10 0 % ,其它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要求。2 0 0 3年全市常规免疫共接种口服脊灰疫苗(OPV) 2 93714人次,基础免疫报告接种率达99 .2 3% ,对全市2 15 6名儿童调查OPV接种率为98 .5 8%。2 0 0 3年12月5~10日和2 0 0 4年1月5~10日在流动人口聚集地、城乡结合部及常规免疫薄弱地区开展以流动儿童为主的查漏补种活动,共调查流动儿童175 30人,查出≥12月龄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儿童4 36 4人,占调查流动儿童的2 4 . 9% ,两轮共补服OPV 2 4 6 70人份。两轮质量评估共调查3189名儿童,除3人拒服外,未发现漏种儿童。结论 天津市仍保持无脊灰状态。  相似文献   

9.
区域内已无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发生,这似乎证实间隔3年即可着手消灭脊灰。通过剖析消灭脊灰后期AFP监测质量和免疫接种质量,虽然以地级为单位已达监测指标,但各县工作不平衡,部分县监测敏感性不足,服苗工作也存在薄弱环节,不容盲目乐观。务必促成临床与防疫部门通力协作,努力创造消灭脊灰证实条件。  相似文献   

10.
珠海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策略和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珠海市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工作策略和效果。方法 对珠海市历年脊灰疫情,OPV免疫接种资料及脊灰免疫学,病原学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珠海市消灭脊灰工作主要经历了四个时期;使用口服脊灰疫苗(OPV)前期(1961-1964年),无有效预防措施,每年均有脊灰病例发生,年均发病率4.73/十万;使用OPV时期(1965-1978年),发病率下降,年均发病率1.56/十万;计划免疫时期(1979-1992年)和消灭脊灰时期(1993-2000年),连续22年无脊灰病例发生,主要采取策略有:(1)常规免疫;初期不定期上门接种或突击接种,1979年实行计划免疫统一免疫程序,1987年实行冷链运转和集中门诊规范接种,1988-1996年实现儿童免疫接种率三个85%目标;(2)强化免疫;1993年开展消灭脊灰工作,在常规免疫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活动,8年间21轮强化免疫接种率均达96.0%以上;(3)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建立AFP监测系统,开展常规报告,病例快速报告和对哨点医院进行主动监测,系统敏感性,特异性,及时性指标达到无脊灰证实要求;(4)不断加强计划免疫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结论 珠海市消灭脊灰工作效果显,常规免疫是预防和控制脊灰的有效措施;强化免疫对消除免疫空白,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敏感,特异的AFP监测系统对准确发现疑似病例,及时报告处理,防止脊灰疫情蔓延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浙江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成果。方法 对全省脊髓灰质炎疫情、免疫措施和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儿童脊灰疫苗免疫覆盖率不断提高 ,加上近年开展强化免疫活动 ,已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阻断了野病毒的传播 ;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后 ,加强病例报告和监测 ,不断提高监测工作质量 ,1992年以来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 ,已达到无脊灰状态。结论 加强常规免疫工作 ,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的基础。开展高质量强化免疫活动是阻断野病毒传播和消灭脊髓质炎的必要补充。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十分重要的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2.
消灭脊髓灰质炎战略目标的提出是有根据的脊髓灰质炎摧残人类至少已有几千年历史。在疫苗使用之前每年都有许多儿童致残致死。  相似文献   

13.
用省统计局提供的1988~1994年度全省总人口数和年出生率计算年出生儿童数,以及全省计划生育统计报表上报的年出生儿童数作分母,对强化免疫登记接种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用统计局数据作为分母计算的接种率较为客观。全省4~6岁年龄组的强化接种率在75%以上,0~3岁年龄组的强化接种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消灭脊髓灰质炎(脊灰)措施效果,现将通州市消灭脊灰措施的效果评价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脊灰疫情资料、AFP病例监测资料和脊灰免疫接种资料来自通州市消灭脊灰监测系统调查统计上报的档案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通州市统计局统计年鉴。1.2 方法:以监测及时性和质量控制标准衡量监测结果;以出生队例和服苗数  相似文献   

15.
刘亚华 《现代预防医学》2014,(20):3806-3808,3817
目的了解南通市通州区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工作进展情况。方法从疫情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率、人群免疫水平监测等方面对通州区消灭脊髓灰质炎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近15年来脊髓灰质炎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在95%以上,免疫成功率为100%,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各项指标达上级规定要求。已连续30年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确诊病例,但AFP病例诊断不够及时。结论通州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监测工作的重点要提高AFP病例诊断及时率。  相似文献   

16.
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接种率评价朱元芳本院预防保健所于93~94年至96~97年冬春季对本镇0~4岁儿童进行了四次消灭脊髓灰质炎强化免疫工作,通过统计得知本地常住儿童登记接种率均在95.0%以上。并用本所常规免疫上卡儿童数和区统计局公布的同年龄儿童数...  相似文献   

17.
徐州市消灭脊髓灰质炎现状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徐州市脊髓灰质炎 (脊灰 )现状 ,评价消灭脊灰的成果。 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监测理论分析徐州市脊灰疫情、急性弛缓性麻痹 (AEP)监测工作开展情况及儿童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及“扫荡免疫”接种率 ,检测健康人群血清脊灰中和抗体水平。 结果 近 10年已无脊灰野病毒病例发生 ,1995年开始AFP监测指标达WHO及卫生部要求。免疫接种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检测人群抗体阳性率Ⅰ、Ⅱ、Ⅲ型分别为 95 .83%、93.79%和 88.5 4% ,比流行年份 ( 1989年 )有显著提高。 结论 通过开展AFP监测 ,提高人群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TOPV)接种率 ,开展强化免疫和“扫荡免疫” ,人群免疫水平已达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能力 ,综合分析认为我市已具备消灭脊灰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评析消灭脊灰工作质量 ,及时发现问题 ,修正对策 ,巩固成果。 方法 根据卫生部规定的 AFP病例监测系统质量控制指标评价监测质量 ,以服苗数据评析服苗质量。 结果 我市已连续 11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 ,1997~ 2 0 0 1年 15岁以下儿童 AFP病例报告共 111例 ,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常规免疫接种率在 95 %以上 ,强化免疫接种率超过 98%。 结论 我市实施的消灭脊灰策略效果显著 ,已成功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实现了本市的无脊灰证实目标  相似文献   

19.
课题来源: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卫生部资助项目研究起至时间:1991年12月~2000年10月成果登记号:200361077项目负责人:卓家同完成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防疫站(现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协作单位:广西卫生厅主要完成人员:卓家同,王树声,杨宏徽,杨进业,韦波,董柏青,耿文奎等获奖情况:2003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内容提要: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严重危害儿童健康。我国是一个脊灰高流行的国家,广西属全国高发区,呈现5年一高峰的规律。1981年和1986年发生脊灰大流行,分别报告病例1005…  相似文献   

20.
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进展楚金贵,于竞进,周军,赵峰,雷正龙1.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由来脊髓灰质炎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目前,世界上对脊髓灰质炎可以使用疫苗有效地预防,但无法彻底治愈。儿童一旦发病,将造成终身残疾,甚至死亡。我国是脊髓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