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母教养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父母教养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防御方式的影响。方法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V)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测试比较。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不成熟防御机制和神经症防御机制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母亲拒绝否认与其不成熟防御机制呈正相关,父亲惩罚严厉、过度偏爱、拒绝否认与其神经症防御机制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不成熟防御方式和神经症防御方式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点,是父母教养方式缺陷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王美娟  王秀珍  韩佩英  刘巨友  田丹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32-1433,143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防御方式与其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使用"防御方式问卷(DSQ)"、"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符合CCMD-Ⅲ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正常人群对照,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结果:抑郁症患者多采用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中,研究组父亲的"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母亲的"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惩罚严厉"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父亲惩罚"、"父亲拒绝"、"父亲保护"、"母亲惩罚"与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显著相关;"父亲惩罚"、"父亲干涉"、"父亲拒绝"、"母亲偏爱"与中间型防御机制相关.结论:抑郁症患者的防御机制与其父母教养方式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防御机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66例正常受试者加以比较。结果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成熟防御方式呈正相关(父:r=0.451,P<0.01,母:r=0.468,P<0.01),与不成熟防御方式呈负相关(父:r=-0.306,P<0.05,母:r=-0.355,P<0.01);而惩罚、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与成熟防御方式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不成熟防御方式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防御机制和父母教养方式与正常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且防御机制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神经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神经症患者与正常人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方法采用EMBU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对60例神经症患者和60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神经症组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低于对照组(P<0.05),父亲惩罚严厉因子,父亲拒绝否认因子,母亲干涉保护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神经症患者家庭中存在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学生神经症患者的防御方式、父母养育方式的特征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7名在我院心理门诊确诊为神经症的(研究组)和67名在校学生(对照组)进行防御方式(DSQ)和父母养育方式(EMBU)的测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并对防御方式和父母养育方式做相关分析。结果:研究组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与掩饰因子均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而成熟防御机制因子均分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在父亲教养方式中,研究组的情感温暖因子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惩罚和拒绝因子分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在母亲教养方式中,研究组的情感温暖因子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而惩罚、拒绝因子分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或P〈0.05);相关分析中,成熟的防御方式与父母正性的情感因子呈正相关(P〈0.05或P〈0.01),而不成熟的防御方式则与父母负性的情感因子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神经症患者多采用不成熟的防御方式,且防御方式的采用明显受到父母养育方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防御机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6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与66例正常受试者加以比较.结果 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成熟防御方式呈正相关(父:r=0.451,P<0.01,母:r=0.468,P<0.01),与不成熟防御方式呈负相关(父:r=-0.306,P<0.05,母:r=-0.355,P<0.01);而惩罚、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与成熟防御方式呈负相关(P<0.05或P<0.01),与不成熟防御方式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防御机制和父母教养方式与正常人有着明显的不同,且防御机制和父母教养方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影响和作用,为青少年抑郁症的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2011年4月~2013年4月在我院心理科门诊诊治的80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为研究组,另选来自学校和本院职工子女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测评总分≤7分的80例健康青少年为对照组,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HAMD两个工具来测评两组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抑郁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比较:男性患者在父亲严厉惩罚因子(FF2)、父亲拒绝否认因子(FF5)、母亲情感温暖因子(MF1)、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MF2)和母亲拒绝否认(MF3)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女性患者在父亲情感温暖因子(FF1)、父亲惩罚严厉因子(FF2)、父亲拒绝否认(FF5)、父亲过度保护(FF6)、母亲情感温暖因子(MF1)、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因子(MF2)和母亲拒绝否认(MF3)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父母存在教养方式不当,改善父母教养方式可能有助于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与预防。  相似文献   

8.
余瑞高  许俊亭 《医学综述》2009,15(7):1103-1105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对82例情绪障碍患者(研究组)和82例正常青少年(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性别构成、年龄、父亲文化程度和职业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母亲文化程度和职业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父亲惩罚严厉因子、父亲拒绝否认因子、母亲干涉保护因子分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绪障碍患者家庭中存在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2例青少年焦虑症患者和印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父亲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母亲在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方面较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父亲表现为显著较低情感温暖和理解(P<0.05).结论: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少年神经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FACES-CV)及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在门诊及住院部的青少年神经症患者55例(研究组)和与之完全对应选择的同龄正常人44例(对照组)进行测试.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现实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评分上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理想的家庭亲密及适应性无差异显著性.②研究组的父母教养方式评分中,与对照组相比,父亲的低温暖、理解和高偏爱,过分拒绝、否认(P<0.01)和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分保护、过分拒绝、否认(P<0.01或<0.05)明显.结论青少年神经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多种问题,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及神经症的发病病因、治疗康复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中生防御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596名中学生施以团体测验。结果:男、女学生除中间型防御机制差异显著性外,不成熟防御机制、成熟防御机制及掩饰因子均无显著差异(P>0.05);男生在投射、潜意显现、抱怨、分裂、伴无能之全能、同一化和期望因子分上明显高于女生,女生在退缩、反作用形成、理想化因子上明显高于男生,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父母教养方式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及过干涉、过保护、偏爱被试上的平均得分男生均显著高于女生,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防御方式的部分因子和父母教养方式中的部分因子存在显著相关,且有性别上的差异。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防御方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神经性厌食症(AN)患者的个人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方法 对30例神经性厌食症患者(AN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个人应对方式评价(TCSQ)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表(EMBU)调查。比较两组人员应对方式的差异,两组父母教养方式的区别,以及个人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结果 AN患者积极应对因子较对照组低(P<0.001),消极应对因子较对照组高(P<0.001)。AN组父亲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方面的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AN组母亲在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方面的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以上因素(除外AN患者母亲的拒绝否认因素)与AN患者的消极应对呈正相关(P<0.05),而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与AN患者的消极应对呈负相关(父亲r=-0.467,母亲r=-0.383;P<0.01)。结论 AN患者父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行为,以及母亲的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是患者低积极应对、高消极应对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62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的影响。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2例青少年焦虑症患者和6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父亲在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母亲在拒绝否认、惩罚严厉方面较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父亲表现为显著较低情感温暖和理解(P〈0.05)。结论:不正确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焦虑症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神经症的家庭亲密度及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研究青少年神经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和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量表 (FACES CV)及父母教养方式量表 (EMBU ) ,对在门诊及住院部的青少年神经症患者 5 5例 (研究组 )和与之完全对应选择的同龄正常人 44例 (对照组 )进行测试。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 ,研究组在现实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评分上均低于对照组 (P <0 .0 1)。而两组理想的家庭亲密及适应性无差异显著性。②研究组的父母教养方式评分中 ,与对照组相比 ,父亲的低温暖、理解和高偏爱 ,过分拒绝、否认(P <0 .0 1)和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分保护、过分拒绝、否认 (P <0 .0 1或 <0 .0 5 )明显。结论青少年神经症患者的家庭亲密度及适应性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多种问题 ,对其心理健康水平及神经症的发病病因、治疗康复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随州城区网络成瘾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为家庭教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网络成瘾诊断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2 0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测试调查,筛选出达到网络成瘾标准者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父母教养方式比较。结果:2 000名中学生共收回有效、完整问卷1 582份,其中符合网络成瘾标准61例,将其作为研究组,网络成瘾发生率3.85%。研究组父亲项目中,惩罚严厉、否认拒绝、过度保护3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母亲组项目中,惩罚严厉、过度干涉与保护2个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学生网络成瘾者父亲教养方式中存在惩罚严厉、否认拒绝、过度保护等不良教育方式倾向,母亲教养方式中则存在惩罚与严厉、否认与拒绝、过度保护等不良教育方式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医学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开展情绪智力相关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山东省某医学高职院校764名护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智力量表》调查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依据量表评分将学生分为高分组(n=194)和低分组(n=524)。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调查评价研究对象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采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性分析法分析学生情绪智力水平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 高职护生总体情绪智力水平均为中等之上。差异性检验表明:高分组和低分组在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偏爱被试、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与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与否认、母亲拒绝与否认和母亲惩罚与严厉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情绪智力各维度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偏爱被试和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正相关(r=0.12~0.47,P<0.05);情绪智力各维度与父亲惩罚与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与否认、母亲拒绝与否认和母亲惩罚与严厉呈显著负相关(r=-0.28~-0.11,P<0.05)。回归性分析表明: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 EMBU)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100例正常人进行测试.结果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亲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和拒绝否认;母亲教养方式表现为低情感温暖、高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城乡患者比较仅表现农村病人得到了母亲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有家族史的母亲表现了过多的惩罚严厉;男女患者之间的比较显示父亲对男性子女表现出了更多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而成年、未成年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之间的比较显示成年发病患者的父亲表现出了更多的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保护和偏爱被试.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多方面问题,可能对精神分裂症发病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父母养育方式及防御方式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及防御方式问卷对42例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36名正常人做对照研究.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生活事件负性刺激量和总刺激量较高(t=4.0586.3.0685.P<0.01);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及支持利用度得分明显较低(t=4.3096,2.3851,4.1282.3.4315,P<0.05或0.01);父母多表现为低情感温暖与理解(P<0.05或0.01),高惩罚、严厉和高拒绝、否认(P<0.05或0.01);以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高(t=2.9180.2.7319,P<0.01). 结论抑郁症的发病与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缺乏、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以及防御方式的不成熟和神经症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父母养育方式及防御方式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及防御方式问卷对42例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36名正常人做对照研究.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生活事件负性刺激量和总刺激量较高(t=4.0586,3.0685,P<0.01);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及支持利用度得分明显较低(t=4.3096,2.3831,4.1282,3.4315,P<0.05或0.01);父母多表现为低情感温暖与理解(P<0.05或0.01),高惩罚、严厉和高拒绝、否认(P<0.05或0.01);以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高(t=2.9180,2.7319,P<0.01).结论抑郁症的发病与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缺乏、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以及防御方式的不成熟和神经症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父母养育方式及防御方式在抑郁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调查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及防御方式问卷对42例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进行测试,并与36名正常人做对照研究.结果 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生活事件负性刺激量和总刺激量较高(t=4.0586.3.0685.P<0.01);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及支持利用度得分明显较低(t=4.3096,2.3851,4.1282.3.4315,P<0.05或0.01);父母多表现为低情感温暖与理解(P<0.05或0.01),高惩罚、严厉和高拒绝、否认(P<0.05或0.01);以中间型和不成熟型防御因子分高(t=2.9180.2.7319,P<0.01). 结论抑郁症的发病与负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系统缺乏、父母不当的养育方式以及防御方式的不成熟和神经症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