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牙周局部注射不同浓度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的影响,以及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96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量分为对照组、A组、B组和C组。在大鼠上颌左侧第一磨牙与上颌两切牙之间安放加力装置,每隔3d注射药物10μ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A组注射10-10mol/L的1,25-(OH)2D3,B组注射10-8mol/L的1,25-(OH)2D3,C组注射10-6mol/L的1,25-(OH)2D3;分别于加力后第1、3、7、14天处死各组中6只大鼠。制取标本后,HE染色观察正畸牙移动牙周膜压力侧破骨细胞的数目、形态以及活性变化,同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正畸牙压力侧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的表达。结果4组大鼠正畸牙移动压力侧破骨细胞的变化趋势一致,但是B组大鼠压力侧ODF表达在第7、14天显著提高。结论10-8mol/L的1,25-(OH)2D3能更有效地促进大鼠正畸牙的移动过程中ODF的表达,促进破骨细胞的活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对体外培养破骨样细胞骨吸收作用的影响.进一步阐述骨吸收刺激因子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1,25-二羟基维生素D3(0、10-10、10-8、10-6mol/L)诱导大鼠骨髓破骨样细胞的形成,观察细胞在牙本质片上形成骨吸收陷窝的数目以及陷窝面积的大小;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鼠骨髓细胞的ODF mRNA表达.结果:随着1,25-二羟基维生素D3浓度的增加,骨陷窝数明显增多,陷窝面积增大;ODF mRNA表达的阳性信号显著增强.结论:在体外,1,25-二羟基维生素D3可以调节大鼠骨髓破骨样细胞的形成及骨吸收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对体外人牙周膜细胞(HPDLC)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mRNA及破骨细胞发生抑制因子(OCIF)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1,25-(OH)2D3(0、1×10-10、1×10-8、1×10-6mol/L)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牙周膜细胞,利用原位杂交染色及RT-PCR检测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的1,25-(OH)2D3作用于体外培养人牙周膜细胞ODF、OCIFmRNA表达的强度变化。结果随1,25-(OH)2D3浓度的升高,人牙周膜细胞ODFmRNA的表达升高,而OCIFmRNA的表达降低。结论1,25-(OH)2D3在体外可影响人牙周膜细胞ODFmRNA和OCIFmRNA的表达,从而通过调节ODF和OCIF相对含量的变化,影响牙周组织改建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1,25-(OH)2D3对破骨细胞形成及对骨髓细胞ODFmRN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阐明骨吸收刺激因子在正畸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1,25-(OH)2D3(0、10^-10、10^-8、10^-6mol/L)诱导大鼠骨髓细胞破骨样细胞的形成,采用体外破骨细胞溶骨模型,观察牙本质片上骨吸收陷窝数目,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骨髓基质细胞ODF的mRNA表达。结果:随着1,25-(OH)2D3浓度的增加,骨陷窝数明显增多,陷窝面积增大;ODF mRNA表达的阳性信号显著增强。结论:在体外,1,25-(OH)2D3可以调节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进而调节局部骨微环境的骨吸收及骨形成平衡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破骨细胞过程中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的表达,探讨其与破骨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应用1, 25(OH)2D3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细胞形成破骨细胞,观察记录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acidphosphatase, TRAP)阳性多核巨细胞的数目,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TRAF6的表达。结果:应用1, 25(OH)2D3 的实验组可见TRAF6的阳性表达,并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发生表达强度的变化。结论:TRAF6可能参与了体外培养破骨细胞的成熟与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大鼠JE畸牙槽骨改建过程中0DFmRNA表达和分布变化情况,探讨ODF与牙槽骨改建和破骨细胞形成的关系。方法:建立SD大鼠磨牙移动实验模型。于牙齿移动1、3、5、7d后取材分别进行0DFmRNA原位杂交染色。结果:在正常牙周组织中,ODF mRNA呈弱阳性主要表达于牙槽骨表面的成骨细胞和少量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胞浆中,分布比较均匀。加力3d后,压力侧牙槽骨表面可见大量多核破骨细胞及骨吸收陷窝,此时ODF mRNA的表达显著增强,主要分布于牙槽骨表面的成骨细胞、靠近牙槽骨一侧的血管周围的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以及牙槽骨骨髓腔内的成骨细胞。5d后.ODF mRNA表达和分布情况与第3d相似;7d后,牙槽骨表面成骨细胞仍呈ODF mRNA阳性表达,但血管周围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ODF mRNA的表达变化与牙槽骨改建中破骨细胞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是破骨细胞来源、征集和功能活性的关键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炎症前细胞因子IL- 1β和骨成熟因子PGE2 对人牙周膜细胞和牙龈成纤维细胞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factor,ODF)和破骨细胞生长抑制因子(osteoclastogenesis inhibitory factor,OCIF)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 PCR和Southern- blot对该2 种细胞在IL- 1β或PGE2作用下细胞中ODF和OCIF mRNA的表达进行半定量.结果:上述2 种细胞在IL- 1β或PGE2作用下,ODF和OCIF的合成均有升高,各细胞合成ODF和OCIF的峰值随IL- 1β或PGE2作用时间和浓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结论:牙周组织中ODF和OCIF可能同时参与炎症反应,并受致炎因子IL- 1β和骨代谢因子PGE2调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破骨细胞分化因子(ODF)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联合应用进行体外诱导小鼠骨髓细胞形成破骨细胞(OC)的能力。方法:收集5~6周小鼠骨髓细胞,在含M-CSF(10 ng/ml)的α-MEM全培养液中培养24h,然后将悬浮生长的细胞接种到24孔培养板,并加入不同浓度的ODF和M-CSF。,通过观察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的阳性细胞和能否在骨磨片上形成吸收陷窝来鉴定OC形成情况。结果:在只加入ODF或M-CSF一种细胞因子时,未见有TRAP阳性或CTR阳性细胞形成,同时加入ODF和M-CSF,可形成典型的OC。TRAP阳性多核细胞的数目和培养液中钙离子浓度的增加与ODF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小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在ODF和M-CSF共同作用下可形成具有骨吸收功能的OC,为体外研究OC的分化发育和功能调节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白介素(IL)-6和1,25(OH)2D3对大鼠骨髓破骨细胞生成诱导的影响.方法采用4周龄SD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股骨,剪去两骺端,以α-MEM培养液将骨髓细胞冲出,然后将细胞悬液接种于预置盖玻片或牙本质片的24孔培养板内,24h后换液.试验分为4组,A组不加任何诱导因子;B组加入IL-6(10 U/ml);C组加入1,25(OH)2D3(1 ×10-8mol/L);D组加入IL-6(10 U/ml)和1,25(OH)2D3(1×10-8mol/L).每组各6孔,于培养的第7天进行多核细胞计数.结果培养1周左右IL-6与1,25(OH)2D3在体外均可单独诱导骨髓破骨细胞的形成,但D组多核细胞数与B、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L-6与1,25(OH)2D3联合作用下对骨髓破骨细胞生成的诱导效果明显高于单因素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 1 ,2 5 二羟维生素D3 (1 ,2 5 dihydroxyvitaminD3 ,1 ,2 5 (OH) 2 D3 )对成牙本质细胞系MDPC 2 3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 (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的影响。方法 :细胞培养 ,MTT比色测定法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法。结果 :1 ,2 5 (OH) 2 D3 明显抑制MDPC 2 3细胞增殖 ,而促进MDPC 2 3细胞内碱性磷酸酶活性 ,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结论 :1 ,2 5 (OH) 2 D3 可调节成牙本质细胞增殖和ALP活性 ,在成牙本质细胞增殖和矿化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白介素(IL)-6和1,25(OH)2D3对大鼠骨髓破骨细胞生成诱导的影响。方法采用4周龄SD大鼠无菌条件下取出股骨,剪去两骺端,以α-MEM培养液将骨髓细胞冲出,然后将细胞悬液接种于预置盖玻片或牙本质片的24孔培养板内,24 h后换液。试验分为4组,A组:不加任何诱导因子;B组:加入IL-6(10 U/ml);C组:加入1,25(OH)2D3(1×10-8mol/L);D组:加入IL-6(10 U/ml)和1,25(OH)2D3(1×10-8mol/L)。每组各6孔,于培养的第7天进行多核细胞计数。结果培养1周左右IL-6与1,25(OH)2D3在体外均可单独诱导骨髓破骨细胞的形成,但D组多核细胞数与B、C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IL-6与1,25(OH)2D3联合作用下对骨髓破骨细胞生成的诱导效果明显高于单因素诱导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25-(OH)2V it D3对小鼠牙囊细胞向成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分化能力的影响。方法:第3代小鼠牙囊细胞与10-8mol/L的1,25-(OH)2V it D3共孵育3、5、7、9 d后,测定其对牙囊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otase,ALP)活性、蛋白含量及骨钙素(osteocalc in,OC)表达的影响。结果:在5~7 d的时间范围内,1,25-(OH)2V it D3能显著促进牙囊细胞的增殖(P<0.05),在5~9 d内能提高ALP活性(P<0.01),增加OC阳性细胞率(P<0.05),但在9 d时能使总蛋白含量下降(P<0.05)。结论:1,25-(OH)2V it D3能促进牙囊细胞的增殖及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但对蛋白合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1,25(OH)2D3缺乏对小鼠下颌体及髁突骨形成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利用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blot等方法比较分析6周龄野生型(WT)和1α(OH)ase-/-小鼠髁突的骨形成及其与下颌体骨形成的差异。结果:与WT小鼠相比,1α(OH)ase-/-小鼠髁突骨量明显增加,ALP和I型胶原的阳性面积也明显增加,而下颌体的骨量明显减少,ALP和I型胶原的阳性面积明显减少。1α(OH)ase-/-小鼠的下颌体PTHR和IGF-1蛋白表达水平轻度减少,而在髁突中PTHR和IGF-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结论:内源性1,25(OH)2D3在小鼠下颌体骨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PTH通过和PTHR结合在IGF-1的介导下在髁突骨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牙乳头细胞不同分化阶段和 1,2 5 (OH) 2 D3 作用下细胞内Ca2 的变化。方法 :体外培养人牙乳头细胞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Ca2 浓度的变化。结果 :具有某些成牙本质细胞表型的细胞 (2 1d)胞内Ca2 浓度比无分化表型的细胞 (14d)高约 2倍 ;1,2 5 (OH) 2 D3 使 2 1d组细胞胞内Ca2 明显升高 ,而 14d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人牙乳头细胞在分化过程中胞内Ca2 浓度上调 ;1,2 5 (OH) 2 D3 能提高牙乳头细胞静息内Ca2 水平以达新的Ca2 稳态 ,促进牙乳头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内源性1,25(OH)2D3缺乏对哺乳期小鼠牙齿矿化和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X线检测、HE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real-time RT-PCR等方法检测2周龄同窝的WT和1α(OH)ase-/-小鼠下颌牙齿。结果:和2周龄WT小鼠相比,1α(OH)ase-/-小鼠下颌磨牙的X线透光率明显增加;1α(OH)ase-/-小鼠下颌第一磨牙及下颌切牙前期牙本质厚度与WT小鼠厚度有统计学差异。1α(OH)ase-/-小鼠下颌磨牙总胶原阳性面积与WT小鼠有统计学差异;1α(OH)ase-/-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本质I型胶原阳性面积与WT小鼠有统计学差异(P<0.05);OCN在1α(OH)ase-/-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的牙本质和牙髓相对阳性面积与WT小鼠相对阳性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1);Biglycan在1α(OH)ase-/-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的牙本质相对阳性面积与WT小鼠相对阳性面积有统计学差异(P<0.01);OCN与ALP在1α(OH)ase-/-小鼠下颌切牙牙髓细胞中mRNA的表达水平较WT小鼠有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源性的1,25(OH)2D3缺乏导致哺乳期小鼠牙齿的牙本质矿化不良和牙本质的形成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