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的必要性。方法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574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病例随机分为常规引流组和无引流组,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术后均无死亡、胆汁漏及腹腔感染病例,其中在切口愈合、肝下积液、术后体温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常规放置引流并无必要,需引流时要掌握指征。  相似文献   

2.
分析150例胆囊切除术后放置与不放置引流物,结果说明,放置引流物组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皆比不置引流物缩短.两组术后都有出血、胆汁瘘的病例,与胆囊化脓与否无关.认为胆囊切除术后应放置引流,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3.
分析150例胆囊切除术后放置与不放置经流物,结果说明,放置引流物组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皆比不引流物缩短,两组术后都有出血,胆汁瘘的病例,与胆囊比否无关,认为胆囊切除术应放置引流,有备无患。  相似文献   

4.
胆囊切除术放置腹腔引流管与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纯胆囊切除术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目前还有争议。有些术者主张每一病例都应放置,认为引流不但可以引流出渗液,促进痊愈,而且可以检测腹腔内病情变化,有助于及时和正确处理,更重要的是引流本身就是治疗某些并发症的有效措施。另有一些术者认为,只要术中解剖清楚,炎症不重、手术顺利可以不放置引流管。引流管作为异物可能压迫肠管引起梗阻,增加感染的机会,拔管时可能将腹腔内容物带至引流口而引起某些并发症。作者统计分析了我科1992年2月~2002年8月行择期单纯胆囊切除术4709例,探讨放置引流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单纯胆囊切除术后引流问题的应用体会罗加兴(衡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外科,衡阳,421001)单纯胆囊切除术后是否放置引流,目前仍有争论。我科自1993年5月至1996年5月共施行单纯胆囊切除术321例,其中245例未置引流,76例放置引流,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胆囊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时2000年1月~2008年12月间。54倒胆囊炎患者实施胆囊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53例恢复顺利,1例发生胆汁渗漏,引流8d后无胆汁引出,于术后13d拔除引流管。其余患者引流管引出物为少量浆液性渗液,分别与术后48~72h拔除引流管。全组患者无发热、黄疸、肝下积液、腹腔脓肿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胆囊部分切除术对胆囊三角区解剖不清、病理状况复杂的病例和合并门脉高压患者是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胆囊切除术后是否行腹腔引流,外科医生意见不一.本文通过对200例胆囊切除术的对比分析,总结了“引流”与“不引流”的利弊和经验。认为择期单纯胆囊切除不必常规放置引流,但对手术后有可能发生出血、胆漏的病例,在放与不放引流犹豫不决时,仍以放置引流为妥.本文同时提出了胆囊切除术引流与不引流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尚武申 《中外医疗》2011,30(12):73-73
目的总结腹腔引流在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后并发症的重要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312例术后肝下放置腹腔引流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均痊愈,无一例出现因积血、积脓、积液、积胆液并发腹腔感染。其中2例经再次引流治愈;另2例引流大量胆汁液及时手术,避免了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腹腔引流是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419例良性胆囊疾病单纯胆囊切除病例的临床观察发现,单纯胆囊切除术后,胆囊床再腹膜化与非腹膜化患者的腹腔引流量(腹腔引流组)、临床恢复过程(T)和血清Bi异常率(腹腔未引流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胆囊切除术后的肝面渗出与胆囊床再腹膜化与否并无明显关系,裸露的胆囊床同样"干燥"可靠,胆囊床再腹膜化并非胆囊切除术后不置腹腔引流所必需。  相似文献   

10.
胆囊切除术后是否腹腔放置引流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根据我院103例资料显示胆坐切除术后腹腔引流效果较好,通过引流管可以观察和了解术后情况,防治胆瘘胆床出血也能及时处理。就有关问题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从1992—03~1997-03共行胆囊切除术158例。IO3例术后腹腔放置引流。55例术后没有放置引流。其中在腹腔放置引流的103例中,术后发生肥瘘2例,占1.9%,腹腔出血1例,占0.9%,经B超证实右上腹胆床周围积液1例,占0.9%,胆瘘2例和胆床出血1例均没有再次手术,保守治疗后痊愈。但在55例胆囊切除术后没有放置腹腔引流的病例中…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胆囊切除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毅  郑建农  黄煜崧   《中国医学工程》2012,(1):41+43-41,4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年10月至2011年11月1830例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病历。结果 1830例中未放置腹腔引流者1384例(75.6%),恢复顺利。余446例(24.4%)放置腹腔引流管,均有少量淡红、暗红或淡黄色液体,术后24~72h拔除,康复好。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放置腹腔引流管是合理可行的,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引流问题的探讨(附370例分析)温州医学院附一医普外科(325000)余作黔对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引流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以往的经验多倾向于常规放置引流以策安全。但目前国内许多作者主张有选择的引流,减少放置引流管引起的并发症。现对我院6年...  相似文献   

13.
徐义仁  梁久根 《安徽医学》1993,14(5):22-22,38
<正> 近年来,胆囊切除术已普及到基层医院。然而胆囊切除术后腹腔是否必须放置引流物问题,一直有争论。国内外主张不放引流的文献报道逐渐增多,但大多数学者仍强调常规放置。我科于1989年6月至1991年5月有选择性的对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腹腔不放引流物,共100例。全部顺利恢复,且无并发症。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100例,男性26例,女性74例,年龄24~68岁,平均53岁。全部病例除常规检查血、尿、大便外,还进行胸透、心电图、肝肾功能、腹部B超及血清胆红素、空腹血糖的测定。7例病人合并有糖尿病,血糖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大华  孙家邦 《北京医学》1994,16(6):343-345
本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00例,术中胆总管损伤2例(0.67%),及时中转开腹手术一期修复;术后肝床胆漏肝下包裹性积液1例(0.33%),经穿刺置管引流治愈。本组无手术死亡及2次手术。本文讨论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预防胆道损伤的几项措施,如手术适应的掌握,术中牵引、分离胆囊的方法及困难病例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15.
杜云竹 《中外医疗》2013,32(4):3-3,5
目的探析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在困难性胆囊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困难性胆囊切除患者90例,随机分为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情况、胆囊窝积液和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C在困难性胆囊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PCS)”的病因及防治。方法:分析我院2009—2012年20例胆囊切除术后症状残韶患者。结果;胆囊切除术症状残留常见原因为胆囊管留置过长或大部切除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合并内科疾病、肝下积液、功能性胆道运动障碍。结论:胆囊切除术前应全面、充分检查,术中应精细手术操作,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  相似文献   

17.
李晶晶 《中外医疗》2013,(28):54-54,56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行肝叶部分切除术后分别利用腹腔单、双套管负压引流效率比较。方法将80例肝叶部分切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术后实验组采用双套管行持续低负压引流,对照组行单管引流。结果实验组堵管3例(7.5%),对照组堵管10例(25.0%),肝区残余积液例数分别为8例和1例,两组病人之间术后引流管阻塞发生率及肝区残余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肝叶切除术后腹腔双套管负压引流,能保持有效的引流,并有效地降低堵管的发生率减少肝区残余积液。  相似文献   

18.
胆囊切除术的历史已有100多年,术后常规腹腔引流的价值至今仍有争论。为此.作者对放置引流条的情况进行了探讨,择期和急诊病人均包括在山,设立单纯胆囊切除组与合并其它手术者为对照组.对术后放置的引流条腹腔末端进行细菌培养分析。资料与方法1.病例:81例胆囊切除术后病人均属我院1994年到1997年住院病人,其中男性17例,女性64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43岁。随机选择手术病人,其中单纯胆囊切除术59例,胆囊切除术合并其它手术22例。2.方法:术前静脉满注氨苄青霉素、灭滴灵、青霉素2~3天(急诊除外),静脉注射1g头孢菌素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运用电凝钩安全实施解剖和分离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51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病历资料。结果 本组6例中转开腹手术,中转开腹率1.17%。手术时间20~160min。LC术后放置肝下引流者4例,留置时间1~3d,引流总量15~160ml[(80.6±43.6)ml]。术后住院2~12d,平均3d。结论 电凝钩在胆囊三角的剥离中具有出血少、手术野清晰的优点,但在临床应用时要充分掌握其操作的原则和技巧,才能使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中重度急性胰腺炎后延迟胆囊切除术和早期胆囊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单中心研究,确定了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重度急性胰腺炎后延迟胆囊切除术和早期胆囊切除术患者各80例,对比分析患者的积液自行吸收人数、再干预及再住院人数、并发症发作率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积液发生人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积液自行吸收人数明显多于早期胆囊切除术组(P<0.05),观察组术后需经皮穿刺引流人数、感染后穿刺人数、穿刺后感染人数均明显少于早期胆囊切除术组(P<0.05)。观察组再干预、再住院及并发症发病人数明显少于早期胆囊切除术组(P<0.001)。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早期胆囊切除术组(P<0.001)。结论 中重度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作并出现胰腺周围积液或假性囊肿的患者选择延迟性胆囊切除术可明显提高患者预后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