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5~1990年深圳市共报告发生脊髓灰质炎14例,其中1985年报告1例,发病率0.14/10万,1986年6例,发病率0.75/10万,病死1例,死亡率0.12/10万,1987及1988年无病例,1989年5例,发病率0.26/10万,1990年2例,发病率0.11/10万。病例分布在1~10  相似文献   

2.
1986年以来我省伤寒发病人数骤年增加,1990年报告病人8039例,发病率为19.10/10万,达历史最高发病水平。为探讨我省伤寒的流行规律,以利制订防治措施,对1989~1990年伤寒疫情作一综合分析。 1 流行特征 1.1 流行强度1989~1990年共报告伤寒病人14,212例,死亡8例(其中1989年报告病人1673例、死亡4例),年发病率分别为14.80/10万和19.10/10万,病死率各为0.59‰和0.65‰.1990年发病比1989年上升29.05%,见表1。 1.2 地区分布 全省有11个市(地)79个县(市、区)报告过伤寒病人,占总县(市、区)的88.76%。其中以嘉兴、湖州、舟山、宁波四市(地)发病率最高,其病例占总病例数的75.25%(10695/14212)(见表1)。  相似文献   

3.
1985年我市开展了儿童计划免疫按月接种,1986~1988年连续3年无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病例报告,但1989年突然出现了脊灰爆发流行,发病33例,年发病率为3.28/10万,1990、1991年分别发病9例、1例,发病率分别是0.88/10万与0.10/10万。1992年以后未发现脊灰病例。为了实现2000年无脊灰世界,我们对脊灰流行因素进行如下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4.
脊髓灰质炎 (简称“脊灰”)是由脊灰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此病多见于儿童。南通地区是脊灰流行区 ,195 5年发生了建国以来第一次脊灰大流行 [1 ] ,共报告麻痹型脊灰病例 1680例 ,发病率高达 3 0 .13 /10万 ,死亡 4 4 6例 ,病死率 2 7.74 % ,后由血清流行病学证实系 I型脊灰暴发流行 [2 ]。195 9年~ 1989年全市共报告病例 4 70 1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2 .2 3 /10万 ,其中最高是1964年 ,发病 662例 ,发病率为 11.2 5 /10万。自 1990年开始 ,我市全面开展消灭脊灰工作 ,并根据不同阶段及时调整策略 ,使消灭脊灰取得显著成效。自 1989年 5月 2…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西1989-2008年传统可免疫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时间序列特征,为制定广西计划免疫工作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广西1989-2008年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的疫情资料,对该地区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和特征进行统计学描述.结果 广西1989-2008年共发生传统可免疫性疾病1 191 789例,死亡5 382例,年均发病率为124.29/10万,年均死亡率为0.53/10万;广西1989-2008年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的疾病谱发生改变,从1989年发病率最高的乙肝(3.02/10万)转为2008年的肺结核(131.41/10万);发病率时间序列分布表明,广西1989-2008年乙肝、肺结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麻疹在1993年出现1次暴发后递减,新生儿破伤风、百日咳、白喉和脊髓灰质炎总体呈下降趋势;广西1989-2008年传统可免疫性疾病的死亡谱发生改变,1989-2003年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居于7种疾病的首位,2004-2008年死亡率居于首位的疾病转变为肺结核;死亡率时间序列分布表明,广西1989-2008年传统可免疫性疾病总体死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1993年除外),麻疹、脊髓灰质炎、白喉、百日咳和新生儿破伤风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肺结核和乙肝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 广西1989-2008年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百日咳、白喉和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乙肝和肺结核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1991年3月经国家验收,我省已如期实现计划免疫“两个85%”的目标,但全省计免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地区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薄弱环节,以致出现局部脊髓灰质炎暴发流行。现将我省1991年脊髓灰质炎疫情报告如下: 一、流行概况:1991年全省共报告可疑病例179例,确诊134例,发病率为0.21/十万,无死亡病例,发病率比1990年下降了20.2%。  相似文献   

7.
舟山市地处浙东沿海 ,是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地 ,195 5年以来全市出现过 3次脊髓灰质炎发病高峰。自 1982年实行计划免疫以来 ,发病不断减少 ,1992年起已连续 8年无脊髓灰质炎病例报告。现将舟山市 195 5~ 1999年脊髓灰质炎发病情况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1 资料来源 本站历年疫情报告、统计资料、专题调查资料、AFP报告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市统计局。2 方法 根据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分析。结 果1 发病率、死亡率 全市 195 5~ 1999年共报告脊髓灰质炎6 47例 ,年均发病率 1 78/ 10万。死亡 9例 ,年均死亡率0 0 2 / 10万 ;病死…  相似文献   

8.
了探讨省麻疹流流特征,制定控制消除麻疹的措施,现将麻疹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来源湖北省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表;湖北省预防接种资料,疫情监测年、月、旬报表。人口资料由湖北省统计局提供。2 结果21 发病概况 湖北省1990~1998年共报告麻疹65933例,年均发病率为1299/10万,发病率波动在434~2540/10万之间。死亡117例,平均死亡率为002/10万。全省自实施计划免疫后,麻疹的发病率逐步下降,1990~1998年麻疹报告接种率都在90%以上。麻疹发病率1998年降到历史最低水平(表1)。近几年,在我省少数边远的乡村仍出现麻疹的爆发流行,发病高达20…  相似文献   

9.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21,27(2):169-170
2020年(2020年1月1日零时至12月31日24时),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发病353 287例,死亡396人,报告发病率为554.9681/10万,报告死亡率为0.6221/10万. 2020年全省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按类别统计: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除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脊髓灰质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白喉6种无发病、死亡报告外,其他21种共报告发病143 284例,死亡388人:报告发病率为225.0806/10万,较2019年下降8.81%;报告死亡率为0.6095/10万,较2019年下降14.3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广西1990~2007年流行件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定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0~2007年全区乙脑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0~2007年共报告乙脑病例7 839例,死亡600例,年均发病率为0.95/10万,年均死亡率为0.07/10万,年均病死率为7.65%,1990~1998年发病率较高,年均发病率为1.29/10万,1999年后发病率明显降低,1999~2007年年均发病率为0.62/10万;疫情以散发为主,偶有局部暴发疫情.结论 广西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各年度发病率波动较大,局部暴发流行的威胁仍存在,应继续加强防控.  相似文献   

11.
陕西省脊髓灰质炎病毒学监测20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西省1979~1999年连续20余年进行了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学监测,共分离出脊灰I型野病毒151株,分别在8个年度分布于8个地区(市)的34个县(区、市),其中1980~1983年有2次脊灰局部流行,1990年发生全省流行,形成了周至县等10个主要疫区.1995年以后全省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报告发病率>1/10万,周至县等10个疫区也在1997年后达到或接近1/10万.自1993年以来陕西省未发现脊灰野病毒,说明已无野病毒循环.  相似文献   

12.
浙江是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高发省。自1963年使用脊灰疫苗至1984年,出现过3次大流行,平均年发病率为1.48/10万,其中1978年发病人数列居全国之首。1984年后,随着冷链装备不断完善,计划免疫工作普及,发病率有明显下降,1985~1991年平均发病率0.167/10万。但仍有局部暴发,疫情时起时伏。继1986年局部地区发生暴发疫情后,1989、1990年再度回升。1991年重点地区采取强化措施后,疫情开始回落。现将1990~1991年脊灰流行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贵州省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疹是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随着麻疹疫苗 (MV )广泛使用 ,全省麻疹的发病率、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从近 10年疫情报告来看 ,贵州省麻疹发病时起时伏 ,不时有局部暴发 ,发病率居全国前列 ,值得引起高度重视。为了给加速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相应的防制对策 ,现将贵州省 1990~ 1999年麻疹流行特征报告如下。1990~ 1999年我省累计报告麻疹 8894 1例 ,死亡 577人 ,年平均发病率 2 6 34 /10万 ,死亡率0 17/10万。但 10年间疫情不稳定 ,发病率波动在50 0 3/10万~ 14 0 7/10万 ,间隔 2~ 3年出现疫情回升 ,且有 …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寿光市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策略,加强传染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63~2012年寿光市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963~2012年累计报告法定传染病30种、299795例,年均发病率为633.30/10万,年均死亡率为2.40/10万。1963~1989年传染病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1990~2010年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50年间,传染病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各类传染病的发病构成比发生了明显变化。结论寿光市传染病防治取得显著成效,90年代至今发病率再次上升,今后应根据传染病疾病谱的变化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正> 近年来,痢疾发病率一直较高。1989年我国痢疾报告发病数为145万余例,发病率为132.6/10万,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第一位,万县地区1990年痢疾发病率高达1193.01/10万。1990年8~10月,由于天旱缺水,万县地区巫溪、云阳、巫山、奉节4县发生水源性菌痢暴发流行,发病84866例,发病率为2714/10万,病死234人。给人民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1986~1990年传染病报告资料,对我县中小学生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与死亡动态进行了初步的统计与分析,结果如下: 1 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与病死率 5年来共报告甲类传染病1种,乙类传染病12种。平均年发病率为275.40/10万;死亡8例,死亡率为1.09/10万,病死率为0.40%。  相似文献   

17.
新罗区 195 2~ 1981年报告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例 119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 1 62 / 10万 ,1963年和1972年曾发生两次流行 ,分别发病 19例和 5 8例 ;1982~ 1990年报告 5例 ,年平均发病率 0 143/ 10万 ;1991年以后已连续 9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现对新罗区消灭脊灰工作情况进行分析 ,以促进今后的工作。1资料与方法疫情资料 1990年及以前来自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1991年后来自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 ;免疫资料来自新罗区卫生防疫站接种率年度统计报表 ;病原学资料来自福建省脊灰实验室及国家脊灰实验室 ;人口资料来自新罗…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随着计划免疫的普及,我省脊髓灰质炎发病率有了较大幅度下降。但在个别地区,由于存在薄弱环节,在1986和1989年,曾出现局部爆发流行,为了找出原因,现将我省1986~1989年的流行情况分析如下:一、发病情况1.发病率:据疫情统计,1986~1989年全省共  相似文献   

19.
1990年,我市计划免疫工作实现了两个85%的目标,冷链装备已基本完成,计划免疫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相应传染病大幅度下降。为如期实现我市消灭脊灰的目标,市卫生局下发了《关于加强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通知》,并制定了《哈尔滨市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计划》,对我市1995年消灭脊灰提出了具体要求。1 1990~1995年全市脊灰发病概况及流行特征 1990~1995年全市报告发病5例,发病率波动在0.02~0.047/10万之间,其中,1992、1994、1995年无脊灰病例。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三明市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三明市1955—2012年乙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1955—2012年全市累计发病5 760例,年均发病率4.79/10万,年均死亡率0.73/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1965—1974年,共报告4 130例(71.7%);自然流行、疫苗试点推广和计划免疫3个时期的平均发病率和平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各县区年均发病率在7.82/10万~16.66/10万间,农村年均发病率(2.29/10万)高于城区(2.18/10万);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分布,7~8月占91.4%。1990—2012年间男女病例数比例为1.63∶1;0~14岁儿童占95.0%,发病以散居儿童为主(64.7%)。结论开展以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防控乙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