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190例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金梅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3):3670-3671
目的:分析190例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诊治特点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0年9月19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足月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190例患儿治愈178例,放弃治疗12例。高危因素主要为重度窒息、宫内窘迫和剖宫产,机械通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高危因素主要为重度窒息、宫内窘迫和剖宫产等,临床表现及胸片有一定的特殊性,机械通气为有效治疗方法,结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情,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足月剖宫产新生儿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足月剖宫产新生儿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同时以40例健康足月生理产新生儿为对照组,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选择性剖宫产与非选择性剖宫产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无统计学意义,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新生儿在出生体重、产时窒息、胎膜早破、母亲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宫内胆汁淤积症以及哮喘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提示选择性剖宫产组ARDS发生率明显高于非选择性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出生体重、产时窒息、胎膜早破、母亲妊娠期合并糖尿病、宫内胆汁淤积症以及哮喘与剖宫产儿ARDS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选择性剖宫产是导致足月剖宫产新生儿并发ARDS的重要危险因素。产时窒息、胎膜早破、母亲妊娠合并糖尿病、宫内胆汁淤积症以及哮喘是足月剖宫产新生儿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而高出生体重是足月剖宫产儿发生ARDS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3.
梁永辉  汪斌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731-5732
目的:观察该院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病特点,并使用多因素分析筛选影响NRDS发病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分析该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5年间足月儿NRDS临床资料58例,另取同期未合并NRDS的足月新生儿8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两组的性别、胎龄、胎次、体重、剖宫产率、宫内窘迫、分娩窒息、有无脐带绕颈、母亲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相关临床资料,使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筛选相关变量。结果:两组在胎龄、胎次、有无脐带绕颈、妊娠高血压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性别、体重、剖宫产率、宫内窘迫、分娩窒息、母亲糖尿病等相关临床资料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儿的体重、剖宫产率、宫内窘迫、分娩窒息、母亲糖尿病进入回归模型与RDS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低体重、剖宫产、分娩时窒息、母亲糖尿病是足月儿RDS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2年10月在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确诊为RDS的893例新生儿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胎龄分为足月儿组(148例)和早产儿组(745例),将两组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分娩方式、窒息、胎盘异常、胎膜早破、宫内感染、胎粪吸入综合征、孕母糖尿病、孕母高血压指各标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男性、剖官产、宫内感染、宫内窘迫是足月儿RDS发生的高危因素,早产、胎膜早破、孕母高血压、出生窒息是早产儿RDS发病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重、胎膜早破、出生窒息、孕母糖尿病、孕母高血压、宫内感染为RDS发病危险因素(P<0.05),各因素在RDS发生中作用的大小顺序依次为:剖宫产>孕母高血压>宫内感染>出生体重>孕母糖尿病>出生窒息(OR值分别为71.136、66.117、65.824、38.565、4.935、1.940)。结论 RDS的发生是多因素的,早产、剖宫产、宫内感染、窒息缺氧、孕母高血压、孕母糖尿病等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蒋琦  赵子充  潘立瑾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5):2391-2392
目的:了解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的特点。方法:对13例ARDS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儿中7例治愈出院,3例好转自动出院,2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围产期窒息、选择性剖宫产是ARDS常见的高危因素;羊水及乳汁吸入亦可造成直接肺损伤导致ARDS。确诊后及早应用呼吸机可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固尔苏的应用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病危险因素及预防NRDS的对策,以期降低临床NRDS率,提高母儿安全。方法选择南充市中心医院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发病的90例NRDS新生儿及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按照1∶2的配比选择180例同期在本院生产的正常新生儿及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基本情况(年龄、产次、胎数、妊娠期高危因素、分娩方式、胎膜早破、宫内窘迫、分娩窒息等)及新生儿基本情况(性别、胎龄、体质量、羊水胎粪污染、宫内感染等)的不同水平进行卡方分析。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系统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根据Logistic结果探讨预防NRDS的措施。结果两组孕妇在年龄、多胎、分娩方式、不良孕产史、生殖道感染、合并高血压疾病、合并糖尿病、指征剖宫产、宫内窘迫、分娩窒息、妊娠期高危妊娠因素、胎膜早破、宫内窘迫、分娩窒息、新生儿性别、胎龄、体质量、羊水胎粪污染及宫内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Logistic分心显示,经Logistic分心显示,多胎、指征剖宫产、合并高血压疾病、合并糖尿病、不良孕产史、宫内窘迫、分娩窒息、新生儿男性、胎龄34周、体质量2 000 g、妊娠期宫内感染、羊水胎粪污染是NRDS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导致NRDS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对有NRDS高危因素的产妇做好产前评估,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NRDS的发生,同时做好NRDS的抢救预案,提升NRDS的预后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早产儿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DS)的临床特点,总结其高危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46例RDS的患儿,其中早产儿21例,足月新生儿25例,观察比较两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点。结果: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具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种高危因素中,两组患儿在早产、妊娠糖尿病、新生儿低体重、吸入性肺炎、剖宫产、胎膜早破、窒息方面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妊娠糖尿病、新生儿低体重、吸入性肺炎、剖宫产、胎膜早破、窒息等皆是新生儿RDS的高危因素,积极防治吸入性肺炎、剖宫产和窒息等高危因素对降低足月新生儿RDS发病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新生儿监护病房住院的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9例为观察组,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足月母乳喂养相关的黄疸新生儿95例(排除新生儿溶血症、败血症、肝炎综合征)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儿的相关资料及抽血检查生化指标,通过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对足月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择期剖宫产、重症肺炎、血白蛋白和血糖与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相关联(P0.05),进一步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OR=4.988)、重症肺炎(OR=15.434)、低蛋白血症(OR=0.773)和高血糖(OR=1.747)为呼吸窘迫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与择期剖宫产、重症肺炎、低白蛋白和高血糖等多因素有关,未来针对这些高危因素的预防和检测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准确把握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分析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结果(1)临床特点:本组所有患儿均是急性发病,其中在发病是在出生后1-4d8例,占80.00%(8/10),出生后5—6h2例,占20%(2/10)。所有病例发病时均出现呼吸困难青紫,青紫不缓解,同时并发缺氧缺血性脑病4例,低血糖症3例,消化道出血4例,硬肿症3例,凝血障碍2例。所有患儿人院后检查动脉血气,结果显示其中pH7.0~7.2者6例,7.21~7.35者3例,7.36~7.50者1例;PC0225~35mmHg5例,35~55mmHg4例,55~65mmHg1例;PaO2/FiO2均小于200mmHg。(2)高危因素:本组10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窒息8例(80.00%);羊水吸人2例(20.00%),其中窒息合并羊水吸入1例。剖宫产7例,占70.00%,剖宫产同时有窒息5例。(3)治疗与转归:本组10例患儿经过以呼吸机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后,其中治愈8例,治愈率达80.00%,好转1例,死亡1例。住院时间7~29d,平均(14.85±4.10)d。结论新生儿ARDS临床上并不少见,严密临床观察及动态胸部X线、血气检查可以明确诊断,积极预防窒息、减少剖宫产可减少ARDS的发生,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提高ARDS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浙江省台州医院收治的126例新生儿ARDS患儿为ARDS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在该院检查的252例未发生ARDS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调查;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影响新生儿ARD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高龄产妇、初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羊水吸入、脐带绕颈、宫内感染、剖宫产、早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及产后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新生儿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包括妊娠期糖尿病(OR=3.155)、胎儿窘迫(OR=4.293)、羊水吸入(OR=5.043)、剖宫产(OR=3.706)、早产(OR=5.557)及新生儿窒息(OR=6.848)等,而产后使用PS(OR=0.432)则为保护因素。结论影响新生儿ARDS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以上高危因素早筛查、早预防、早诊断及早治疗,降低ARDS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方法]我院于2007年8月~2009年12月对收治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进行回顾性调查与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及发病高危因素。[结果]临床特点:①该病起病急;②吸入氧浓度0.4,低氧血症不能纠正,PaO2﹤50 mmHg,PaO2正常或稍偏高,PaO2/FiO2﹤200 mmHg;③肺部体征:双肺水泡音6例、双肺呼吸音减低5例;④胸部X线有两种改变:双肺野普遍密度增高,心影不清,肋间隙无狭窄,部分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双肺透亮度减低,纹理增多、增粗,可见密集小点片状密度增高阴影;⑤无心功能不全的证据。高危因素:窒息、吸入、剖宫产。治疗与转归:本组11例在出生后6 h内施行机械通气,多脏器功能损害发生率低,低呼吸机参数防止了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的发生;其中治愈9例,治愈率达81.82%,好转1例,死亡1例。[结论]积极预防窒息、减少剖宫产可减少ARDS的发生,及时、正确的治疗可提高ARDS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诱发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新生儿窒息的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在该院分娩发生窒息的新生儿150例,对其诱发窒息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脐带异常、胎盘功能异常、胎位不正及产程异常、产前出血、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均为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其中羊水异常、胎盘功能异常、脐带异常为诱发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早产、产前出血、妊娠期糖尿病导致重度窒息的比例最高。羊水异常因素中,羊水Ⅲ度污染的窒息率最高。阴道助产导致的新生儿窒息率要明显高于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结论:新生儿窒息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产检意识、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因素、加强胎儿监护、避免发生宫内胎儿窘迫对防治新生儿窒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发生相关的因素,从而为降低NRDS发病率提供临床资料。方法2011年1月-2014年3月期间选择在本院新生儿科出生并被诊断为NRDS的70例患儿作为病例组,按1∶1.2的比例收集同期出生的84例非NRDS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收集病例组与对照组新生儿的相关临床资料,并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病例组孕妇年龄和男性、宫内感染、选择性剖宫产、羊水吸入、宫内窘迫与产时窒息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患儿胎龄和产前使用激素的比例低于对照组的值(P0.05);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产时窒息(OR=11.3,P=0.025)、出生体重2 500g(OR=10.2,P=0.004)、选择性剖宫产(OR=6.2,P=0.002)、性别(OR=3.7,P=0.04)和孕妇年龄(岁)(OR=1.7,P0.001)是NRD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胎龄(周)(OR=0.6,P=0.002)和产前使用激素(OR=0.1,P0.001)则是NRDS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孕妇年龄、低出生体重、男性、选择性剖宫产和产时窒息能增加NRDS发生的风险;而长胎龄和产前使用激素能降低NRDS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足月与近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需要重复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足月与近足月NRDS患儿65例,根据是否重复使用PS分为单次组(34例)与重复组(31例),对比两组患儿性别、发病日龄、剖宫产、母亲妊娠期糖尿病、母亲产前发热、羊水异常、胎盘异常、脐带绕颈、宫内窘迫、胎膜早破、出生体质量、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出生窒息、NRDS病情、PS首次给药日龄、PS给药前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Pa O_2/Fi O_2)、机械通气时间、首次PS给药剂量、肺部感染、心衰、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高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败血症、肺出血以及休克方面的差异,并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足月与近足月NRDS患儿重复使用PS的高危因素。结果两组患儿在出生体质量、母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出生窒息、NRDS病情、PS首次给药日龄、PS给药前Pa O_2/Fi O_2、机械通气时间、败血症、肺出血以及休克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出生窒息、NRDSⅢ~Ⅳ级、首次PS给药时间晚、合并败血症、合并休克均为足月与近足月NRDS患儿重复使用P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出生窒息、NRDS病情重、首次PS给药晚、合并败血症、合并休克均为足月与近足月NRDS患儿重复使用P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地区新生儿窒息流行现状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井冈山地区新生儿窒息流行现状及特点,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分析新生儿窒息现状及特点;用病例对照研究及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新生儿窒息的危险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结果:井冈山地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6.1%,其中轻度窒息率为14.2%,重度窒息率为1.9%。单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孕周、浮肿程度、早产、前置胎盘、宫内窘迫、羊水量、胎盘早剥、既往早产次数与新生儿窒息之间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早产、宫内窘迫和胎盘早剥进入了主效应模型,且三者间均不存在交互作用。结论:井冈山地区新生儿窒息率相对较高,但流行特征不明显;早产、宫内窘迫、胎盘早剥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三个主要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段飞 《中国保健》2010,(11):63-63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74例足月妊娠羊水过少病例的临床资料,分析羊水过少的相关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羊水过少主要相关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生长受限、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畸形等,羊水过少增加胎儿宫内窘迫、羊水污染、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结论羊水过少对胎儿危害极大,应严密监护,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以改善围产儿的结局。  相似文献   

17.
剖宫产指征与新生儿窒息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晴  马兰  鲁中立  徐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8):1061-1062
目的:分析2004年该院剖宫产手术指征及新生儿窒息原因,探讨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57例剖宫产手术与71例新生儿窒息病历资料。结果:以头盆不称、社会因素、胎位不正、胎儿宫内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占总体剖宫产的66%,是剖宫产的主要指征。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分别为:臀位牵引、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脐带因素。结论:及时把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在保护孕产妇和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前提下,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围产期高危因素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影响因素,找出防治措施,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及致残率。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7年7月在该院(市区)和各乡镇卫生院分娩的活产新生儿,对胎次、胎位异常、胎膜早破、脐带胎盘情况、羊水污染程度、羊水过多(少)、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有无宫内感染进行登记(除外胎儿先天异常、多胎及合并母亲疾病情况),对围产期高危因素与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窒息新生儿96.28%有胎儿宫内窘迫史,而胎儿宫内窘迫与多种围产期高危因素有关;随着胎儿宫内窘迫的时间越长,新生儿窒息率越高。结论:提高产前检查质量,搞好围生期保健,指导孕产妇搞好自我监护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的关键措施。同时将复苏技术强化培训的重点逐步放到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窒息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预防新生儿窒息的措施,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我院128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病的相关高危因素。结果:新生儿窒息为多种原因所致,多为胎儿窘迫的延续,窒息的相关因素依次为:早产因素34例居首位占26.6%,羊水过少占14.5%,胎位异常占10.5%,产程异常占9.7%,脐带因素(缠绕、脱垂及过短)占9.2%,巨大儿占8.9%,胎盘早剥及前置胎盘占6.5%,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占5.6%,宫内生长迟缓(FGR)占3.2%。结论:加大孕产妇分级管理的力度,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适时纠正臀位,尽量减少早产,及早发现和正确处理胎儿宫内窘迫,是降低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胎儿宫内窘迫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窘迫与围生儿预后的关系,寻找胎儿窘迫的原因,为改善围生儿预后提出预防和治疗胎儿窘迫的措施。方法:对130例有胎儿宫内窘迫史的新生儿进行分析,比较其围生儿预后及分娩方式。结果:脐带因素为胎儿窘迫的主要原因,其次为高危妊娠、羊水过少、第二产程延长等。有胎儿宫内窘迫史的新生儿低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无胎儿宫内窘迫史的新生儿。胎儿宫内窘迫者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率明显增高。结论:胎儿宫内窘迫是发生新生儿窒息的直接和主要的原因。做好产前、产时各种监测,及时发现胎儿宫内窘迫,针对胎儿窘迫的病因适时采取适当分娩方式可降低围生儿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