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敖桢桢  王静 《现代医院》2012,12(2):51-52
目的比较布洛芬和吲哚美辛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的差异。方法将49例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布洛芬组25例与对照组吲哚美辛组24例,分别服用布洛芬和吲哚美辛,比较两组疗效及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动脉导管闭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吲哚美辛组相比,布洛芬组引起的少尿、肾功能损害及喂养不耐受等副反应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方法安全、有效,用药方便,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韩静  周翔  朱春婵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6):5851-5852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及利弊。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09年1月经心脏彩超确诊为PDA的早产儿,口服布洛芬混悬液10 mg/kg,24 h后口服5 mg/kg,3剂一疗程。用药期间监测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aO2)、血糖、尿量,复查血常规、肾功能,并观察有无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颅内出血等倾向。治疗结束后第7天复查心脏彩超并完善头颅CT,生后4周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结果:布洛芬关闭PDA的有效率为86%,同时NEC发生率明显下降,但慢性肺部疾病发生率却明显增加,脑室内出血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并能减少NEC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姜红  吴莉华  葛觉敏 《现代保健》2009,(23):109-110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早产儿PDA53例,随机分为布洛芬组(n=31)和消炎痛组(n=22),布洛芬组根据出生体质量分为≥1500g组(n=20)及〈1500g组(n=11),均予以口服或鼻饲给药。布洛芬组首剂给予10mg/kg,于24、48h后各给予5mg/kg。消炎痛组0.2mg/(kg·次),每间隔12h 1次,共3次。用药期间观察尿量、胃肠不耐受、黄疸、胃肠道出血情况。治疗结束后复查肾功能、血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布洛芬组PDA关闭率为74.2%,消炎痛组关闭率为77.3%,两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Χ^2=0.07,P〉0.05)。布洛芬组出生体质量≥1500gPDA关闭率好于出生体质量〈1500g(Χ^2=5.21,P〈0.05),疗效与出生体质量有关。布洛芬组4例(12.9%)出现一过性少尿,消炎痛组9例(40.9%)合并少尿,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Χ^2=5.45,P〈0.05)。布洛芬组治疗前后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消炎痛组8例血尿素氮增高,6例血肌酐增高,两个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有效、方便、安全,能显著减少少尿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口服制剂布洛芬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PDA 106例,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滴剂,每24小时给药一次,剂量分别为(10-5-5)mg/kg。用药期间和结束后监测PDA关闭情况、循环功能、肾功能、出凝血功能和颅内出血发生情况。结果:(1)经治疗99例(99/106,93.4%)PDA关闭。(2)疗效与胎龄有关,胎龄≥34周疗效为96.4%(54/56),优于胎龄〈34周的疗效90%(4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2000 g疗效与出生体质量〈2000 g相当,分别为94.2%(49/52)和92.6%(50/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不良反应表现为一过性少尿(46.2%),肌酐和尿素水平正常。未发现血小板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为29.2%,程度较轻,未出现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未发现颅内出血加重。结论:口服布洛芬可以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近期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尚需观察其远期不良反应,以评价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临床路径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引起导管的左向右分流,常可诱发和促进充血性心力衰竭、慢性肺部疾病、颅内出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动脉导管未闭是影响早产儿存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的主要原因之一.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发病率高,因此早期干预是有必要的.本文就早产儿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治疗前血小板减少对口服布洛芬治疗早产儿血流动力学紊乱的动脉导管未闭(hsPDA)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并经超声心动图确诊的hsPDA早产儿,给予口服布洛芬(首剂10 mg/kg,第二、三剂5 mg/kg,每日1次,共3 d)一个疗程;治疗前采血,根据血小板计数的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口服布洛芬悬液和消炎痛关闭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 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0例胎龄 30~35周早产儿, 心脏彩超证实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 (PDA), 随机分为布洛芬组 (n=15) 和消炎痛组 (n=15), 于生后 3d口服分 3次给药。布洛芬组首剂给予 10mg/kg, 于 24、48h后各给予 5mg/kg。消炎痛组 0 2mg(kg·次 ), 每间隔 12h1次。结果: 两组关闭率相似, 布洛芬组 12例导管关闭 (80% ), 消炎痛组 13例导管关闭 ( 87% ), 两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P>0 .05)。布洛芬组 3例合并尿少, 消炎痛组 10例合并尿少, 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 05), 消炎痛组 5例血肌酐增高, 6例血尿素氮增高, 布洛芬组无血肌酐增高, 1例血尿素氮增高, 两个项目均有显著性差异 (P<0. 05)。其他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消炎痛组 2例大便潜血阳性, 1例血总胆红素轻度升高, 两组均无腹胀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结论: 生后 3d口服布洛芬悬液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与口服消炎痛同样有效, 并能显著减少尿少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动脉导管未闭(PDA)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生率在低体重儿为40%。以往国内都用吲哚美辛(消炎痛)片剂磨粉水溶后口服,因不良反应严重,使用时限制较多,布洛芬与消炎痛相比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且布洛芬治疗PDA在国外已有较多报道,故本研究就布洛芬治疗PD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044例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9年4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胎龄<34周)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生后一周内超声心动图结果分为PDA组(249例)和对照组(795例),收集两组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无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经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确诊为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且无合并其他严重心肺疾患的无临床症状的新生儿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4例。对照组仅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口服布洛芬混悬液首剂量10 mg/kg,第二、第三剂量5 mg/kg,每次间隔24 h。观察两组患儿动脉导管关闭情况;组间进行比较分析,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4例PDA患儿经口服布洛芬治疗后,27例闭合,闭合率为92.97%;未经治疗的对照组31例中,15例自然闭合,自闭率为48.38%,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未出现尿量减少,黄疸加重,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无症状性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减少发展成为严重症状性PDA及手术的机率,改善新生儿近期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对40例接受口服消炎痛治疗的PD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PDA中早产儿15例,足月儿25例.关闭31例(77.5%),其中早产儿关闭12例(80.0%),足月儿关闭19例(76.0%),关闭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体重<1 500g、1 500~2 500 g、>2 500g 3组消炎痛关闭率分别是10.0%、85.7%、70.0%,关闭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口服消炎痛对治疗新生儿PDA有明显疗效.其关闭率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早期诊断和口服吲哚美辛的治疗作用。 方法 对超声心动图诊断为PDA资料完整的21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7例经口服吲哚美辛治疗后复查超声心动图。 结果 早产儿PDA占同期住院早产儿的3.1%(28/914)。有原发肺部疾病的占47.6%(10/21),其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6例;无肺部疾病的占52.4%(11/21);61.9%(13/21)闻及收缩期杂音,但未闻及连续性杂音。PDA诊断日龄<7 d占85.7%(18/21)其中3-4 d占52.4%(11/21),口服吲哚美辛后24-48 h PDA关闭占94.1%(16/17)。1989年3月-2001年8月早产儿伴收缩期杂音、青紫、NRDS和心率增快的PDA检出率分别为46.3%(19/41)、66.7%(2/3)、100%(4/4)和100%(3/3)。 结论 早产儿PDA多发生于生后3-4 d;早产伴收缩期杂音、青紫PDA检出的比例较高;NRDS或心率增快为早产儿PDA的特殊表现;PDA患儿在生后1周内口服吲哚美辛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应用口服布洛芬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方法 以60例经过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而确诊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28例患儿在用药后动脉导管自然关闭,关闭率为93.3%(28/30).对照组动脉导管自然关闭21例,关闭率为70.0%(21/30).治疗组动脉导管关闭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用药期间,肌酐含量以及血清尿素氮水平均正常.结论 布洛芬在临床中应用方便、快捷、不良反应少,对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有很好的疗效,值得临床迸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 :探讨口服消炎痛治疗新生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的疗效。方法 :对 4 0例接受口服消炎痛治疗的 PD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 0例 PDA中早产儿 15例 ,足月儿 2 5例。关闭 31例 (77.5 % ) ,其中早产儿关闭 12例 (80 .0 % ) ,足月儿关闭 19例 (76 .0 % ) ,关闭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0 .0 5 )。体重 <15 0 0 g、 15 0 0~ 2 5 0 0 g、 >2 5 0 0 g 3组消炎痛关闭率分别是 10 0 .0 %、 85 .7%、 70 .0 % ,关闭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口服消炎痛对治疗新生儿 PDA有明显疗效。其关闭率随着出生体重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路径.  相似文献   

19.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1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艺  沈群山  张刚成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11):1504-1505
目的评价国产封堵器介入封堵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疗效,操作技术及安全性。方法128例PDA在本科行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年龄9个月至65岁,平均(13.7±14.5)岁,体重9~77(31.3±20.2)kg。结果128例患者中126例(98.4%)封堵成功,失败者封堵后1例降主动脉局部狭窄、迂曲变形,1例封堵器周大量残余分流。成功者术后24—48h,1、3、6个月彩超复查无残余分流。结论国产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CPB)处理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4年10月~2011年10月在体外循环下处理32例PDA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转归。结果术后1例患者出现灌注肺,1例患者重度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心功能不全,1例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复查动脉导管无再通。结论合并心内畸形的PDA,术前诊断及术中探查是关键,心内直视手术前处理好PDA,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对单纯PDA应严格掌握体外循环下手术的适应症。绝大多数PDA均可进行心包内游离,充分显露是手术的关键。结合心包内分离及经肺动脉切口处理PDA,可明显缩短CPB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