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郑璐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7):678-679
中药注射剂投入临床使用的品种越来越多,特别是退热、消炎的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逐年增多,从而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率增大。因此,探讨中药注射剂致过敏反应如何护理,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最多的是过敏反应,由于类过敏反应与过敏反应临床表现相似,因此许多过敏反应报道有也可能为中药注射剂引起的类过敏反应。目前国内外对类过敏反应产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相关的研究方法亦不多,本文主要对近年来的类过敏反应的表现及机制、实验方法研究、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评价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康瑞霞  游蓉丽  王蕾  雷蕾  王忠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3):2503-2507
中药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是目前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的最大障碍,常用的临床前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整体动物评价法存在灵敏度低、特异性差、周期长、观察指标不够客观等缺陷,因此,应用体外检测法研究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目前,体外评价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方法主要是针对其引起的类过敏反应和Ⅰ型过敏反应,仅有少量针对中药注射剂引起Ⅱ型过敏反应的体外评价方法,该文对近年来发表的关于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体外评价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9,(8)
中药注射剂是一种中药创新型制剂,具有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等优点,但也因此加大了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近年来中药注射剂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已高居中药制剂之首,其中类过敏反应报道最多,故探寻其机制对中药注射剂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但中药注射剂组成成分复杂,类过敏反应研究方法尚未制定,给相关研究带来很多困难。本文对目前几种类过敏反应的机制途径进行概述,并列举近几年中药注射剂相关研究情况,以期为今后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是影响其安全应用的重要因素,作者对中药注射剂上市前临床试验中发生的过敏反应案例进行分析,探索一种临床预防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发生的方法,以期为其临床的安全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非临床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问题日益严峻,以发生率最高的过敏反应最为突出,已经成为临床医生担忧的重点和药监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然而,由于目前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评价方法尚不完善和存在诸多缺陷,尚不能有效地预测中药注射剂临床过敏反应的发生.对现有的非临床过敏反应实验方法、评价指标及其意义进行综述,为建立适合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非临床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用Beagle犬观察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的体会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中药注射剂的致敏试验通常采用豚鼠,一般认为豚鼠对过敏物质是比较敏感的一种实验动物,但在我们十余年的实践中,我们体会到犬(家犬、Beagle犬)比豚鼠对中药注射制剂中所含过敏物质更敏感,且易观察.现将体会简述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索适用于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应急检验方法。方法 考察豚鼠一次性静脉注射注射用丹参和清开灵注射液后类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 ,并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对RBL-2H3细胞中β-氨基己糖酶释放率的影响。结果 豚鼠一次性静脉注射中药注射液后,部分批次的中药注射液可观察到类过敏反应;清开灵注射液 体外可诱导RBL-2H3细胞发生非免疫性脱颗粒,刺激β-氨基己糖酶释放,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豚鼠体内类过敏反应检查法和RBL-2H3细胞β-氨基己糖酶释放率检查法结合 ,可作为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应急检验方法,用于药品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从2009年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启动至今,部分中药注射剂企业和科研院所做了大量工作,并且随着我国药品研制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些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中药注射剂存在着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药用物质基础不明确、生产工艺比较简单、质量标准可控性较差,以及药品说明书不规范、使用环节存在不合理用药等.该...  相似文献   

10.
该研究依托前瞻性、多中心、大样本、登记注册式医院集中监测探讨了中药注射剂临床过敏反应的类型、发生比例及发生特征。监测的品种包括疏血通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参芪扶正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共监测15余万病例;病例按巢式病例对照设计分组,采集过敏患者血样14例,匹配患者血样55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C3,C4,IgE,IgG,MCT-β共5项免疫毒理学指标,根据结果分析其过敏反应类型为:疏血通注射液过敏2例,1例判定为Ⅰ型变态反应,1例无法判定类型;灯盏细辛注射液过敏3例,1例判定为Ⅰ型变态反应,1例判定为Ⅰ型变态反应和类过敏反应同时发生,1例无法判定类型;参芪扶正注射液过敏4例,3例判定为Ⅰ型变态反应,1例无法判定类型;参麦注射液过敏1例,判定为类过敏反应;刺五加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和热毒宁注射液过敏各1例,无法判定类型。结果提示纳入监测的上述中药注射剂过敏反应以Ⅰ型变态反应为主,类过敏反应较少;过敏反应的类型可能与中药注射剂品种关系密切,同一品种的过敏反应类型相同;灯盏细辛注射液过敏的同一患者可以同时发生Ⅰ型变态反应和类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1.
5-羟色胺(5-HT)是一种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其功能异常可能与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在内的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5-HT受体在数量和分布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与AD的发生发展有关,本文就近年来5-HT与AD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药物治疗A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药注射剂临床药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坚  陈秋潮 《中成药》1996,18(9):52-52
中药治疗呼吸道感染,抗茵抗病毒效果明显,但注射给药较口服给药易引起过敏反应。产生过敏反应的时间以即刻型多见,常见的症状有红斑性皮疹,荨麻疹等,而产生过敏反应的机理多因注射给药导致中药体内过程发生变化所致。提示在使用中药注射剂时,应注意其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其中包括原料药材、注射剂化学组成的复杂性、临床上的合理应用等因素。针对其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从加强监管、生产的质量控制和中药注射剂基础研究等角度探讨了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反应的防治措施,为解决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中药注射剂致重症过敏反应的现况,以及相关免疫病理学机制和致敏原分析技术的研究进展。方法收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分析。结果重症过敏反应是目前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和研制发展的最大障碍。对致敏原成分进行分析筛查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途径,但相关系统性实验研究尚未开展。重症过敏反应的免疫病理学机制以及多种致敏原筛查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迅速,值得借鉴。结论综合相关免疫病理学机制和致敏原分析技术研究进展,设想采纳过敏原组学研究技术的新思路,并密切结合中药注射剂成分特点,有望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有效线索。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情况,探讨与不良反应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所有使用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所有相关的不良事件,对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进行判断,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关系.结果:共收集涉及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134例,其中以热毒宁注射液、灯盏花素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中药注射剂所致不良反应原因复杂,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6.
中药注射剂类过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煜彬  窦德强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4):2765-2773
中药注射剂由于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已被广泛应用在临床危急重症领域。近年来随着其临床不良反应报道的增多,已越来越引起人们重视,其中急性过敏反应为其主要的不良反应。急性过敏包括I型过敏和类过敏,其中后者占77%以上,为中药注射剂的主要不良反应,目前已发现多种中药注射剂包括鱼腥草注射液和生脉注射液等导致严重的类过敏反应的发生。但是国内外对类过敏反应产生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均未建立评价中药致敏原的类过敏标准动物模型,有关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的技术指导原则尚未制定,相关机制及类过敏成分尚不明确,相关研究方法也比较单一。该文主要从类过敏反应机制、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3方面对中药注射剂类过敏进行综述。类过敏反应机制主要包括直接刺激途径、补体途径、凝血途径、激肽释放酶-激肽途径和急性过敏途径共5条途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整体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模型;综述评价指标主要分析了类过敏发生途径的特征指标及类过敏发生后效应物质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中药注射剂中安全性相关物质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筛查出安全性相关物质进而建立相应的限量标准是提高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重要研究内容。5-羟甲基糠醛(5-hydroxymethylfurfural,5-HMF)广泛存在于含糖类中药注射剂中,被认为是重要安全性相关物质。该文综述了5-HMF毒副作用的研究现状,并总结了其在中药注射剂中含量及限度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及分析结果表明,尽管多项研究证实5-HMF及其代谢产物具有潜在毒性,但中药注射剂中5-HMF及其代谢产物的安全性研究仍十分匮乏;且不同中药注射剂甚至不同厂家的同一中药注射剂产品中5-HMF含量相差极大。为确保中药注射剂的临床疗效,亟待全面、系统地开展中药注射剂中5-HMF的毒副作用研究,建立相对统一的限量标准及过程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18.
3种中药注射剂类过敏反应评价及其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不良反应报道较多的3种中药注射剂——鱼腥草、生脉和清开灵注射液为代表,借助小鼠类过敏反应模型,将含有0.4%伊文思蓝(EB)的各中药注射剂、阴性和阳性对照一次性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30 min后,比较各组小鼠耳廓蓝染情况,以对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进行评价;另外单独将各中药注射剂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分别于5 min和30 min后取血浆和血清,ELISA法测定其中的组胺,VEGF,TNF-α和IL-10的含量,并对耳和肺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测,从而探讨其可能的类过敏反应机制。结果显示除鱼腥草注射液外,临床1.5倍和3.3倍浓度的生脉和清开灵注射液均可以引发小鼠发生以血管通透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轻微类过敏反应,低于此浓度则不发生;另外这2种注射液均导致小鼠血中组胺含量明显升高 (P <0.05,P <0.01),但VEGF,TNF-α和IL-10含量变化不明显,提示生脉和清开灵注射液诱发ICR小鼠的类过敏反应发生可能与组胺释放增加有关。组织病理检查可见,各致敏注射液组小鼠耳、肺组织呈现明显的炎性改变; 因此研究初步认为炎性机制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高是中药注射剂的类过敏反应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中药注射剂的过敏反应,测定致敏动物血清免疫球蛋白(IgE)抗体含量,观察其与过敏反应是否具有相关性,为提高过敏反应实验预测的准确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用多种中药注射剂进行被动皮肤过敏实验(PCA)实验和类过敏反应研究,用ELISA 法对致敏动物血清进行血清IgE 水平检测。结果:双黄连注射液(SHL)、清开灵注射液(QKL)、鱼腥草注射液(YXC)、血塞通注射液(XST)、葛根素注射液(GGS)、穿琥宁注射液(CHN)的PCA 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刺五加注射液(CWJ)的PCA 实验结果为阳性。SHL、QKL、YXC、XST、GGS、CHN、CWJ 注射液组血清总IgE 水平与生理盐水组无明显差异;SHL、QKL、YXC、XST、GGS、CHN、CWJ 注射液均引起了豚鼠的类过敏症状。结论:SHL、QKL、YXC、XST、GGS、CHN、CWJ 均能引起豚鼠的类过敏反应,其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血清IgE 抗体水平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SRIs)是目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新型抗抑郁药物。通过考察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和舍曲林对5-HT转运体(serotonin transporter,SERT)的抑制作用的强弱,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大鼠脑突触体和大鼠血小板SERT,通过放射配基实验,观察在SSRIs存在下SERT对[3H]5-HT的摄取变化,获得IC50值,比较氟西汀、帕罗西汀、西酞普兰和舍曲林对SERT抑制作用的强弱。结果大鼠脑组织突触体和血小板SERT体外放射配基结合实验显示,帕罗西汀、氟西汀、西酞普兰和舍曲林对SERT抑制作用的IC50(nmol·L-1)分别为(血小板vs突触体):(1.26vs 1.39)、(44.7vs 35.5)、(10.5vs 16.2)和(6.64vs 7.09)。结论4种SSRIs对SERT的抑制作用都很强,IC50在nmol·L-1数量级。抑制作用的强弱依次为帕罗西汀>舍曲林>西酞普兰>氟西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