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文静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57-2058
1临床实践是自创新方的活水源头 张锡纯生平治医勤恳,精研其术,更注重实践,总结其一生丰富的临床经验,撰写了《医学衷中参西录》.全书主要方剂约170余首,而出自他反复实践,匠心拟成的就有160多首,经临床证实均有显著疗效.[2]如治痨羸弱之资生汤,治喘息的参赭培气汤,治大气下陷的升陷汤及治崩漏的安冲汤等,都是本经典理论,先哲名言.  相似文献   

2.
张锡纯自创新方的组方规律探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静  贺松其 《中医药学刊》2004,22(11):2057-2059
张锡纯(1860—1933)是近代著名的中医学家,与当时的慈溪张生甫,嘉定张山雷合称为名医三张。他博览群书,精研医理,治学既重视对中医经典著作的研究,又能对西方医学深入钻研,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辨证施治,组方用药上别具匠心。现就其160多首自创新方的组方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首创中西医结合理论,对后世影响较大.张锡纯主张中西汇通,取长补短.以中为本,以西为辅.师古而不泥于古,参西而不背中.在理论研讨方面,主张中西医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药物运用时,深深体会到中西药各有所长.继承前人经验的同时,探索出许多对药的配伍应用.张锡纯创新论,立新法,制新方,创制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药, 尤其对某些药物的药性研究精深,为后世在药物应用上开拓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4.
张锡纯(1860~1933),字寿甫,河北盐山人,是近代中医史上的著名医家、中西医汇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民国初期,张氏曾在沈阳行医6年,这是他一生中一段十分重要的医事活动。张氏祖先累世业懦,兼习医业。张  相似文献   

5.
张锡纯临床用山药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松其 《国医论坛》2000,15(6):43-44
近代名医张锡纯 ,学识渊博 ,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他遵古而不泥 ,力主参取西医之长 ,是中西汇通学派的倡导者之一。撰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以下简称《医录》) ,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药物的应用范围。他临床运用山药 ,独具匠心 ,《医录》载方 1 70余首 ,用山药之方即有 48首 ;1 35个病例中 91例用山药。张氏用山药 ,立论清晰 ,屡建奇效。张氏之后 ,许多医者从不同侧面对他运用山药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广泛探讨 ,获益颇多。笔者不揣浅陋 ,探微索隐 ,试从张氏对山药性味功能的独特见解、用法用量的大胆创新、临床运用范围的拓展及临证的匠心独运等…  相似文献   

6.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拓展了药物的应用范围,他临床运用代赭石,独具匠心,经验颇丰,多有创新。本文试从张氏对代赭石性味功能的独特见欠解、用法用量的大胆创新、临床运用范围的拓展及临证的匠心独运等方面作一全面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张锡纯肝病制方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医家张锡纯,钻研古典医著,遵古而不泥古,主张中西医汇通,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他注重实践,善治肝病,无论对肝之生理病理的认识,还是肝病的辨证论治,皆有独到之处,可谓自成一家。对研究肝病颇具启迪。现仅就其肝病选药制方的规律作如下探讨。1升降并用气之升降,互为其枢,元升则无以降,无降则无以升,即所谓升降相因。肝主疏泄而调畅气机,故肝病气机失常者多见,或肝气有余,升发太过;或肝气不足,升发无力;或疏泄不及,气机郁滞;或木不疏土,肝脾气郁等。张锡纯深语气机升降之要理,治疗该类肝病,常以调理气机入手…  相似文献   

8.
张锡纯是近代著名的医学家 ,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用药宗《神农本草经》,并亲自验证 ,因此他对每味药均有独到的见解 ,颇能启发后学者的思路。今结合其原著 ,谈谈他对代赭石的使用经验。张氏认为代赭石“压力最胜 ,能镇胃气、冲气上逆 ,开胸膈 ,坠痰涎 ,止呕吐 ,通结燥”。简单地的说即具有降逆的作用。如治胸膈痰涎与外感之邪互结 ,至呼吸不利 ,喘满短气 ,饮水不行之荡胸汤证 ,以代赭石配伍苏子以为下行之向导 ,使痰涎从大便而去 ,用芒硝、蒌仁开痰结 ,此治肺气上逆因于邪实者 ;因于虚者 ,乃肾虚不能统摄其气化 ,冲气上干而致 ,如参赭镇…  相似文献   

9.
翁銮坤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63-1265
近代中西医汇通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医学家张锡纯是一位较早运用中西医医学理论来研究《伤寒论》的医家之一。他注重临床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联系临床而验证经文;并主张灵活变通经方,提倡中西药配合,取长补短,并结合实践体会,另制新方以补仲景之未备。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对《伤寒论》的阐发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对后世学者启发极大。就《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对张锡纯的伤寒学术思想进行归纳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锡纯对药采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多处论述到了代赭石的临床运用,尤其对治疗喘证、冲气上冲、胃气不降、吐衄血证疗效确切,现就其有关论述作些整理与探述。  相似文献   

12.
张锡纯是近现代中西汇通学派的开山鼻祖,深谙医理,临床组方用药师古而不泥古,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对后世影响深远。干姜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之功效。张锡纯临床运用干姜不落窠臼,认为干姜是补助上中二焦阳分之要药,可宣通上焦、温运中焦、温通下焦、温经通络,用量多在半钱至二两之间。张锡纯临床擅用干姜药对,灵活将干姜与厚朴、赭石、白术、芍药、朴硝、生姜、甘草等药配伍应用,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临床组方用药经验,值得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13.
建立"张锡纯临床经验数据库及其管理系统",分析张锡纯医案显示,张锡纯应用连翘治疗多种疾病,主要特点为:表里同热,发汗透表;热毒内留,清散托毒;热结肿胀,消肿散结。  相似文献   

14.
张锡纯脾胃学术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纯脾胃学说理论如下:1.倡导“淡以养脾”。2.善调补脾胃以治他脏之病。3.理脾胃与治肝胆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近代著名学家张锡纯,毕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全部心血融注于《医学衷中参西录》之中,尤其对“脑充血”的论治独树一帜。论证了脑充血即中风,对脑充血的病机、分型、辨治及预防都作了精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张锡纯乃近代临证大家 ,创衷中参西之说 ,对于近代中医的发展 ,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于临证过程中 ,对于《伤寒论》方的运用极有心得 ,也颇多独到之处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一书中 ,立专章对伤寒诸方进行论述。作者在研读过程中 ,对于张氏对三承气汤的认识和运用 ,有一些自己的体悟 ,希望能与同道参商 ,以求加深对这三方的认识 ,使之在临床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伤寒论》共论及三承气汤 ,即大、小和调胃承气汤。医家均喜以痞满燥实之孰轻孰重来区别三承气汤。认为痞满甚者与小承气汤 ,燥实甚者与调胃承气汤 ,四者俱甚者与大承气汤。而张锡…  相似文献   

17.
中医思维是在中华民族特定的传统文化背景基础下、特有的社会环境条件和古代哲学思想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指导中医理论形成和指导中医临床辨证建立理法方药的思维模式。张锡纯在时代的思潮中、大相径庭的中西医学下,萌发了衷中参西的思想,将中西汇通、创中西医结合之先河,成为了近现代我国中医界的医学泰斗。文章通过阐述中医思维的含义,在张锡纯的临床医案中追寻其在治疗疾病时所体现的中医思维。  相似文献   

18.
王滨  门宝 《河北中医》2001,23(3):236-236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对近代中医界影响较大 ,尤其在治喘方面极具特色。笔者不揣浅陋 ,就张锡纯从胃治喘特色进行以下探讨。1 胃气冲气上逆 ,迫肺致喘 ,治以降胃镇冲 ,人参配代赭石世医论喘 ,恒责之肺肾二脏居多 ,而张锡纯根据自己的体验心得 ,灵活应用 ,创新变通 ,认为治喘不离治胃 ,其机理为 :“脾体中空 ,能容纳诸回血管之血 ,运化中焦之气 ,以为气血宽闲之地。”脾升胃降 ,阴阳自调 ,若脾胃受邪 ,阴阳失调 ,常导致宽闲之地变为紧缩或胀大 ,气血壅激 ,胃气失其息息下行 ,而转上逆迫肺 ,即可作喘 ,进一步阐述了胃气上逆带动冲气上攻…  相似文献   

19.
谭德福 《山西中医》1997,13(1):53-54
张锡纯用鸡内金的经验宜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443003)谭德福关键词张锡纯,鸡内金,医学衷中参西录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应用鸡内金健脾消积、活血化瘀、通淋消石、运化药力,甚具特色,绍人以启迪。笔者兹作粗浅探讨。1消磨食积张氏认为...  相似文献   

20.
张锡纯 ( 1860~ 1933) ,字寿甫 ,河北省盐山县人。累世业医 ,张氏精研中医 ,兼采西说 ,力主中西汇通 ,从理论到临床都作了不懈努力。其著作有《医学衷中参西录》,此书在理法方药方面 ,确有发明创新突破前人之处 ,对中医学起到继承和发扬作用 ,故风行全国 ,被誉为“第一可法之书”。现拟将张氏立法用药思想总结归纳于下 :1 立法用药 首重健脾张氏曰 :“脾为后天之本 ,能资生一身。”在其治疗阴虚劳热“资生汤”11方中 ,有 10方皆用台参、黄芪、山药、白术之类以补脾 ,俾脾气健运 ,生化有源 ,诸脏得养 ,其病自除。创立治阳虚的“敦复汤”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