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2年甘肃武威旱滩坡发现了一批汉代医学简牍,被称为《武威汉代医简》。从时间上它晚于《五十二病方》,而早于《伤寒杂病论》,是中医药理论逐渐形成、遣药组方更加规范的过渡阶段的代表著作。与《五十二病方》比较,本书在药物学上有其自身特点:1 炮制《武威汉代医简》将炮制称为“冶合”,在内容上不及《五十二病方》炮制方法丰富,尤其是修治内容较少。但《武威汉代医简》所载药物多要炮制,具普遍性,实际要比《五十二病方》进  相似文献   

2.
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出土时,维护其竹简顺序的编绳早已风化灭裂,更因为竹简首尾文字每有残损,故排序成为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顺利解决,全部内容将支离破碎,难以成篇,影响其他工作的深入开展。实践证明,对于《六十病方》宏观体例、文字特点和残简特征的准确把握有助于达成相对合理的排序结果。  相似文献   

3.
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出土时,维护其竹简顺序的编绳早已风化灭裂,更因为竹简首尾文字每有残损,故排序成为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顺利解决,全部内容将支离破碎,难以成篇,影响其他工作的深入开展。实践证明,对于《六十病方》宏观体例、文字特点和残简特征的准确把握有助于达成相对合理的排序结果。  相似文献   

4.
对成都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第一方"治风痹汗出方"的简文进行断句、标点及文意梳理,对其中较难解的"酿"和"齐"进行训释,分析了此方所用药物及风痹的一般治疗方法,指出此方须长期坚持使用并兼以其他疗法,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对《六十病方》与《武威汉代医简》进行比较研究,认为两书在方剂的复方结构、主要药物名称及功效、剂型、禁忌等方面有着较多共性,不同特点主要表现在文献体例以及一些病症的分类名称、方名、方剂治疗病症数量及其加减运用方面等,多与两书编撰医家和成书先后及地域等有关。这对研究先秦到东汉早期的医学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特别是在反映临床医家对于病症的认识和运用复方的经验等方面较马王堆《五十二病方》的学术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罗琼  顾漫  柳长华 《中国中药杂志》2018,(19):3979-3983
四川成都天回镇汉墓出土医简中有治六十病之方,每病之下收载1方至数方不等,共计106方。整理者根据其内容重在"合和制剂",并参《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对仓公所传医书的著录,将其命名为《治六十病和齐汤法》。"和齐汤法"义为"和调分剂得宜,以作汤液"之法;该书中保存了久已失传的古经方"汤液""醪醴""火齐"等剂型。从学术源流上考证,《和齐汤法》当为仓公所传,是专门记述合和制剂方法的文献,后世之《汤液经方》及《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皆上承《和齐汤法》,故其作为当时"经方"的代表性著作,在两汉医学之学术传承中发挥了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相似文献   

7.
对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中的"鼠"和"风偏清"两种疑难病症名称进行讨论和初步释读,认为"鼠"为癙,指癙瘘病;"风偏"即偏风,"清"义为凉,"风偏清"兼说病因与症状。这两种病症名称与出土医学文献和传世医书中的相关记载可比对阅读、考释,而老官山医简《六十病方》中的治疗方药对于更好地理解出土文献中的"鼠"等病名、治法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雷 《中医药文化》2022,(6):501-506
将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中与区种法类似的内容进行比较,指出《五十二病方》中“区”就是“坎”,肯定了“复”字解释,认为《武威汉代医简》中的“石”是容量单位而不是重量单位,并以《武威汉代医简》中的坎熏法为例,认为其疗法与区种法有相同之处;分析了《灵枢·经筋》中相关治疗方法,对其他传世文献有关内容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9.
对比研究《武威汉代医简》与《五十二病方》中使用的液体辅料及其所治疗的疾病,并与后世中医药典籍进行对比,研究异同,以便于指导临床治疗及进行进一步的文献、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段祯 《中医研究》2010,23(11):77-78,F0003
《武威汉代医简》简50有关大黄一药,学界有两种意见:一是释作"大黄肉",指除去粗皮的大黄;一是释作"大黄丹",指断面呈红色的大黄。根据《武威汉代医简》"肉"、"丹"二字的书体特征,指出其当释作"大黄丹"。进而通过分析《武威汉代医简》偏正式词汇的构成特点,发现其俱是前偏后正式结构,指出将"大黄丹"解释作断面呈红色的大黄,有悖《武威汉代医简》惯例。通过考察汉代炼丹术及《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等本草著作以及《伤寒杂病论》、《肘后备急方》等方书,指出"大黄丹"当指"黄丹"。  相似文献   

11.
张延昌 《中医药导报》2002,8(11):699-701
从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给药时间、恢复期的护理、急救护理五方面 ,对 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和 1973年底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的调护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对比。可以看出 ,我们的祖先早在先秦时代已经认识到护理的重要性 ,并广泛地运用于实践 ,实为难能可贵。《武威汉代医简》和《五十二病方》所载有益的调护方法 ,至今仍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对《武威汉代医简》中“东海白水侯方”的文献进行研究,以探求其发源流转,发现其可能源自两汉“献方”活动,后由于疗效明确,一直流转后世;隋之前医著《素女方》中治疗“七伤”方,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的“石韦丸”方,《千金翼方》中的“周白水候散”都是由其加减化裁而来,主治范围也有变化,说明了古老方剂的临床魅力。  相似文献   

13.
从一般护理、饮食护理、给药时间、恢复期的护理、急救护理五方面,对1972年甘肃武威出土的《武威汉代医简》和1973年底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中的调护方法进行了讨论和对比。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早在先秦时代已经认识到护理的重要性,并广泛地运动于实践,实为难能可贵。《武威汉代医简》和《五十二病方》所载有益的调护方法,至今仍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过去,马王堆帛书《五十二病方》曾被认为是我国现已发现的最古医药方书.在里耶医简、《五十二病方》、北大医简三批简帛医书中,它们部分内容相似.由于里耶医简的成书时间早于《五十二病方》,前者可以视作后者的源头;而北大医简的成书时间晚于《五十二病方》,前者可以看作后者的传承.  相似文献   

15.
《中药材》2016,(12)
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记载了丰富的药物名称、剂量单位、主治功效、炮制方式和用药方法等药物学信息。《六十病方》药物学内容具有自身独特的文献特征,进一步丰富了简帛药物学信息,提高了简帛方药临床应用价值。该书与其他3种简帛方药文献联系密切,反映了我国早期的药物学成就。  相似文献   

16.
《武威汉代医简》简68所载内容及其与牍86甲、乙的关系,学界鲜有讨论。故结合云梦睡虎地秦简《封诊式》、张家山汉简《脉书》以及《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等传世文献的相关论述对上述诸简进行了研究,认为简68与牍86甲、乙皆与麻风病的诊治有关。并就简68的内容与牍86甲、乙所载之"恶病大风方",结合《周礼》《本草图经》《备急千金要方》等传世文献对唐以前治疗麻风病的用药特点进行探讨,发现自两汉以迄隋唐运用以石药为主的方剂攻治麻风病是医界通例,为进一步研究《武威汉代医简》和运用古代麻风病的诊治提供了资料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武威汉代医简》方药注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2年11月,甘肃省武威县境内出土了珍贵的医学简册——武威汉代医简。由于该简册代表着东汉早期我国的实际医学水平,因此,简册出土以来引起考古界、医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并认为武威汉代医简所载方剂,早于仲景方,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古医方之一。这些古代医方中有些方剂,很有实用价值,现就武威汉代医简所载部分方药试作注解,文中主观臆测之内容难免,以求教于贤哲。  相似文献   

18.
《武威汉代医简》是东汉早期的医药简牍,其中论及痹证有13枚,所用方药对现代临床治疗仍有较大参考价值.本文结合案例阐述运用《武威汉代医简》方分期论治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从寒湿和湿热论治,寒湿证用祛寒逐风方,湿热证用清热逐风方;缓解期从痰瘀论治,用"瘀方";稳定期从肝肾论治,用"治东海白水侯所奏方".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9.
袁仁智 《中医研究》2011,24(6):78-78,F0003
以原简照片为底本,结合文理和医理知识参考《武威汉代医简》[1]和《武威汉代医简注解》[2]等诸家观点对当前有关武威汉代医简校注中所存在的文字识录、句读和注释方面的问题谨陈管见,并与相关同仁共商。  相似文献   

20.
老官山汉墓医简《六十病方》之"第卅二病方",要求通过内服婴儿咀嚼半熟黄米及加水炮制的汤剂,配合按摩之法疗"身不用"的疾病。日本奈良时代初期(713)《大隅国风土记》有村民咀嚼生大米酿制"口嚼酒"的记载。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并结合现存相关古籍资料,证明"第卅二病方"是目前最早的与"口嚼酒"有关的历史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