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过敏性哮喘发作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IgE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2 8例过敏性哮喘发作期病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IgE和白细胞介素 -4 (IL -4 )水平。结果过敏性哮喘患者发作期血清IgE、IL -4水平明显升高 ,CD+ 8下降 ,CD+ 4/CD+ 8比值升高 ,与缓解期和对照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且血清IgE与IL -4水平有明显的正相关 (r =0 .796)。说明T淋巴细胞激活及其释放的IL -4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IgE合成增加是过敏性哮喘发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哮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12、白细胞介素-13、γ干扰素、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素亲合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98例哮喘患者不同分期和分级血清IL-4、IL-12、IL-13以及IFN-γ水平和IgE水平,观察不同分期和分级各项观察指标的水平,并与6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及发作期患者IL-4、IL-13、IgE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IFN-γ、IL-12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IL-4、IL-12、IL-13、IFN-γ、IgE在哮喘发病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和CD8)和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80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3、CD4、CD8和血清IL-12、sIL-2R的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胃癌患者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血清IL-12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sIL-2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IL-12和sIL-2R的改变与胃癌组织病理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无关,而与浸润程度有关。CD4+/CD8+与血清IL-12和sIL-2R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CD8和血清IL-12和sIL-2R水平可作为研究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的重要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33(IL-33)、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等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2011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82例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发作组(45例)、缓解期组(37例),并选取同期健康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 缓解期组呼气流量峰值(PEF)、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哮喘控制测试评分(ACT)均显著高于急性发作组(P<0.01).急性发作组IL-17、IL-5、IL-4、IL-6、IL-8、IFN-γ、IgE值均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IL-2显著低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 0.05);缓解期组IL-17、IL-5、IL-4、IL-8、IFN-γ、IgE值显著高于对照组,IL-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CD3+、CD4+、CD4+/CD8+测定值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发作组CD3+、CD4+、CD4+/CD8+值显著高于缓解期组、对照组(P<0.05);缓解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哮喘患者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与健康人群存在显著差异,急性发作期患者与缓解期患者的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肺功能指标差异显著,提示免疫功能紊乱、炎症介质分泌增加与哮喘发作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香菊胶囊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70例AR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5mg/次,1次/d,布地奈德鼻喷剂1~2喷/次,2次/d喷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香菊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IgE、IL-4、IL-8水平及EOS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IgE、IL-4、IL-8水平及鼻腔分泌物EOS计数明显下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香菊胶囊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及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AR,能够显著改善血清中IgE、IL-4、IL-8水平,从而改善机体细胞免疫状态,降低鼻腔分泌物EOS计数,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香菊胶囊服用方便,毒副作用低,可作为治疗AR的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6.
骆俊明  林晨萍  陈松德  季峰 《浙江医学》2001,23(8):455-456,45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T细胞亚群变化的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肝硬化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L-6及IL-8水平含量,应用MTT法检测血清IL-2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肝硬化B级和C级患者IL-2,CD8^ T淋巴细胞,CD4^ /CD8^ 及C级IL-8,CD4^ T淋巴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和0.05),肝硬化B级患者IL-2,IL-6及IL-8高于A级患者,C级患者高于B级患者(P<0.01和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着免疫功能紊乱及低,下,肝功能损伤程度可能与血清IL-2,IL-6IL-8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HBV感染者286例,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BV感染者血液中HBV-DNA载量,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T细胞亚群分布,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各组血清IL-6水平。结果:对照组、急性乙型肝炎组、慢性乙型肝炎组、乙型肝炎肝硬化组的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细胞/CD8+细胞、HBV-DNA载量及IL-6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BV感染者CD3+细胞、CD4+细胞、CD4+细胞/CD8+细胞、HBV-DNA载量与IL-6呈正相关,CD8+细胞与IL-6呈负相关。结论:HBV感染者随疾病进展CD3+细胞、CD4+细胞和CD4+细胞/CD8+细胞显著降低,CD8+细胞、IL-6显著升高,T细胞亚群和IL-6水平与疾病类型和HBV-DNA载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豚鼠模型鼻腔灌洗液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及鼻相关淋巴组织中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mRNA的表达水平,探讨该模型中是否存在Th2/Th17细胞因子失衡。方法:建立AR豚鼠模型,收集鼻腔灌洗液,采用ELISA法检测灌洗液中IL-17和IL-4,分离鼻相关淋巴组织,通过RT-PCR半定量检测IL-23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模型组和对照组间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AR模型组鼻腔灌洗液IL-17水平为[(4.98±1.54) pg/ml],比对照组[(12.68±3.32) pg/ml]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P=0.006)。鼻相关淋巴组织中IL-23 mRNA的表达水平与IL-17的表达相似;而鼻腔灌洗液中IL-4的表达水平正好相反,与对照组 [(6.60±1.36) pg/ml]比较,模型组IL-4的表达水平[(31.20±4.25) pg/ml]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26,P=0.001)。结论:Th17相关的细胞因子IL-17、IL-23在AR动物模型中表达降低,而Th2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从而推测在AR中可能存在Th2/Th17细胞因子网络失衡,这种Th2/Th17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可能对变应性炎症的发生起到关键的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康莱特注射液对晚期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治疗组用康莱特治疗晚期肺癌患者40例,对照组用常规对症处理治疗晚期肺癌患者40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细胞比值及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IL-2)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外周血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比值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CD8+细胞无明显改变,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应用康莱特可以增强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L-34、IL-10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AR组,60例非变应性鼻炎作为NAR组,并选取同期的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取三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34(IL-3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表达水平,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R组与NAR组的血清IL-4、IL-34均高于对照组,IL-10均低于对照组(P<0.05);AR组的血清IL-4、IL-34高于NAR组,IL-10低于NAR组(P<0.05);Roc分析血清IL-4、IL-34和IL-10对AR患者具有诊断价值(P<0.05)AR患者血清IL-4与血清IL-34呈正相关(r=0.344,P<0.001),血清IL-10与血清IL-34呈负相关(r=-0.234,P=0.022)。结论 血清IL-4、IL-34以及IL-10水平异常升高与A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风宣窍汤治疗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作用机理。[方法]将60只Hartley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消风宣窍汤高、中、低剂量组、氯雷他定组。卵蛋白(OVA)建立变应性鼻炎豚鼠模型,药物干预后,ELISA法检测各组豚鼠血清总IgE、IL-4、IFN-γ、组胺的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gE、IL-4、组胺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风宣窍汤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血清总IgE、IL-4、组胺水平,升高IFN-γ水平(P〈0.01),消风宣窍汤中、低剂量组、氯雷他定组能降低血清总IgE、IL-4、组胺水平,升高IFN-γ水平(P〈0.05)。[结论]消风宣窍汤能促进IFN-γ的产生,抑制IL-4的形成,促进Th1/Th2分泌的细胞因子之间恢复平衡,从而减轻EOS的活化,减少IgE的合成,减少组胺的释放,从多方面阻止变应性鼻炎的炎症反应,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哮喘患儿发作与缓解期血清IL-12,IL-4及IgE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检测哮喘患儿发作与缓解期血清IL - 12、IL - 4及IgE值 ,并和正常小儿作比较 ,研究之间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符合哮喘诊断标准发作期患儿 2 5例 ,缓解期 11例 ,同龄健康小儿 2 0例作对照。取静脉血检测血清IL - 12、IL - 4及IgE。结果 :发作期IL - 12值明显下降 ,与缓解期比较有显著差异。缓解期值上升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发作期患儿IL - 4值明显升高 ,与缓解期比较差异性显著 ,缓解期其值虽有下降但和对照组比较仍有差异性。发作期患儿IgE值明显升高 ,缓解期值比较差异性显著 ,和IL - 12值呈负相关 ,与IL - 4呈正相关。结论 :哮喘发作存在TH1细胞功能不足 ,TH2 细胞功能亢进。TH1/TH2 暂时失调。发作期提高IL - 12值使TH1/TH2 比例平衡是治疗哮喘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方薯蓣丸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的疗效及对血清IgE、IL-4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芩颗粒组、经方薯蓣丸高、中、低剂量组(3.2,1.6,0.8g/kg),每组10只。对除正常对照组外的5组大鼠采用卵清蛋白(OVA)致敏和激发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给药,经方薯蓣丸高、中、低剂量组分别采用薯蓣丸浓缩水煎液灌胃,辛芩颗粒组给予辛芩颗粒灌胃。治疗14d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gE、IL-4含量。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各组行为学评分及血清IgE、IL-4含量较模型组均有降低(P<0.05);与辛芩颗粒组相比,中剂量组血清IgE、IL-4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方薯蓣丸对AR大鼠模型的疗效显著,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血清IgE、IL-4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 6~8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LGG组及AR组,每组各10只.采用Luminex法检测各组血清IL-4 、IL-10和IFN-γ水平.ELISA测血清OVA特异性IgE(OVA-sIgE)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悬液中CD4+CD25+ T细胞比例.结果 与AR组比较,LGG可明显降低血清IL-4、IL-10及OVA-SIgE水平(P<0.05),提高脾细胞悬液中CD4+CD25+ T细胞比例( P<0.05);LGG组血清IFN-γ水平与A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5).结论 LGG能通过抑制Th2细胞反应及增强CD4+CD25+ T细胞活性发挥抗过敏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IL-10与T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ABC-ELISA法检测SLE患者血清IL-10含量;三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CD3 、CD4 、CD8 T细胞亚群及其Fas、FasL的表达和早期凋亡,并分析其与血清IL-1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并与SLE活动指数(SLEDAI)和血清中抗ds-DNA抗体呈正相关;外周血中T细胞CD4 亚群比例下降、CD4 /CD8 的比值降低,CD3 、CD4 、CD8 T细胞Fas、FasL的表达均增高,T细胞尤其是CD4 亚群凋亡增加,以上变化以活动性SLE更为显著;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CD4 /CD8 细胞比值呈负相关,与T细胞FasL表达异常增加和CD4 T细胞亚群凋亡显著增多呈正相关.结论:SLE异常增高的IL-10促使T细胞高表达FasL,诱导CD4 T细胞凋亡,参与了SLE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IL 5活性和IgE的变化。 方法 应用ELISA法分别测定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IL 5活性及IgE ;以肺功能仪测定FEV1%和PEFR以观察肺功能的变化。结果 ①发作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培养上清液IL 5活性及IL 4明显高于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和正常健康者 (P均 <0 .0 1) ;②发作期及缓解期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前后外周血IL 4及IL 5活性和肺功能 (FEV1、PEFR)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 (P <0 .0 5或P <0 .0 1) ;③IgE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1) ,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过敏性哮喘患者脱敏治疗后外周血IL 4、IL 5活性明显降低 ,IgE有一定程度下降 ,提示IL 4、IL 5、IgE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4,IL-4),IL-17,IL-6和免疫球蛋白抗体在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早期无症状阶段的表达及与过敏症状的关系。方法 建立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AR小鼠模型,在激发早期(第16天)和激发晚期(第30天)观察鼻部症状,收集鼻黏膜检测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IL-4、IL-17和IL-6基因表达,收集血清检测IgE、IgG1、IgG2a抗体和IFN-γ、IL-4、IL-17和IL-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挠鼻和喷嚏的次数在激发晚期显著高于激发早期和对照组,而在激发早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VA-特异性IgE抗体在AR激发早期和晚期小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VA-特异性IgG1和IgG2a抗体、鼻黏膜IL-17和IL-6基因表达及血清IL-17和IL-6蛋白表达有相似趋势,即在AR激发早期和激发晚期阶段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在激发晚期阶段显著高于激发早期阶段。鼻黏膜IL-4基因和血清IL-4蛋白水平在激发晚期阶段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IL-17、IL-6、过敏原特异性IgG1和IgG2a可能参与了AR早期无症状阶段的反应,且其表达水平可能与过敏症状的出现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抽动秽语综合征(TS)患儿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IL -6、IL -8 水平的变化,以探讨其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32例TS患儿和30例正常儿童,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 ASO滴度,间接免疫SAP花环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ELISA法检测血清IL -6和IL -8水平。结果:TS患儿 T淋巴细胞亚群及IL -8水平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O滴度、IL- 6水平高于正常儿童 (P<0.05)。结论:TS患儿可能存在免疫学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肝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10和IL-12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慢性肝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10和IL-12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与抗体致敏的红细胞花环试验法,对68例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IL-10和IL-12进行平行测定。 结果:不同临床类型慢性肝病患者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而CD8+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肝炎组IL-10、IL-12明显高于对照组;慢性HBeAg阳性肝炎患者CD4+、CD4+/CD8+及IL-12明显低于HBeAg阴性患者,CD8+及IL-10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 结论:慢性乙肝病毒性肝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免疫调节紊乱,IL-10、IL-12水平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与患者HBV携带状态即HBV的复制活跃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26例IL-10及IL-12的异常表达及其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白细胞介素(IL)-10、IL-12异常表达的相互关系,探讨IL-10对IL-12分泌的影响。方法:取26例SLE患者及正常对照18例志愿者的外周血(PBMCs),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单个核细胞(PBMCs)培养上清、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培养上清中IL-10、IL-12水平;在SLE患者及正常对照PBMCs中分别加入正常人血清、SLE血清、SLE血清 IL-10抗体,PHA刺激培养24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2的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PBMCs培养上清中自发产生和PHA刺激诱生的IL-10及IL-12P40水平均异常增高。然而仅血清IL-10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但血清IL-12P40水平、PBMCs培养上清自发产生的及PHA刺激诱生的IL-12P40水平均与SLEDAI呈正相关。尽管SLE患者血清IL-10水平与IL-12P40血清及PBMCs培养上清水平呈正相关,但体外实验时,在PBMCs培养中,加入SLE血清,可显著抑制IL-12的产生,采用IL-10抗体中和掉SLE血清中的IL-10后,正常人或SLE患者的PBMCs培养上清中IL-12可明显增多。结论:SLE患者IL-10及IL-12表达水平异常增高,且血清水平与SLE活动性正相关;体外细胞培养实验中SLE血清中IL-10可明显抑制IL-12的分泌,但在细胞因子网络环境中两者之间相互作用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