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通过与双对比上消化道钡餐(UGI)比较,研究多层CT胃镜(CTG)包括仿真胃镜(CTVG)和透明再现(TR)在胃癌术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CTVG、表面遮盖显示(SSD)、空气铸型成像(ACI)、Ray sum和上消化道钡餐(UGI)5种技术检出早期和进展期胃癌的准确率以及进展期胃癌Borrmann分型的准确率,分别比较CTVG、SSD、ACI、Ray sum和TR与UGI的结果.结果:CTVG检出早期和进展期胃癌的准确率与UGI相近(P>0.05),但SSD、ACI、Ray sum和TR均明显低于UGI(P<0.05).CTVG胃癌Borrmann分型的准确率明显高于UGI(P<0.05),而Solid、Air和Ray sum的分型准确率则明显低于UGI(P<0.05),TR的分型准确率仅稍低于UGI,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包括CTVG和TR在内的多层CT胃镜是术前评价胃癌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CTVG可替代UGI来检测胃癌的病灶,SSD、ACI和Ray sum结合使用提高其诊断胃癌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进展期胃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的CT表现,提高CT对进展期胃癌的认识。方法:搜集近两年来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5例进展期胃癌,对其CT表现作回顾性分析,讨论其CT表现特点。结果:45例进展期胃癌中其CT的影像学特点表现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溃疡、环堤、胃腔狭窄、腹腔内淋巴结转移等、其中BorrmannⅠ型(蕈伞型癌)5例(11%)、BorrmannⅡ型(局限溃疡型癌)8例(18%)、BorrmannⅢ型(浸润溃疡型癌)17例(38%)、BorrmannⅣ型(浸润型癌)15例(33%)。结论:CT能很好显示进展期胃癌特征,并能明确诊断,能清晰显示胃癌向周围组织侵犯及腹腔内转移情况,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多排螺旋CT(MSCT)检测进展期胃癌(AGC)的大体分型和浸润情况,探讨MSCT和胃镜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82例经过手术证实的进展期胃癌病人,术前行腹部MSCT扫描检查。观察胃癌大体Borrmann分型,并和胃镜比较;在增强扫描下,观察癌肿在胃壁内外浸润(T分期),周围淋巴结肿大转移(N分期),周围的脏器侵犯(M分期)。结果82例AGC中:MSCT诊断BorrmannⅠ型19例,BorrmannⅡ型23例,Bor- rmannⅢ型31例,BorrmannⅣ型9例。T分期诊断准确率78%;N分期诊断准确率为62.9%;M分期诊断准确率为84%。胃镜诊断结果:BorrmannⅠ型19例,BorrmannⅡ、Ⅲ型共57例,BorrmannⅣ型6例。结论在Borrmann分型上MSCT优于胃镜,尤其对于BorrmannⅡ型与BorrmannⅢ型胃癌的鉴别、以及BorrmannⅣ型胃癌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高于胃镜;胃癌造成邻近侵犯黏连和周围淋巴结和脏器转移情况的判定方面,MSCT具有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癌CT影像表现特征,提高胃癌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进展期胃癌病例,观察病变部位、 Borrmann分型、胃周径侵范范围、病灶的最大厚度、黏膜是否光整、黏膜皱襞是否增厚、浆膜受侵情况、有无坏死、病变强化程度、强化是否均匀、其他器官受累情况、腹部淋巴结情况.结果 进展期胃癌Borrmann各分型有自身特征性CT表现."白线征"和"晕征"是进展期胃癌的独特征象,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胃癌的淋巴结转移有淋巴引流途径密切相关.结论 胃癌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分期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超声充盈检查技术在进展期胃癌诊断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总结69例经胃超声充盈检查诊断的进展期胃癌,对其诊断结果与胃镜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胃超声充盈检查技术能有效改善图像质量,对肿瘤生长形态显示清晰,方便Borrmann分型,对进展期胃癌的浸润深度、范围及腹腔转移情况诊断明确,利于临床术前选择治疗方案及术后病情评估,方便更深层次的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病情,达成相互谅解从而有效降低医疗风险。结论胃超声充盈检查技术无辐射、无痛苦、患者容易接受,该检查技术能够对进展期胃癌进行Borrmann分型且可观察浸润及转移情况,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充分的影像学证据,是值得大力推广的超声检查技术。  相似文献   

6.
进展期胃癌患者三种检查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镜、B超、CT显像在进展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经病理证实为进展期胃癌的患者与胃镜、B超、CT显像进行比较。结果胃癌三种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比较,胃镜的符合率100.0%(85/85),B超的符合率85.9%(73/85),CT显像符合率92.4%(79/85);CT显像的T分期和N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53.2%和58.0%,TNM分期准确率为56.7%;在30例同期有CT和B超检查的病例中,B超T分期准确率为50.0%;CT结合B超的T分期准确率为70.0%;与单独CT显像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CT显像结合B超的TNM分期准确率为90.0%,与单独B超准确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高分化腺癌37例(43.3%),低分化腺癌30例(35.3%),其他21例(24.7%);Borrmann I型13例(15.3%);BorrmannⅡ型21例(24.7%),BorrmannⅢ型27例(31.8%),BorrmannⅣ型24例(28.2%)。结论胃镜检查是进展期胃癌首选检查手段,与B超、CT联合能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CT扫描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对54例经胃镜活检、手术后病理证实为胃癌患者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4例患者中早期胃癌1例,进展期胃癌53例.其中Borrmann Ⅰ型(蕈伞型癌)8例、Borrmann Ⅱ型(局限溃疡型癌)10例、Borrmann Ⅲ型(浸润溃疡型癌)18例、Borrmann Ⅳ型(浸润型癌)17例,发现CT对其正确诊断、分期及大体分型与病理对照准确率可达90.2%.结论 CT对胃癌的诊断与分期具有较高的价值,对临床治疗方案的确定、术式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CT图像的影像组学标签鉴别原发性胃淋巴瘤与Borrmann IV型胃癌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胃淋巴瘤或Borrmann IV型胃癌且术前进行过腹部CT增强扫描的71例患者,其中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28例,Borrmann IV型胃癌患者43例。采用基于Matlab 2017a软件的特征提取算法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特征筛选以建立CT影像组学标签。通过纳入胃周脂肪浸润、胃壁柔软性、腹部淋巴结及周围脏器转移、腹水、黏膜白线征和病灶厚度等征象,构建CT征象诊断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影像组学标签和CT征象诊断模型的分类性能。结果:从每个患者CT扫描的肿瘤区域中提取32个三维特征,通过降维发现2个特征是最重要的鉴别诊断因子并建立了影像组学标签;CT征象诊断模型由腹水、胃周脂肪浸润、胃壁柔软性及黏膜白线征组成。影像组学标签和CT征象诊断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964和0.867;准确性分别为94.4%和80.2%;敏感性分别为93.0%和74.4%;特异性分别为96.4%和89.3%。经Delong检验,影像组学标签的诊断效能高于CT征象诊断模型(P<0.001)。结论:基于CT图像的影像组学标签能够较准确地鉴别Borrmann IV型胃癌与原发性胃淋巴瘤,为临床辅助诊断提供有利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16排CT三维成像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和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切除和病理检查证实患有胃癌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接受16排CT三维成像检查,对照组接受电子胃镜检查,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及准确性。结果:实验组诊出胃癌30例,诊出率为100%,对照组诊出胃癌27例,3例误诊,诊出率为90%,利用16排CT三维成像进行Borrmann分型有28例分型正确,另有2例Borrmann 3型诊断为了Borrmann 1型,敏感度为93.3%,对照组利用电子胃镜进行Borrmann分型有18例分型正确,另有12例分型错误,敏感度为60%,实验组诊出率和分型敏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排CT 三维成像可正确诊断出胃癌,直观清晰地显示出胃癌大小、范围、形态等,准确度高,为胃癌分期分型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镜活体检查在胃癌诊断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活体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方法胃癌诊断的准确率和肿瘤分型的检出率。结果:以手术病理检查为标准,胃镜活体检查的准确率为85.71%(36/42),对BorrmannⅠ、BorrmannⅡ及BorrmannⅢ型的检出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体检查在胃癌诊断的准确率和肿瘤分型的BorrmannⅠ、BorrmannⅡ及BorrmannⅢ型的检出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1.
CT在浸润性胃癌诊断中与钡餐及胃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浸润性胃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3月~2005年6月我院收治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性胃癌60例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60例患者,50例行螺旋CT检查,45例行钡餐检查,55例行胃镜检查,同时进行CT与X线检查40例,CT与胃镜检查者50例,3项检查均进行者共40例。CT检查的阳性率96.0%(48/50),X线检查的阳性率66.67%(30/45),胃镜检查的阳性率80.18%(45/55)。CT与X线检查的阳性率相比较P<0.025,CT与胃镜检查的阳性率相比P<0.05。结论CT在浸润性胃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很高的准确性,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浸润型胃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0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浸润型胃癌临床及多层螺旋CT资料,患者术前均有胃镜及病理活检结果.所有病例均口服胃对比剂,在低张状态下行MSCT多期增强扫描.结果 40例病例中MSCT检出病变38例,诊断符合率为95%(38/40).根据MSCT表现结果可见38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胃壁增厚.胃壁局限性增厚者28例,胃壁弥漫性增厚者10例,周围侵犯者17例, 淋巴结转移者25例,远处脏器转移者9例.胃镜诊断符合率为80%(32/40),MSCT与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率相比较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诊断浸润型胃癌的敏感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2例胃癌病例行气体对比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层厚1~2 mm,在此基础上进行CT仿真胃镜和VRT技术,对获取的图像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检出病变位于胃窦部31例(50%),胃底贲门部10例(16%),体部9例(15.7%),弥漫型12例(19.3%),病变检出率为100%。多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表现为局限性胃壁增厚50例,广泛性胃壁增厚12例;其中早期胃癌10例,进展期胃癌52例;局部和远处淋巴结转移24例;远处转移17例;本组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6%。结论:薄层动态增强CT扫描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胃壁及腔内、外病变,并直观反映胃癌大体形态及肿瘤的范围,在胃癌的定位、定性和定量诊断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是一种最具潜力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胃癌检出及术前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术前均行MSCT、超声(US)、胃镜(FG)、钡剂造影(GI)检查,4种方法分别独立作出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各种检查方法对胃癌的检出率并进行比较.40例MSCT和US均检出胃癌,两种方法术前分别进行TNM分期,与手术大体标本、病理结果相对照,比较两者对病灶分期判断的准确率.结果:MSCT、FG、GI、US检查对50例进展期胃癌检出率分别为98%、100%、86%、80%,MSCT的检出率与FG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明显高于GI和US(P<0.05,P<0.01).MSCT对40例胃癌术前TNM分期准确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US的72.5%(29/40)(P<0.05).结论:运用MSCT薄层多期扫描、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容积重建(VR),对胃癌检出、显示癌肿大体类型、肿块大小、部位判断、对邻近脏器累及程度和远处脏器转移上具有明显优势,可明显提高进展期胃癌检出率及TNM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MMP-9和E—cadherin在胃癌中的表达,探索胃癌侵袭与转移的分子基础和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99例胃癌,16例癌周黏膜石蜡切片标本中MMP-9和E-cadherin表达情况。结果MMP-9表达与Laureffs分型、Borrmanffs分型、浸润深度和肿瘤TNM分期有关;E-cadherin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Laureffs分型和Borrmann's分型有关;在癌与癌周非癌黏膜间E-cadherirL和MMP-9表达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E-cadherin与MMP-9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随着肿瘤的演进和异质化,MMP-9和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相应逐渐增加,这提示它们在胃癌演进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这两种因素间的互相作用更加速了肿瘤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16.
CT扫描及超声内镜术前评价进展期食管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胸部螺旋CT增强扫描及微探头超声内镜 (MPS)检查在评价进展期食管癌中的价值。方法 :32例进展期食管癌术前行CT扫描和MPS检查并与术后病理学比较。结果 :CT扫描能发现 84 .4 %的食管癌病灶 ,但不能准确诊断癌肿浸润深度 ,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 75 % ,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90 .9% ,特异性 81.8% ,对纵隔内远处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率 80 %。MPS检查能检出所有病例的进展期食管癌病灶 ,癌肿浸润深度诊断准确率 81.3% ,诊断纵隔结构受侵准确率 5 0 % ,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敏感性81.8% ,特异性 72 .7% ,而对纵隔内远处转移的淋巴结均未能探及。结论 :CT扫描在评价进展期食管癌纵隔内结构受侵及远处淋巴结转移的意义较大。而MPS检查在判断癌肿管腔浸润深度的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的发生率及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1992年1月至 2002年1月原发性胃癌经腹切除术中切端癌残留的比例及有关因素。结果:442例原发胃癌经腹切除的病例中,标本切端癌残留率为12.9%。近切端癌残留18例(4.1%),远切端癌残留28例(6.3%),远近切端均有癌残留11例(2.5%)。根治性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率为10.1%,姑息性胃癌切除术切端癌残留为27.0%,二者差异显著(P<0.05)。弥漫浸润型者、分化程度较低及浸润较深者、肿块较大者、胃周转移的淋巴结数较多者切端癌残留比例明显增加(P<0.05)。结论:姑息手术、癌肿侵犯胃周组织、弥漫浸润型进展期胃癌、分化程度低、癌肿直径>5cm、或胃周转移淋巴结数≥5个者, 易发生切端癌残留。  相似文献   

18.
胃癌的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48例胃癌的好发部位、肉眼形态,大小及组织学类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取胃壁肿瘤全层,癌旁黏膜及小于3 cm的病灶进行固定、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癌肿部位以胃窦部最多,占70.8%,肉眼形态以溃疡型最多,占79.2%(含局限溃疡型和浸润溃疡型)。小于3 cm的病灶大多为早期癌。结论:组织学类型与浸润深度及转移密切相关,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肿瘤细胞分化越来越差,浸润及转移率越来越高。胃癌与肠化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姚彬  李国晖 《河北医学》2016,(2):225-228
目的:分析比较B超、CT检查以及两者结合在了解进展期胃癌转移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4年收治的64例进展期胃癌合并转移的患者进行调查,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B超和CT检查,术后均进行组织病理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B超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器官转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9%、85.0%、72.7%,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5.9%;CT检查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器官转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7.9%、85.0%、72.7%,总的诊断准确率为84.4%,两者诊断准确率没有差别(χ2=2.23,P ﹥0. 05);B超结合CT检查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器官转移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7.0%、95.0%、90.0%,总的诊断准确率为95.3%,高于两者单独使用( P<0.05). 结论:B超与CT检查诊断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肝转移、其他器官转移的准确率均较高,但两者结合的诊断准确率要高于两者单独使用,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