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合治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患者118例,采用中药消痈乳康汤为主方辨证分型加减内服治疗,并根据乳腺局部肿块、脓肿、瘘管情况灵活结合外治法(如箍围法、切排法、祛腐生肌法、提脓祛腐法、垫棉绑缚法)治疗。结果:痊愈115例,好转3例,复发2例。痊愈率97.5%,复发率1.7%。结论:中药内外合治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凌洁  黄维芳  谭程丹  刘丽芳 《中医药导报》2019,25(15):130-131,138
介绍刘丽芳运用分期辨证法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经验,分别从肿块期、成脓期、迁延期选取临床典型病例,肿块期以"温消"为纲,脓肿期以"清托"为用,迁延期以"补托"为主,临床上随症加减,再结合中医特色外治法,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总结刘胜基于玄府气液理论治疗不同时期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经验。刘胜教授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在于玄府郁闭、气血凝滞,以开通玄府、畅达气血为主要治疗原则。根据其病程特点分为肿块期、脓肿期及溃后期,主张以消为贵、以通为用,并强调内外合治,认为肿块期治疗宜温清并用,透表开玄;脓肿期宜托里透脓,养血和玄;溃后期宜温阳健脾,益气荣玄。本文就刘胜教授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经验进行总结,另附验案一则,以期为临床防治肉芽肿性乳腺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是一种以乳腺小叶为中心的肉芽肿性病变。结合仝小林"脏腑风湿"理论,认为部分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类"乳房风湿病",属脏腑风湿范畴;并从脏腑风湿的角度阐述部分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提出风寒湿内侵是病因,产后体虚、寒湿内伏是病机,痰湿瘀互结是关键,化热溃破是进展。应以扶正祛邪为大法、分肿块期、脓肿期及溃后期三个不同阶段论治。为肉芽肿性乳腺炎提供新的辨证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联合激素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017年10月—2018年5月收治的83例肉芽肿性乳腺炎患者(肿块期31例,脓肿期32例,溃后期2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中医外治组18例给予以"提脓祛腐"为核心的外治法治疗,中医外治+激素组30例在中医外治组基础上给予激素治疗,中医内外治+激素组35例在中医外治+激素组基础上给予温阳散结化痰中药内服。观察3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总疗效及不同分期疗效,统计3组患者治疗周期,随访3组患者治愈后6个月的复发率。结果中医外治组、中医外治+激素组、中医内外治+激素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72.2%(13/18)、80.9%(24/30)、85.7%(30/35),中医内外治+激素组明显高于中医外治组(P0.05),中医外治+激素组、中医内外治+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外治+激素组和中医内外治+激素组中肿块期与脓肿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中医外治组(P均0.05),且中医内外治+激素组脓肿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医外治+激素组(P0.05);3组溃后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医外治+激素组和中医内外治+激素组肿块期与脓肿期患者治疗周期及中医内外治+激素组溃后期患者治疗周期均明显短于中医外治组(P均0.05),中医内外治+激素组脓肿期与溃后期患者治疗周期均明显短于中医外治+激素组(P均0.05)。中医内外治+激素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中医外治组(P0.05),中医外治组和中医外治+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治疗更适用于肿块期及脓肿期患者,肿块期疗效最佳,溃后期未发现正向作用。中医内外治联合激素治疗肉芽肿性乳腺炎疗效显著,可显著缩短治疗周期,有助于减少愈后复发。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肝脓肿属于中医肝痈范畴,提出从“消托并举”立法分期辨治,内外兼治。内治以消、托、补为原则,初期以消为主辅以透托,重在清肝排脓、消痈散结,方选柴胡清肝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伴肝外侵袭综合征则从“走黄”论治,后期透脓为要,辅以消补,重在引脓外出、托毒外达,邪气盛者宜透托,方选透脓散加减;正气虚者宜补托,方选黄芪四君子汤合一贯煎加减。外治中西结合,借助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引流及腹腔镜等微创技术精准切开引流,联合如意金黄散外敷箍围消肿。  相似文献   

7.
关靖 《四川中医》2008,26(6):2-3
疮疡指发生于人体体表的各种急、慢性感染性或化脓性的疾病,中医分为三个阶段:肿疡期、脓疡期、溃疡期.陈教授治疗疮疡疾病三十余年,强调整体治疗,重视辨证,倡内外兼治从不偏废.内治法之肿疡期首分阴阳;脓肿期是以聚毒排脓为第一要义,分清补托与透托是关键;溃疡期总以扶正生肌为主,兼清余邪为辅.外治法肿疡期外用药不宜过寒,总宜清热散结、化瘀止痛为主;脓疡期总以排脓泄毒为第一要义;溃疡期外治初期以祛腐为先,待脓腐基本已净时,方可用生肌之品.  相似文献   

8.
中医外科的消、托、补三大治法分别适用于疮疡疾病的初期、成脓、溃后3个过程,前两个病理过程运用消、托法时主要着眼于祛邪,但传统的理论解释往往只重内治而忽略外治.文章探索增加外治的视角,重点关注外治祛邪视域下消、托法的理论内涵与临床应用,使得消、托法能够成为涵盖内外治的指导理论,即消法包括"内治-内消法"和"外治-外散法"...  相似文献   

9.
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组发生于乳房的慢性非细菌性炎症疾病,以乳房肿块、脓肿和窦道、瘘管为主要表现,病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中医外科内治法按照疾病初起、成脓、溃后3个不同阶段,确立消、托、补3个治疗原则,托法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疗法.该病以半阴半阳证最为常见.治疗上,阳证以清消为主,阴证以为温通为主,而对于半阴半阳证,托法...  相似文献   

10.
补托法是祖国医学疮疡内治“消、托、补”三大法则中的主要治法之一。疮疡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按不同时期,不同病情,在消、托、补三法中选方用药始能收到预期效果。疮疡初起须用消法,即用消散的药物使初起的肿疡得以及早消散,免受化脓和开刀之苦。中期疮形已成,脓毒不易外达或溃后脓水清稀,而坚硬不消者,可用托法。如正虚邪盛不能托毒外达,疮形平塌,根脚散漫,难溃难腐者,用“透托”法,如透脓散,促其早日脓出毒泄,肿消痛减,以免脓毒旁窜深溃或毒邪内陷。疮疡后期,毒势已去,精神衰疲,元气虚弱,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宜用“补法”大补元  相似文献   

11.
单项选择题 (从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 ,该题无分。每小题1分 ,共10分 )1.血栓性浅静脉炎多发生在(④ )。①股静脉②髂股静脉③静脉④大隐静脉2.性偏寒凉 ,功能消肿解毒 ,提脓、祛腐、止痛 ,初起贴之能消 ,脓成贴之能溃 ,溃后贴之能祛腐的药物是 :(② )。①太乙膏②千捶膏③金黄膏④咬头膏3.《外科正宗》一书的作者是 :(③ )。①华陀②王洪绪③陈实功④危亦林4.外科内治三大法是 :(② )。①消、清、补②消、托、补③清、托、补④消、托、清5.接触性皮炎好发部…  相似文献   

12.
探讨从肝痈理论分期辨证论治肝内单管结石导致的急性重症胆管炎,其中医病机为湿热瘀阻,胆汁排泄受阻,煎熬成石,堵塞肝内胆管,气血瘀滞,郁而化热,热盛则肉腐,肉腐则为脓,化为肝痈,可采用消托补三法论治。肝痈初期用消法,防止化脓成痈;成痈期采用托法,助正气托毒外出;溃后期采用补法,促进机体康复,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肉芽肿性乳腺炎是一种育龄期妇女常见病,王志华教授采用中医辨证分期治疗,内治以风药为特色,外治运用洞式引流联合祛腐搔刮术,具有疮口小、痛苦少、愈后疤痕小的特点,能最大限度地保留乳房的功能和外形,疗效显著,优势明显,在临床上受到患者的一致认可,为临床辨治肉芽肿性乳腺炎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D4+、CD8+T淋巴细胞、TNF-α及其受体p55在肉芽肿性乳腺炎不同证型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各因子与不同证型GLM的关系及GLM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GLM患者手术病理组织,总数为50例,按照中医证型分组:肝郁痰凝证(肿块期)(15例)、热毒炽盛证(脓肿期)(18例)、正虚毒恋证(溃后期)(17例),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组织中的CD4+、CD8+T淋巴细胞、TNF-α及受体P55,分析各种指标在GLM不同证型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CD4+T淋巴细胞、TNF-α、P55在不同证型GLM中的表达为肝郁痰凝证(肿块期)>热毒炽盛证(脓肿期)>正虚毒恋证(溃后期);CD8+T细胞表达情况为肝郁痰凝证(肿块期)<热毒炽盛证(脓肿期)<正虚毒恋证(溃后期)。CD4+、CD8+T细胞在不同证型GLM的表达呈负相关;TNF-α、P55在不同证型GLM的表达变化呈正相关。TNF-α的表达与CD4+T细胞表达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表达呈负相关。结论:在肉芽肿性乳腺炎不同证型中,CD4+、CD8+、TNF-α、P55随着病情进展呈现表达强弱的变化,提示肉芽肿性乳腺炎与T细胞亚群水平失衡相关,免疫状态紊乱,机体发生过强的免疫应答,导致炎症迁延不愈。本研究对肉芽肿性乳腺炎提供不同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总结顾氏外科诊治慢性下肢溃疡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认为虚、瘀为本,虚、邪、瘀、腐、损为慢性下肢溃疡的病机特点。主张从整体着手,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相结合,注重疮面辨证及部位、经络辨证,确立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的分期辨证的序贯治疗方案。内治以益气化瘀贯穿始终,急性感染期、好转缓解期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修复愈合期以益气化瘀生肌为主,尤重益气健脾、升阳举陷、补肾填精。外治动态应用祛腐祛瘀补虚活血生肌的序贯疗法,注重煨脓湿润、煨脓祛腐、祛瘀化腐、补虚生肌、活血生肌、煨脓生肌、缠缚疗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介绍刘胜教授辨治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经验。刘教授归纳该病病机为肝郁化火、脾虚生浊,治以消法为主,注重肝脾;分期论治,突出局部;内治为主,外治为辅;重视恢复,巩固调摄;妊娠期可养阴清热、泻毒安胎。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与中医学"痈"的病因病机、证候病理相符,提出急性胰腺炎从"痈"立法,分期辨治,内外兼治。内治以消、托、补为原则,早期以消为贵,重在清热通腑、消痈散结,若兼走黄变证则合用凉血解毒之品;中期善用托法,托毒外出,邪气盛者宜透托,正气虚者宜补托;后期配合补法,攻补兼施。外治中西结合,外敷中药并使用胆胰子镜、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腹腔镜、超声内镜、胆道镜等多镜联合微创技术精准切开引流。  相似文献   

18.
总结蔡炳勤教授辨证论治肝脓肿经验。蔡炳勤教授认为肝脓肿属于中医 “内痈”的范畴,可从内痈论治;该病多因外痈之内达、情志抑郁、饮食不节、大便秘结等因素,病邪郁于肝脏,血败肉腐,化而成脓。结合现代医学的病程分期,提出肝脓肿的中医分期辨证施治原则,拟分为初起期、成脓期、溃后期3期进行辨证治疗。初起期可采用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消肿散结等消法,临床常用柴胡清肝汤、化肝消毒汤、加味金铃子散等;成脓期可采用托法,配合使用现代医学的经皮经肝穿刺引流术或手术切开排脓等手段,使邪有出路;溃后期辨证以气阴两虚为主,治疗上可酌情采用补法,顾护胃气,同时更需关注大便的通畅与否。蔡炳勤教授认为肝痈为内痈,各期均需重视通便药物的使用,以使毒邪外泄,防内痈之在内溃破。  相似文献   

19.
肉芽肿性乳腺炎可归属于中医"乳痈""乳漏"的范畴。其病程较长,未溃时表现为局部肿块、漫肿、皮色不变、皮温不高、疼痛等一派寒痰凝聚的症状;溃后则脓水淋漓,创口难敛,缠绵难愈,或愈后易复发。风药是指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一类药物,具有升、托、发、散、化、达、窜、通等作用。从风药的作用特点出发,结合风药用于中医外科疾病的理论依据、肉芽肿性乳腺炎的病因病机以及各期的临床表现,探讨风药在肉芽肿性乳腺炎内治方药中的应用,认为其具有温通经脉、透邪解毒、扶正祛邪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声生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以脾胃虚弱为本,湿热蕴结为标;病位虽在大肠,但与脾、肾密切相关。活动期为湿热蕴肠,气血阻滞,大肠传导失司,肠络受伤,血败肉腐,壅滞成脓,内溃成疡;缓解期为脓疡溃后,正气亏虚:故纳入"内痈"论治。活动期治以消、托法,缓解期以补法为主。总结张教授从"内痈"分期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经验,并归纳常用方药、药物加减及灌肠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