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45岁.自2008年8月起,无明显诱因出见头晕、乏力,黑便,每日一二次,每次50~200g,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血红蛋白(Hb)43g/L;大便隐血++),胃镜:浅表性胃炎.  相似文献   

2.
<正>1住院病史陆某,男性,73岁。因"黑便伴头晕、乏力10天"入院。患者10天前食用羊肉串及高丽参后出现解黑便一次,伴头晕、乏力,未予重视,患者自诉昨日头晕乏力加重,遂至斜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查粪常规示:隐血+;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B)54g/L,红细胞计数(RBC)2.43×10~(12)/L,血细胞比容(HCT)18.2,予雷贝拉唑抑酸护胃治疗,症情无好转。病程中无腹痛腹胀,无恶心  相似文献   

3.
徐青 《中医杂志》1993,34(12):722-722
1 胃痛苔黑似酱,治以清化和中撒××,男,60岁,工人。患者素患胃脘痛已10余年,本次因解黑便而住院。查纤维胃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浅表性十二指肠炎。血 HP 抗体阳性。大便隐血++。入院后经冲服三七粉、白及粉及汤药芩连平胃散加减以清化湿热、和胃止血等治疗,黑便消失,大便隐血转阴。但入院40余天胃脘痛未除,并见  相似文献   

4.
青黛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例1 雷某,男,26岁,住院号0055。因大量饮酒后出现呕血并黑便十余小时,伴头昏心慌于1990年1月27日入院。入院后除常规对症处理外,并输皿600ml,口服云南白药与去甲肾上腺素等,全身情况好转、但仍频频呕吐咖啡色物及排黑便。1月28日1次呕吐鲜血约500ml,随之排黑便约300ml,血压剧降,神志不清。在紧急输血600ml及前述其它措施基础上,加用青黛插管灌入,每次10g,每0.5h给1次,共3次。于用药后4h呕血完全停止,黑便量和次数均明显减少。3日后大便隐血转阴。住院9日治愈出院,嘱禁酒至今未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合冰镇水囊用于中孕引产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米非司酮75mg,每12h口服一次,共150mg,停药12h宫腔放置冰镇水囊。结果:该方法引产时间短、出血量少、成功率高,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米非司酮配合冰镇水囊用于中孕引产简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 病历介绍患者 ,男 ,31岁 ,因突发下腹部疼痛 3h入院。患者入院前 3h在睡梦中突发下腹部疼痛 ,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 ,不向他处放射 ,无恶心、呕吐 ,无尿频、尿急、尿痛 ,无肉眼血尿 ,肛门排气存在 ,并解软便 1次。入院查体 :T 37℃ ,P 80次 /min ,R 18次 /min ,BP 12 0 / 80mm  相似文献   

7.
短篇报道     
单味生大黄粉治疗溃疡病合并出血40例奉新县人民医院内科熊泰本报道:我院从1983年~1985年4月,以口服生大黄粉治疗溃疡病合并出血40例,其中大量出血伴低血压或休克11例。治法是单用生大黄粉口服(3克/次,3次/日),直至临床症状好转,大便隐血试验阴性。期间不用其它药或输液,亦不禁食(惟大量出血者禁食12~24小时,予补液、输血,并在手术准备下,坚持上述治疗),血止后按中医辨证治疗。结果显效(1~2天内大便隐血转阴)22例,有效(3~6天内大便隐血转阴)17例,无效(7  相似文献   

8.
奥美拉唑致急性痛风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患者,男,56岁,因"解黑便1 d入院"。1 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解黑便,共2次,每次量约200g,不成形,呈柏油样。无伴解血便,无伴呕血,无伴腹胀、腹痛,无伴反酸、嗳气。遂来我院就诊,门诊拟"上消化道出血"收治入院。患者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55岁,于2005年3月7日诊。患荨麻疹7h,门诊给予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ml中缓慢静脉注射,推注4ml时患者感恶心,欲解大便,后面色苍白,双目凝视,呼之不应,呼吸微弱,心跳停止。考虑钙剂所致,立即拔针,就地平卧,行胸外心脏按压,吸氧5L/min。2min后患者发出叹息声,恢复心跳(48次/min),5min后患者神志清楚,诉心慌头晕,测心率60次/min,继续观察12h无不适,心电图正常出院。  相似文献   

10.
<正>笔者以参苓白术散化裁治疗慢性结肠炎引起的腹泻,收效良好,介绍如下。1病案举例王某,男,32岁,2014年12月15日初诊。腹泻半年余,每日解黄色稀水样便5~6次,夹有食物残渣,每次量不多,口气臭秽,偶有打嗝,无里急后重感、肛门坠胀及黏液脓血便。体型偏胖,舌质淡红舌边齿痕、苔薄黄,脉沉。大便常规检查黄色黏液便,红细胞1~3/HP、脓细胞4~6/HP,大便隐血阳性,血常规、大便培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9岁。因黑便2天入院。患者近5年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中上腹隐痛,饥饿时明显,夜间痛,伴返酸、呃气。1周前临床症状加剧,并于当地医院行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未做活检。近2天来解柏油样便3次,量中,伴头晕、乏力、发热。查体:体温38.2℃,脉搏8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9Kpa,面色苍白,腹平,软,右上腹压痛,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早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及时的救治和有效的护理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院神经内科2001年1月~2002年12月共收治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7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7例中男性21例,女性6例;年龄24~75岁,平均49.50岁;19例伴有不同程度意识障碍,1例无明显症状,仅表现为大便隐血试验(+)~(++);21例出现柏油样黑便大便隐血试验阳性;5例除有柏油样黑便外,尚呕血、呕吐咖啡色胃内容物,伴脉速、四肢末梢供血不足等低血容量休克征。经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24例病情均在2~3d内得到控制,3例死亡。2护理要点…  相似文献   

13.
正患者,女,33岁,教师,因"黑便3 d"于2016年7月13日就诊。病史:1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黑色稀便,连续3 d,于西双版纳州人民医院消化内科门诊查便常规:潜血(+),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血淀粉酶、甲状腺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消化内科以黑便查因(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感染性肠炎?)收入院。住院期间查体:体温36.7℃,脉搏79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93/67 mm Hg(1 mm Hg=0.133 kPa);腹平软,剑突下无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及,移动  相似文献   

14.
病例:某,男,32岁。2005年12月10日来诊。大便后伴发恶寒发热1年余。自述每于大便后即感微恶风寒、头痛、发热,体温最高达39.6℃。无论用药与否,均于1h左右汗出而解。二便调,大便每日1次,无便秘,无口渴,查其舌淡红,苔薄白微干,脉缓。辨证:营卫失和。治则:调和营卫。  相似文献   

15.
患者,男,73岁,因反复心悸、乏力2个月,加重20天于1996年4月20日收入我院内科。患者于1996年2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胸闷、乏力,伴胸骨下段疼痛,活动后加剧。在当地卫生院治疗(诊治不详),病情无好转。自1996年4月1日起,感上述诸症进行性加重,一般体力活动受限,伴呼吸困难、上腹部饱胀不适、食欲减退。为进一步诊治,门诊以“心悸原因待查”收住院治疗。自述有“慢性胃炎”史40年,曾于1975年解黑便1次,否认传染病史及心脏病史。体格检查:T36.4℃,P90次/min,呼吸28次/min,血压12/7kPa,神志清楚,精神不振,慢性病容,表情痛苦,贫血貌,端坐位,皮…  相似文献   

16.
罕见常规剂量阿托品致过敏性休克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患者:女,38岁,工人。因解柏油样便、心悸、头昏、乏力2天,大便隐血试验#,诊断上消化道出血。于1996年2月17日入院。入院后即进行止血、抗酸、输血、抗炎等综合治疗3天后大便转黄,大便稳血+。于1996年2月23日上午9时行胃镜病原检查前肌注硫酸阿托品0.5mg后10分钟自感头昏、头晕、头痛、视物不清、心悸、胸闷、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唇周紫绀、渐昏迷、小便失禁。查体:心率150次/min,呼吸27次/min,血压0/0kPa,脉搏不清,心音低钝,律齐,诊断为阿托品致过敏性休克,立即静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非那根25mg肌注,5%糖盐水250mg加多巴胺40mg、阿拉明20mg静滴30滴/分,输鲜血400ml,吸氧、生命体征监护。1小时后症状渐减轻,2小时后心率、呼吸、血  相似文献   

17.
上消化道出血多属内科急症范畴,本例经西医处理,但最后却以中医为主才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朱××,男,54岁,干部。住院号44789,因发热、咳嗽9天,黑便7天,于1988年2月9日入院。患者9天前无明显诱因发热咳嗽,用APC 片退热,二天后头晕、排黑粪,每日一次,量中,成形,无腹痛。查大便隐血( ),白红蛋白7.5克%,门诊治疗无效,收留观后转入病区,起病后纳差,无咯血,盗汗,小便正常。既往有肺结核治愈史,1980年因“肝硬化”行脾切除术,1987年8月在某肿瘤医院切除肝右后叶原发性肝癌。体查:体温37.6℃,脉搏8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4/60毫米汞柱。发育正常、营养中下,神清、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无皮下出血点、蜘蛛痣、肝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76岁,有糖尿病史20a,因恶心呕吐、腹泻3d,晕厥6h就诊。3d前出现恶心、呕吐、腹泻,每日10余次,水样便,量多,无发热、腹痛、胸闷、胸痛及心悸、纳差,一直就诊当地卫生院。查大便常规:水样便,隐血(+)。诊断为急性胃肠炎,予抗感染、补液等治疗。6h前发作晕厥1次,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3~4min后转醒,测血压11.4/6kPa。  相似文献   

19.
上消化道出血是内科常见急性病之一,多因患有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及胃癌引起,临床上以呕血、黑便为主证,属于祖国医学“血证”范畴。近年来,笔者收治70例上消化道出血,以辨证论治为主,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52例,女性18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78岁。其中20岁以下1例,21岁至39岁29例,40岁至60岁22例,60岁以上18例。出血时间:1至3天33例,4至6天23例,7至10天8例,11至20天4例,21至30天2例。出血量:单纯黑便、大便隐血(十)~(卄),出血量<400ml 18例;大便隐血(卄)~(卅),出血量400~1000ml为中度出血34例;既有黑便又有呕血,大便隐血试验(卅)~(卌),出血量>1000ml为重度出血18例。实验室检查: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中药贴敷双侧"天枢"穴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的影响,探讨中药穴位贴敷改善功能性便秘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穴位贴敷组、药物组,每组10只。采用盐酸洛哌丁胺混悬液(0. 5 mg/mL)灌胃法复制功能性便秘大鼠模型。穴位贴敷组予双侧"天枢"穴中药贴敷治疗,6 h/d,每日1次,药物组每日予莫沙必利混悬液(0. 15 mg/mL)灌胃,均治疗4周。记录各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6 h内大便粒数和含水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VIP、SP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6 h内大便粒数及含水量显著减少(P<0. 01),结肠肌间神经丛VIP、SP阳性表达减少(P<0. 01)。与模型组比较,穴位贴敷组与药物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缩短,6 h内大便粒数和含水量增加(P<0. 01),结肠肌间神经丛VIP、SP阳性表达升高(P<0. 01)。穴位贴敷组与药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可通过调节肠神经递质,恢复结肠动力,从而有效改善便秘大鼠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