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及血小板极低的恶性肿瘤病人在使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Seldinger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应用,总结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3例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及血小板极低病人在使用药物前进行详细评估,选择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并给予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护理措施.[结果]1例病人在插管时异位与腋静脉,在DSA室一次复位成功;2例一次置管成功,置管后进行有效护理,均未发生并发症.[结论]对于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及血小板极低的恶性肿瘤病人使用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最适宜,为病人开通了安全的静脉通路,并发症相比盲穿PICC置管明显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触摸非穿刺侧桡动脉对穿刺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12例拟行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6例,操作前均给予血氧饱和度探头监测脉率、操作中进行疼痛评分,对照组按常规超声引导下置管操作规程进行置管,实验组在穿刺时由助手触摸病人非穿刺侧桡动脉给予干预,置管后比较两组病人穿刺前、穿刺时脉率及疼痛评分、靶静脉在屏幕上显示情况、操作总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时采用助手触摸病人非穿刺侧桡动脉,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疼痛,降低穿刺时病人的脉率,增强靶静脉的显示清晰度,缩短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3.
胡英芳  赵洪俊  杨荣雪 《护理研究》2012,26(22):2058-2059
[目的]探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入化疗药物病人20例,使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观察病人置管前的外周静脉条件、穿刺静脉的选择、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穿刺成功率100%,穿刺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病人满意率100%.[结论]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困难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外周静脉穿刺困难需长期输入化疗药物病人20例,使用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结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观察病人置管前的外周静脉条件、穿刺静脉的选择、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率情况。[结果]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置入PICC导管穿刺成功率100%,穿刺后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病人满意率100%。[结论]三角定位法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SVCS)病人超声引导联合心电定位技术下,经大隐静脉留置PowerPICCSOLO导管的临床置管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为此类病人血管通路优选提供依据。[方法]为23例SVCS病人在超声引导联合心电定位技术下经大隐静脉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记录病人穿刺时间(从评估血管至完成导管固定)、穿刺次数、穿刺到位率、置管成功率、穿刺时病人疼痛评分。定期维护,跟踪随访,记录病人PICC留置效果及留置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病人穿刺时间为(35.56±3.88)min,穿刺次数为(1.04±0.21)次,穿刺到位成功率为100%,穿刺时疼痛评分为(2.44±0.73)分。所有病人均成功留置PICC。[结论]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病人超声引导联合心电定位技术下,经大隐静脉置入PowerPICCSOLO安全可行,适用于上腔静脉梗阻病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MST)行肘上PICC置管时重要环节的控制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超声引导行肘上PICC置管患者的资料,总结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的方法.结果 超声引导行肘上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为100%.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350例,锁骨下静脉打折3例,颈内静脉15例,经调整后导管走向正常,局部损伤引起的渗血、渗液明显减少.结论 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控制穿刺角度、扩皮和送管方法、置管长度等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B超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在肱静脉PICC置管中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选择有PICC置管适应证且无置管禁忌证的住院病人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对照组92例;两组均通过B超引导联合MST置入PICC导管,观察组选择经肱静脉置入导管,对照组选择经贵要静脉置入导管,观察两组病人1次置管成功率、置管体位舒适度、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1次置管成功率、置管体位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引导联合MST经肱静脉置入PICC导管1次置管成功率高,置管体位较舒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比较3种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为合理选择穿刺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病人选择的穿刺方式,将入组病人分为3组:A组为常规穿刺组;B组为非超声引导下MST穿刺组;C组为超声引导下MST穿刺组;比较3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组在穿刺成功率、导管异位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置管术后渗血情况低于A组;3组PICC置管期间机械性静脉炎及堵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比其他两组血栓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低。[结论]超声引导下MST穿刺术可以解决血管条件差的病人穿刺困难的弊端,但常规穿刺法对血管条件好的病人是最适用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王珉 《上海护理》2012,12(6):24-26
目的通过对超声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经颈内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与盲穿置管的效果比较,评价超声引导结合MST经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安全性与实用性。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2年1月,在山东省青岛市市立医院实施颈内静脉置入PICC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结合MST,对照组采用盲穿置管,比较两组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发生率、一次送入成功率、穿刺时间和置管成功率等情况。结果两组在一针穿刺成功率、穿刺后并发症、一次送入成功率和穿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置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引导结合MST实施颈内静脉置入PICC能有效提高穿刺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PICC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系统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MST)选择肱静脉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在临床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超声引导下经上臂贵要静脉和经肱静脉穿刺行PIC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种穿刺途径在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差异,并试图找出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种置管途径在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无统计学差异;非1次成功置管和非恶性肿瘤患者是PICC并发症发生特别是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可以避开血管内的不良因素,避开静脉瓣,从肘上较粗的肱静脉穿刺置管,减少了肘部运动时导管对血管壁的刺激以及导管在血管内外的进出,从而减少了血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尤其可以直接选择深静脉——肱静脉行PICC置管,既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也保障了置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床边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7例肿瘤病人,肘部静脉情况良好者作为对照组(109),差者为实验组(78例)。对照组按常规在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实验组通过超声波影像技术选择上臂中下部的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并结合赛丁格技术置入PICC导管。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术后静脉炎发生率、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术后病人带管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01),静脉炎发生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01),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病人术后带管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超声引导结合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术的置管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术后病人舒适度高,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观察B超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的静脉用药、换药频次、外周血白细胞监测及导管相关并发症等,探索延长病人留管时间的筛选标准,确定拔管时机及延长留管的护理注意事项,为PICC导管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2012年8月—2014年8月肿瘤科、甲乳外科、特需科、神经外科随机抽取各100例病人在B超引导下行上臂PICC置管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病人导管留置时间、导管置留内外长度以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病人400例,其中395例病人B超引导下PICC置管穿刺一次成功,占98.75%。置管后发生并发症如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相关感染等,应立即拔管。[结论]B超引导下PICC置管,置管成功率高,有效的保护病人血管,留置时间长,本次观察最长置管时间为387d。置管后出现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相关感染等应立即拔管,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保护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恶性肿瘤化疗病人行肘关节上部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恶性肿瘤化疗病人行肘上PICC置管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一次置管成功率95%,留置时间6h至65d,计划撤管64例,无感染及出血,伤口愈合好,被迫拔管3例,不慎拔出1例。[结论]加强恶性肿瘤化疗病人行肘关节上部PICC置管的护理可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4.
汪华萍 《全科护理》2013,(35):3325-3326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 ,PICC )穿刺成功的首要条件是有可视或可触及的置管静脉,而对于肥胖、反复化疗、水肿等病人来说,常规PICC置管方法成功率会明显降低.超声引导下PICC穿刺因其具有可以直观地显示血管的解剖结构、实时引导、缩短穿刺时间、减少并发症等优势[1,2],不仅能减轻穿刺病人的痛苦,同时为病人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途径.我院于2012年2月引进了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共为38例置管困难病人成功置管,其中有3例置管存在不足.现将超声引导下留置PICC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选择因肥胖或先天因素致肘部静脉不显露、肉眼无法看清,用传统方法行PICC置管难以成功,以及一些因年龄小、静脉细无法行3F或4F PICC置管的婴幼儿共98例,采用非超声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MST),根据儿童特点在MST原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98例患儿均成功置入PICC导管,找到了适合小儿MST穿刺的最佳方法。穿刺时使用小号的外周留置针更易使患儿接受PICC置管,减轻了患儿的疼痛和焦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Seldinger技术(MST)在非超声引导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方法50例患者均选择MST,在非超声引导下经前臂静脉进行PICC置管。观察穿刺置管效果,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结果 46例患者(92.0%)经前臂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经X线摄片检查无导管异位。结论对前臂可触及到血管的患者,在非超声引导下运用MST技术,对提高穿刺成功率、改善患者舒适度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上臂不同穿刺部位留置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左侧乳腺癌术后右上臂采用血管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留置PICC导管的化疗病人322例,随机分为上臂上段(上1/3)置管108例(A组)、上臂中段(中1/3)置管108例(B组)和上臂下段(下1/3)置管107例(C组),比较3组病人穿刺部位渗液、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病人舒适度。[结果]A组发生穿刺部位渗液8例、机械性静脉炎6例、导管移位5例;B组发生穿刺部位渗液4例、机械性静脉炎3例、导管移位2例;C组发生穿刺部位渗液7例、机械性静脉炎8例、导管移位3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C组(P0.05),且B组病人舒适度明显高于A组、C组(P0.05)。[结论]血管超声下PICC置管穿刺部位应尽量选择上臂中段(中1/3),能有效减少局部渗液、机械性静脉炎、导管移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提高病人舒适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9例置管困难患者,经视觉和手的触觉无法找到可穿刺的血管,采用超声引导下MST进行PICC置管,观察置管的效果。结果患者置管成功率100.00%;置管时疼痛评分1-3分,平均(1.35±0.64)分,为轻度疼痛;置管时间18-60min,平均(29.52±10.28)min;并发症情况:发生穿刺点出血5例,送管不顺利3例,导管异位至颈静脉9例。结论超声引导下MST应用于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能提高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置管时疼痛,缩短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使用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和超声引导进行上臂PICC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手臂舒适度。我院从2009年至今使用超声引导下MST行PICC 置管人数已达9466例。现就一例患者行肱静脉PICC置管术中引起的手臂及手指麻木进行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后的补救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的34例患者,首先采用彩超探测穿刺失败静脉及其他外周静脉的状况,对无异常情况的静脉首选中转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对出现异常情况的静脉中转为超声引导下CVC置管.结果 中转为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的28例中,一次穿刺成功12例,二次穿刺成功7例,成功率67.8%,9例未成功者及时中转为超声引导下CVC,均获成功;中转为超声引导下CVC的15例中,均一次穿刺置管成功,一次成功率或整体成功率均为100%.结论 对非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失败的患者,应根据患者当时的静脉状况及时中转为超声引导下PICC或CVC置管,从而杜绝导管的浪费,提高置管成功率,为患者治疗提供及时而良好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