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医学中,六味地黄丸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千年名方,历史悠久,临床应用广泛。六味地黄丸中有三味补药、三味泻药,其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益髓,山萸肉滋补肝肾、益肝血以生肾精,淮山药健运脾胃,牡丹皮清泻虚火,泽泻与茯苓淡渗脾湿、清泻肾浊。此六味相配伍,具有滋阴补肾之功,主治肾阴亏虚、兼治虚火内扰之证。  相似文献   

2.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圆(丸)”。在古医籍中有地黄丸方近20首,而流传最为广:之且沿用不衰的是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一首。其方由六味药组成:熟地黄24克,山萸肉、干山药各12克,泽泻、牡丹皮、茯苓(去皮)各9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空腹淡盐汤或温水送服,也可作汤剂煎服。  相似文献   

3.
《社区医学杂志》2006,4(2):69-69
<正>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共六味药组成。长期以来,六味地黄丸在临床一直应用于治疗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出现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遗精、手足心发热诸症。近年来,国内中医  相似文献   

4.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亦名六味丸,是我国宋代著名儿科医学专家钱乙先生所创,并载于他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此丸由六种极为常用的中药组成,即熟地黄24克、山茱萸(亦称山萸肉、枣皮)12克、淮山药(山药)12克、泽泻9克、牡丹皮(牡丹的根皮)9克、茯苓9克.  相似文献   

5.
六味地黄丸全方由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组成。被誉为补阴方药之祖方。能滋阴补肾,对肾阴不足所致者诸般虚证,均有良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它还有以下新用途。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这一称谓来自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相似文献   

7.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阴补肾和异病同治的代表方剂,历经数百年医家的运用经久不衰,是祖国传统医学的奇葩。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谈对六味地黄丸的认识。1配伍分析1.1方之组成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此方系将张仲景金匮肾气丸除去桂枝、附子二味药,以熟地黄取代干地黄演  相似文献   

8.
<正>六味地黄丸是宋代医家钱乙创制的,原名为"地黄圆",该药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六味药组成,故又名六味丸、六味地黄丸。  相似文献   

9.
<正>临床上发现,许多糖尿病患者会自行服用六味地黄丸补肾。殊不知这其中也有许多讲究,并非人人皆宜。且地黄丸家族系列有很多品种,须辨证使用。六味地黄丸是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共6味药组成。具有三补三泻的特点:熟地、山茱萸、山药为三味补药,泽泻、茯苓、丹皮为三味泻药,补药  相似文献   

10.
六味地黄丸(下称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组成。具有滋阴补肾功能,常用于肝、肾阴虚引起的身体消瘦、腰酸腿软、头晕目眩、耳鸣、遗精盗汗、舌燥咽痛、口渴等症。近年的临床实践表明,本药具有诸多新用途。下面将其新用途择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金匮要略》所载的金匮肾气丸,为张仲景名方之一,后世称之八味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桂附八味丸。本方有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牡丹皮、山药、茯苓、桂枝八味中药,实际上是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而成。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为主,兼用桂枝、附子温阳补肾,为阴阳两补之方。现在市场上金匮肾气丸剂型较多,有水丸、蜜丸、颗  相似文献   

12.
《社区医学杂志》2006,4(1X):69-69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共六味药组成。长期以来,六味地黄丸在临床一直应用于治疗因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出现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鸣、遗精、手足心发热诸症。近年来,国内中医专家通过大量临床实验,惊喜地发现六味地黄丸在现代医学临床上还具有广泛而显著的防病治病及保健功效,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六味地黄丸是补。肾的名方,最早来自宋代钱乙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  相似文献   

14.
滋阴清热膏     
六味地黄膏出处: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原料:熟地黄200g,山萸肉、干山药各120g,泽泻、牡丹皮、茯苓各90g,炼蜜适量。制作:先将上述中药加清水煎3次,滤渣  相似文献   

15.
《社区医学杂志》2008,6(16):5-5
<正>时下,有很多女士把六味地黄丸当做养颜保健佳品长期服用,这是很不恰当的。六味地黄丸本方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是宋代钱亿根据《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肉桂、附子而成,共有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丹皮、茯苓六味中草药。  相似文献   

16.
<正>中医看病掌握"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六味地黄丸是中医补益剂中属于补阴的主要方剂之一,由熟地黄、山萸肉、山药、泽泻、茯苓、丹皮六味中药组成,功能滋补肾阴,临床常用于肾阴不足所致腰膝痿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阳痿遗精、尿频或失禁、齿身动摇、足跟作痛等症。中医理论认为,肾藏精气,来源于父母生殖之精(先天之精),出生后又依赖饮食中的精华不断培育,才  相似文献   

17.
《健康》2011,(12):70-70
六味地黄丸是滋阴补肾的代表方剂,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等六味中药材组成,适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而出现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耳呜、遗精、手足心热等症.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国民补药"六味地黄丸,很多人都知道是中老年人治肾虚的,却很少有人知道,此方出自《小儿药证直诀》,原本是专治小儿肾虚发育迟缓的。所以,我在临床上给小患者开六味地黄丸,家长多会顾虑重重。其实,对于生长发育有点缓慢、在中医辨证为肾阴虚的孩子,给他们吃六味地黄丸是安全有效的。说完了六味地黄丸,下面谈谈这一家族的其他成员。它的"父辈"被收录在东汉时期的《伤寒杂病论》中,名叫"肾气丸",除了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  相似文献   

19.
正说到补肾,人们就会联想到六味地黄丸,它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种中药。六味地黄丸是补肾名方,称谓来自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这六味中药组成。最早是"八味地黄丸",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来,宋代名医、儿科专家钱乙把八味地黄丸里面的附子和桂枝这种温补的药物去掉了,变成了现在的六味地黄丸,并用它来治疗小儿先天不足,发育迟缓等病症。  相似文献   

20.
六味地黄丸出自宋代钱乙所著《小儿药证直诀&#183;卷下》,源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之金匮肾气丸,减去炮附子、桂枝,并以熟地黄取代干地黄而成,号称补阴方剂之祖,为中医方剂之经典。后代在六味地黄丸基础上发展变化,形成一个系列,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八味地黄丸、归芍地黄丸(又名归芍六味丸)、麦味地黄丸(又名八仙长寿丸)、参麦地黄丸(又名参麦六味丸)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