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对安徽省两株新型布尼亚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其全基因组序列的基因特征与变异特点。方法应用22对测序引物对病毒基因组进行RT-PCR分段扩增,PCR产物直接进行序列测定,ClustalW、DNASTAR、MEGA4.1等软件分析基因组序列。结果两株病毒全基因组编码情况和已报道新型布尼亚病毒相同,未见插入和缺失;构建系统发生树可见AHZ毒株与河南省毒株进化距离最近,而AHL毒株在一支较为独立的分支上;M片段膜蛋白前体编码区氨基酸变异率最高。结论安徽省新型布尼亚病毒毒株基因组相对稳定,可能存在与河南省毒株相互传播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感染(SFTS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流行病学以及SFTSV基因序列。方法:收集本市2014年4-6月某医院送检的2例重症发热伴血小板减少(SFTS)患者的血清标本,经核酸荧光PCR检测阳性确诊。对病毒核酸测序并与GenBank数据比对。结果:两名患者均有典型的SFTSV感染的临床症状,以发热、腹泻为首发症状,血常规见粒系及血小板呈进行性降低。从2例患者血清提取的核酸经测序,其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SFTSV进行比对,0428株(安庆)的RNA多聚酶、糖蛋白、NS蛋白的同源性与安徽代表株AHL/China/2011的同源性最高,均达到99%。0507株(滁州)上述目的基因与江苏株JS2011-013-1的同源性高达99%。结论:SFTSV在本地区散发存在,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提示其来源或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阐明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A、B亚型病毒分离株的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编码基因特征。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北京市2004年分离的HRSV代表株(A、B亚型各2株)进行M基因全长序列扩增、测序,并和基因库下载的所有HRSV的M基因全长序列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2株HRsVA亚型分离株与A亚型Long株(标准株)M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24、26个(3.1%~3.4%)和1个(0.39%)。2株HRSVB亚型分离株与B亚型参考株9320的M基因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16、19个(2.1%、2.46%)和2、1个(0.78%、0.39%)。所测定的北京市4株HRSV分离株和从基因库下载的M基因全序列之间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分别为24~119个(3.1%~15。4%)和1~21个(0.39%~8.2%)。结论M基因在HRSV基因组中是较为保守的基因之一,A或B亚型的型内差异相对较小;但A、B亚型之间有较大差异,变异平均分配于整个M基因中。M基因的这些基因特征使其可以作为A、B亚型基因检测分型诊断的候选靶基因。该研究为HRsV基因快速诊断试剂的研制提供了基因信息学数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临床特点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诊断标准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结果2010—2012年丹东市报告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确诊病例52例,年平均发病率2.16/10万,病死率为7.69%。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100%)、全身酸痛(82.7%)、头痛(75.0%)、乏力(71.2%)、恶心(76.9%);血常规检查有血小板计数(98.1%)和白细胞计数减少(92.3%);71.2%病例开始表现为感冒症状;病例多来自山区和丘陵地区农村,以男性、中老年、农民为主,发病时间6—10月;48.1%病例发病前有明确的蜱叮咬史,1例二代病例与首例病例为兄妹关系,有血液接触史。结论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例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多为感冒且症状不典型,发病有明显地域特征,散发病例多见,动物及媒介蜱在新型布尼亚病毒传染给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排除人与人传播可能。  相似文献   

5.
应用Vero细胞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不明原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液中分离新型布尼亚病毒。方法应用Vero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法(IFA)、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技术进行鉴定。结果从24份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液标本中分离出6株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结论应用Vero细胞培养法可以直接从不明原因发热患者血液中分离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分析2020年芜湖市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哨点监测结果,了解其基因型分布情况,为芜湖市新型布尼亚病毒疫情防控与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108例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血清中的SFTSV核酸,采用RT-PCR方法扩增核酸阳性标本中SFTSV的S基因片段,测其序列并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基因型。结果 108例疑似病例样本中检出24例SFTSV核酸阳性。病例时间分布均为4—10月,其中6月份检出最多(10例),占41.67%;发病年龄集中在60岁以上老年人(18例),占75.00%;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22例),占91.67%。S基因片段测序成功14例,成功率58.30%,其中C2基因型6例、C3基因型1例、C4基因型4例、J基因型3例。结论 芜湖市及周边地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有较明显的年龄、职业、季节性分布特点,基因型以C2基因型为主,C3、C4和J基因型也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济南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 SFTSV)基因组特征。方法 通过参考文献并对引物进行矫正,获得SFTSV全基因组序列。应用DNAstar 7.1、MEGA等软件对基因组序列进行基因位点、遗传进化、同源比对分析,建立L、M、S片段基因系统进化树。结果 成功获得7株济南市SFTSV全基因组序列,每株分离株基因组全长均为11 490 bp,其中L片段6 368 bp, M片段3 378 bp, S片段1 744 bp。济南市SFTSV属C基因型C3分支。与湖北、河南及山东省泰安和青岛市基因序列同源性高,呈现出明显地域性特点。核苷酸变异以碱基转(颠)换为主,2018年SFTSV分离株共存在0.03%氨基酸突变位点,2019年存在0.02%氨基酸突变位点,2020年存在0.11%氨基酸突变,2020年较2018、2019年明显增多。结论 利用测序方法测定的济南市SFTSV,其基因组序列分析表明与我国流行的SFTSV相近,氨基酸序列突变有增多趋势,需密切关注其致病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致吉林省2012年多起风疹爆发及散发的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RV)的基因型和特征。方法对采集的患者咽拭子标本进行病毒分离,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确定基因型。结果30株RV核酸鉴定呈现阳性,基因型鉴定均为1E基因型,与世界卫生组织RV1E基因型参考株、中国RV编号为RVIDezhou(德州1)CHN(China,中国)021E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9%~98.6%,氨基酸同源性100%。结论吉林省2012年多起风疹爆发及散发均由1E基因型的Rv引起,为吉林省R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本文调查分析提高对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为更好防治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县一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一例患者有明确的蜱咬伤史,首发症状均为发热,同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的减少。分析降低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误诊率和漏诊率关键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居住于农村山区,有蜱虫接触史且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应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信阳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二次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的发病特点.方法 收集同一患者不同时间发病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两次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该患者第1次发病,发热持续时间长、临床病情重、病毒载量高、病程长;第2次发病,热程短、自觉症状轻、病毒载量低、恢复快,表明机体对SFTSV已有一定免疫,但再次感染时血清ALT、AST、LDH、CK较第1次明显升高.结论 新型布尼亚病毒重复感染使机体产生免疫的同时有变态反应的参与,极其类似郭霍现象(Koch phenomenon);该患者两次感染时间间隔不到2年的时间,提示SFTSV发生变异或存在多个血清型可能,或者SFTSV感染后无法获得持久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which results in severe illness and has a high case-fatality rate, is caused by a novel bunyavirus,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We found that samples from 2/237 (0.8%) healthy persons and 111/134 (83%) goats in Yiyuan County,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were seropositive for this virus.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该病的防控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浙江省永康市1例发热、腹泻,同时伴血小板减少的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该病例居住在丘陵山区,居住地区有适宜蜱生存的环境,家中饲养的狗有媒介寄生蜱,潜伏期内有野外作业史,虽无明确的蜱叮咬史,但有帮狗徒手抓灭蜱的习惯。病例血样经PCR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根据病例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SFTS病例。病例搜索未发现其他病例。结论目前尚没有SFTS有效的治疗药物和疫苗,应采取综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Ticks and Tick》2020,11(4):101454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 in a companion dog was confirmed 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 virus isolation, and virus-specific antibody detection. Fever and anorexia began after tick bite. Viremia disappeared within two weeks and antibodies were detected one week after disease onset.  相似文献   

14.
15.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在鼠体内携带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了解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的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为该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鼠笼法在发病区野外及居民区内捕鼠计算鼠密度;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鼠体内SFTSV核酸.结果 野鼠密度较高(20.42%),家鼠密度相对较低(6.45%).黑线姬鼠总带毒率9.52%,其心、肝、脾、肺、肾、脑6种脏器均带毒,尤以肝脏最高,心、脾、肺、肾次之,脑带毒率最低;家鼠总带毒率12.00%,只有脑、心、肺3种脏器带毒,其中以脑的带毒率最高.结论 初步认为鼠类是SFTSV的宿主动物之一,但其在该病传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舟山市3例疑似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病例进行病原学鉴定、确诊,并分析其遗传特征.方法 选用巢式RT-PCR测定新布尼亚病毒核酸及L、M、S3个特异性基因,并对基因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Bank上公布的序列进行比对确认.用DNAStar软件构建进化树与序列距离表.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恢复期和急性期血清新布尼亚病毒IgG抗体滴度.结果 3例SFTS患者急性期血清中均能检测到新布尼亚病毒的3个特异性基因片段,其中S基因核苷酸序列与舟山市同类基因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在94.4%~ 100.0%,患者恢复期血清病毒抗体滴度较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结论 经过病原学鉴定,3例临床疑似患者确诊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新近感染病例.舟山市新布尼亚病毒的遗传特征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7.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隶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白蛉病毒属,近年来已在中国十余省市发生了蜱叮咬感染该病毒病例,至数十人死亡。SFTSV病毒颗粒呈球形,主要分布在感染细胞的微粒体,表面有棘突,其基因组由大、中、小3个单股负链RNA片段组成,分别编码RNA聚合酶,病毒膜蛋白和非结构蛋白。感染后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多数患者很快出现外周血血小板减少,肝肾等器官功能受损等症状。本文综述了新型布尼亚病毒病原学、所致疾病、感染和免疫应答以及检测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该病毒感染的早期快速诊断、对症治疗和疾病预防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是近年来在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出现的感染性疾病,以发热、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死亡率达10%。目前已经证实其由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所致。该文就SFTS的临床特征、动物模型的发病机制研究和SFTSV的流行病学、检测方法及复制特点做一概述。  相似文献   

19.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基因型和流行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东省汉坦病毒(HV)主要流行株的基因型和流行特点。方法采集山东地区有代表性的鼠肺标本,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技术及核苷酸序列测定方法对免疫荧光抗原阳性的标本进行HV G2基因扩增并测序,与原有山东毒株一起进行同源性分析、系统发生树分析。结果山东省新分离18株HV均为汉城(SEO)型,与以往山东SEO型HV有较高同源性,在95.7%以上,属于同一亚型。山东省汉滩(HTN)型HV同源性较低,在77.9%以上,属于不同亚型。结论山东省HV是以SEO型为主的SEO和HTN混合型疫区。SEO型基因变异率低,有较高的稳定性。而HTN型HV变异率高,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舟山市普陀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的流行情况及分子生物学特征,为制订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普陀区六横岛和登步岛健康人群静脉血清各300份,用双抗原ELISA方法作抗体检测.检测3例实验室确诊患者的急性期静脉血清病毒核酸,阳性样本进行序列测定后做同源性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健康人群血清抗体总阳性率3.5%(21/600),其中发病区与无疫情地区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和1.0%,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67,P<0.01).3例确诊病例血清中病毒L、M、S基因序列比对结果为99.8%~100.0%,与来源于岱山长途岛病毒基因序列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 舟山普陀六横岛健康人群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毒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登步岛.普陀六横岛的病毒遗传进化分析显示与本市岱山长途岛流行的病毒基因有高度同源性,与国内的江苏JS6、辽宁的LN3及宁波的也有较高的同源性,而与舟山市流行的优势病毒序列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