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常规心脏手术的应急体外循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现今 ,体外循环技术不仅成为用于心脏大血管疾病矫治术的有效、安全辅助措施 ,而且也引用到非心脏大血管手术 ,特别是将其用于抢救某些濒危病例取得了可喜结果。本文回顾分析我院近2 0年 2 80 0例体外循环病例中 ,归属于非常规心脏手术的应急体外循环 32例(1 14% )的经验。一、临床资料本组 32例 ,男性 2 2例 ,女 10例。年龄 9~ 6 5岁。疾病种类 :气管下段完全梗阻 15例 (肿瘤 6例 ,隆突癌 2例 ,瘢痕狭窄 2例 ,纵隔巨大肿瘤压迫 5例 ) ,动脉导管术中破裂 1例 ,右心导管心内折断 1例 ,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中伞脱落 1例 ,人工心瓣膜失灵 1例 ,…  相似文献   

2.
周素利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6):1075-1076
艾司洛尔在心脏病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周素利 梨园医院麻醉科 430077 联系电话:027-63724372 摘要:艾司洛尔(esmolol)作为一种超短效、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能通过抑制心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需要量,在心脏病人的非心脏手术中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近年来,艾司洛尔在这相关方面受到很多正面报道,现结合国内外近几年有关文献对该药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作综述如下。 一、 艾司洛尔的药理学作用。艾司洛尔是超短效的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主要在心肌通过竞争儿茶酚胺结合位点而抑制β1受体,具有减缓静息和运动心率,降低血压,降低心肌耗氧的作用。动物实验证明艾司洛尔无内在拟交感活性,治疗剂量无明显的膜稳定作用(局麻作用)[1]。艾司洛尔是一个与酶耦合的代谢产物,因此其t1/2很短,静注1~2min开始起效,消除半衰期仅9min,易控制、安全性高、效果显著。艾司洛尔有心脏选择性,对肺功能、外周耐受力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产物几乎无影响。但对呼吸道的作用不肯定,因此对哮喘病人仍需慎用。 二、 艾司洛尔的使用注意事项。 1、 不良反应:有低血压,潮红,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头痛,头晕,思睡,精神混乱,乏力,感觉异常,胃肠不适,水肿等。 2、 禁忌症:严重心动过缓、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重度心衰患者 3、 注意事项:艾司洛尔与华法令、地高辛、吗啡、琥珀胆碱合用应慎重;与儿茶酚胺耗竭剂合用,可能出现晕厥、低血压或严重心动过缓;与维拉帕米合用于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发生心脏骤停。 4、 以下情况慎用:低血压、心衰、围手术期因降温引起血管收缩所致的血压升高、支气管哮喘患者。三、 艾司洛尔的临床应用。现在病人围手术期的危险要比过去大,因为他们年龄较大,术前合并的疾病多,例如动脉粥样硬化,有的病人还有卒中病史,10年前,这些病人一般不进行手术治疗,因为手术危险太大。有研究证明,术前、术中和术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这些病人的预后〔2〕。加拿大一项麻醉医师的调查报告显示,89%的心脏病病人术前或术中应用β受体阻滞剂,未用β受体阻滞剂的病人通常年龄较大,术前有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在术前未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2575例病人中,113例(4%)病人术后有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卒中44例、昏迷12例、一过性缺血发作3例、有认知改变(例如意识模糊或谵妄)54例〔3〕。因此,有的医师主张在围手术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可以保护心肌。 艾司洛尔是目前临床应用中的超短效、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在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的围手术期间应用的理由有: 1、控制高血压和心动过速:围手术期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血压升高,原有高血压疾病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更容易出现,血压过高可出现头痛、烦躁、心率过快、恶心、呕吐等,甚至出现脑水肿症状如意识障碍等,导致死亡率明显增加。艾司洛尔可防止气管插管等伤害刺激引起的心率增快,平均动脉压、心房充盈压、心排血量及心肌灌注无明显改变,外周血管阻力改变较少[4]。有报道证明静注艾司洛尔可防止拔管引起的HR和RPP(心率与收缩压的乘积)增高,RPP下降幅度较明显,且血压波动小。静脉注射艾司洛尔能安全、有效地防止高血压病人拔管期心血管反应,降低心肌氧耗,预防心肌缺血[5]。 2、对于心肌梗死以及心肌缺血等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麻醉的关键是手术期间维持循环动力学稳定,抑制应激反应和保证充足氧供,减少氧耗,维持氧供需平衡[6]。β受体阻滞剂可以降低心脏氧耗,预防术中急性心肌梗死的出现。围术期预防性或治疗性应用β-受体阻滞剂产生有益效应的机制是多方面的,首先,该药通过减少心肌氧耗,改善氧供需平衡;其次,是通过消弱应激反应所致内源性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作用。有中枢效应的β-受体阻滞剂同时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交感信号输出,从而降低交感效应。虽然β-受体阻滞剂无显著血管扩张效应,但可通过心肌供血的重新分布来改善缺血心肌的氧供,从而产生有益效应[7]。艾司洛尔为超短效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起效迅速,持续时间短,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及膜稳定作用,无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作用,心肌抑制作用轻微,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及房室结传导性,对心房、希氏束、浦肯野纤维系统及心肌功能无直接作用。近年已有研究[8]证明,该药在围手术期防止心肌缺血方面非常有效,并可能减少远期心脏事件。因此,目前认为该药是控制围术期室上性心动过速、高血压,预防心肌缺血的首选药物。有研究证明对于冠心病病人艾司洛尔通过β1-受体阻断降低其心率和心肌收缩力,达到降低心肌耗氧、有效降低插管操作所诱发的冠心病发作的目的[9]。 3、β受体阻滞剂有利于充血性心衰病人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根据《“2004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β受体阻滞剂专家共识文件”解读——β受体阻滞剂对心血管的全面保护》了解到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使扩大的左心室变小和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其改善心功能的机制包括:a.减慢心率;b.抑制儿茶酚胺诱导的游离脂肪酸从脂肪组织释放,改善心肌能量代谢;c.上调β肾上腺素能受体;d.减少心肌氧化负荷。 4、心律失常的治疗,β受体阻滞剂可以治疗窦性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也可以减少室性期前收缩的发生频率。同时,还可以预防术中心律失常的发生。术中应用最多的β受体阻滞剂是艾司洛尔,艾司洛尔是一种短效的选择性β1 受体阻滞剂,有着较理想的药代和药效动力学,并且副作用小。对于一些诊断不明的心动过速可以用艾司洛尔作为诊断性治疗〔10〕。术中心动过速可加重心脏的作功和耗氧量,尤其心功能不好的病人加重心肌的缺血,容易引起心肌梗塞。研究发现艾司洛尔对窦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显著,为有效的抗快速心律失常药物,静脉注射副作用轻微,使用安全,可用于心脏病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11〕。围手术期出现频发室早,其后果可能会导致室速、室颤等发生,及时应用艾司洛尔,可使室早频率减少,心率下降,心悸等症状减轻〔12〕。四、 艾司洛尔的给药方法:常规用药方法为先用负荷量,再用维持量,若有效,同量维持。若无效,4 min后,负荷量不变,维持量递增,直到0.2mg/(kg?min)。每次增加剂量前应先给负荷量,维持量和负荷量因用途而定。艾司洛尔的主要给药方式为:先给予500μg/kg负荷,然后给予维持量(50~200μg/kg/min),一般30min即可达稳态血浓度,这是迄今推荐有效而比较安全的主要用法。 近年已有探索在围手术期应用单次静脉弹丸(bolus)推注的给药方法,即单次剂量可用1~1.5mg/kg。据加拿大多中心临床实验结果,单次推注艾司洛尔1400±400μg/kg,对控制气管插管的血液动力学反应安全有效[16]。部分麻醉病例,单次静脉注射负荷剂量1000μg/kg。单次静脉注射剂量由250μg/kg增至1000μg/kg,疗效增加,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增加。五、总结。尽管对于心脏病病人围手术期应用艾司洛尔的正面报道很多,可显著改善心脏病病人手术的预后,但选择应用时还应该牢记其使用禁忌症、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众多研究结果表明,艾司洛在仔细调整有效量的情况下使用是安全的,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心率、血压,容易控制,是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围术期理想的药物之一。 参 考 文 献 1 董振香.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中国新药杂志,1999,8(7):485 2 De Hert S, Foubert L, Poelaert J, et al. Beta-adrenergic blocking drug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J]. Acta Anaesthesiol Belg, 2003, 54(2):127. 3 VanDenKerkhof EG, Milne B, Parlow JL. Knowledge and practice regarding prophylactic perioperative beta blockad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noncardiac surgery: a survey of Canadian anesthesiologists[J]. Anesth Analg, 2003, 96(6):1558. 4 Edwards ND,Alford AM,Dobson PMS,et al.myocardial ischae mia during tracheal intubation and extubation [J].Br.J Anaesth, 1994,73:537 5 陈捷. 艾司洛尔预防高血压病人拔管期血压反跳的控制作用. 基层医学论坛杂志,2005,9(9):818 6 王祥瑞,杭燕南.氧供需平衡监测及其临床意义.见:杭燕南主编.当代麻醉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59 7 陈杰,王祥瑞,杭燕南,孙大金等:艾司洛尔对缺血性心脏病病人麻醉期间氧耗的影响.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6):600 8KurianSM,EvansR,FernandesNO,etal.Theeffectsofoninfusionofesmololontheincidenceofmyocardialischaemiaduringtrachealextubationfollowingcoronaryarterysurgery[J].Anaesthesia,2001,56:1163-1168. 9 李长明,张治国,艾司洛尔.乌拉地尔预防冠心病病人气管插管的心血管反应.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4,21(3):227 10 White PF, Wang B, Tang J, et al. The effect of intraoperative use of esmolol and nicardipine on recovery after ambulatory surgery[J]. Anesth Analg, 2003, 97(6):1633. 11李树青 ,司忠义 ,张凤香,王维忠,胺碘酮和艾司洛尔治疗心脏病围手术期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中国医师杂志,2006,8(2):207 12 吴少玲,张景莲,贾秀珍,艾司洛尔在围手术期心血管急症中的疗效观察.齐鲁药事,2004,23(7):50 13 Aronow WS,Van Camp S,Turbow M,et al.Acebutolol in supraventricular arrhythmias.Clin Pharmacol Ther,1979,25:149. ==========================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由于房间面积的局限及循环转流机管道长度的缘故而致体外循环转流机离手术医生和器械护士很近,在接转流管和术中操作时常常造成手术医生和器械护士的无菌手术衣被污染而须重新更换,既耽误时间又浪费医疗资源,如何避免是着力要解决的问题。颅脑显微外科手术中常使用规格120cm×150cm的无菌保护套套于显微镜镜头外,方便医生操作并保证切口的无菌。  相似文献   

4.
对采用体外循环行心内直视手术的38例重危病人围术期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肌组织超微结构变化进行了观测。心肺转流中及术后早期。血液粘度显著降低(P<0.01),红细胞刚性指数增高(P<0.01);微血管内红细胞变形、聚集。血液稀释、低温、体外循环机械作用及预充液成分等是影响血液流变性的主要因素;调节血液粘度、改善血液流变性状态,对体外循环重危病人术中及术后心肺等脏器的保护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巡回护士工作特点,设计工作程序表,实现巡回护士工作程序化.方法 选择96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其中48例运用自行设计的巡回护士工作程序表实施手术配合,并总结实施经验,同时与传统方法配合的手术48例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患者满意率以及手术医师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患者满意率和手术医师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工作程序表,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质量,实现了手术护理配合有序、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6.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7月 ,我院将体外循环 (CPB)技术用于非心脏外科手术 3例 ,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本文结合文献报道 ,探讨体外循环技术在非心脏外科领域的应用。1 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一般病例情况见附表附表 临床资料及体外循环一般病例情况性别 年龄(岁 )体重(kg)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减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手各血管内插管所致感染机会,作者对98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病人血各管内插管275处进行了细菌学调查,发现动脉、静脉插管细菌检出数无明显区别,而左房插管与前二者比较,细菌检出数显著减少。各血管内插管留置时间越长,致杂的机会愈大。并对菌群、药物试验特点及预防插管感染等进行了简要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并发严重低心排、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时应用的意义,介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期间的护理体会和经验.方法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术后合并有严重低心排综合征4例,合并有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心室停搏1例,均通过股动脉穿刺插入IABP导管于降主动脉内,用Detascope system 98型反搏仪进行辅助循环,多采用心电触发,选择R波高尖,T波低平的导联.监测动脉压、心电图波形、中心静脉压、尿量、末梢循环变化和升压药使用量等.结果本组病人应用IABP后,血压、心率逐渐平稳,室性心律失常消失,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升压药逐渐减量,使用IABP18~72小时,2例病人术后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袁竭死亡.结论IABP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量的作用,正确和及时应用IABP多能扶助心脏渡过低心排期,可改善病人预后.在应用IABP期间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辅助循环的效果,保持导管通畅,应用肝素抗凝,定时观察插管肢体的温度、颜色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防止感染、血栓、栓塞、出血、肾功能损坏等并发症发生,提高IABP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9.
宋燕波  高军等 《现代护理》2003,9(4):278-279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并发严重低心排、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时应用的意义,介绍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期间的护理体会和经验。方法: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术后合并有严重低心排综合征4例,合并有顽固性严重心律失常、心室停搏1例,均通过股动脉穿刺插入IABP导管于降主动脉内,用Detascope system 98型反搏仪进行辅助循环,多采用心电触发,选择R波高尖,T波低平的导联。监测动脉压、心电图波形、中心静脉压、尿量、末梢循环变化和升压药使用量等。结果:本组病人应用IABP后,血压、心率逐渐平稳,室性心律失常消失,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升压药逐渐减量,使用IABP18-72小时,2例病人术后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IABP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供氧,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量的作用,正确和及时应用IABP多能扶助心脏渡过低心排期,可改善病人预后。在应用IABP期间应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辅助循环的效果,保持导管通畅,应用肝素抗凝,定时观察插管肢体的温度、颜色和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防止感染、血栓、栓塞、出血、肾功能损坏等并发症发生,提高IABP的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体输血综合措施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1993年1月~1994年12月本院共实施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256例。1994年7月后用库血量明显减少,主要因为手术期间对病人采取了综合性自体输血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杨慧  姜静  秦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7):1303-1304
对我院2003—01-2005-01 60岁以上老年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脏直视手术中时肺损伤的影响及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44例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根据输注血液成分的不同分为常规输血的对照组72例和去白细胞输血的实验组7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8 d测定肌酸激酶及同功酶(CK,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同功酶(LDHl),并观察围手术期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X线胸片的变化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术后两组患者血清心肌生化指标比术前均明显提高,但两组之间的血清心肌生化指标、机械辅助通气时间、X线胸片、术后的RI、机械通气OI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不能减轻心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无助于缩短手术患者心肺损伤的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3.
14.
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的复苏与护理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关海燕心脏手术后尤其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由于病人原有心脏疾患.心功能较差.加上手术的打击及呼吸循环功能的改变,故病人心功能发生重新调整.很不稳定,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因此必须加强呼吸与循环的...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作为调节机体细胞代谢的一种内分泌激素,可通过对心肌收缩力、心率、心肌耗氧量及外周血管阻力的影响来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外周多种因素均可影响血浆中甲状腺素的水平,从而改变机体的代谢和机能状态。近年来的研究表明[1],体外循环可导致机体甲状腺素代谢的改变。我们拟就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机体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及其机制作一综述,旨在探讨其临床意义。1甲状腺素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包括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T3具有生物活性,正常人85%的T 3经肾、…  相似文献   

16.
笔者通过对202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病人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监护,包括对心脏手术病人的术前、中、后的全面评估,准确地提出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护理诊断,正确地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主管护士整体护理水平提高,健康教育到位,护理计划如期实施,病人得到高质量的监护,病情恢复快,致使监护时间明显缩短,平均缩短了8.18 h,经t检验,t=13.93,P<0 001.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了4.30%,死亡率下降了1.42%.  相似文献   

17.
笔者通过对202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病人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监护,包括对心脏手术病人的术前、中、后的全面评估,准确地提出病人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护理诊断,正确地制订详细的护理计划;主管护士整体护理水平提高,健康教育到位,护理计划如期实施,病人得到高质量的监护,病情恢复快,致使监护时间明显缩短,平均缩短了8.18h,经t检验,t=13.93,P<0.001。并发症发生率下降了4.30%,死亡纺下降了1.42%。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心脏外伤性破裂的手术处理。方法对5例心脏外伤性破裂患者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开胸手术,修补心脏裂口。其中开放性损伤3例,闭合性损伤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生活,劳动能力正常。结论心脏外伤性破裂患者需急诊手术,绝大多数在非体外循环下即可救治。  相似文献   

19.
心力衰竭病人因患威胁生命的急症,不得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施行,此时麻醉危险性很大。现将我院近十年内为心力衰竭病人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共人次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6例。年龄2~84岁。胸部手术(膈疝)1例。上腹部手术2例,下腹部手术7例,下肢手术2例。其中伴冠心病5  相似文献   

20.
我院胸外科于 2 0 0 1年 4月 9日收治 1例甲亢在药物控制下行房间隔缺损 (ADS)修补术后出现甲减的病人 ,经护理后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患者 ,女性 ,35岁 ,于 2 0 0 0年 10月单位体检时发现患有“甲亢”伴弥漫性对称性甲状腺肿大Ⅱ度在当地医院就诊 ,同时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经服用丙基硫氧嘧啶、甲状腺素片治疗后 ,T3 、T4恢复正常 4月余 ,但TPO -Ab高于正常值 ,于2 0 0 1年 4月 9日入住胸外科要求心脏手术。入院体检 :体温 37℃、脉搏 80次 min、血压 16 10kPa、呼吸2 0次 mi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