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现况,探讨养老机构服务因素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西安市27所养老机构555名老年人。调查工具包括简明健康测量量表以及自行设计的养老机构调查问卷和老年人一般情况调查表,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养老机构服务因素对养老机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养老机构老人的生活质量处于良、中、差水平的比例分别是53.2%、44.3%、2.5%。养老机构配备医务室、护理员持证上岗、护理员有职称,以及养老机构提供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文娱活动、临终关怀服务者,其入住老人生活质量更高。结论西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总体生活质量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养老机构应加强医务室建设和管理,引进专业护理员并加强护理员管理,改善心理护理、康复护理、文娱活动、临终关怀等服务,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综述了我国社区老年保健服务的现状、开展居家养老与提高老年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内容,认为通过完善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提供个性化服务、增加政府投入等可以提升社区老年保健服务质量,保障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提高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昆明市社会福利院福利医院在长期的医养结合模式实践中结合临床心理科团队开展的医养心整合养老模式的有效性,探索出一套更适合机构养老的服务模式。 方法选择住院老年人80例,按病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老年人接受医养心整合养老模式服务,对照组接受普通医养模式服务。采用访谈法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和生活满意度测评表对其生活质量、幸福感和满意度的变化状况进行评估,并设计团体心理辅导干预方案。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的各指标的差异。 结果在医养服务中融入以支持性为主的团体心理服务,即医养心整合养老模式能加强老年人的积极心理体验,处理消极心理体验,从而有效改善入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高其幸福感和满意度(P<0.05)。医养心整合养老模式能够通过改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精力、精神健康和健康自我评价来提高老年人的总体健康状况(P<0.05)。 结论医养心整合养老模式适合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对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了解衡阳市养老机构内养老护理人员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评估其在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意外事件中自救以及施救的本领,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开展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提供依据。方法对衡阳市四个主城区内8个养老机构中100名养老护理服务人员进行公众基础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问卷调查与现场考核。结果养老机构内65%养老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来源于短时间的培训,10%来源于电视、版报等宣传,有25%的人缺乏任何急救知识;急救知识得分均在20分以下,心肺复苏操作考核均不及格。结论养老机构内养老护理员的急救观念亟待加强,应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对养老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提高急救意识和水平,使入住老人得到有效的照护,从而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的离职意愿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离职意愿量表、心理授权量表、职业认同量表、工作满意度量表和精神薪酬满意度量表对兰州市230名养老机构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离职意愿处于较高水平;心理授权、职业认同感、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精神薪酬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文化程度、心理授权的意义维度、外在工作满意度是离职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建议相关部门及养老机构管理者在提高薪酬待遇的同时,重视加强养老护理人才供给储备,在职业发展、岗前培训、继续教育、职业认同等方面进行不断改进和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市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内容,为深圳市养老护理队伍合理化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深圳市7所养老服务机构的128名养老护理员的生活照料、心理护理、技术护理和康复护理的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内容以生活照料为主,心理护理已经开始受到重视,技术护理工作中急救、健康教育等项目涉及较少,康复护理工作不够充分。[结论]养老机构在合理配备养老护理员的同时,应深入了解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内容与人们的养老需求是否匹配,并根据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养老护理员培训。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有效应对激增的养老服务需求成为世界性难题.日益严重的高龄化趋势,提高了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紧急救援等服务的依赖.养老机构作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和基础支撑,其社会作用和价值逐步突显.美国作为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之一[1-2],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经验丰富,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服务模式,也在养老机构的运行与管理,特别是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监管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有着世界上非常成熟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3-5].我国养老体系建设处于初步阶段,机构养老尚在发展过程中[6],存在着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标准有待厘清,服务规范有待加强,服务队伍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本文对美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进行综述,旨在为我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前,民营养老机构普遍存在养老服务人员服务素质不高、流动性大、专业人员缺乏、急需专业培训以提升服务能力等问题.2018年由常州市民政局引领,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通过产教融合的方式与江苏幸福天年养老服务公司建立长期培训合作项目,构建民营养老机构老年服务提升培训体系并于2019年予以职工培训,提升了民营养老机构的服务功...  相似文献   

9.
《上海护理》2022,(8):73-73
[本刊讯]为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于2022年7月21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围绕以下6方面提出了共15条具体意见。①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包括积极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②推动机构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包括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③优化服务衔接:包括加强医疗养老资源共享、积极发挥信息化作用。④完善支持政策:包括完善价格政策、加大保险支持、盘活土地资源、落实财税优惠。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提出了"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1];2014年,发改委《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提出"养老院和医养结合服务设施项目"[2]。但老年人有其特殊的疾病谱及心理状态,其对医疗保健、康复服务性质、种类、质量等方面都有特殊的需求,在养老机构内开展医疗康复服务,即可以预防疾病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成都市养老机构护理管理现状,探讨提升养老护理管理的可行对策。方法对成都市31所养老机构进行走访调研。结果分级护理标准不统一,分级护理管理缺乏科学性;护理质量评估工具、评估者及评估内容缺乏统一标准;护理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结论成都市应建立、完善养老护理服务规范,加强养老护理管理,促进养老护理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养老社会化视域下老年护理教学的有效模式。[方法]以长沙市28家养老机构的500名老年人、95名护理人员及我校700名护理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干预前的调查结果整合学校与社区养老机构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法,比较干预前后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满意度、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对老年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满意度和学生老年护理学的综合成绩。[结果]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居住环境、服务质量、业务素质的满意度较干预前提高;护理人员老年护理知识掌握情况有明显提升;学生对学校老年护理教学的师资力量、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实训课安排、见习安排、满足养老服务方面满意度和养老护理学综合成绩提高。[结论]在养老社会视域下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可以提高老年人对养老机构、学生对老年护理教学的满意度,提升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老年护理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级综合医院开设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有效路径及实践效果。方法 2007年以来,笔者所在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在院内开设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充分利用医院的优势资源,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医疗护理、生活养护、康复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人文关怀及安宁疗护等"医疗"和"养老"服务。结果医院将养老服务引入已有的医疗服务体系中,解决了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生活护理、疾病救治、康复护理,临终关怀等问题,实现了养老与医疗、护理、康复的无缝连接。结论二级医院开设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整合优化医疗资源,既有效解决了老年人"看病难,养老难"的问题,也为二级医院提供了生存空间和发展良机。  相似文献   

14.
<正>上接本刊2015年第11期1606页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鼓励二级甲等以上中医医院在养老机构设立老年病区,为养老机构老年病人提供基本医疗服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开设老年病科,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开展融合中医特色健康管理的老年人养生保健、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兴办和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建立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慢性病管理、保健咨询等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调适的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其健康老龄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4月—6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调适量表、知觉压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对福州市10所养老机构符合纳入标准的248名老年人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心理调适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养老机构老年人心理调适量表总分为(87.83±15.33)分,条目均分为(3.82±0.6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养老机构生活满意度、知觉压力、是否交友是影响其心理调适水平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调适水平较低,护理人员可通过加强养老机构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和压力应对、促进交友等措施,提高老年人的心理调适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任凯  龚晓明  叶陈  牟杨  章荣 《中国康复》2019,34(9):486-488
目的:了解自贡市养老机构康复服务现状和供需关系,明确养老机构、养老人员对养老康复治疗师培养的要求,为养老康复治疗师培养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自贡市30所养老机构,对其入住老年人群进行康复治疗师人才需求、治疗师素质、能力要求等情况开展调查。结果:自贡市30所养老机构中90%的养老机构未开展养老康复治疗服务,未配备有康复治疗师,平均每个养老机构不足1名,康复治疗师与入住老年人的比例为1:175.13;养老康复治疗师以无学历、中专学历为主(占75%),全部为无职称或初级职人员;所有养老机构对康复治疗士(师)均有需求,对养老康复治疗师的学历要求为专科及以上,重点要求其应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综合素养。结论:自贡市养老机构康复治疗服务现状堪忧,各养老机构急需配备各类康复治疗师;养老康复治疗师社会缺口巨大,社会应加强对养老康复治疗师的培养,在培养中优化培养方案、改进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康复需求、康复服务现状及对康复人才需求情况。方法: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对我国9省市养老机构老年人康复需求及康复服务现状、康复人才需求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养老机构基本情况:养老机构年平均入住率为59.07%。(2)入住老人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能力部分依赖和完全依赖占60.33%,各类残疾老年人达50.40%,慢性病患病率为77.17%,排在前5位的慢性疾病分别是高血压(29.3%)、退行性骨关节病(18.12%)、脑血管病(14.45%)、骨质疏松症(12.85%)和颈腰椎病(12.02%)。(3)老年人康复需求:对运动能力评价与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及训练需求高达100%,对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需求达97.32%。(4)养老机构康复服务开展现状:已建立康复部门并开展老年康复服务养老机构为63.39%,康复辅助器具提供、健康教育、ADL评价与训练、心理评价与康复服务开展比率较高,分别是87.32%、85.92%、84.51%、84.15%。(5)养老机构康复部门建设及资源配置情况:已开展康复的71家养老机构配备的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士)、康复护士平均数分别为1.25、1.7、1.49,康复治疗区面积共平均为108.75m2,康复设备价值平均为26.62万元,东、南、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养老机构建立了康复部门的分别为65.6%、63.2%、50%,康复场地平均面积分别为122m2、103m2、60m2,康复设备平均价值分别为31.8万元、20.7万元、11.5万元,康复医生配备分别为1.3、1.2、1人,康复治疗师分别为1.88、1.58、0.8人,康复护士分别为1.6、1.46、0.8人。(6)未来3年康复人才需求情况:90家(80.35%)对康复专业人才有需求,共需416人,平均每家养老机构需要4.622人,以大专学历为主。结论:养老机构老年人健康状况堪忧,康复需求迫切,康复需求大;推行"医、养、康"结合养老模式是提高老年健康水平、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发展养老康复事业的必由之路,而推进"医、养、康"结合养老亟需培养数量足够并适应养老服务岗位需要的老年康复服务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海口市3家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海口市3家养老机构的16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基本情况调查表和护士人文关怀能力量表(CAI)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CAI总分为(192.48±21.38)分;不同职称、聘用形式及养老机构之间的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养老机构与人文关怀能力水平呈相关性(P0.05)。结论:海口市养老机构护理人员人文关怀能力水平较低,因此,提倡对养老院护理人员加强人文修养方面的培训,满足其工作需要,有效提高人文关怀能力,从而更好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9.
《护理管理杂志》2014,(7):484-484
<正>国家发改委、民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下发通知,组织开展面向养老机构的远程医疗政策试点。根据通知,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市大兴区新秋老年公寓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社会福利院、东湖高新区佛祖岭福利院与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医院,云南省昆明市社会福利院与云南省红十字会医院将合作开展试点工作。通知指出,试点工作将侧重远程医疗的操作规范、责任认定、激励机制、收费标准和医疗费用报销等,研究制定适用于养老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相关政策、法规和标准。通知还指出,医疗机构要开展视频会诊、病理诊断、影像诊断、远程监护、远程门诊和远程查房等服务和双向转诊服务,研究面向养老机构的医疗救助绿色通道;帮助养老机构培训医疗护理人员,指导养老机构开展健康教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护理管理现状,为有关部门加强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方式,对青岛市36家养老机构的77名护理管理者进行老年人跌倒认知和护理管理现状调查,调查问卷自行设计制定,实地考察18家养老机构进行核实。结果:护理管理者对老年人跌倒认知的正确率为11.7%~73.7%;目前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的护理管理仍然停留在对跌倒伤害的应对上,其跌倒预防工作几乎尚未有效开展。结论:应在实践中形成一个集评估、预防与干预为一体的完整体系,切实提升养老机构老年人跌倒护理管理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