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赋权护理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aSAH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围手术期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围手术期行健康赋权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后应用简易智能量表(MMSE)、日常活动能力量表(ADL)、疾病知识评定问卷、自我效能感量表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对两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干预后MMSE评分、ADL评分、疾病知识评分及自我效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躯体功能、物质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及总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赋权护理能有效提高aSAH患者自我效能及疾病知识水平,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正>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由于脑动脉管瘤壁破裂局部血液外溢到中枢神经系统表面脑脊液的腔隙,易产生恶性后果的疾病。aSAH发病后,约半数生存者有不可逆的脑损害,病死率高达70%[1,2]。国内外均有aSAH预后的危险因素研究分析,试图找到早发现、早诊断aSAH预后的危险因素,尽管早期预后的研究较多,但各研究报道不一,对于如何降低aSAH带来的致残率及致死率护理措施尚未达成一致。本研究旨在探讨各危险  相似文献   

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出血性卒中的常见亚型,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经过显微神经外科、介入外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数十年的发展,aSAH的存活率较前明显升高,但是大部分aSAH患者预后仍然较差,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探究aSAH预后影响因素成为了神经科医师的重点.自身因素、临床分级、动脉瘤的...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SAS V6.12统计软件,对年龄、性别、Hunt&Hess分级、血管痉挛程度、动脉瘤的大小及部位、手术时机和Fisher's分级共8项34个水平对其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然后引入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求得判别方程。【结果】血管痉挛的程度(rs=-0.73215,P〈0.01)及SAH的Fisher's分级(rs=-0.54601,P〈0.01)与预后明显相关,并得到判别方程。【结论】脑血管痉挛的程度及Fisher's分级是aSAH预后最为重要的两个独立判别因素。  相似文献   

6.
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时间特征、认知域损害特征、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探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认知障碍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颅内动脉瘤是指局部脑血管壁异常导致的瘤样突起[1],在脑血管意外中,颅内动脉瘤仅次于脑梗死和高血压性脑出血,居第三位[2]。颅内动脉瘤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主要原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 SAH)的外科治疗包括2种策略:一是动脉瘤夹闭术,二是血管内介入手术;介入治疗和夹闭手术治疗各有优劣[3]。随着神经介入栓塞材料的发展完善和技术的逐步成熟,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的适应症有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高血糖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迟发性脑缺血(DCI)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ASAH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ASAH患者70例,根据患者入院血糖水平分为正常血糖组(n=41)和高血糖组(n=29),比较两组患者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治疗期间DCI发生情况及随访6个月的预后情况。结果 高血糖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高血糖组患者治疗期间DCI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糖组重度残疾、植物生存、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高血糖组患者治疗期间DCI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血糖组重度残疾、植物生存、病死率明显高于血糖正常组(P〈0.05)。DCI与白细胞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均呈正相关(r=0.481-0.556,P〈0.01)。结论 ASAH患者应激性血糖升高是导致DCI发生、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积极控制血糖水平能使ASAH患者获得最大收益。  相似文献   

9.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是致残率及致死率极高的一种颅内血管疾病,约1/3存活下来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智力和/或情感功能缺失等。除了动脉瘤破裂出血造成的损害外,缺氧,低血压,脑水肿,脑血管痉挛,及在夹闭、栓塞动脉瘤时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脑外科2007~2009年收治的152例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年龄、高血压、意识障碍史、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等23项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改良Fisher分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Ⅱ)、脑血管痉挛、意识障碍史、高血压、年龄、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改良Fisher分级[OR=19.51,95%可信区间(CI)1.84~206.73,P=0.014]、APACHEⅡ评分[OR=17.34,95%CI 2.53~119.06,P=0.004]、脑血管痉挛[OR=27.84,95%CI 2.17~357.19,P=0.001]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改良Fisher分级、APACHEⅡ评分、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予以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介入栓塞的效果,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我院在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诊治的100例高分级aSAH患者,经奇偶法将其分成对比组(50例)、实验组(50例)。对比组采取开颅夹闭术治疗,实验组采取介入栓塞术治疗,统计两组治疗效果、免疫功能、预后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1)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比组高,差异明显(P<0.05);(2)实验组治疗后的IgA、IgG、IgM水平均较对比组高,差异明显(P<0.05);(3)实验组植物生存率、中重度残疾率较对比组低,恢复良好率较对比组高,差异明显(P<0.05);(4)实验组并发症率较对比组低,差异明显(P<0.05)。结论:运用介入栓塞治疗高分级aSAH的效果显著,能够降低并发症风险,且基本不会影响免疫功能,有利于改善预后,可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ickkopf-1水平与aSAH临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3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和10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Dickkopf-1水平。评估患者的基本特征,世界神经外科医师联盟评分(WFNS)和改良Fisher分级。通过3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建立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清Dickkopf-1水平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SAH后血清Dickkopf-1水平显著升高(P<0.05)。Dickkopf-1水平与WFNS评分和改良Fisher评分高度相关(P<0.05)。预后不良患者Dickkopf-1水平显著升高(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Dickkopf-1是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Dickkopf-1水平可有效预测不良预后。结论 血清Dickkopf-1水平与aSAH的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密切相关,血清Dickkopf-1可能是预测aSAH不良预后的新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手术时机、方法以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经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36例aSA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aSAH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均行瘤颈夹闭术。手术效果按GOS评分,恢复良好30例(83%)、中度残疾4例(11%)、死亡2例(6%)。结论 aSAH按Hunt-Hess分级为Ⅰ~Ⅱ级的患者应尽早手术,Ⅲ~Ⅳ级应结合患者颅内出血量及全身状况综合考虑,Ⅴ级待病情稳定后积极手术治疗。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循ASAH,手术中暴露清楚,夹闭瘤颈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吝娜  曹磊 《临床荟萃》2020,35(2):148-152
目的 评估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再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aSAH再出血的预防提供指导。方法 对12例再出血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12例再出血患者首发症状表现为头痛10例(83%),意识障碍8例(67%);入院时Hunt Hess评分Ⅲ~Ⅳ级8例(67%),改良Fisher Ⅲ~Ⅳ级10例(83%)。在SAH后的最初24小时内发生再出血7例(58%)。入院后再出血时平均动脉压显著增加。再出血患者责任动脉瘤位于大脑前动脉(ACA)及前交通动脉(AComA)4例(33%),多发动脉瘤5例(42%),所有患者均对动脉瘤进行处理。SAH后并发急性脑积水9例(75%),行脑室外引流6例(50%),减压颅骨切除术1例(8%),最终死亡5例(42%)。结论 SAH后院内再出血死亡率高、预后差,积极干预危险因素,从而减少残疾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后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病人的护理方法。[方法]对在神经内科住院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后并发CVS的 aSAH 24例病人实施全面的护理,包括监测 CVS前驱症状及体征、保持等容和正常循环血量、正确使用尼莫地平、做好腰椎穿刺放脑脊液的护理及心理护理。[结果]23例治愈出院,1例发生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遗留右侧肢体轻瘫出院。[结论]对血管内栓塞治疗aSAH 后CVS的病人实施全面的护理,可及早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遏制CVS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aSAH)是一种具有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目前治疗aSAH的外科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开颅夹闭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术。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目前根据动脉瘤瘤体形状、直径、位置及瘤颈大小等因素选择具体术式,但临床具体选择尚有争议。本综述通过回顾相关文献,对目前关于aSAH不同治疗方式及其疗效进行综合性阐述。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华玲  韩利  陈黛琪  李玲 《护理研究》2004,18(2):129-130
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 ,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 ,大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SAH起病急 ,进展快 ,病情多变。早期监测、预防SAH的并发症 ,可有效降低病人病死率和致残率 ,因此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现将 63例SAH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63例病人 ,男 2 8例 ,女 3 5例 ,年龄 16岁~ 65岁 ,平均年龄 43岁。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诊断 ,并经CT或腰穿脑脊液检查确诊 ,以 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标准[1]为诊断依据。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 5 6例 ,呕吐 42例 ,意…  相似文献   

19.
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症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于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大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SAH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多变。早期监测、预防SAH的并发症,可有效降低病人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护理工作极为重要。现将63例SAH病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血液流人脑表面软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腔隙即蛛网膜下腔.80%的自发性SAH是由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主要表现为突然的剧烈头痛,伴以呕吐,意识不清、抽搐、大量出汗等,严重者可致昏迷及各种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如失语、偏瘫、偏感觉障碍及偏盲等.本研究重点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疼痛原因及护理对策,旨在早期发现疼痛,安全镇痛,促进积极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