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昌仁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泄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霞  张钟爱 《吉林中医药》2010,30(7):572-573
谢昌仁临床多用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泄泻,认为其临证要点在于久泻脾虚,肝木偏旺,立祛风胜湿、升阳益胃、调和肝脾、补脾益肾治则。在临床运用中,谢老多强调风药是治疗慢性泄泻之要药,用药宜寒温并用,取三炭合用治疗大便黏液等。  相似文献   

2.
益气升阳理论是李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理论,其着眼于脾胃,立足于升降,取法于阴阳。李东垣基于该理论提出了"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的益气升阳治法,并随证制方创制了补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清燥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调中益气汤等益气升阳的名方,在治疗现代脾胃病及其他疾病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邵利平 《四川中医》1993,11(10):30-31
升阳益胃汤方载《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白术、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防风、羌活、独活、柴胡、杭芍、炙甘草、大枣、生姜等十六味药组成。药味虽多,但繁而不乱,诸药合用,补中有泻、升中有降,既能升脾阳、益胃气,又能泻阴火。余临证用此方化裁,治疗多种疾病,常获奇  相似文献   

4.
升阳益胃汤方载<脾胃论>,由黄芪、人参、白术、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防风、羌活、独活、柴胡、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组成.有补中有泻、升中有降的作用,既能升脾阳、益胃气,又能泻阴火.笔者用该方化裁治疗多种疾病,疗效较好,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5.
升阳益胃汤由金元医家李东垣所创,记载于《内外伤辨惑论》,临床应用颇广,其组方特点体现了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的思路——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杨叔禹教授认为现今人们脾胃内伤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脾胃失调的病因与"抑、溢、逸"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病机在于中焦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临床上他灵活运用升阳益胃汤,调阴阳畅气机治不寐,...  相似文献   

6.
李东垣《脾胃论》体现了他所开创的内伤脾胃学说的成就,并系统的提出了"甘温除热法",其所创制的补中益气汤就是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性方剂。对甘温除热的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调中益气汤、清暑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5首方剂进行剖析,领会甘温除热之意,可以启迪当今临床诊疗思路。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脾胃论》[1],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精髓的代表方之一。全方由柴胡、炙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升麻、人参、黄芩、黄连、石膏组成,将补脾胃中气、升脾胃清阳、泻上冲之阴火三法相结合,是治疗脾胃内伤、元气虚衰、阳气不升、阴火上乘所致“脾虚阴火证”之代表方。笔者应用本方辨证化裁治疗多种疾病而获良效,现将三则验案及临证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慕青翔  代昭欣  何沂  樊茂蓉 《中医杂志》2023,(23):2407-2411
基于“土郁夺之”理论探讨痰湿型慢性咳嗽的治疗。认为中焦气机郁滞引起人体水液代谢失常是导致痰湿咳嗽发生的关键病机。寒湿犯脾、湿热中阻,及中焦虚弱、清阳不升、阴火内炽等病机均可导致“土郁”,从而引发痰湿咳嗽。治疗主张“夺其壅滞”以运转中焦气机,祛除郁滞,根据不同病因病机采用温运和中、流气化湿、培土生金、补土升阳、降泻阴火等治法,达到疏调中气、化痰祛湿而平咳喘的目的。偏寒湿者选用姜苓半夏汤,偏湿热者选用半夏泻心汤合香苏散,脾胃虚弱者根据其病情程度特点可选用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和研究近20年李东垣《脾胃论》益气升阳方剂的资料,总结出李东垣《脾胃论》益气升阳方剂的治法:1)治湿二法,包括益气升阳燥湿、益气升阳除湿;2)治火三法,包括益气升阳散火、益气升阳泻火、益气升阳,甘温除热;3)治胃三法,包括益气升阳益胃、益气升阳强胃、益气升阳温胃;4)治中三法,包括益气升阳补中、益气升阳和中、益气升阳调中;5)其他治法,包括益气升阳、温经散寒;益气升阳、泻风热。  相似文献   

10.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为脾胃气虚而设,具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功,临床用于治疗子宫下垂、胃下垂、久泻久痢等病,笔者将其加减化裁,用于气虚所致的男科病,疗效显著,兹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1.
陈聪  叶柏 《吉林中医药》2012,32(5):458-459
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肝、脾、胃、肾密切相关,并与湿、瘀等有关.叶柏教授着重从肝脾肾论治本病,采用抑木扶土、调运中焦、温中佐清、疏中寓补、散收兼使等治疗方法,旨在调和肝脾,升阳止泻,酸甘苦辛并用,以小柴胡汤、痛泻要方、理中汤、香连丸、参苓白术散、乌梅丸等方加减化裁调理阴阳寒热虚寒而收显效.  相似文献   

12.
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多年来一直流传,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其首次提出“阴火”,并将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的主张贯穿全书,实起振聋发聩、发皇古义之功。后代医家如王肯堂、张景岳、李时珍等对《脾胃论》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赞扬东垣善用补法,称为“医中之王道”。赵国仁老师深谙《脾胃论》,对东垣诸方运用游刃有余,今随赵老将东垣所创制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益胃汤、  相似文献   

13.
祛风药在慢性泄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佩林 《河南中医》2001,21(2):52-52
慢性泄泻 ,又称久泻 ,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病程长 ,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的特点。在临床治疗慢性泄泻中 ,选用祛风药 ,往往取得较好疗效 ,兹介绍如下。1 脾虚湿盛 升阳益胃李士材说 :“又如地上淖泽 ,风之即干。故风药多燥 ,且湿为土病 ,风为木病 ,木可胜土 ,风亦胜湿 ,所谓下者举之是也”。盖清阳下陷而泄泻者 ,其症见腹胀肠鸣 ,食欲不振 ,倦怠乏力而泄泻频作。李东垣创升阳益胃汤即为此等症而设。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阳除湿 ,六君子汤补脾益气 ,助阳化湿。凡属脾虚湿盛 ,升举之气下陷之病症 ,无论病程久暂 ,若用补脾药不效 ,便当佐…  相似文献   

14.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李东垣《脾胃论》中的名方,用以治疗由劳倦、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的脾胃虚弱,火邪乘之的病症。肖相如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大部分复发性口疮患者具有"上有口疮、下有便溏"的临床特点,此特点与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的主治病机相合。肖相如教授在临床中常以此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并将此经验归纳为"复发性口疮,大便溏泄者,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主之。"此经验在临床使用中快速便捷,屡投屡效。  相似文献   

15.
三升阳方,指升阳散火汤、升阳益胃汤和补中益气汤.三方均载于李杲《脾胃论》,均有升阳、益胃和补中的作用.仝小林教授临床运用三方治疗非感染性不明原因发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仝教授认为,三方同治郁火,区别在于脾虚程度的不同.升阳散火汤为脾阳被遏,脾胃气虚程度尚轻,外郁四末,上郁咽喉,治以升发清阳之气为主,佐以补脾;升阳益胃汤脾虚较前方为重,除四肢发烫外,尚有全身热象;补中益气汤脾胃气虚重,除有周身发热外,中气下陷之诸证是其显著特点.笔者通过对三方的方义、方源、方证及临床运用的分析与总结,以进一步解读仝小林教授对于东垣气虚发热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升阳益胃汤新用贺自强李东垣所制升阳益胃汤,由黄芪、人参、白术等16味药组成,功能补气健脾,升阳益胃,适用于脾胃虚弱、神疲食少、肢体困重、关节痛等症;药味虽多,但布阵有法。近年来笔者以此方辨证化裁治疗顽固缠绵之疾如带下、风疹块及老人久嗽,取效甚捷。举病...  相似文献   

17.
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胃炎8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忠福 《陕西中医》2009,30(1):33-34
目的:观察升阳益胃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3例慢性胃炎患者用升阳益胃汤:黄芪、党参、陈皮、柴胡、白术、半夏、羌活、独活、防风、泽泻等治疗,疗程4~6周,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升阳益胃汤具补脾益肺,和胃化湿之功效,治疗脾胃虚弱、湿热内郁型的慢性胃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升阳散火汤是李东垣益气升阳理论的代表方,均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脾胃气虚证。然各方运用症状轻重、证机、治法却略有不同。文章总结认为:补中益气汤,气虚程度较重,证属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热不显,治疗重在补中升阳;升阳益胃汤,气虚程度较前轻,证属脾胃气虚,湿热中阻,湿热兼见,治疗偏于祛湿清热;升阳散火汤,气虚程度最轻,证属脾胃气弱,气郁化火,内热明显,治疗偏于升散郁火。  相似文献   

19.
<正>刘长玉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系全国第四、第五批名老中医"于志强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从医30余年,研读经典,在临床工作中崇尚"病证结合",善于从脾胃论治各种疾病,升阳益胃汤是其使用较多的效方之一。笔者有幸跟师临证,深感其用药精当,获益匪浅,现将其应用升阳益胃汤经验整理如下。1升阳益胃汤证治特点及化裁法度1.1方剂组方依据及功效:金·李东垣所著《脾  相似文献   

20.
升阳益胃汤     
升阳益胃参术芪,黄连半夏草陈皮,苓泻防风羌独活,柴胡白芍姜枣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