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工作坊在胃管带管出院病人的照顾者鼻饲实践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4月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留置鼻胃管带管出院病人的家属46例,按病人入院时间不同将照顾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照顾者24例,观察组照顾者22例。两组病人均选用复尔凯胃管经鼻留置,对照组照顾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鼻饲技能培训。观察组照顾者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为期7d~10d的培训。比较出院前1d两组照顾者鼻饲操作合格率和出院后1个月病人胃管意外拔管率、堵管率、误吸率。[结果]观察组鼻饲操作技能考核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鼻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工作坊模式有利于提高胃管带管出院病人的照顾者的鼻饲技能水平、降低胃管带管出院病人鼻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工作坊赋能教育在胃管带管出院患者的照顾者鼻饲实践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1月就诊于我院神经内科的50例脑卒中意识障碍后留置胃管带管出院患者及其照顾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选用复尔凯胃管经鼻留置,对照组照顾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鼻饲技能培训。试验组采用工作坊模式进行为期7~10d的培训。比较出院前1d两组照顾者鼻饲操作合格率和出院后1个月患者胃管意外拔管率、堵管率、误吸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照顾者鼻饲技能考核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意外拔管率、堵管率、误吸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工作坊模式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意识障碍后留置胃管带管出院患者的照顾者鼻饲技能水平,降低胃管带管出院患者鼻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居家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留置胃管鼻饲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照顾者能力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9月—2012年8月出院的63例鼻饲患者(对照组)与2012年9月—2013年8月出院的68例鼻饲患者(干预组)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脱管、反流、误吸、堵管、鼻黏膜机械性损伤发生率以及鼻饲并发症(便秘、腹泻、胃潴留、营养不良)的差异,同时根据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比较两组照顾者在掌握相关知识的程度及能力方面的差别。结果干预组脱管、反流、误吸、堵管、鼻黏膜机械性损伤、便秘、腹泻、胃潴留及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7.4%,0.0%,0.0%,2.9%,2.9%,23.5%,41.2%,14.7%,14.7%,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37,30.11,30.11,13.91,12.61,16.82,9.41,11.58,8.25;P〈0.05)。干预组照顾者的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率及具有处理问题能力比率分别为91.2%,88.2%,85.3%,优于对照组的52.4%,41.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4.70,31.99,14.04;P〈0.01)。结论居家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家属的照顾能力,减少和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幸存者中伴吞咽障碍者可达50%左右[1]。吞咽障碍是误吸事件、营养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经鼻留置胃管可有效避免该不良事件的发生。由于许多脑卒中吞咽障碍者在住院期间无法获得功能障碍的完全解除,故需带留置胃管出院[2]。如何确保带胃管出院脑卒中吞咽障碍者的管路安全有效应用值得深思研讨。工作坊媒介式赋能干预是一类新型健康宣教方式[3],以专用工作坊的搭建向护理对象供给高度有效的赋能支持教育。本次研究尝试采用工作坊媒介式赋能干预法对神经内科带胃管出院者照顾者进行护理培训。  相似文献   

5.
凌彩坚 《护理研究》2012,26(26):2456-2457
[目的]探讨脑梗死病人院外留置胃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并应用胃管进行鼻饲饮食的脑梗死重症病人6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院内住院治疗,实施院内常规护理;观察组病情稳定带留置胃管出院回归家庭,实施院外延续护理。观察两组病人鼻饲4周内胃肠道症状、机械性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留置胃管病人实施院外延续护理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健康教育对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出院后安全进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北京天坛医院卒中单元住院的156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及主要照顾者156人,随机分为对照组(78对)和观察组(78对)。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训练的健康教育,随访3个月后,比较两组照顾者饮食照料能力、病人营养状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家属吞咽障碍饮食照料能力总评分由干预前的[(42. 58±5. 69)分]提高到[(64. 21±6. 08)分];随访3个月内,观察组病人发生误吸、胃管堵塞的比例分别为43. 59%和13. 16%,低于对照组的62. 82%和37. 14%;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营养状态良好比例高于对照组,潜在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的比例低于对照组。[结论]住院期间开展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病人家属的照顾能力,降低居家病人护理不良事件及营养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卓凤坚 《全科护理》2012,10(29):2777-277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居家脑卒中病人留置胃管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循证小组,制定措施,对42例居家脑卒中病人留置胃管实施循证护理干预。[结果]42例(96例次)脑卒中病人留置胃管成功率达100%。[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居家脑卒中病人留置胃管中可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模式在儿科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鼻饲患儿中的应用。[方法]对照组100例机械通气鼻饲患儿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100例机械通气鼻饲患儿采取安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非计划拔管、堵管、误吸、胃肠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非计划拔管和堵管率、误吸率、胃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护理模式可提高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饲管遵医行为,减少饲管非计划拔管、堵管、误吸、胃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降低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方法]将98例留置胃管病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实施留置胃管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专案,即在常规留置胃管护理基础上对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病人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原因确定解决方法、进行系统的行为干预及效果评价等,比较两组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执行约束带使用正确率。[结果]观察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执行约束带使用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施护理专案可降低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丁小琴  顾晓燕  吴冬琴 《全科护理》2014,(31):2943-2944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留置胃管病人夜间非计划拔管的影响。[方法]将82例老年留置胃管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道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管道护理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实施管道安全护理。比较两组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夜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及夜间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强化护理干预,实施管道安全护理,可减少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于时机理论(TIR)的居家护理对中青年脑卒中病人自我护理及其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9例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及其家庭照顾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5例和对照组54例,试验组在常规护理与随访的基础上采取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居家护理;对照组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护理与随访,分别于病人干预前、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6个月应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家属照顾者照顾能力测量表(FCTI)评价两组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其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在各测量点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试验组家庭照顾者照顾能力在各测量点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以时机理论为基础的居家护理,能更有效地提高中青年脑卒中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其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照护者培训联合延续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出院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神经内科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出院指导及定期随访,观察组在对病人及照护者进行常规出院宣教的基础上增加对病人照护者的吞咽功能康复护理培训,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观察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后1个月、3个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人照护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护理培训联合出院后延续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吞咽困难症状,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物形态改变结合吞咽护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28),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留置鼻胃管并实施常规鼻饲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对食物形态进行改变后尝试经口进食。对比两组拔除鼻胃管时的洼田饮水试验级别、留置鼻胃管天数、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拔除鼻胃管时的洼田饮水试验各级别人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观察组留置鼻胃管天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误吸和吸入性肺炎情况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总满意度(97. 32%)显著高于对照组(82. 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食物形态改变结合吞咽护理能减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鼻胃管的留置时间,提高操作安全性及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家庭成员照顾脑卒中偏瘫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病人包含有家庭成员照顾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和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病情稳定48h后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病人及家庭照顾者进行康复指导、制订康复护理计划、现场居家康复护理、定期家访等措施,教会、督促其落实康复训练计划,比较两组生活活动能力。[结果]两组相比观察组活动能力显著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促进脑卒中病人全面康复,对脑卒中造成的肢体功能瘫痪的恢复至关重要,更好地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叶惠坚  吴玉玲  洪莉萍 《护理研究》2013,27(10):917-918
[目的]探讨食物凝固粉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83例,按入院日期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病人生命体征稳定48h后,在进流质饮食时加入食物凝固粉,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护理,观察两组病人误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误吸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在流质食物中加入食物凝固粉,能减少病人误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在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入院护理评估的基础上实施由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及多学科团队成员干预。结果 :①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87.96%)高于对照组(73.76%)(P0.05);②观察组平均留置胃管时间[(9.86±1.48)d]和留置胃管率(22.80%)均低于对照组[(12.18±2.13)d,32.30%](P0.05);③观察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7.6%)高于对照组(93.1%)(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开展由护士主导的脑卒中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可以在早期及时识别吞咽障碍高危患者,进而给予及时有效的干预,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留置胃管,提升患者吞咽功能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效果。[方法]将144例神经内科急症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按制定的集束化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SAP、误吸发生情况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病人SAP、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方案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脑卒中病人SAP及误吸的发生,有助于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基于食物稠度级别评估的精细个性化饮食管理在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误吸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精细个性化饮食管理实施前(2018年3月—2018年7月)和实施后(2018年8月—2018年12月)收住的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各44例为观察研究样本,实施前后入住病例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在常规饮食护理流程基础上进行饮食宣教,试验组接受基于食物稠度级别评估的精细个性化饮食管理干预,对两组病人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病人干预后误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饮食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基于食物稠度量化评估的精细个性化饮食管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实施误吸预防护理,可获得较好的误吸防范效果,是一种深受脑卒中吞咽障碍者认可的饮食护理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王孟云  高建珍 《全科护理》2016,(20):2096-2098
[目的]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降低神经内科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保证留置胃管病人安全。[方法]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对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神经内科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有效降低了神经内科留置胃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保证了神经内科留置胃管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3种胃管留置长度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效果,以寻求脑卒中病人胃管留置最佳长度。[方法]将我院182例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的脑卒中病人分为对照组(n=58)、观察A组(n=60)和观察B组(n=64),对照组胃管留置长度为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的体表距离(45cm~55cm),观察A组胃管留置长度为鼻尖经耳垂至胸骨剑突的体表距离再延长15cm(60cm~70cm),观察B组胃管留置长度为病人眉心至脐的体表距离(55cm~65cm),比较3组病人胃管置入胃内情况及反流、呛咳及误吸的发生率和胃内残留量情况。[结果]对照组53例(91.38%)胃管末端位于贲门部,观察A组44例(73.33%)胃管末端位于幽门部,观察B组55例(85.94%)胃管末端位于胃体部;观察A组、观察B组反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胃内残留量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A组、观察B组胃内残留量和反流、呛咳及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8例(13.33%)胃管在胃内扭曲或打结,2例(3.33%)进入十二指肠。[结论]以病人眉心至脐的体表距离(55cm~65cm)留置胃管,方法简便,适于不同身高的脑卒中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