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一、概述 婴儿血管瘤(以下简称血管瘤)是发生于婴儿和儿童的最常见的肿瘤,是血管的真性增生性肿瘤.血管瘤不同于血管畸形,1983年Mulliken和Glowacki提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区分方法[1-2].1997年国际脉管性疾病研究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Vascular Anomalies,ISSVA)正式把血管瘤和血管畸形分为两种不同的疾病[3].本文所讨论的血管瘤遵循ISSVA的分类,不包括血管畸形.  相似文献   

2.
平阳霉素对颌面部血管瘤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 ,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 ,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或血管细胞。中医认为与胎热、血热有关 ,由于心、肝两脏功能失调所引起。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占全身血管瘤的 60 %[1 ] 。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面颈部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粘膜。根据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及组织结构特征 ,一般可分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三种 ,其中以毛细血管和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常见。颌面部特殊的解剖结构给血管瘤手术治疗带来严重的困难 ,易导致面部畸形 ,给患者造成终身的精神伤害。为此我科自 1996~ 2 0 0 1年对 96例海…  相似文献   

3.
正血管瘤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1]),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它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2])活跃的内皮样胚芽向邻近组织侵入,形成内皮样条索,经管化后与遗留下的血管相连而形成血管瘤,瘤内血管自成系统,不与周围血管相连~([3])。大多数血管瘤不用进行干预即  相似文献   

4.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软组织肿瘤 ,其治疗通常分为手术及非手术法 ,尽管方法很多 ,但各有其局限性 [1 ]。会阴部血管瘤 ,由于部位特殊 ,手术往往姑息切除瘤体 ,组织损伤大 ,且手术后易复发 ,治疗困难。 2 0 0 0~ 2 0 0 3年间 ,我们采用液氮冷冻治疗小儿会阴部单纯性血管瘤 5例 ,疗效满意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女性 ,年龄在 1月龄~ 2岁 ,瘤体覆盖患侧会阴 ,其中 3例在左侧 ,2例在右侧 ,皮损最小范围 1.5 cm× 2 cm,最大范围 5 cm× 5 cm× 3cm。其中 1例为出生后即发现 ,余均为出生 2个月后渐发现 ,起病初期的血管瘤误认为红疹…  相似文献   

5.
血管瘤及脉管畸形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学文  李正勇  卿勇  岑瑛 《华西医学》2008,23(2):413-414
脉管性疾病包括血管瘤和脉管畸形二大类,是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1]。前者具有以内皮细胞增生和细胞密度增高为特征的增生期和消退期,后者是胚胎血管发生过程中的结构异常,其内皮细胞分裂率正常。脉管性疾病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但有60%~70%的血管瘤可能在8  相似文献   

6.
小儿皮肤血管瘤的治疗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皮肤血管瘤是起源于中胚叶的血管细胞形成的肿瘤,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即可出现,是一种在婴幼儿中发病率最高的先天性皮肤或皮下组织的良性血管病变,可生长在身体各处。传统形态学分类,将血管瘤分为:单纯性血管瘤(又称红斑痣)、毛细血管瘤(又称草莓痣)、海绵状血管瘤、蜿蜒状血管瘤(包括动静脉瘘)。自1982年Muliken等基于生物学的特征和病变实质的分类,将先天性皮肤血管病变分为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两大类,目前该分类法在1996年已被国际血管病变研究协会正式采用。  相似文献   

7.
韩荣红 《天津护理》2006,14(6):327-327,332
脉管瘤(vascular tumor)亦称管型瘤,是来源于血管、淋巴管的肿瘤或畸形。多在儿童期或出生后不久即形成。血管瘤、淋巴管瘤常好发于面颈部皮肤、舌、唇、颊、口底等部位,其中血管瘤多发生在颌面部,约占全身血管瘤的60%[1]。微波热凝技术具有损伤小,疗效显著的特点,避免了因手术  相似文献   

8.
正新生儿血管瘤是一种最常见的血管畸形,一般在婴儿出生时或者出生不久出现,是一种良性病变[1],其中有80%发生于面颈部[2]。新生儿血管瘤也称为先天性血管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疾患.在新生儿中的发病率为4%[1,3]。对其病因、病理及发生规律知之甚少,临床上表现多样,严重程度不一[4]。新生儿血管瘤一般可分为草莓状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鲜红斑痣和混合血管瘤4种[5],一般为较轻的浅表型为  相似文献   

9.
正血管瘤作为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由血管内组织瘤样增生所形成,同时具有畸形与肿瘤的双重特征。血管瘤为临床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为3%~8%,20%的病人出生即出现,极少数病人在成年时发生~([1])。发生于咽喉部的血管瘤相对少见,因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流体较隐蔽,操作范围较小,术中如发生出血,则不易止血~([2])。血管瘤的主要症状是咽部异物感、不适感、声嘶,偶有咽痛、吞咽和呼吸困难,血管瘤破裂可出现咯血或黑便~([3])。目前临床上的血管瘤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切除、硬化剂治疗和激光治疗等~([2])。  相似文献   

10.
bFGF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碱性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 (b FGF)与血管瘤及血管畸形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 ,对 72例血管瘤和 2 0例血管畸形组织切片的 b FGF表达进行测定。结果 b FGF在血管瘤组织中高表达 ,而在血管畸形组织中低表达 (P<0 .0 1)。在血管瘤增殖期、退化早期和退化完成期三者之间 ,b FGF的表达存在着差异。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程度越高 ,b FGF的表达越高 (P<0 .0 5 )。结论 b FGF与血管瘤的增殖和退化有关 ,与血管畸形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1.
颅面部血管瘤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面血管瘤病(Sturge-Weber-Dimitri syndrome,SWS)又称为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Sturge-Weber综合征),为先天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患者多于10岁前发病,随年龄增加症状加重,无明显性别差异和家族遗传性,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癫痫、智力障碍及偏瘫。患者血管痣多见,多为紫红色或葡萄酒色,亦称为火焰痣,出生即有,主要分布于三叉神经眼支所支配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颅内动脉瘤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的脑血管瘤样突起,以隐匿发生为主,大多数由于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而发现。随着介入技术的广泛应用,颅内动脉瘤的确诊越来越明确。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以其微创、手术风险小、并发症少和疗效好等优点越来越被病人所接受。近年来我科对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动脉瘤的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报道如下。1术前准备1.1常规准备对每位接受手术者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及时完成术前准备工作,如:查三大常规,出凝血时间,心、肝、肾、肺功能检查,手术区(会阴部及腹股沟区)皮肤备皮,做好造影剂…  相似文献   

13.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位于真皮深部和皮下组织的血管畸形。一般出生时即出现,有持续存在和不断增大的倾向[1]。由于海绵状血管瘤扩张性及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既可毁容也可造成器官的功能障碍,故需积极治疗。皮肤海绵状血管瘤虽可用多种方法治疗如强光、激光、镭针插置、AU-98胶体或  相似文献   

14.
尿素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1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瘤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血管畸型,发病率约为3%—8%。血管瘤具有快速生长特点,特别是在出生后头1年里。尽管血管瘤是良性的,但它能破坏周围组织,从而造成美容缺陷及功能障碍。所以,一旦发现必须尽早治疗。笔者从1997—1998年采用局部尿素注射治疗血管瘤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四肢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7例软组织血管瘤的MRI表现和病理联系。结果  17例血管瘤在T1WI上呈略高 (12 / 17)或等 (5 / 12 )于肌肉组织信号 ,在T2WI上都呈显著高信号 ,其中夹杂不均匀信号病理上代表了脂肪 ,纤维组织 ,平滑肌 ,血栓形成和钙化。 1例海绵状血管瘤MRI显示优于DSA。结论 MRI可显示血管瘤的脉管及血管成分间的多种非血管组织 ,能对大多数的血管瘤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血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起源于残余的胚胎成血管细胞。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血管瘤一般不需要积极治疗,但如果生长在口腔、眼睛、气道等部位,发生出血、感染、溃疡等并发症或生长迅速时,就需要采取治疗措施。血管瘤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取不同介入方法应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治疗肢体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5例肢体血管瘤患者,男19例,女16例,年龄5~56岁,平均24岁。病变部位:四肢27例,会阴部2例,胸壁2例,肩部2例,臀部2例。均经MRI诊断为肢体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瘤大小为3cm×5cm~20cm×60cm。均行股动脉插管病变处动脉造影。根据临床表现、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确定血管瘤类型,再选择相应的介入治疗方法。①动脉型血管瘤(动脉供血为主),应用微导管超选择插管至血管瘤供血动脉内,注入PLE进行栓塞。②静脉型血管瘤(无明显动脉供血,以扩张的静脉及血管湖为主),以局部穿刺法推注PLE栓塞血管瘤。结果 本组35例血管瘤中,动脉型20例,均接受经股动脉插管,病变动脉PLE栓塞术;静脉型15例,均接受局部穿刺注射PLE栓塞血管瘤治疗。1次栓塞成功者24例,2次栓塞成功者11例。治疗6个月后随访,疗效显著14例,好转2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7.14%。未见皮肤坏死和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LE栓塞治疗肢体血管瘤安全有效。治疗前明确血管瘤的类型,针对不同类型血管瘤采用经动脉或局部穿刺的不同入路栓塞,可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方伟  陈翠菊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2):1072-1073
194 0年 ,Kasabach和Merritt共同报道了 1例男性患儿出生后不久出现左大腿皮肤红褐色斑疹 ,伴皮下血管瘤样软组织包块。病变发展迅速 ,很快累及整个左下肢 ,并向阴囊、腹部及胸部蔓延。同时合并有消耗性血小板减少症。该疾病后来被人们称为卡 梅综合征 (Kasabach Merrittsyndrome)。卡 梅综合征临床较为罕见 ,因其早期临床表现类似小儿血管瘤而常误诊误治[1] 。其病因目前尚不清楚 ,且无标准的治疗方案。现结合文献综述如下。1 病理学特征1.1 病理生理学特征 病变血管内血小板聚集和激活引起血管内凝血 ,循环系统内血小板减少 ,同时…  相似文献   

19.
淋巴血管瘤(脉管瘤)包括来源于血管或淋巴管的良性肿瘤和先天性畸形。此瘤多发于口腔颌面部和颈部的皮肤、黏膜、皮下、肌肉间。多数在婴儿期即出现,以后随身体的长大而增大,可使面颈部畸形、功能障碍。血管瘤或淋巴瘤一般为单发,有时2种肿瘤可混合发生[1]。我科于2004年8月收治了1例,该患儿经手术切除右面、颈部巨大淋巴血管瘤,达到Ⅰ期治疗目的,痊愈出院,现报道如下。病例介绍患儿,男,1岁,因出生即被发现右颌下有一约核桃大小肿块,于2003年9月27日本院口腔科就诊,诊断为“右颌下血管瘤”,给予口服激素治疗,肿块缓慢生长。2004年1月30日来…  相似文献   

20.
体表血管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斌  刘毅 《中国综合临床》2003,19(5):389-391
血管瘤是常见的血管系统疾患 ,因不同种类而存在不同的自然病程。血管瘤在本质上可以是以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殖为基础的良性肿瘤 ,也可以是一种中胚层发育异常造成的血管畸形[1] 。其在出生时或儿童时即可出现 ,但有 6 0 %~70 %的血管瘤可能在 8岁前消退 ,其余随年龄增长逐渐扩大。最常发生在头、面、颈部 ,次为四肢、躯干等部位。正确判断血管瘤的性质 ,根据其类型及分期正确选择治疗方法 ,尽早治疗 ,大部分可得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用于治疗血管瘤的药物种类繁多 ,在部分病例的治疗效果满意 ,尤其对病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