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凡事皆有度,过犹则不及,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讲求适度原则,想长寿也应如此。长寿中的适度原则可以总结成五个"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长寿,是古今人们都在追求的事情。现代人生活物资充足,医疗发达,相对来说寿命都比较长一些。但即便如此,人们对长寿的追求还是没有改变,总是希望自己能更长寿些。那么,怎么才能让自己变长寿呢?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追求长寿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美好愿望,修炼气功能延长生命,其主要道理之一是腹式呼吸,其意念是守住下丹田,何以如此即能祛病强身,养生延年?本文将就中西医理论及我们的实践探索其医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笔者曾对唐宋著名诗人的寿命作过统计,发现南宋诗人陆游算是少有长寿者。他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活了86岁。作为陆游这样一个一生都饱经忧患、屡遭谪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承受了巨大磨难的诗人,能活到如此高寿,确属罕见。 那么,陆游何以能在长期的忧思苦闷中步入长寿之列呢?我认为,从精神上树立信心、能不断化释忧愁和苦闷,是陆游得以长寿的重要原因。他的养生之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其养生经验至今仍给我们很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正也许你曾听说过有长期茹素的高龄老人,人们认定他的长寿之道正是源于清淡的饮食……许多人由此相信并鼓吹吃素,是因为在当今肥胖、糖尿病等慢病高发的时代,低热量的素食被认为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相似文献   

5.
谈到长寿,人们往往觉得这是“银发一族”才应当思虑和关心的事。实际上,对长寿感兴趣的也大多都是日薄西山的老人。他们来日无多,关心长寿只是为颐养天年的日子能多几天。一般年轻人,只有当他晃晃悠悠地到了那个坎,才开始有了长寿的意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追求健康长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人们都在寻找科学依据,以便指导自己的养生实践。但鲜为人知的是,几千年前古希腊学者的“黄金分割律”却令人信服地帮助我们破译了养生长寿方面的许多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7.
宁在兰 《养生月刊》2010,31(4):374-374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享年72岁,这在古时候算是长寿者了.他何以能得如此高寿?从他自撰自书在江苏兴化老家的厨房门联上便可知一二.  相似文献   

8.
当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开始注重生活的质量。健康、长寿,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于是各种医疗保健用品应运而生,铺天盖地而来,让人目不暇接。其中各种家用电子保健用品异军突起,很快占领了一块阵地。家用电子治疗仪能不能“有病治病,无病健身”?有无副作用?在此我想  相似文献   

9.
正有"民国第一外交官"之称的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外交家。1972年,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的章含之受毛主席委托拜见顾维钧,欢迎他回国看看。但当时时机不成熟。1985年11月14日晚,顾维钧在美国纽约家中无疾而终,享年97岁。顾维钧是世界政坛上鲜见的长寿外交官,他为何如此长寿呢?话还得从头说起。顾维钧,字少川,1888年1月  相似文献   

10.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医学家,也是一位养生家,据专家考证,他至少活了102岁。传说他年幼时体弱多病,为治病求药,几乎耗尽了家产。既然如此,他何以能年逾百岁,如此高寿呢?简单地说,他的长寿秘术是因为他善于养生保健。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优越的生活环境 孙思邈虽长期在京城(今西安)一带行医,但并不羡慕繁华的都市生活。他说:“背山  相似文献   

11.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是我国唐代的著名医学家,也是一位养生家,据专家考证,他至少活了102岁。传说他年幼时体弱多病,为治病求药,几乎耗尽了家产。既然如此,他何以能年逾百岁,如此高寿呢?简单地说,他的长寿秘术是因为他善于养生保健。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优越的生活环境 孙思邈虽长期在京城(今西安)一带行医,但并不羡慕繁华的都市生活。他说:“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肥沃,泉水清美,如此得十亩平坦处便可构居”。因此,他在自己的庭  相似文献   

12.
健康长寿,这是古今中外人们追求的共同目标,而什么是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八项标准是:吃得快,睡得快,便得快,说得快,走得快,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些都是人类长寿的先决条件。 笔者经多年努力,搜集整理了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共128900名百岁寿星的长寿秘诀。其中主要包括世界五大长寿区长寿秘诀;中国万名百岁寿星长寿秘诀;日本、美国和前苏联等许多国家百岁寿星长寿秘诀。  相似文献   

13.
健康、健美、长寿是每一个人的愿望和追求,但是,人能不能长寿、怎样做才能长寿,有没有科学依据呢?答案是肯定的。人能不能长寿按照寿命系数推算,不论是哪种推算法,人都可以活至110岁,或112~140岁,125~175岁,甚至200岁。答案是可以长寿的。人类寿命发展的过程,与科学的发展影响到卫生环境的改变有很密切的关系。如石器时代人们的平均寿命仅为20岁,18世纪时为28.5岁,19世纪为40岁,而至20世纪末,平均寿命已达到65岁,科学的进步使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为73岁,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则显著要低,而且不均衡;按联合国的统计,1950年,世界60岁以上的人口为…  相似文献   

14.
养生长寿,是人们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曹雪芹笔下的主人公,一个个与命运抗争,也都是追求长寿,充满对生之留恋,希冀“莫使春光别去”“应是北堂增寿考”。红楼中人,为了追求长生,走着不同的路。 贾敬走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道路。他静养于都城之外玄真观,对贾府的明争暗斗,是是非非,从不过问,不介入,一心参禅,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上什么文字最难写?晚清重臣李鸿章曾说,世界上最难写的文字,是自己的名字。李鸿章为什么这样说?大家都知道,晚清政府对外一系列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不平等条约,都是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字的。正因为如此,人们骂他是卖国贼,“国人皆曰可杀”。但实事求是地说,把这些都归罪于他一个人,的确有失公允。慈禧太后是当时中国实际上的最高领导者,李鸿章没有最后决策权,但又不得不代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渴望健康长寿已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古往今来,不少名人都有自己独到的“长寿秘方”。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四位名人的“长寿秘方”。  相似文献   

17.
易峰 《养生月刊》2006,27(7):620-627
健康长寿是人们向往追求的。但是怎样才能得到呢?九十二岁高龄,最近被评为全国第六届最佳长寿健康老人、原中国版画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杨可扬老先生,总结了他生平的经验,认为“长寿必从无我得”。这七个字很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参酌。长寿,有种种主客观的条件,但是它有个共同的前提,那就是“无我”。所以杨老先生说“必从无我得”。“必从”者,就是“一定要从”的意思。真是说得太准确了!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完全平坦笔直的,坑坑凹凹,弯弯曲曲是难免的,在与人的交往中也一定有种种的磕磕碰碰,如果你小心眼儿事事“我”字当头,总是用心计较的话…  相似文献   

18.
正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二次世界老龄会议上,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指出:人类已进入长寿时代,长寿与衰老存在综合因素,除遗传之外,其他原因都可以自己从行为习惯上进行改变;他同时指出,健康长寿的年龄是以健康生存的实际年龄计算,要无疾而终,并非病死。现实并非人们希望的那么美好。如今,人们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遭到严重污染,慢性疾病增多,患病年龄降低,各类传染性疾病时有发生。据统计,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空气、水和食物等自然  相似文献   

19.
几乎每一个婴儿的皮肤都非常细腻,他们的关节柔韧,生命力旺盛。而每一个生命力低下的中老年人都关节涩滞、皮肤粗糙、活动笨拙。如此看来,我们如果真想让自己的身体健康,实现长寿的目标,就必须使我们的筋骨,保持婴儿般的柔软。古人对这个问题早已有了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抟气致柔,能婴儿乎”的命题。 只有身体柔韧,气血才能畅通无阻地在体内自由运行,“气血通,百病除”。那么,如何使我们  相似文献   

20.
有个健康的体魄,有个高的寿数,是人们的希望。如何才能健康?怎样才能长寿?是每个人所关心的话题。我们的古人,也曾做过各种各样的探索,比如寻找灵丹妙药,采取神秘法术,这些当然都是徒劳无益的。但有的顺乎自然规律,研究养生之道,却也颇有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水平的提高,营养状况的改善等等,人们的寿命会逐步提高,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否讲究养生之道,却是关于健康和长寿的一个十分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