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9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4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9月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49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生活能力缺陷情况以及致残率。结果干预前,两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缺陷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致残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采用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运动功能,缓解日常生活能力缺陷,有利于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降低其残疾率所发挥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脑血栓患者96例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8例,2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治疗以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同时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2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前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总好转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后,2组FMA评分与Barthel指数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观察组指标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血栓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可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以及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有效降低残疾率。  相似文献   

3.
邹晓慧 《当代护士》2017,(11):25-26
目的探讨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于降低致残率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结局。结果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治疗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能力评分及运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致残率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病人上肢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将67例上肢功能受损的急性脑梗死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34例)和试验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给予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两组病人分别于入院时、干预后2周、干预后12周采用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对上肢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2周,两组上肢FMA得分较入院时均有提高,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2周试验组病人上肢FMA得分提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路径式早期康复护理对促进脑梗死瘫痪病人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5.
张英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4):2512-2513
目的探究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18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恢复指标、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各项恢复指标评分及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临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5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和对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评分均较低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改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急性脑血栓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季智琴  陈琦  黄爱玲 《全科护理》2013,11(23):2121-212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38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采用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前FIM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病人中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我院接受内镜治疗的9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予以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止血情况、康复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一次性止血成功率高于参照组(95.56%比75.56%),院内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参照组(2.22%比17.7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短,试验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97.78%比84.4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内镜治疗中,为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对提高止血效果、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有积极作用,同时也可使患者护理服务更加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2014年间收治的8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综合康复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有效的康复护理干预,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医学分组中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中,可有效地提高其肘关节功能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刘晓春  王会芳  凌玲 《护理研究》2012,26(15):1391-1392
[目的]探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穴位按摩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2011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辩证分型穴位按摩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疗效.[结果]干预14 d后进行综合疗效评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后7d、14d效果优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病人实施中医辨证分型穴位按摩,能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体征、提高疗效、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对出院后居家老年卧床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出院的老年卧床病人按出院时间的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试验组进行群组心理康复干预,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病人进行活动前及活动后3个月、6个月评估。[结果]活动后3个月、6个月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6个月两组HAMA,HAMD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前与活动后6个月HAMA,HAMD,ADL比较,试验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群组管理能够提高老年卧床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明显改善病人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671-1672
目的观察层级链式护理干预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康复及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87例,入院顺序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两组。参照组93例采取常规干预,试验组94例于参照组基础上采取层级链式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止咳用时、肺啰音消失用时、退热用时及住院用时及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止咳用时、肺啰音消失用时、退热用时及住院用时均较参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0.43%较参照组的77.42%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采取层级链式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康复进程,提升患儿家属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金蒲解毒口腔护理液在留置胃管病人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留置胃管伴有口腔异味的病人按病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银尔通活性银离子抗菌液,试验组使用金蒲解毒口腔护理液。两组均按操作常规进行口腔护理,每天2次,共10 d,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口臭程度评分及口腔健康状况评分(OHAT)的差异性。[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口腔OHA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0天口臭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口臭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HA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前后口臭评分及OHAT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口腔护理液对病人口腔健康状况改善均有明显效果;金蒲解毒口腔护理液对口腔异味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银尔通活性银离子抗菌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对出院后居家老年卧床病人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出院的老年卧床病人按出院时间的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试验组进行群组心理康复干预,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对病人进行活动前及活动后3个月、6个月评估。[结果]活动后3个月、6个月两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后6个月两组HAMA,HAMD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前与活动后6个月HAMA,HAMD,ADL比较,试验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群组管理能够提高老年卧床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明显改善病人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6.
延续性饮食干预策略对肠造口病人排便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施延续性饮食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者康复早期排便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者6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由专业小组团队进行出院后延续性饮食护理干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出院后随访,观察干预期内两组病人排便异常的发生率,比较干预后3个月两组病人生活质量得分、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干预期间试验组腹泻、腹胀、排气异常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得分、健康教育内容知晓率及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专业的小组团队,实施延续性饮食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肠造口者康复早期排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中医体质学的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方案对寻常型银屑病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40例确诊为寻常型银屑病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结果]护理干预2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干预6个月、12个月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个月、6个月、12个月两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结束后2个月观察组复发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60%)(P=0.005)。[结论]基于中医体质学的中西医结合延续护理能有效提高寻常型银屑病病人疗效,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护理干预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护理干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2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生活方式护理管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血糖水平、致残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率。[结果]护理干预后试验组空腹血糖水平、死亡率、致残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的满意率为44.00%,明显低于试验组满意率(8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生活方式护理管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糖尿病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并且能显著提高病人对护理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选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55例患者选择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不同护理实施后对患者的康复影响。结果:通过治疗及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有利于促患者早日康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自然分娩镇痛中助产士主导的导乐仪的护理模式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妇产科自然分娩产妇13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助产士全程陪伴分娩模式,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助产士主导的导乐仪,观察两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结果]试验组产妇VAS评分与对照组产妇在镇痛前进行对比无明显差异,但在宫口开大3~4cm、宫口开全两个阶段中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总产程时间与产后出血量均小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15%,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产妇护理总满意度为96.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9%,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自然分娩过程中需要给予必要的镇痛干预,而助产士主导的导乐仪镇痛护理模式所达到的镇痛效果较为理想,且有助于控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