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对小儿脑瘫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中医康复治疗措施结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前后智力发育指数(MDI)及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护理干预后采用美国Bayley婴幼儿发展评估量表(第3版)评定记录两组患儿中发育正常、发育迟滞及临界状态的发生率,患儿出院前1d调查两组患儿家属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MDI、PDI评分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发育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对诊疗及护理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可改善脑瘫患儿的智能及运动功能发育,提高发育正常率。  相似文献   

2.
刘金丽 《妇幼护理》2022,2(14):3257-3259
目的 探讨小儿脑瘫患儿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接受治疗的 60 例小 儿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盲选法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实施康复 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运动功能和配合度。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 前两组患儿运动功能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运动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运动功能评 分升高程度更明显(P<0.05)。观察组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脑瘫患儿应用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改善生活质 量和运动功能,增强配合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药浴配合护理干预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某院就诊的1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康复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中药药浴;两组接受相应干预3个月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定表(GMFM)和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GMFM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肌张力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药浴配合康复护理利于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促进患儿肌张力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活活动能力分级在脑瘫儿童日常社区康复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该院出院后社区康复的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社区常规康复锻炼,观察组则根据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采取针对性的康复锻炼,疗程12周。干预前后进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分、神经心理发育检查以及脑瘫儿童综合能力测试,比较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前其综合能力评分、GMFM、发育商(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综合能力评分、GMFM评分、DQ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儿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分级社区康复管理可以全面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智力等综合能力,明显提高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任务导向性训练(TOT)对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2月哈尔滨市儿童医院住院康复治疗的脑瘫高危儿患儿8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两组早期干预治疗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增加任务导向性训练。干预治疗前及12周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FM)、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的粗大运动商(GMQ)、精细运动商(FMQ)评定儿童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GMQ、FMFM、FM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GMFM、GMQ、FMFM、FMQ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OT能更好提高脑瘫高危儿的运动功能,脑瘫高危儿早期干预可以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瘫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为4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采用康复护理早期干预措施,干预6个月后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护理前,2组患儿运动和发育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运动和发育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的53.33%,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施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患儿运动和发育功能恢复良好,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评价小儿脑瘫康复护理早期干预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儿Barthel评分与GMFM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护理满意度为92.5%,对照组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脑瘫,早期给予康复护理,效果显著,可提高生活能力,改善运动能力,增加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163-165
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训练仪联合绳带疗法训练在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7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采用交替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绳带疗法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全身振动训练仪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粗大运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测定(GMFM)中的D区、E区]、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患侧肘屈肌与腕屈肌的肌张力[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D区、E区GMFM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BBS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3个月后肘屈肌、腕屈肌的M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应用全身振动训练仪联合绳带疗法训练,可有效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与平衡能力,增强患儿肌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患儿应用康复护理措施后的运动功能及康复效果。方法选择80例小儿脑瘫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康复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前后采用ADL和FMA评分法评价2组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情况,并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的疗效以及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升高,自理能力、运动功能均有改善,且观察组ADL评分以及FMA评分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的有效率高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42.5%(P0.05)。结论对小儿脑瘫患儿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提高康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引导式教育在脑瘫儿童康复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2~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平行分组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引导式教育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的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和Gesell发育评分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各功能区DQ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以上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和社会适应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瘫儿童康复护理中实施引导式教育,可有效促患儿病情康复,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促进脑梗死病人康复进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病人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实施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统计住院时间,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分别对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为72.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促进脑梗死病人的康复,改善病人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临床效果以及粗大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方法前瞻性选取2016年收治的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4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患儿选择核心稳定性训练,对照组20例患儿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粗大神经运动功能量表(GMFM)评分与生活运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GMFM评分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治疗中,在常规康复中引入核心稳定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生活运动能力,对于改善脑瘫患儿的临床预后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34例脑瘫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各17例。常规组接受脑瘫常规院内治疗与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儿肢体运动恢复情况及自理能力及家长满意率。结果常规组患儿机体恢复有效率为70.59%,干预组为8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自理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儿自理能力指标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长满意度为94.12%,显著优于常规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瘫患儿实施康复护理措施,能显著提高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自理能力,家长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手术联合Bobath康复法治疗3~6岁脑瘫患儿中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3~6岁脑瘫惠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属意愿等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观察组组给予两组患儿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手术及Bobath康复法治疗,对照组给予Bobath康复法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经颅多普勒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其中使用粗大运动功能(GMFM)评分对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为95.12%(39/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90%(1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86,P=0.026<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中各项评分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GMFM评分中各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儿GMFM评分中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颅多普勒检测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大脑中动脉血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大脑中动脉均值流速、峰值流速、舒张末流速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颈总动脉周围交感神经网剥脱切除手术联合Bobath法康复训练能有效增加脑瘫患儿脑部血液的供应量,能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脑瘫康复护理干预的措施以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76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治疗时间及智力恢复。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治疗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后智力评分为98.21±3.48分,对照组患儿护理后智力评分为72.19±4.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使用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缩短其治疗天数,改善患儿的智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干预联合家庭康复锻炼在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活动功能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4月~2017年3月我院诊治的4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不采取在医院内的综合康复干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康复干预联合家庭康复锻炼。使用GMFM-88量表及脑瘫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表对两组患儿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两组患儿GMFM-88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GMFM-88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康复干预联合家庭康复锻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干预,能显著提高患儿四肢的运动功能,改善患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针灸结合运动功能训练对于脑瘫患儿运动功能改善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某院收治的11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针灸治疗,并比较不同治疗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研究组患儿90.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4%(P0.05);治疗前,研究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定量表(GMF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和对照组患儿GMFM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功能训练结合中医针灸对脑瘫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明确,且能明显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在社区进一步康复的模式和途径。方法:45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5例;观察组采取由医院康复医学科直接参与和指导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治疗。结果:干预3个月后,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GMFM和WeeFIM 评分均较干预3个月末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2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较干预3个月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由医院康复医学科直接指导模式下进行社区康复的新模式,更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医学分组中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人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9.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中,可有效地提高其肘关节功能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及护理干预在偏瘫病人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将72例偏瘫病人平均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指导及护理方法,采用用 Fugl meyer 法评定两组病人运动功能,用 Bar-thel 指数评价两组日常生活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 Fugl meyer 和 Barthel 评分增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护理总效率为86.1%,对照组为58.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偏瘫病人实施早期康复指导及护理干预,有利于其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