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应用于ICU收治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对减少其并发精神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入我院经神经外科手术后转至ICU治疗病人共129例,将病人分为观察组(n=68例)和对照组(n=6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精神症状持续时长及在ICU治疗时间、病人不同精神症状的临床表现、不良事件发生形式及发生率、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指标。[结果]观察组病人精神症状持续时间及ICU治疗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精神症状总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降低ICU神经外科术后病人的精神症状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病人在ICU治疗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每日唤醒干预模式对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危重病人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9月—2015年7月收治的84例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每日唤醒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丙泊酚、咪达唑仑的使用总剂量、平均剂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丙泊酚平均使用剂量、咪达唑仑使用总剂量及其平均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唤醒干预有助于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病人病情向着正性方向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开展SBAR沟通模式在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3月在医院急诊转运的危重病人200例为对照组,采用口头交接方式进行交接,选取2016年4月—2016年6月在医院急诊转运的危重病人201例作为观察组,采用基于SBAR沟通模式自制的转运交接单进行交接,比较两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护士交接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的差异,并统计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的满意度。[结果]两组在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护士交接问题发生率、转运交接时间两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房护士对急诊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危重病人的转运交接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护士交接问题发生率降低,缩短了交接时间,规范了交接流程,保证了病人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式SBAR交接表在"四位一体"病人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2013年12月—2014年11月)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SBAR交接表交接病人;选取100例(2014年12月—2015年11月)病人作为观察组,采用改良式SBAR交接表交接病人。比较应用改良SBAR交接表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医护人员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应用改良式SBAR交接表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保障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在尿毒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7月在肾内科应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护理的病人70例为观察组与2015年6月—12月使用原来的护理信息系统护理的病人7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为95.71%,对照组为8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在按时服药、合理饮食、血管保护、居家监测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内科尿毒症病人中使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护理,可以有效地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使病人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尿毒症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护协助应用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L)在精神科病房分级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收治住院的精神病病人19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根据医生制定的分级标准行常规分级护理,观察组采用医护合作模式应用ADLPL并结合精神科病人疾病特点、疾病程度、日常生活能力制定护理等级,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质量、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和依从性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3%,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8,P0.01);观察组病人较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能配合医护完成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协助应用ADLPL细化精神科病房分级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病人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有利于病人配合治疗,增加病人的满意度,更加科学和合理。  相似文献   

7.
刘金茹 《全科护理》2014,(15):1384-1385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本院AMI急诊PCI病人82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入两组,观察组42例采用本院制定的护理路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病人PCI相关时间、住院时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入导管室时间(TTL)、球囊首次扩张时间(DTB)、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4.8%(2/42)低于对照组7.5%(3/40),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95.2%(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77.5%(31/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路径有助于缩短AMI急诊PCI病人PCI相关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方法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72例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的乳腺癌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6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病人采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层级护理管理对连续性肾脏代替疗法(CRRT)救治危重症病人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年2017年12月我院收治CRRT治疗的危重症病人130例,按照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2017年1月—2017年12月)和对照组(2016年1月—2016年12月),每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层级护理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变化、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血钾(K+)、血清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乳酸、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K+、SCr、BUN、血乳酸、ALT及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分别为9.33%、5.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00%、1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病房管理、应急处置以及服务态度5项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CRRT救治危重症病人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护理工作质量明显提高,改善医护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标识腕带在精神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3年6月共1 758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7月—2014年6月的1 982例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不使用腕带,观察组采用标识腕带进行身份信息管理,根据病人病情佩戴不同颜色的腕带;比较两组身份识别错误发生率、错误执行治疗发生率及当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身份识别错误发生率分别为0.56%、2.10%;错误执行治疗发生率分别为0.30%、1.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识腕带的使用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精神科住院病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品管圈活动提升急诊科与住院病区双方交接质量的研究。[方法]搜集并分析2016年11月—2017年2月于我院急诊诊疗并转入住院病区的病人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急诊科与住院病区双方交接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依据常规流程开展急诊科与住院病区的交接,观察组采取品管圈活动进行急诊科与住院病区的交接。统计并比较两组病人满意度及交接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科与住院病区双方交接过程中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明显提高交接质量,同时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评判性思维在细菌性肝脓肿病人发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就诊的细菌性肝脓肿发热病人59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运用评判性思维,根据疾病发热各期的特点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并发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评判性思维对细菌性肝脓肿发热病人进行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和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许久玲  张晓路 《护理研究》2016,(8):2842-2845
[目的]探讨每日唤醒干预模式对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危重病人临床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13年9月—2015年7月收治的84例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每日唤醒干预。比较两组病人丙泊酚、咪达唑仑的使用总剂量、平均剂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丙泊酚平均使用剂量、咪达唑仑使用总剂量及其平均使用剂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每日唤醒干预有助于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病人病情向着正性方向转归。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流程管理用于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接受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25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根据病人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5例,观察组病人给予护理流程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两组病人的术前准备时间、转运时间、住心脏重症监护室(CCU)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同时对两组病人心血管事件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前准备时间、转运时间、住CCU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0.8%,未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对照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0%,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采用护理流程管理能够缩短病人抢救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临床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ER阳性乳腺癌全程治疗中应用个案管理模式的意义和重要性。[方法]回顾性选择2009年6月—2010年5月ER阳性的乳腺癌病人112例为对照组;2010年6月—2011年5月ER阳性的乳腺癌病人112例为观察组(实施个案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病人全程治疗的满意度、依从性的差异性及严重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满意度、全程治疗依从性及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模式能有效提高ER阳性的乳腺癌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降低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安全隐患自查模式在耳鼻喉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50例病人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0例病人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性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实施安全隐患自查模式,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上报率、不良事件上报及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护理安全、环境管理、护理质量监控、文书记录、消毒隔离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安全隐患自查模式能有效提高耳鼻喉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效果,降低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病人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举平台法在静脉留置针固定中的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方法]将接受治疗使用静脉留置针的90例病人按照单双床号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为单床号病人,静脉留置针时采用高举平台法固定方法,对照组为双床号病人,采用常规固定方法,分析静脉留置针时期病人留置针透明贴膜固定时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病人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使用固定时间为80.50h±9.86h,对照组为30.56h±10.54h,观察组留置针使用固定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固定期间对照组穿刺点渗液、红肿、导管脱落堵塞等发生率也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举平台法可使得留置针固定时间延长,有效降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受PICC治疗的109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置管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区管理、操作熟练度、文书记录、消毒隔离、导管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医疗考核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PICC护理中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评分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坐位五禽戏对机械通气病人谵妄及机械通气时间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12月在重症医学科住院的机械通气病人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采用改良坐式五禽戏训练法。观察两组病人谵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病人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谵妄发生率分别为10.00%和26.67%,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84,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91±2.13)d和(8.69±4.05)d,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4,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优于对照组(Z=13.211,P0.05)。[结论]改良坐位五禽戏能降低ICU机械通气病人谵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在日常护理质量管理中增加病人追踪环节后对护理质量和安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上半年入住内科、外科、妇产科病区18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质量管理后进行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检查及病人满意度测评;随机选择2015年下半年入住内科、外科、妇产科病区18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在传统质量管理基础上增加病人追踪环节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结果]两组分级护理质量、护理文件书写质量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满意度98.30%高于对照组95.56%(P0.01)。[结论]将追踪法运用于护理质量管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