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登善 《陕西中医》1999,20(9):423-424
<正> 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一名傅致胶,列为上品。陶弘景称之为盆覆胶,《千金·食治》名驴皮胶。晋唐时“岁常煮胶以贡天府”,习称贡胶。由于昔以山东东阿阿井水与牛、驴等皮熬制而成者著称,故传统有“阿胶”之名。 1 历代制胶原料辨析 熬制阿胶的原料,历代有所不同。 《本经》曰:阿胶,“煮牛皮作之”。《新修本草》云:“阿胶……煮牛皮作之,出东阿。”《本草拾遗》  相似文献   

2.
阿胶是我国特有的名贵中药,有"补血圣药"之称。该文通过系统查阅历代本草典籍和现代文献,对阿胶的名称、基原、加工炮制、功能主治、临床应用等历史沿革进行梳理与考证。阿胶的药用记载最早可追溯至《神农本草经》,其异名包括驴皮胶、盆覆胶、傅致胶等;随着朝代的更迭,阿胶的原料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的演变:牛皮为主—牛皮、驴皮混用—驴皮为主—驴皮,阿胶的制作原料由最初的牛皮为主更迭为驴皮,探究驴皮胶取代牛皮胶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与各历史时期的社会因素密切相关;二是对牛皮胶与驴皮胶功效的认识发生了很大改变,进而影响到临床应用。阿胶的加工炮制方法同样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阿胶在唐代以前主要采用炙和炒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发展了熬和蒸,以及炒时加用辅料的方法,如宋朝的"蛤粉炒"、清朝的"蒲黄炒"等,辅料的加入进一步丰富了阿胶的炮制理论和炮制方法,大大增强了其补血养血、疏肝调肝、益气清肺的功效。因此阿胶的应用也变得更加丰富,其临床应用的广泛性和有效性从历代医案尤其是清宫医案中,可以看到翔实的记录。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本草纲目》记载的阿胶上中下三等分类法,阐述了上等阿胶由牛皮向驴皮演变的原因,古代耕牛保护制度及驴传入中国的时间。马骡驼归属中等阿胶的原因是皮薄毛厚,胶少,倍费樵薪。对于下等阿胶的旧皮区分生熟,生皮可用而熟皮不可用。建议恢复传统阿胶由牛皮制作的汉代古法。  相似文献   

4.
《中成药》2016,(6)
目的比较进口(埃及)驴皮与国产(甘肃)驴皮制备阿胶的质量。方法采用相同制胶工艺,分别以进口驴皮与国产驴皮制备阿胶。分光光度法测定铅、镉、砷、汞、铜、铬的含有量,HPLC法测定L-羟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L-脯氨酸的含有量。结果进口与国产驴皮制备阿胶中6种元素限度均相当,4种氨基酸含有量与比例均一致,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结论该方法可为海外采购驴皮的可行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4,(9)
阿胶始载于《五十二病方》,为"补血圣药",市场需求量逐年递增,合理控制和提高其产品质量备受关注。确定阿胶的基本属性,是规范生产管理、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本文对历版《中国药典》及古代本草医籍中关于阿胶属性的认定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将阿胶归属为饮片的新观点,建议将驴皮作为阿胶原料药材提升为药典标准。  相似文献   

6.
<正>阿胶又名傅致胶、盆覆胶、驴皮胶,为驴皮经过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主产于山东、浙江、北京、上海等地,而以山东平阴县东阿镇所产者最为著名,故名阿胶。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圣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1],因其补血效果明显,故有补血"圣药"之称。  相似文献   

7.
阿胶源产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强 《中成药》1994,16(7):49-49
阿胶源产地考山东省阳谷县古井阿胶厂(252300)李强阿胶首次见于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距今已有二千年历史。书中记载:阿胶“出东阿”。东汉时期《本草》中载:“所谓阿胶也,故世俗有阿井之名”及“真胶产于古齐国之阿地,又以阿井水煮之最佳”,这...  相似文献   

8.
《本草经》胶有两种,曰白胶,曰阿胶。白胶一名鹿角胶,煮麋角、鹿角为之,其色黄白,因又名黄明胶。阿胶以山右东阿县出者为道地,故名阿胶。 阿胶之作也,初以牛皮为之,见《名医别录》。《周礼·考工记》云“鹿胶青白,马胶赤白,十胶火赤”,郑康成注“皆谓煮用其皮或用角”,亦不言用驴皮。陶隐居论作白胶“细锉鹿  相似文献   

9.
系统考证中医对皮胶类药物应用的分类与历史演变,认为最早的牛皮胶被称为"阿胶"是据其"出东阿""生东平郡"的产地而命名,且与当地水质对制胶的作用有关。唐以前中医皮胶类药物应用主要以牛皮胶为主,猪皮胶也有少量使用。由于唐五代和宋初的"断屠钓"等政策和军用物资需要,直接促成了驴皮替代牛皮成为制作"阿胶"主要原料的历史演变。因此,制作阿胶不必非用驴皮,历史上牛皮更具道地性,这将有助于扩大药用资源,促进中医药产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早在两千多年前,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把阿胶列为上品,认为它是滋补佳品,而且宜于久服。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总结了前人经验,强调阿胶的主要功用在于滋阴补血。 阿胶又叫驴皮胶,是以脊椎动物的马科动物驴的皮去毛后熬制而成的胶块。据古药书《本草图经》记载,“《本经》阿胶亦用牛皮,是二皮通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广大医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以及先进仪器设备的运用,阿胶的炮制在方法、工艺、辅料等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创新,现综述如下。 1 阿胶的制备原料和规格 1.1 制备原料 《中国药典》[1]明确阿胶为用驴皮熬制,但在历史上驴皮并非制作阿胶的唯一原料,如明代李时珍谓:“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若伪者皆杂以马皮、旧革、鞍、靴之类,其气浊臭,不堪入药。”张氏[2]经过研究认为,隋唐以前有用鹿、马、牛、驴等皮制作阿胶原料的多样性,到唐代才逐渐认识到驴皮胶药用比牛皮胶要好,从而占据主导地位。近年有学者[3]从…  相似文献   

12.
阿胶又名盆覆胶、驴皮胶,为驴皮熬成的胶块.其制作方法是:先将驴皮刮去毛,切成小块,加水煎熬3昼夜,待液汁浓稠,取出驴皮块,再加水煎熬.如此反复5~6次后,再将熬出的阿胶汁滤去杂质,用火浓缩至稠膏状,冷凝,阴干结块,方成人药的阿胶.  相似文献   

13.
阿胶的历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阿胶的历史渊源。方法 :以历史地图、史志、本草资料为依据 ,结合实地调查、分析推论。结果与结论 :阿胶发源地在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岳家庄一带 ,由傅氏和尚发明 ,发明年代约在战国至秦之间 ,阿井仍完好 ,阿胶先用牛皮 ,后诸皮皆用 ,至唐宋 ,牛、驴皮成两大主流 ,清至今渐以驴皮熬制、牛皮制作黄明胶。今全国有 20余家药厂生产阿胶及相关产品 ,仍以山东为主。  相似文献   

14.
阿胶是由驴皮经挑皮、浸泡、脱毛、清洗等清洁后加水熬制而成,由于驴的生长期较长,其皮毛中藏有很多污物,驴皮的采购过程中也有少法商人掺杂泥砂等现象,如果清洗不彻底很容易带到胶中,造成阿胶的灰分含量过高。熬胶用的水也很关键,现代熬胶基本使用的是井水或蒸馏水,井水中含矿化物的高低,对阿胶的灰分也有影响。现代熬胶工艺已用蒸汽锅炉代替了传统的直火加热,使熬胶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保证,但在生产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蒸....  相似文献   

15.
阿胶药史考     
阿胶的应用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医最常用的滋阴养血、补肺润燥、止血安胎良药之一,也是畅销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著名滋补药品。今用阿胶都以驴皮煎煮制成。由于驴皮的来源跟不上需要,因此阿胶的供应亦日趋紧张,商品市场尚有用其它畜皮:如牛皮制的黄明胶,猪皮制的新阿胶,以及用其它胶源如动物骨等制成伪品充塞市场。通过几年来对各种商品阿胶的鉴别分析研究和结合查考古代医药著作应用阿胶的历史,我们对阿胶一药获得了较系统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阿胶又名盆覆胶、驴皮胶,为驴皮熬成的胶块。其制作方法是:先将驴皮刮去毛,切成小块,加水煎熬3昼夜,待液汁浓稠,取出驴皮块,再加水煎熬。如此反复5~6次后,再将熬出的阿胶汁滤去杂质,用火浓缩至稠膏状,冷凝,阴干结块,方成入药的阿胶。上等的阿胶以颜色乌黑、透明光亮、无腥臭气、经夏不湿软者为佳。阿胶主产于山东、浙江、北京、上海等地,而以山东平阴县东阿镇所产者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17.
<正> 阿胶,《神农本草经》谓付致胶,陶宏景谓盆复胶,《千金·食治》谓驴皮胶,因唐朝之时“岁常煮胶以贡天府”,故名贡胶,古之熬胶需九天九夜,因而又名九天阿胶。为甘平补血、止血润燥的良药。据考,阿胶的制备与应用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公元一世纪左右,长沙马王堆汉墓《五十二病方》中已有胶的记载,《神农本草经》中亦有阿胶功用之详记,较荷兰1690年始有动物胶的记载早十七个世纪。山东阿胶久负盛名,早在1915年就曾获得巴拿马国  相似文献   

18.
阿胶辨伪     
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驴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固体胶块,具有滋阴补血之效。商品有东阿胶,驴皮胶之分。市场上发现有伪品出现,以劣质杂皮、旧皮、动物碎骨作胶料熬制成杂皮胶块,作阿胶商品出售。现将  相似文献   

19.
中药胶剂是中药里应用最早的剂型之一,主要成分为动物水解蛋白质类物质。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载有鹿角胶、阿胶,其后胶剂发展已有很多种,从类别上来分大致有下面几种:①皮胶类:如阿胶、黄明胶,分别以动物驴和牛的皮为原料制作而成;②角胶类:如鹿角胶,以鹿角为原料制成;③甲胶类:如鳖甲胶、龟板胶,分别以水生动物鳖与龟的甲  相似文献   

20.
阿胶最补血     
<正>阿胶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至今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它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本草纲目》称之为"圣药"以驴皮熬制的阿胶为血肉有情之品,是补血止血、滋阴润燥要药,兼有清肺润燥、利尿、润肠功能主治血虚诸症,如虚劳咯血、吐血、尿血、便血、血痢、妊娠下血、崩漏等虚性出血症;以及阴虚血少、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失眠、肺虚燥咳、虚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