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文杰  王玉香 《全科护理》2016,(12):1282-1284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模式的干预效果是否优于现有的常规出院健康指导。[方法]干预组和对照组病人均接受常规出院健康指导,在此基础之上对照组只发放脑卒中自我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干预组发放脑卒中自我护理健康教育手册并实施出院计划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出院计划模式总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干预前后自身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病人各维度得分比较,其中饮食知识、生活起居、疾病知识、康复知识4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干预组病人自身各维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对照组自身比较,饮食知识、用药知识、生活起居、疾病知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计划模式可提高病人脑卒中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随访对脑卒中偏瘫出院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的8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出院后观察组进行社区护理干预随访,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比较两组的Feg-Mevyer和Barthel指数、依从性以及汉密尔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Feg-Mevyer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康复锻炼、合理饮食、按医嘱服药、规律作息以及依从性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抑郁和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随访干预有效的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了出院后康复训练的依从性,缓解了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3.
余乐华 《全科护理》2014,(24):2229-2230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分析。[方法]将住院的112例PSD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护理干预。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MBI)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病人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前HAMD、MBI、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HAMD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I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MA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改善PSD病人的抑郁情绪,促进病人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对城市社区脑卒中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34例首发脑卒中出院病人随机分成两组, 干预组由社区护士按"小组教育+康复训练+文体疗法"方案实施干预;对照组为传统的家庭疗养,不施加干预.评价两组病人入组时及1个月、3个月时:心理状况(抑郁状态问卷,DIS)和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IM).[结果]两组间FIM、DIS评分比较,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时干预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D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城市社区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状况,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正念训练配合虚拟环境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偏瘫病人10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49例和对照组53例,干预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正念训练与虚拟环境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康复训练8周后观察两组病人的睡眠质量、抑郁状况、正念水平和偏瘫侧运动功能。[结果]康复训练后,干预组的运动功能评分(70.26分±7.51分)优于对照组(65.30分±10.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且两组病人在偏瘫侧运动功能等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干预组的睡眠质量、抑郁状况和正念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念行为配合虚拟环境的康复训练方法可提高脑卒中偏瘫病人正念注意知觉水平,改善病人的睡眠质量,缓解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卒中课堂对急性脑卒中病人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91例急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病区常规指导进行护理,干预组在病区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卒中课堂培训,两组病人在出院时、出院后的第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国脑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年)、改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BREF)进行测评,观察两组病人抑郁水平、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第3个月,干预组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SDS、日常生活能力(ADL)、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出院后第3个月的肢体运动功能、SDS、ADL评分均优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课堂能有效提高急性脑卒中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病人抑郁情绪,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对城市社区脑卒中病人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34倒首发脑卒中出院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由社区护士按“小组教育+康复训练+文体疗法”方案实施干预;对照组为传统的家庭疗养,不施加干预。评价两组病人入组时及1个月、3个月时:心理状况(抑郁状态问卷,DIS)和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IM)。[结果]两组间FIM、DIS评分比较,干预后1个月及3个月时干预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DI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城市社区脑卒中病人的心理状况,促进神经功能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龚小琦  曾梅珍  许小青  王小平 《护理研究》2008,22(24):2251-2252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社区脑卒中病人后遗症康复的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2006年1月-2006年12月经住院治疗出院的30例病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出院指导,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定期随访;2007年1月-2007年12月经住院治疗出院的30例为干预组,采用社区护士以护理程序为工作方法的护理.[结果]对照组病人传统指导前后患肢及语言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病人护理前后患肢及语言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护理后患肢及语言功能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庭干预对脑卒中病人后遗症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梁晓艳  兰丽梅 《全科护理》2013,11(17):1544-154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心理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病人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Barthel指数评定病人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病人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虽无统计学意义,但略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心理状况,同时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家庭跟进护理干预对肢体偏瘫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2月至2011年6月出院且伴肢体功能障碍的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25例.观察组给予家庭跟进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选择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 specific of life,SS-QOL)[1]调查问卷,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出院后2个月、3个月对两组进行评分.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在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后2个月、3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家庭跟进护理干预对提高偏瘫病人生活质量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在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2~8月10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2019年9月~2020年3月100例采用常规护理联合中医情志护理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均连续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肢体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评分]与心理状态[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结果 干预3个月,两组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两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情志护理可改善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调节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家庭跟进服务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艳玲  窦丽君  王桂香  施宇  刘文平 《护理研究》2008,22(20):1873-1874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服务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2月-2007年7月期间出院且伴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的5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家庭跟进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于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在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结论]跟进式家庭服务对改善和提高偏瘫病人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家庭跟进服务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庭跟进服务对脑卒中偏瘫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2月—2007年7月期间出院且伴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的50例脑卒中病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家庭跟进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于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在出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进式家庭服务对改善和提高偏瘫病人生活质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对颅脑损伤病人心理的影响。[方法]选取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11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干预组在常规心理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心理护理。在入组时及干预1周后应用意外创伤病人早期心理他评量表进行评估,出院3个月及6个月随访病人并填写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结果]干预1周后,干预组早期心理他评量表焦虑、抑郁、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及6个月时干预组PCL-C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病人的心理应激水平,缓解焦虑、抑郁心理,改善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症状。  相似文献   

15.
钟美凤  陈秀兰  黄洁玲 《护理研究》2007,21(36):3310-3312
[目的]调查女性冠心病病人抑郁状况,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女性冠心病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5例确诊的女性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39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于入院1周末采取护理干预前及采取护理干预2个月后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进行评估。[结果]女性冠心病病人抑郁发生率82.7%,两组之间在未采取干预前HRSD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后HRSD评分对照组显著高于干预组(P<0.01)。[结论]大多数女性冠心病病人伴有抑郁情绪,及早、正确、有效地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轻抑郁情绪,对治疗和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罗森塔尔效应在脑卒中病人负性情绪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老年科两个病区各选取脑卒中病人30例,随机抽取一个病区设为对照组,另一个病区为试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心理干预,试验组在常规心理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出院时采用激惹、抑郁和焦虑量表对两组病人进行测评。[结果]出院时,试验组病人抑郁、焦虑、内向性激惹和外向性激惹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罗森塔尔效应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护理中实施节律性运动训练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病人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节律性运动训练,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生存质量变化及偏瘫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及生存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均有改善,观察组干预后3个月、6个月Fug-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脑卒中影响量表(S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期间偏瘫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6.52%,同对照组21.74%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偏瘫病人接受节律性运动训练可有效提高日常生理能力,增强运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个性化干预模式,以改善脑卒中病人的护理结局。[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我科脑卒中康复期病人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个性化自我管理模式,在两组病人干预20d、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时采用脑卒中防治知识问卷、脑卒中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20d后,观察组预防脑卒中知识问卷得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时观察组脑卒中预防知识问卷得分、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自我管理个性化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康复期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评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中风偏瘫病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偏瘫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康复护理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病人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分值升高更明显(P0.05);干预组依从率(68.88%)高于对照组(4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中风偏瘫病人康复训练中,能有效提高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农村脑卒中偏瘫病人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脑卒中偏瘫病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由经过培训的社区护士给予12个月的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病人在家自行康复,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采用布氏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和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对病人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干预组病人的上肢、手、下肢运动功能优于对照组,干预组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比干预前提高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家庭康复护理干预能充分调动病人和家属的潜能,提高农村脑卒中偏瘫病人的肢体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